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8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 电力电缆(第二版)

11-048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 电力电缆(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力电缆
  • 职业技能鉴定
  • 电工技能
  • 线路电缆
  • 技术培训
  • 第二版
  • 专业书籍
  • 技能提升
  • 行业标准
  • 电缆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9787508378848
商品编码:1520405943

具体描述




11-048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 电力电缆(第二版)
定价 32.00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开本 大32开
作者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508378848



本《指导书》是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其内容主要由职业概况、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鉴定试题库四部分组成,分别对技术等级、工作环境和职业能力特征进行了定性描述;对培训期限、教师、场地设备及培训计划大纲进行了指导性规定。本《指导书》自2002年出版后,对行业内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书在原《指导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编,补充了内容,修正了错误。 试题库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和针对本职业(工种)的工作特点,选编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理论知识(含技能笔试)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还编制有试卷样例和组卷方案。 《指导书》是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命题的依据,可供劳动人事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评人员使用,亦可供电力(水电)类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职业学习参考。


本《指导书》主要由“职业概况”、“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鉴定试题库”四部分内容组成。其中“职业概况”包括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道德、文化程度、职业等级、职业环境条件、职业能力特征等内容;“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对不同等级的培训期限要求,对培训指导教师的经历、任职条件、资格要求,对培训场地设备条件的要求和培训计划大纲、培训重点、难点以及对学习单元的设计等:“职业技能鉴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其具体内容不再在本书中重复;鉴定试题库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和内容,以实际技能操作主线,按照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绘图题和论述题六种题型进行选题,并以难易程度组合排列,同时汇集了大量电力生产建设过程中具有普遍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实际操作试题,构成了各工种的技能鉴定试题库。试题库的深度、广度涵盖了本职业技能鉴定的全部内容。题库之后还附有试卷样例和组卷方案,为实施鉴定命题提供依据。  

