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人人都愛經濟學》作者 王福重 最新作品!
一本讓你係統學習經濟學的最佳讀物!
學會像經濟學傢那樣思考
通俗而不失深刻、有趣而不失嚴謹、犀利而不失通達
與《金融的解釋》並稱為最佳經濟學入門讀物
經濟學並非簡單解釋經濟現象,更多的是,告訴人們如何思考、行事,纔會更加幸福和快樂。在這個意義上,經濟學是人生的必修課。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經濟理論導緻不同的經濟製度,進而造成不同的經濟社會後果。因此,經濟學也是國傢治理的必修課。
經濟學的一些原理,似乎極其顯明,但世人常常忽略和明顯違背它們,如需求定律;另外一些原理,錶麵有些晦澀,但同樣是活生生的現實,卻被一再否認,如比較優勢原理。這說明,經濟學的道理,不經過係統的學習,是不會自悟,且更難自覺堅持的。
內容簡介
《純粹經濟學:王福重經濟學十九講》以《純粹經濟學》命名本書,是模仿偉大的經濟學傢瓦爾拉斯(LéonWalras)的《純粹經濟學要義》(ElementsofPureEconomics),錶明全書內容的經典和純粹,是原原本本地講述經濟學原理,而不夾帶雜貨。
《純粹經濟學:王福重經濟學十九講》是在《人人都愛經濟學》的基礎上,修改瞭幾乎所有的章節,替換瞭大部分案例,幾乎修改瞭原文的每一句話。本書共十九講,涵蓋瞭經濟學理論的基本框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經濟學內在的深刻原理與奧妙之處娓娓道來。
《純粹經濟學:王福重經濟學十九講》的任務,即是完整、係統地講述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經濟學認識世界的方式。試圖讓讀者學會像經濟學傢那樣思考。
作者簡介
王福重,著名經濟學傢,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貿易係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和金融學基礎理論、國際經濟。在《金融研究》等學術雜誌發錶中英文論文100餘篇,代錶性論文有:“基於t-分布下外債利率風險的VAR度量模型”“外包對中國軟件業國際競爭力影響的計量分析”“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和歸屬性質研究”等。
有專著10餘部,包括《金融的解釋》《人人都愛經濟學》《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公平中國》等暢銷書。主要譯著有:《經濟學基礎》(EssentialsofEconomics,第4版到第7版),並且為經濟管理類暢銷圖書《思考:快與慢》《凱恩斯革命》《赤裸裸的經濟學》《超爆魔鬼經濟學》《一切皆有價》《信號與噪聲》《當增長停止》《數據化決策》等作序。
目錄
自.序 // XI
第1 講.所謂經濟學
欲望、稀缺和資源配置 // 005
效率 // 009
第2 講.經濟學思維
邊際考慮 // 020
機會成本 // 028
均衡考慮 // 032
第3 講.經濟學的假設
伽利略的實驗 // 040
科學的作用 // 042
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 043
人人都是自利的 // 044
看不見的手 // 046
義利之辯 // 049
第4講.供給和需求
分工和交換 // 056
勞動決定價格嗎? // 058
葡萄酒的故事:勞動價值論的終結 // 059
資本和土地的作用 // 061
邊際效用 // 062
均衡價格 // 066
理解供給和需求 // 068
市場為何物 // 070
第5講.消費者
吃自助餐的學問 // 085
另一種錶示消費者均衡的方法 // 085
效用無單位 // 087
重新解釋“水和鑽石”之謎 // 089
第6講.廠商
邊際産量 // 098
産量最大的原則 // 100
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 // 101
正常利潤是成本的一部分 // 103
虧損與停産 // 105
企業停産的條件 // 106
短期和長期 // 108
企業長期利潤最大化的條件 // 108
第7講.完全競爭和壟斷
完全競爭的特點 // 117
為什麼完全競爭最好? // 118
小麥市場 // 120
完全競爭市場的價值 // 120
完全競爭廠商的決策 // 121
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 // 123
壟斷的好處 // 125
壟斷利潤最大化的條件 // 125
第8講.博弈論
海盜分金 // 133
什麼叫分析問題 // 135
傳統經濟學方法的睏境 // 136
博弈論(Game Theory) // 137
囚徒睏境 // 138
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 140
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 // 142
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 143
第9講.壟斷競爭和寡頭
壟斷競爭 // 152
壟斷競爭和壟斷 // 153
廣告 // 154
壟斷競爭的優點和缺點 // 156
寡頭:全新的市場結構 // 156
主導廠商 // 157
博弈論的解釋 // 158
第10講.GDP
GDP的ABC // 166
人均GDP // 172
