 
			 
				书名:水闸施工规范 SL 27-2014 替代SL 27-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原价:60.00元
作者:中国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书号:155170.201
字数:168千字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为适应水闸工程施工的需要,规范施工技术标准,保证施工质量,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加固水闸工程施工。
目 次1 总则 2 术语和定义 3 施工测量 4 施工导流 5 土石方开挖和填筑 6 地基处理 7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 8 混凝土预制构件 9 砌体 10 防渗、导渗和永久缝11 闸门安装 12 启闭机安装 13 电气及自动化设备安装 14 监测设施和施工期监测 15 混凝土结构加固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本标准主编单位: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水利股份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 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合肥三立自动化有限公司中水淮河安徽恒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 涛 伍宛生 董传明 秦小桥 李向东 余智囊 姚 斌 张绍虎 杨 东 李 兵 陈修翔 袁俊周 丁来格 白彦平 薛永志 蒋厚祥 李仲友 屈学平 彭光华 管宪伟王 强 孙 锋 苏孝敏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翟俊奇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昊
我是一名热爱阅读的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于一些与我的专业领域相关的书籍。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这本书,虽然从名字上看似乎是枯燥的技术条文,但实际上,它所蕴含的工程智慧和技术精髓,却让我深深着迷。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读这本书,并且从中获得了不少新的启发。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水闸设计理念的阐述。虽然它不是一本设计手册,但它通过对施工要求的细化,反过来也揭示了设计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比如水流动力学、结构力学、材料特性等等。这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水闸的功能和重要性。我也会反复阅读书中关于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章节,从中学习到各种先进的裂缝预防和修复技术。这不仅仅是为了施工,更是为了水闸的长久使用和维护。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新型材料的应用。例如,新规范中对一些高强度、耐久性更好的新材料的推荐和应用方法,都让我看到了水闸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本启迪思想、激发创新的“宝藏”。我会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评分翻开这本书,一股严谨、扎实的气息扑面而来。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工程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从设计院出来的工程师,我深知设计理念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施工成果,需要一本权威、可靠的规范来指引。新规范在设计与施工的衔接方面,做了不少优化。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设计参数与施工控制的协调性。例如,新规范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钢筋的搭接长度等方面,都给出了更为细致的计算公式和施工要求,这使得设计意图能够更准确地在施工现场得以实现。我还会仔细研究书中关于结构监测和变形控制的内容。在新规范中,对于水闸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变形监测,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方法。这让我们在设计阶段就能更好地预见和控制结构变形,从而确保水闸的长久稳定。此外,书中关于材料的选用和检测也做了大量的更新。新规范对各种材料的性能指标、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都做了更为详尽的规定。这对于我们设计人员在选择最优材料,并确保材料质量方面,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这本书,是我连接设计与施工的桥梁,它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为建造更加安全、可靠的水闸工程贡献我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既激动又略带一丝审慎。激动的是,终于有了一本更新、更权威的指导手册;审慎的是,新规范的更新意味着可能需要学习和适应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标准,这对我这个在旧规范下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与我工作最密切相关的章节,比如闸门安装和启闭设备调试。新规范在这两个部分增加了不少关于精度要求、检测方法以及安全防护的细致规定。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经验和一些笼统的标准,而新规范则提供了更加量化的指标和更具操作性的指南。这让我对如何确保闸门运行的平稳、可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书中关于金属结构防腐蚀的章节也让我耳目一新。新规范在防腐材料的选择、涂装工艺、以及后续的维护保养方面都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这对于提高水闸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了解到,许多早期建造的水闸,就是因为防腐蚀措施不到位,导致金属结构过早锈蚀,给维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新规范在这方面的强调,无疑是给所有一线施工人员敲响了警钟,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细节决定成败”的信念。我将认真学习每一条规定,并努力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确保我参与的每一个水闸工程都能达到最高的质量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在水闸施工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我深知一个工程的成功,离不开规范的指导和精细的管理。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完善的施工框架。我首先审阅了书中关于项目组织和管理的部分。新规范在项目管理、资源配置、进度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系统化的要求。它强调了施工前期的详细规划和风险评估,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和应急预案。这对于我们提高项目整体的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风险,保证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注意到,新规范特别强调了协同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这一点做得非常棒,因为我们深知,很多工程问题,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造成的。此外,书中关于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的章节,也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和方法。新规范更加注重合同的履行和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本书,是我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力助手,我将充分利用其中的宝贵经验,带领我的团队,圆满完成每一个水闸工程项目。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茫茫技术海洋中为我点亮了一座灯塔。作为一名初涉水闸施工领域的年轻人,我曾感到迷茫和无措。传统的经验固然宝贵,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工程项目和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我迫切需要一本系统、权威的指导手册。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处理到主体结构,从闸门安装到附属设施,几乎涵盖了水闸施工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地基处理的内容印象深刻。新规范在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都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比如对地质条件的不同情况,给出了详细的加固处理方案,这让我对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关于防渗措施的论述也十分详实,对不同类型的防渗墙、防渗板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质量控制都做了明确规定,这对于保证水闸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我还会经常翻阅书中关于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部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原因造成的裂缝,以及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怎么做”,更是让我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让我从根本上理解工程的原理和要点。它让我逐渐建立起对水闸工程的整体认知,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坚信,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闸工程师,为国家的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本书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我将时刻将其带在身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技术宝典,为我打开了水闸施工领域的新世界。