说明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1.2 职业定义  1.3 职业道德  1.4 文化程度  1.5 职业等级  1.6 职业环境条件  1.7 职业能力特征 2 职业技能培训  2.1 培训期限  2.2 培训教师资格  2.3 培训场地  2.4 培训项目说明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1.2 职业定义
 1.3 职业道德
 1.4 文化程度
 1.5 职业等级
 1.6 职业环境条件
 1.7 职业能力特征
2 职业技能培训
 2.1 培训期限
 2.2 培训教师资格
 2.3 培训场地
 2.4 培训项目
 2.5 培训大纲
3 职业技能鉴定
 3.1 鉴定要求
 3.2 考评人员
4 鉴定试题库
 4.1 理论知识(含技能笔试)试题
  4.1.1 选择题
  4.1.2 判断题
  4.1.3 简答题
  4.1.4 计算题
  4.1.5 绘图题
  4.1.6 论述题
4.2 技能操作试题
  4.2.1 单项操作
  4.2.2 多项操作
  4.2.3 综合操作
5 试卷样例
6 组卷方案 显示全部信息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解析 本书旨在为土木工程专业人士、结构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高级院校师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指导意义的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解读与应用指南。 随着全球建筑业对安全、耐久性和可持续性要求的日益提高,掌握并精准应用最新的国家及国际结构设计规范已成为工程实践中的核心竞争力。本书聚焦于现行主流的结构设计理念、关键规范条文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实现规范的有效落地。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基础理论与规范体系构建 本部分首先梳理了现代结构工程学的基本力学原理,并重点剖析了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体系的逻辑框架与发展脉络。我们将详细解读《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以及《抗震设计规范》等核心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约束条件。 1.1 荷载与作用的精确评估: 详细阐述了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的确定方法,特别是针对复杂地形、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如悬挑结构、大跨结构)的活荷载取值与组合原则。对地震作用的分类、场地类别划分、基本地震动加速度的选取标准进行了详尽的图表化说明,强调了基于性能化设计的荷载校核思路。 1.2 材料性能与极限状态设计: 深入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型钢等主要结构材料的本构关系、强度与变形指标的取值依据。核心聚焦于极限状态设计法(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使用极限状态)的内涵,包括对材料强度折减系数、分项系数的工程化理解,以及如何通过构件的延性设计保证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 第二部分:关键结构类型的设计与构造要点 本书的第二部分转入具体结构构件与体系的深入设计指导,力求将规范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图纸语言。 2.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精要: 梁、板、柱设计: 不仅涵盖了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更侧重于配筋构造的细节处理。例如,对梁端锚固长度的精确控制、柱中纵筋的搭接长度与构造加强带的要求。特别分析了深梁、剪力墙暗柱等特殊构件的配筋抗剪要求。 楼板系统: 详细对比了现浇密肋楼板、筒体结构楼板的配筋差异。针对后张预应力楼板,深入解析了应力松弛、锚具效率以及束孔灌浆质量控制的规范要求。 基础设计与地基处理: 涵盖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的设计计算要点。对桩基础的负摩擦力桩承载力确定、桩间距、桩身配筋的抗冲切验算提供了详尽的案例分析。 2.2 钢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 构件设计: 侧重于高强度钢材的应用限制、压弯构件的稳定性校核(局部稳定与整体失稳),以及对T形截面、箱型截面的构造要求。 连接节点设计: 这是钢结构安全的关键。本书详细解析了焊缝、螺栓连接的强度与刚度要求,特别是对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和承压型连接的施工检验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对节点域的塑性铰形成与区域承载力的控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2.3 组合结构与新型结构体系: 探讨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如组合梁、组合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对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对接构造、连接节点的可靠性验算,以及如何满足现行规范中关于“等同现浇”性能的要求,提供了前沿的指导。 第三部分:抗震设计与特殊情况处理 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重中之重。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抗震规范的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结构布置与细部构造。 3.1 场地与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解析了场地特征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建筑重要性、结构高度进行抗震设防类别选择。强调了“大震不倒、中震可修”的抗震设计理念在构件冗余度设计中的体现。 3.2 剪力墙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 重点分析了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连梁的抗剪设计原则。对暗柱、边柱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率、箍筋间距等关键构造措施进行了规范化指导,确保其能形成有效的“强柱弱梁”体系。 3.3 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深化应用: 涵盖了结构伸缩缝、防震缝的设置间距、楼层间刚度突变的控制要求。对结构锚栓的抗拔承载力计算、以及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连接要求进行了详尽阐述,避免“薄弱环节”的出现。 第四部分: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控制与质量验收 设计成果的实现依赖于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本部分将设计规范与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紧密结合。 4.1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详细说明了混凝土配合比的级配、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过程必须符合规范的质量要求。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控制、泵送高度与坍落度损失的现场监控,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 4.2 钢结构安装与焊接质量控制: 明确了型钢的进场验收标准、预拼装要求。重点解析了焊缝的无损检测(NDT)方法、合格标准以及返修工艺必须遵循的规范流程。对高强度螺栓的扭矩法或伸长量法控制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指南。 4.3 结构验收与安全监测: 阐述了结构工程中间验收、结构工程竣工验收的规范流程、关键部位的抽检指标(如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试块留置)。最后,探讨了在新技术背景下,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在验证设计使用寿命和早期预警中的规范应用方向。 本书特点: 条文溯源与工程释义并重: 对规范中关键条款的制定背景进行解析,帮助读者理解“为何如此设计”。 图文并茂的构造详图: 包含大量由注册结构工程师绘制的、符合最新规范的构造详图,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跨专业协同视角: 兼顾了结构、建筑、机电专业在空间冲突和构造衔接上的规范协调要求。 本书是结构工程师从图纸设计走向结构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备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电力设备行业工作多年的老兵,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快速发展的技术,总觉得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这本书的“第二版”字样吸引了我,说明它经历过一次更新,内容应该是比较成熟且与时俱进的。我关注的重点是书中是否涵盖了当前行业内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电缆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例如,关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电缆的应用、新能源领域电缆的需求以及智能电缆的监控和诊断技术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讲解基础理论,更能提供一些关于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却透露着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这正是我在寻找的。我一直对电力电缆这个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在看到一些大型工程项目时,总会想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技术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电力电缆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原理和关键技术。特别是关于电缆的绝缘材料、导体选择、敷设方式以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内容,我非常感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图解和案例分析,这样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这本书给我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相信它能成为我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引领我走进电力电缆的专业世界。

评分

我是一个刚入行的电力技术人员,对电力电缆的知识掌握还不够系统,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了解到这本书的定位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这说明它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操作和考试要求,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规范的操作流程、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以及一些实用的故障排除技巧。书中的插图和表格如果能更丰富一些,那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些真实的场景来巩固学习效果。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夯实基础,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洁明了,一看就是针对专业领域的书籍。我一直对电力电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电力电缆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特别是关于电缆的寿命预测、老化机理以及相关的检测和维护技术,我希望书中能有详尽的阐述。此外,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关于电缆系统的经济性评估和成本效益分析,那将更加完善。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帮助我全面理解电力电缆的生命周期管理,并能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实在是很用心,硬壳封面,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非常适合作为案头参考书。我最喜欢的是它整体的编排逻辑,条理清晰,章节划分也很合理,感觉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花了很多心思。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扎实内容和专业深度。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最新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的部分,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前沿的知识和视角,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行业脉搏。毕竟,电力电缆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如果能有一本权威指导书及时更新知识,那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我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