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全唐詩 增訂本(精裝,全十五冊)
作者:中華書局編輯部 點校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1-3-1
ISBN:9787101017168
頁碼:全十五冊
裝幀:盒裝
開本:大32開
捲一 太宗
捲二 高宗 中宗 睿宗
捲三 明皇
捲四 肅宗 德宗 文宗 宣宗 昭宗
捲五 文德皇後 則天皇後 徐賢妃 上官昭容 楊貴妃 江妃
捲六 章懷太子 韓王元喜 越王貞 信安王
捲七 宜芬公主 宋若華 宋若昭 宋若憲 鮑君徽 蕭妃
捲八 南唐先主李昪 嗣主璟 後主煜 韓王從善 吉王從謙 蜀主王建 後主衍 吳越王錢碌 後主錢俶後蜀嗣主孟昶閩王王繼鵬
捲九 蜀太後徐氏 太妃徐氏
捲十至十六 效廟樂章
捲十七至二十九 樂府 第三十 王珪 陳叔達 袁朗 竇威 長孫無忌 顔師古 杜淹
捲三十一 魏徵
捲三十二 褚亮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全唐詩》共九百捲,是清康熙時任江寜織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當時已退居揚州的彭定求、楊中訥等十位翰林編纂的。該書共收整個唐五代詩四萬八韆九百多首,作者二韆二百餘人,是迄今為止古典詩歌總集中篇幅多、影響大的一種,它對於研究我國唐代的曆史、文化和文學,無疑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為滿足讀者閱讀與研究的需要,對這部清人編的《全唐詩》做一定的修訂增補,加以重印,是十分必要的。這次《全唐詩》增訂重印本,就是用中華書局原點校本為底本,把繁體竪排改為簡體橫排,把斷句改為新式標點,並改正某些排印錯誤,同時把陳尚君先生修訂、增輯的《全唐詩補編》全部收入(《全唐詩補編》1992年中華書局版)。這樣共增補佚詩四韆六百多首,新見作者八百多人。簡體橫排增訂本可以說是至今為止收錄唐詩多全的讀本瞭。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中華書局齣品,果然名不虛傳,那種厚重而典雅的氣質撲麵而來。精裝的封麵摸上去質感非常棒,硬挺且紋理細膩,即便是長期翻閱,相信也能保持良好的形態。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講究,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紙,而是略帶米白的、對眼睛非常友好的那種紙張,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字體的排版更是下瞭大功夫,簡體橫排的設計對於現代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疏密得當,行距適中,每一個字都像是被精心安置在那裏的藝術品。看著這十五冊書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心裏油然而生一種敬意,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需要被珍視的文化遺産。翻開任意一冊,那種油墨散發齣來的淡淡的清香,提醒著你手中捧著的,是跨越韆年的文脈與智慧。這種實體書的體驗,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它提供瞭一種儀式感和對文本的尊重。
評分我一直對古代文獻的整理和校勘工作抱有一種近乎挑剔的尊重。畢竟,我們今天看到的經典文本,是經過曆代文人墨客反復傳抄、點校纔得以留存至今的。每一次的“增訂”,都意味著對現有底本進行瞭一次細緻的“體檢”。我關注的焦點是“增訂”二字背後所蘊含的工作量和學術態度。這是否意味著對訛誤的修正、對佚篇的補充,還是對不同版本間異文的細緻比對?一個嚴謹的整理者,會清晰地標注所依據的底本來源,以及校勘的原則。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學術的嚴謹性,而不是簡單的重排。如果能附帶一些重要的宋元以來重要注疏的參考,那就更好瞭,這能讓我感受到這份整理工作所投入的巨大心力,以及它在學術譜係中的位置。
評分作為一個愛好在閑暇時朗誦古詩的人,書的實用性和便攜性對我來說也頗為重要,盡管這是一套全集。這套書的橫排格式無疑極大地優化瞭閱讀體驗,特彆是在需要查找和對比某些詩句時,無需像竪排那樣頻繁地移動視綫焦點。雖然十五冊的整體分量看起來不輕,但如果單冊設計閤理,便於攜帶翻閱,那就更完美瞭。我經常需要帶著書本去公園或茶館,感受古人的意境,如果每冊的開本尺寸適中,拿在手裏不至於笨重,那麼它就能真正融入我的生活,成為我日常精神食糧的載體。那種手握書捲,在光影流轉中低聲吟誦,感受文字韻律的瞬間,是任何科技都無法替代的純粹享受。
評分對於一個對格律詩的聲律和用典習慣有較高要求的學習者來說,注釋的詳盡程度和準確性是衡量一套工具書價值的試金石。我尤其看重那些罕見詞語、典故的齣處考證,以及詩歌創作背景的細節補白。很多舊版選本為瞭篇幅考慮,往往對晦澀難懂的詩句一帶而過,這對於深入理解詩歌的真正意蘊是緻命的。我希望這套“增訂本”能夠在前人紮實研究的基礎上,吸納最新的考據成果,對於存疑的篇章能夠有更審慎的評注,甚至提供不同的觀點供讀者參考。畢竟,唐詩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就在於其豐富的多義性和復雜性,如果注釋過於武斷或簡化,就如同給精美的絲綢濛上瞭一層粗布。我需要的是那種能幫我厘清脈絡,直擊文本核心的“陪跑者”。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研究唐代士人的精神世界,特彆是他們麵對復雜政治環境時的那種進退之道。市麵上關於唐詩的研究汗牛充棟,但很多都隻是停留在淺嘗輒止的詩歌鑒賞層麵,缺少對當時社會背景、士人交往網絡以及個人際遇的深入挖掘。我希望找到一套能夠係統梳理“人”與“詩”之間關係的著作。我關注那些被邊緣化但又極具個性的詩人,比如在安史之亂中堅守氣節的,或者那些長期不得誌但筆力雄健的邊塞詩人。一套真正有價值的唐詩集,應該能讓人清晰地看到,是怎樣的時代熔爐,錘煉齣瞭那些不朽的篇章。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引導我進入那個宏大曆史場景的鑰匙,讓我能與白居易的憂患、李商隱的迷惘、杜甫的沉鬱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