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什么样的? · 宇宙是什么样的? · 宇宙是怎么起源的? · 宇宙会不会有末日?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宇宙学普及读物。几千年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自己栖居的世界和望见的星空。从用太阳光测算地球周长,到用电磁波证实宇宙起源;从根据月食推测地球形状,到用标准烛光测量天体距离……淼叔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我们带回一代代伟大天才的思考现场,开启非同一般的科学思维。书中也配有艺术插画和珍贵宇宙图片,小读者们能张开想象的翅膀,遥想神秘又迷人的宇宙,惊叹于造物的神奇和人类永无止境的求知欲。
李淼,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及筹建人。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身为中国物理学家的李淼也活跃于科普领域,他的《给孩子讲量子力学》甫一上市便登上各大科普畅销榜,并获众多媒体、机构推荐。
著名物理学家、畅销科普作家李淼教授“给孩子的物理学”系列第二本,在带孩子了解前沿的量子力学之后,淼叔带我们望向遥远的星空,探索奇妙的宇宙。用有趣的讲述,让小朋友们带着未知与好奇,同历史上的科学天才们一起认真思考、灵感迸发、得到解答,开启非同一般的科学思维。
第1讲 地球是什么样的
第2讲 宇宙是什么样的
第3讲 宇宙是怎么起源的
第4讲 宇宙会不会有末日
1995年12月18日,天文学家把哈勃空间望远镜指向了大熊星座中一块看似空无一物的区域。这块区域的范围很小,仅占整个天空总面积的2400万分之一,相当于100米外的一颗网球。为了能拍清楚,科学家对这块区域持续观测了10天,然后把拍到的底片曝光了342次,并将它们叠加,合成了一张照片。
下面就是他们合成的那张照片。这就是著名的“哈勃深场”。大家看到了吧?一块原本空无一物的区域,竟然藏着超过3000个星系!用这个数字乘以2400万,科学家估算出整个宇宙应该包含超过800亿个星系。后来,在2003年和2012年,天文学家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两次,得到了两张新的图片:“哈勃超级深场”和“哈勃极端深场”。ZUI新的观测显示,宇宙中包含的星系数量应该超过2000亿!
我们已经知道,整个宇宙至少包含2000亿个星系,而平均每个星系又至少包含1000亿颗恒星,所以宇宙中恒星的总数至少有200万亿亿个。这是什么概念呢?假如让生活在地球上的70亿人都来数星星,且每人每秒能数一个,那么要想数完宇宙中所有的恒星,至少要花上9万年。也就是说,这70亿人要从我们的智人祖先离开非洲的时候开始数星星,一直连续不断地数到今天,才有可能把天上的恒星数完。
随后,我们来到了这次旅行的终点,也就是整个宇宙的边缘。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宇宙的全貌吧。下图就是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整个可观测宇宙的全貌。图中横轴上方标记的每一个白色的小格,都代表着10亿光年的距离;也就是说,那一小格就比银河系的直径还要大1万倍。我们再来开一次脑洞。如果把银河系也缩小到只有一个篮球那么大,那么按等比例缩小的可观测宇宙有多大呢?大概也相当于一个以北京到天津的距离为直径的圆球。
ZUI后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看了这幅宇宙的全貌图以后,你觉得宇宙从整体上看有什么特征?相信这个问题会难倒不少小朋友,因为你们会觉得它完全没有任何的特征。但事实上,没有特征其实就是宇宙ZUI大的特征,它说明在ZUI大的宇宙学尺度上,宇宙在各个地点、各个方向上看都是一样的。这是一个极端重要的观测,它说明整个宇宙根本就没有任何中心。
ZUI早人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结果被伽利略证明是错的;然后人类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结果被沙普利证明是错的;后来人类认为银核是宇宙的中心,结果又被哈勃证明是错的。那宇宙的中心到底在哪里呢?现在我们知道,宇宙根本就没有任何中心。这就是著名的哥白尼原理,它已经被视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石。
总而言之,这套《给孩子讲宇宙》与《给孩子讲量子力学》是近期我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普读物之一。李淼教授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厚的学识,将两个极具吸引力但又充满挑战的科学领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和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无论是对宇宙的好奇,还是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这套书都能满足读者最基本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尤其赞赏书中的逻辑性、趣味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这套书不仅仅是给孩子准备的,对于每一个渴望理解世界、拓展思维边界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无价的宝藏。它让我明白了,科学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提问、探索,以及对未知世界保持永远的好奇心。这套书,无疑成功地点燃了我心中那团对科学的火焰。
评分这套书的出版,简直是为那些对科学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深奥理论吓退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个人尤其看重书籍的“可读性”,很多科普读物虽然内容扎实,但写得过于学院派,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字典。然而,李淼教授的这套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知道如何根据不同受众的理解能力来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给孩子讲宇宙》从我们最熟悉的太阳系开始,一步步拓展到银河系、宇宙大爆炸,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他巧妙地运用类比,比如将宇宙的膨胀比作气球的表面,将黑洞的时空扭曲比作放在床单上的重物,这些形象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同时,书中穿插的历史故事和科学家的轶事,也让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尤其喜欢他在讨论暗物质和暗能量时,那种充满探索精神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在于它永远在追寻未知。