作为一名技术主管,我一直致力于提升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而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的到来,无疑是为我提供了一件强大的利器。我第一时间就组织技术团队对新规范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研讨。我们重点关注了新规范中关于施工风险管理的部分。过去,风险管理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经验性的判断上,而新规范则提出了更为系统化、标准化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流程,这对于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注意到,新规范在针对高边坡、深基坑等特殊工程环境下的施工安全措施方面,做了更为详尽的阐述,这让我们在面对复杂地形时,能够更加胸有成竹。此外,书中关于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章节也让我眼前一亮。新规范鼓励应用BIM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这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更能确保施工质量,并为工程的后期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我计划将新规范中的这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我们未来的工程实践中,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们团队的竞争力。这本书,不仅是技术上的指导,更是理念上的引领,它让我看到了水闸施工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激发了我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评分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在一线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来说,无异于收到了一份期盼已久的厚礼。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保障工程质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石。作为一名施工人员,我深知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新规范的更新,无疑是基于过往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它对施工工艺、材料要求、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细化和完善,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混凝土施工的部分,新规范在模板支撑、浇筑方式、养护措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这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于一些关键部位,如闸门安装、启闭设备调试等,新规范也增加了不少新的技术要点和验收标准,这些都是我们实际工作中需要反复学习和掌握的。我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将新规范的精神和要求切实地贯彻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为建设更多优质、可靠的水闸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的出版,也预示着我国水利建设正朝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感到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能够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这些宏伟的工程,我感到无比自豪。新规范的颁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时刻在身边指引着我,让我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中,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钻研,勤于实践,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将每一项工程都打造成精品工程。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字面上的技术条文。在我看来,它更是一种对工程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从SL 27-1991到SL 27-2014,每一次的修订都凝聚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是对过往经验的宝贵总结,也是对未来工程的科学展望。我曾参与过一些老规范下的工程,深知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也体会到了一些工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新规范的出现,就像是为我们扫清了道路上的迷雾,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做得更好。我特别注意到新规范在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这与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书中关于施工过程中废水、废料的处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的措施,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让我意识到,工程的质量不仅仅体现在结构的稳固和功能的完善,更体现在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此外,新规范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比如对于新型止水材料、高强度混凝土的应用,都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指导。这让我看到了水闸工程发展的无限可能,也激发了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作为一名工程师,不仅仅要掌握技术,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用科学、创新的方式,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我将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钻研,将新规范的精神融入到我的每一次实践中,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评分这本书的意义,对于我这样一名长期在基层水库管理一线的工作者来说,是深远的。我主要负责水库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虽然不直接参与施工,但水闸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库的安全运行。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的出版,意味着未来修建的水闸将会更加坚固、可靠,这让我倍感安心。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水闸运行和维护的部分。新规范对闸门启闭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日常维护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例如,对于闸门运行的频率、速度,以及润滑、保养的周期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了非常具有指导性的参考。我了解到,一些老旧水闸之所以出现运行不畅甚至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早期的设计和施工标准不足。新规范的更新,正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让未来的水闸能够更好地满足运行需求,并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我还会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水工建筑物病害防治的部分。新规范对各种常见病害的成因、表现以及防治措施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们今后发现和处理水库中的一些隐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科学严谨的施工是水库安全运行的基石。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我们水库管理团队对水闸工程的认识,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确保我们所辖水库的水闸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场技术革新的序幕已经拉开。作为一名在水利工程领域工作了多年的老技术员,我经历了从相对简陋到如今高度智能化的巨大变迁。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正是这场变革的缩影。我最先关注到的是书中关于自动化施工和智能化管理的章节。新规范鼓励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施工机械以及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例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技术,新规范就给出了更为先进的方案,如采用内埋冷却管、表面覆盖保温材料等,这些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关于机器人施工、无人机监测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前景。虽然这些技术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全面普及,但其方向性意义不容忽视。这让我看到了水闸施工行业未来的巨大潜力,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此外,新规范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全过程质量控制,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施工规范,更是我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它让我对未来的水闸工程充满信心,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