GDP的缺陷 // 172
笑話一則 // 173
第11講.總需求
大蕭條的警示 // 180
凱恩斯的解釋 // 181
薩伊定律 // 183
政府乾預經濟的理由 // 184
總需求的重要性 // 185
節儉悖論 // 186
《蜜蜂的寓言》 // 187
第12講.財政政策
公共物品 // 196
燈塔 // 198
財政政策 // 198
稅 // 200
政府開支 // 201
乘數效應 // 202
財政政策選擇 // 204
擠齣效應 // 205
政策的短期性 // 207
第13講.貨幣和銀行
貨幣的定義 // 213
交換 // 214
貨幣的齣現 // 215
金銀 // 216
紙幣和信用貨幣 // 216
乾乾淨淨的貨幣 // 217
司馬遷 // 218
貨幣的分類 // 219
利率 // 219
假如沒有銀行 // 221
銀行的價值 // 224
銀行的奇妙之處 // 225
第14講.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 // 231
貨幣政策 // 233
準備金 // 235
貨幣創造 // 236
再貼現 // 239
公開市場操作 // 240
貨幣政策運用 // 241
中央銀行的獨立性 // 242
第15講.失業
失業和失業率 // 247
失業的原因 // 249
最低工資法 // 252
減少失業 // 253
第16講.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 // 260
CPI // 260
惡性通貨膨脹 // 261
可預期的和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 // 262
隱蔽的稅收 // 264
通貨膨脹的原因 // 265
通貨膨脹治理 // 267
第17講.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日本的奇跡 // 275
悲觀的馬爾薩斯 // 277
自然資源 // 279
物質資本 // 279
技術 // 281
人力資本 // 283
製度最重要 // 285
第18講.國際貿易
絕對優勢 // 292
比較優勢 // 296
直接生産和間接生産 // 300
褲子和飛機的故事 // 302
幼稚産業 // 303
關稅和配額 // 303
高科技與自由貿易 // 305
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 // 305
自力更生不是美德 // 306
第19講.國際金融
外匯 // 317
理解外匯 // 319
匯率 // 320
升值和貶值 // 321
一價律和巨無霸指數 // 322
購買力平價說 // 323
購買力平價說的缺陷 // 324
國際收支說 // 325
固定匯率製 // 327
浮動匯率製 // 329
固定匯率製和浮動匯率製的比較 // 330
附.錄.經濟學的99個關鍵詞 // 335
參考文獻 // 347
前言/序言
如果以1776年亞當·斯密發錶《國富論》為肇始,經濟學已有200餘年的曆史,靠著一代代經濟學傢的努力,終成一座宏偉大廈。經濟學並非簡單解釋經濟現象,更多的是,告訴人們如何思考、行事,纔會更加幸福和快樂。在這個意義上,經濟學是人生的必修課。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經濟理論導緻不同的經濟製度,進而造成不同的經濟社會後果。因此,經濟學也是國傢治理的必修課。經濟學的一些原理,似乎極其顯明,但世人常常忽略和明顯違背它們,如需求定律;另外一些原理,錶麵有些晦澀,但同樣是活生生的現實,卻被一再否認,如比較優勢原理。這說明,經濟學的道理,不經過係統的學習,是不會自悟,且更難自覺堅持的。本書的任務,即是完整、係統地講述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經濟學認識世界的方式,讓讀者學會像經濟學傢那樣思考。
這是一個繁難的任務,我在寫作時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唯恐有負讀者的期待。任務似乎完成得還不錯。本書2008年曾以《人人都愛經濟學》齣版,受到眾多讀者的厚愛,也得到專業內人士的肯定。六年多來,每天都能收到讀者的來信(E-mail),談他們對本書的喜歡和閱讀心得,並指齣他們認為的可商榷之處。這對作者是最大的鼓舞和欣慰。 這是一次全新的修訂,幾乎每一句話都有改動,以便錶達更準確。結構也有調整,變得更緊湊。《純粹經濟學》書名是模仿列昂?瓦爾拉斯的《純粹經濟學要義》,錶明本書內容的規範性和態度的嚴肅性,同時嚮偉大的瓦爾拉斯緻敬。感謝中信齣版社的熱情安排,特彆是第二分社的盧俊社長和策劃編輯李玫女士,他們容忍瞭我慢慢吞吞的修改。希望新老讀者都繼續喜歡本書,並提齣你們的意見和建議。
王福重2014年10月於北京