这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本激发想象力和求知欲的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曾经对宇宙的认知,并对那些未解之谜产生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李淼教授的讲解风格,是我在这套书中感受到的最独特也是最宝贵的一点。他有着学者深厚的底蕴,但语言却异常接地气,没有丝毫的架子。《给孩子讲宇宙》中,他提到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不仅仅是天文学的“宇宙”,更是人类文明的“故乡”,这种情怀的注入,让星辰大海的宏大叙事变得格外有温度。当他解释星云的形成时,用到了“宇宙的育婴室”这样的比喻,瞬间将我对宇宙的冰冷认知,转变为一种温馨的感受。而在《给孩子讲量子力学》中,他更是妙语连珠,将那些令人费解的量子现象,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类比。例如,他用“你走到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只猫,在你打开门之前,你无法确定它是活的还是死的,它可能同时处于‘活’和‘死’的叠加态”来类比薛定谔的猫,这种幽默感和形象性,让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接受。这种“讲故事”式的科普,是我非常喜欢的,它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质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内页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给孩子讲宇宙》中的星图和插画,色彩饱满,细节丰富,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我常常在阅读时,停下来仔细欣赏那些精美的图片,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书本内容的有力补充。李淼教授在讲述星系的形成时,那些壮丽的星系碰撞画面,配合文字,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宇宙的演化过程。他对于宇宙年龄、宇宙膨胀速度等概念的解释,也借助了清晰的图示,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理解。而《给孩子讲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示意图,虽然是描绘微观世界,但也颇具巧思,例如用来解释波粒二象性的图,以及描绘量子叠加态的图形,都非常巧妙。整体而言,这套书在视觉呈现上也做得相当出色,让阅读体验更上一层楼,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评分我之所以购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被“给孩子讲”这个定位所吸引,但阅读过后,我发现它远不止是写给孩子看的。成年人,特别是像我这样科学启蒙较晚的人,同样能从中受益匪浅。《给孩子讲宇宙》让我重新认识了宇宙的浩瀚与自身渺小,它激发的不是绝望,而是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李教授在讲述宇宙的演化时,并没有止步于科学事实,而是引发了我们对时间、空间以及生命起源的哲学追问,这种深度是很多普通科普读物所缺乏的。而《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则更是一次思维的拓展。它不仅仅是在讲解物理知识,更是在挑战我们日常的认知框架。那些关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局域性与非局域性的探讨,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处的“现实”究竟是什么。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既能点燃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引发成年人的深度思考。
评分作为一个对宇宙和量子力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最近被一套名为《给孩子讲宇宙》和《给孩子讲量子力学》的书籍深深吸引。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但李淼教授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科学概念娓娓道来。阅读《给孩子讲宇宙》时,我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星辰大海之中,从太阳系的诞生讲到遥远的星系,再到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暗能量的奥秘。书中的图文并茂,那些精美的星云图片和行星照片,配合着李教授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我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他并没有一味地堆砌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故事,将天文学的知识融入其中,让我这个“小白”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他关于黑洞的解释,那些弯曲时空、吞噬一切的想象,在李教授的笔下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反而充满了科学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启迪,它点燃了我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火种,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的未来。对于每一个曾经仰望星空,好奇“那里有什么”的孩子(或者说,像我一样,曾经是孩子,现在依旧怀揣童心的大人),这本书都是一份绝佳的礼物,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的窗户,让我们窥见那令人惊叹的壮丽图景,并激发我们继续探索的勇气。
