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迦陵说诗 套装 全7册
总价:283.00元
作者:叶嘉莹 著
出版:中华书局
装帧:精装
叶嘉莹说杜甫诗 定价:38.00元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定价:50.00元
叶嘉莹说诗讲稿 定价:38.00元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定价:44.00元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拟古诗 定价:42.00元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定价:32.00元
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 定价:39.00元
编辑推荐
九十高龄叶嘉莹先生精心修订 展现一代才女的风华、情怀、风骨
内容推荐
本书是诗词鉴赏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我敬佩叶先生的学识,尤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上,也敬佩她崇高的品格。
——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
内容推荐
《叶嘉莹说杜甫诗 》
杜甫在唐朝诗歌的历史演进中,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一千五百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他现实的生活,所以也被称为“诗史”。作者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作了详细的解读,引领读者走进杜甫的诗人心境。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本书是诗词鉴赏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叶嘉莹说诗讲稿 》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幼年即学习古典诗词,后又在加拿大讲学多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西方文艺理论涉猎颇深。此书即是叶嘉莹先生融会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全新解读,新颖而不偏颇,深刻而不深奥。叶嘉莹先生以其互动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中国古典诗歌阐释的清晰透彻,将文艺理论讲解的平易有味。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这本书是在台湾《古典文学》杂志上连载的叶嘉莹讲唐诗的系列讲座。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会让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拟古诗》
《饮酒》二十首和《拟古》九首是陶渊明非常重要的两组诗,其内涵极为丰富。《饮酒》二十首虽然以酒为题,而其意并不在于酒,其中更包含着陶渊明对仕隐出处、盛衰荣辱、历史现实等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坚持。《拟古》九首的用意也不在摹拟古人,而是借拟古之题以自抒怀抱,申述在晋宋之交的衰乱之世中自己的理想与持守,同样体现了陶渊明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切考量。叶嘉莹先生通过对这两组诗的精微讲解,知人论世,广征博引,着力剖析陶渊明遭逢世变的心路历程与人生选择,把陶渊明诗中幽微深隐之处一一阐明,成功地凸显了陶渊明高洁自守的品格和任真自得的境界。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叶嘉莹先生在书中详列出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品评诗作,细数人生,在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诗人的历史地位,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诗人和诗作。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传说中的一个神话故事《列仙传》上记载:“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日:‘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去数卜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韩诗外传》也有类似的记载:“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这故事说的是有两个女神仙出游江滨遇到了一个叫作郑交甫的男子,他们相互之问非常钟情,于是二女就解下身上佩带的饰物(有的说是玉,有的说是珠),如果根据《韩诗外传》的记载,她们解下来的足大如鸡卵的明珠,郑交甫就接受了这颗明珠,与这两个女子告别了。当郑交甫告别二女,走了十几步之后,忽然发现身上的明珠不见了,再回头看那二女,这二女也不见了。这是神话传说中男女遇合的一段故事,现在我们可以确指这首诗表面的第一层意思是在写一个男女欢爱、由遇合到离别的神话故事,而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学里是很流行的,许多人在讲到男女间的遇合离别时都用郑交甫与江妃二女的典故,那么我们看阮嗣宗是怎么样来写,为什么来写这个故事的。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这首诗的前面几句都是写男女之遇合的,而且他把这种遇合写得非常美丽,“逍遥顺风翔”,因为是神仙,她们没有人间的一切拘束,所以是很逍遥的,不像我们一步一步地行走,而是被风一吹,就像在天上飞翔。“交甫怀环佩”,这是诗歌用典可以通融的地方,《韩诗外传》说二妃解下的是大如鸡卵的明珠,这里阮籍说的是“交甫怀环佩”,本来环佩与明珠是不同的东西,环是玉环,凡是圆圈形的都叫环;如果圆饼形的就是璧,璧中心有圆孔;至于甓问有一个缺口的就叫块。可见玉佩的各种形状是不相同的的。‘佩”是动词,而这个“佩”是专指佩在身上的玉饰,不过现在这两个字通用了,这里的“环佩”是说身上所佩戴的玉环、玉块之类的装饰。可是根据神话上原来的记载,二妃赠给郑交甫的并不是玉环这类东两,而是明珠不过无论它是珠还是玉,总之是这女子身上所佩带着的最美好的饰物:接下来我们看什么叫“怀环佩”呢? “怀”是怀藏的意思,古人穿的衣服都是宽袍大袖,当有什么东西要收起来时他就或者从斜领子里塞进去,或是藏在袖子里。
这套书的装帧实在没得说,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摸着那细腻的封面纸张,感觉就像是对待珍宝一样。翻开内页,那清晰的排版和适中的字号,阅读体验非常棒。我一向对那些内容丰富但排版拥挤的书籍感到头疼,但这套书的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老读者量身定做的,连带着那些晦涩的古诗词,都能让人看得心平气和。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古籍考证和版本流传的部分,排版上的细致处理,让原本枯燥的学术内容也变得生动起来,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完全对得起它这个“全7册精装”的身份。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那整齐划一的脊背就让人赏心悦目,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一套书。
评分我得承认,一开始我是冲着叶先生那传奇的学者的名头去的,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套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更像是老先生坐在你面前,用最家常、最熨帖的语言,为你娓娓道来每一首诗背后的风流和心绪。比如讲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时,她总能挖掘出你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那种对文字的敏感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她讲诗,不仅仅是分析格律和意象,更是把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创作时的那份挣扎、喜悦与无奈。这种“入戏”的感觉,是在其他很多诗歌赏析读物里体会不到的。
评分这套书的广博性确实令人惊叹。它不是只聚焦于某一个流派或某几个大家,而是横跨了汉魏六朝到中晚唐的漫长历史时期,甚至还有专门的篇幅聚焦于陶渊明的饮酒与拟古诗。这种跨度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古典诗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脉络和审美趣味的流转。举个例子,从魏晋的玄远空灵,到盛唐的开阔雄浑,再到中晚唐的沉郁顿挫,这种对比阅读,让我对诗歌发展史的理解一下子立体了起来。尤其是对陶渊明那几篇的深入解读,更是让人领悟到“采菊东篱下”背后的那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士人风骨。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持续的、高质量的脑力对话。它不满足于让你记住几个典故或诗句,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写”和“这样写带来的效果是什么”。书中对诗歌意象的拆解非常到位,那种对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力量的拿捏,常常让人拍案叫绝。它并非那种轻松的“快餐式”阅读,需要你放慢速度,细细品味,甚至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刚才读到的那些精妙见解。这种需要投入心神去体会的阅读体验,恰恰是知识密度高、学术功底扎实的体现,读完后会有一种充实的满足感,感觉自己的鉴赏力也跟着提升了一个台阶。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是这套书给我最深的触动,那就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诗讲稿”的价值。那些看似即兴的讲稿内容,反而保留了作者最鲜活、最直接的思考痕迹,那种对学术的激情是书面整理稿难以完全传达的。在这些篇章里,我们能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针对不同的提问进行灵活的阐释。这让整套书的氛围变得异常亲切和生动,仿佛真的置身于叶先生的课堂之中,听她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人,拉到我们面前,与我们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这种“在场感”,是这套书的点睛之笔,让冰冷的文字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