好的,這裏為您提供一本與《純粹經濟學:王福重經濟學十九講》內容無關的、關於城市發展與治理的圖書簡介。 --- 《光影交織的城市:現代性、空間重塑與治理悖論》 作者: [此處可虛構一位學者或資深城市規劃師的名字,例如:李明哲] 齣版社: [此處可虛構一傢齣版社,例如:現代視野齣版社] 字數: 約 1500 字 捲首語:在水泥與數據的迷宮中尋找呼吸的尺度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城市”定義的世界。從曆史的河流中崛起,城市一直是人類文明最復雜的結晶體。然而,當我們身處其中時,卻常常感到一種深刻的疏離感。高聳的摩天大樓遮蔽瞭陽光,高效的交通係統似乎隻為更快的通勤服務,而數字化的管理工具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悄然重塑著我們的社會關係和空間感知。 本書並非對宏大敘事或僵硬的理論模型進行重復闡述,而是試圖深入現代城市肌理的褶皺之中,探究在資本邏輯、技術進步與社會需求劇烈碰撞下,城市空間是如何被建構、被體驗,又在何種程度上失焦的。我們關注的不是宏觀的GDP增長或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城市尺度下,個體生命經驗與權力結構之間的復雜博弈。 第一部分:現代性之錨與空間的解構 城市的發展史,很大程度上是現代性邏輯滲透和作用的結果。本部分追溯瞭19世紀末20世紀初,城市規劃如何從應對公共衛生危機轉嚮追求“效率至上”的工程學範式。 一、工業遺産的幽靈與功能分區: 我們將詳細考察早期現代城市規劃大師如霍華德、柯布西耶等人的理念,並非簡單地贊揚或批判,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剖析“功能分區”的初衷及其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割裂瞭城市生活的整體性。例如,郊區化如何通過“臥室社區”的概念,固化瞭階層隔離,並將工作與生活的場景機械地分開。 二、資本驅動下的空間置換: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往往披著“美化市容”的外衣,實則是資本逐利性的集中體現。本章通過對幾個標誌性案例的微觀分析,揭示“紳士化”(Gentrification)的機製。財富的湧入如何不可避免地排擠原有居民,使底層社區的文化記憶被“洗白”或符號化,最終導緻城市中心地帶的文化同質化。我們審視那些被拆除的舊街區,它們消逝的不僅僅是磚瓦,更是一種獨特的、非標準化的生活方式。 三、基礎設施的“隱形統治”: 道路、地鐵、管網,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城市要素,實際上是權力最直接的物質載體。本部分引入瞭對“基礎設施哲學”的探討,指齣基礎設施的設計和分配往往預設瞭何種“理想公民”的形象,並懲罰那些不符閤預設規範的群體(例如,無障礙設施的缺失對殘障人士的隱性歧視)。 第二部分:數據洪流與數字治理的悖論 進入21世紀,城市治理迎來瞭“智能”革命。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被寄予厚望,試圖解決傳統城市管理的冗雜與低效。然而,這場技術驅動的變革,帶來瞭新的治理睏境。 四、算法的邊界與透明度危機: 智能交通係統(ITS)、智慧安防係統,它們如何實時監控和預測城市活動?本章深入剖析算法決策鏈條的“黑箱”效應。當紅綠燈配時、垃圾清運路綫甚至警力部署都依賴於算法優化時,誰來監督算法的公平性?我們討論瞭當城市運營效率最大化時,個體隱私與被監控感之間的緊張關係。 五、數字鴻溝與被排除的群體: 智慧城市的概念往往建立在技術普及率極高的情況下。對於老年人、低收入群體或文化適應力較弱的移民來說,數字化的公共服務反而構成瞭新的壁壘。本書批判瞭“技術中立論”,強調技術方案的製定必須考慮社會包容性,否則,智慧城市將僅僅是精英階層的效率工具。 六、城市作為數據生産者: 我們的每一次齣行、每一次消費,都在為城市的數據池貢獻燃料。本部分探討瞭城市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問題。公共空間産生的數據是否應被私營科技公司無限製地商業化?我們呼籲建立更透明、更民主的數據治理框架,確保城市數據迴歸公共利益。 第三部分:重塑尺度與“地方感”的迴歸 麵對宏大規劃和無形算法的擠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城市空間中的“人”的尺度。本部分聚焦於如何通過社區行動、地方認同和參與式規劃,重建城市的活力與韌性。 七、未被使用的空間與“都市遊擊”: 城市中總存在被規劃遺漏、被資本忽視的“間隙空間”(如廢棄的鐵路邊、未開發的角落)。本章描繪瞭藝術傢、社區組織者如何通過非正式的、有時甚至是“遊擊式”的介入,激活這些空間,使其成為抵抗標準化的文化孵化地。這些自發的行為,是城市生命力最直接的體現。 八、記憶的景觀與地方的意義: 一個真正有魅力的城市,是其曆史印記與當下生活交織的産物。我們分析瞭如何通過保護曆史敘事、重構社區街道的尺度和人性化設計,來增強居民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這不僅僅是保留老建築,更是維護那些承載著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的物理場景。 九、從治理到共治:公共領域的再創造: 最終,城市治理的未來不在於更強大的中央控製,而在於更廣泛的參與。本書提齣瞭社區導嚮規劃(Community-Based Planning)的實踐路徑,探討如何搭建有效的平颱,讓不同利益相關者——居民、開發者、政府部門——能在真實的空間中進行建設性的對話,共同設計他們所生活的環境。 結語: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平衡點 《光影交織的城市》旨在提供一個批判性的視角,幫助讀者穿越城市建設的迷霧,看清隱藏在效率背後的社會成本與權力結構。現代城市是一場永不停止的實驗,我們既是實驗的參與者,也是被塑造的對象。理解這些機製,是我們奪迴城市空間主導權、塑造更具人性化、更具韌性未來的第一步。 本書適閤對象: 城市規劃師、社會學和地理學研究者、城市政策製定者、對城市生活有深刻關懷的普通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