评分而《给孩子讲量子力学》更是将这种“化繁为简”的功力发挥到了极致。量子力学中最令人困惑的概念,如叠加态、测量问题、量子纠缠,在李教授的笔下,变得清晰易懂,甚至带着一丝哲学思辨的韵味。他并没有回避量子力学的“怪异”之处,反而将其作为亮点来呈现。例如,他解释不确定性原理时,用了“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跑得多快,又知道它在哪里”的例子,这样的描述直观且令人印象深刻。书中的插图虽然不至于铺天盖地,但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对“现实”的理解不再是线性的、确定的,而是充满了概率和不确定性。李教授鼓励我们去接受这种“怪异”,去欣赏科学的精妙之处,这种态度非常难得。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一种科学思维方式,一种拥抱未知、持续探索的精神。
评分我特别欣赏李淼教授在书中处理“未知”的态度。在《给孩子讲宇宙》中,他对于宇宙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例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并没有采取“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坦诚地告诉我们“我们不知道”,但同时又会介绍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探索和假说。这种诚实的科学态度,比任何生搬硬套的解释都更能赢得读者的信任。他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不知道”,以及“如何去探索”,这比直接给出答案更能激发读者的主动学习能力。在《给孩子讲量子力学》中,这种态度同样贯穿始终。对于量子力学的一些哲学解释,例如意识在量子测量中的作用,他并没有给出定论,而是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和争论。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我觉得学习科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参与到一场持续的、充满智慧的对话中。这套书让我明白了,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解释多少,更在于它能够激发多少好奇和探索。
评分《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则彻底颠覆了我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在我看来,量子力学一直是一个与“不可思议”、“反直觉”划等号的领域。但李淼教授却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将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一拆解,并用巧妙的比喻将它们呈现在我眼前。从波粒二象性到不确定性原理,再到量子纠缠,每一个概念都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维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叠加态”的解释,那个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奇妙描述,让我对现实的本质产生了全新的思考。书中的例子,比如薛定谔的猫,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但却精准地揭示了量子世界的奇怪之处。李教授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即使是讲到一些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也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他鼓励读者去质疑,去思考,去拥抱科学中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态度。阅读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并不只是一堆冰冷的公式和定理,它更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探索过程。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量子世界的奇妙,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敢于挑战传统思维、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对于那些对世界充满疑问,渴望理解事物本质的孩子们,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绝佳的启蒙,它将带领他们走进一个充满惊喜和无限可能的微观宇宙。
评分这套书的“博集自营仓库直发”让我对物流和书籍的品质有了额外的信任。《包邮》更是贴心的福利,让阅读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收到书的那天,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书本的纸质优良,印刷清晰,没有任何异味,这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在阅读《给孩子讲宇宙》的过程中,我发现李淼教授在讲解天体物理学时,并没有回避一些前沿的理论,例如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最新研究进展,他都以一种谨慎而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态度进行了介绍,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作为读者,我希望获得的是最新、最准确的科学信息,而不仅仅是过时的概念。同样,《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在介绍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新兴领域时,也展现了其前瞻性。这套书不仅仅是对经典物理理论的梳理,更包含了对未来科学发展方向的展望,让读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对未来的科技趋势有所了解。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书籍不错,小孩比较喜欢,应该是正版
评分准备科普一下量子物理是什么东西,正好遇见本书,快递很好,送货及时,卖家包装得也很好,刚拿到书,阅读后再追评
评分这本书刚买回来了希望孩子从中间得到更多的知识
评分好书
评分这本书刚买回来了希望孩子从中间得到更多的知识
评分买给孩子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大人也可以读很好的书
评分书籍不错,小孩比较喜欢,应该是正版
评分内容比较丰富,可以吸引孩子了解一些知识,期待多一些相关资料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