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 帶著吸管的刺客列傳
帶著墨鏡的大流氓-大琉璃食蟲虻
充滿棘刺的龍騎士-齒緣刺獵(虫春)
潛藏水中的忍者-紅娘華
睡夢的惡魔-熱帶家蚊
枝葉跳躍的精靈-三刺角蟬
身著華服的大鼻子情聖-渡邊氏長吻白蠟蟲
Chapter 森林中的殺手傳奇
老虎上身的殺手-八星虎甲蟲
看不見的小惡魔-金小蜂
充滿愛心的殺手-紅腹細蟌
昆蟲界的空中霸主-無霸勾蜓
八腳蜘蛛的天敵-黃帶蛛蜂
草原上的快刀手-寬腹螳螂
瘋狂攻擊的轟炸機-雙金環虎頭蜂
Chapter 森林中的清道夫
超強趨光的迴力龜-長臂金龜
大自然的禮儀師-雙斑埋葬蟲
森林底層的管理員-臭巨山蟻
真正的台灣螂-卡氏麻蠊
陸海空三棲的特種部隊-點刻三線龍虱
最稱職的清道夫-公牛駝渫蜣
傳說中的火星人-斑翅蠍蛉
Chapter 我是假面超人
我是假面騎士V-台灣大蝗
來自A惑星的宇宙忍者-高砂熊蟬
巨大翅膀的蝶龍摩斯拉-紅目天蠶蛾
我的臉就是卡通-平背棘菱蝗
我是最強的昆蟲王者-獨角仙
可愛的電波人-小十三星瓢蟲
Chapter 昆蟲之狐假虎威
是鳥是蛾?不是鳥!是蛾!-長喙天蛾
假裝是蜜蜂-食蚜虻
裝神弄鬼的蛾-鬼臉天蛾
神秘的蜂天牛-南山細小翅天牛
假裝螳螂又擬態胡蜂-銅頭螳蛉
就是一雙大眼睛-廣翅蠟蟬
Chapter 隱身術高手
縮手縮腳當樹葉-擬葉螽
藏在枯葉中的忍者-枯葉蝶
低頭躲起來就沒事了-台灣姬螳螂
滿身棘刺的隱身高手-蓬萊棘螽
比枯樹枝還像枯樹枝-廣西瘤竹節蟲
Chapter MIB來自宇宙的外星人
他是你幻想中的外星人嗎?-巨大蚊
水汪汪的大眼睛-長角蛉
兩眼開開的滑稽客-四斑柄眼蠅
爆眼跳躍客-突眼蝗
這個象鼻是嘴巴-象鼻蟲
不吃飯的特異份子-蜉蝣
Chapter 昆蟲界的大師
堅硬如鋼的鐵甲大師-小圓斑球背硬象鼻蟲
輕巧動人的滑水大師-大水黽
昆蟲界的時尚大師-石牆蝶
隨時換季的變身大師-青黑蠟蟬
充滿母愛的陶藝大師-華麗泥壺蜂
技巧高超的捲葉大師-黑點捲葉象鼻蟲
保護巢穴的緊張大師-叉胸異腹胡蜂
【附錄】如何留住自然的影像
作者後記及致謝
參考書目及網站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知识广度上的包容性。很多专注于台湾昆虫的书籍往往会过度集中于蝴蝶和蜻蜓这类“明星物种”,而那些隐藏在泥土深处、不起眼的甲虫或膜翅目昆虫则常常被轻描淡写。然而,这本书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它对那些被大众忽略的“幕后英雄”给予了同等的关注和详尽的介绍。我记得有一整页是专门介绍土壤中那些分解者,比如蠓科的幼虫,它们的生态作用是多么关键,但我们平时根本注意不到它们。通过这本书的详细阐述,我才真正理解了生态系统是如何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昆虫”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它不再是单一的形象,而是一个庞大且功能各异的生命群落。这种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绝对超越了我对一般科普读物的预期。
评分哇,这本书真是太惊艳了!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封面就让我挪不开眼,那种细致入微的插画风格,简直就像是把微观世界直接搬到了眼前。我一直对自然科学,尤其是昆虫这种迷你的生命体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科普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插图太简单,看得不过瘾。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完美地平衡了知识的深度和视觉的冲击力。比如,书中对某种特定甲虫的复眼结构描写,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它有复眼”,而是用超高清的特写镜头展示了每一个小眼面是如何协同工作的,那种复杂的美感,让人不禁感叹造物主的神奇。而且,作者在描述每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仿佛在讲述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数据。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栖息地昆虫的分类方式,这种地理和生态的交叉视角,让我对台湾岛的多样性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这本书绝对是为每一个心怀敬畏的自然爱好者准备的视觉盛宴和知识宝库,翻开它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自然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严肃科学研究和普通读者理解之间的架设能力。很多生物学著作,一旦进入到分类学或分子生物学的讨论范畴,普通读者很快就会感到吃力。但是,这本书似乎有一种魔力,它能将复杂的生物学原理,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链条传递出来。比如,在讨论某种昆虫的变态过程时,它没有堆砌复杂的生物学术语,而是用“脱去旧外套,穿上新装”这样直观的描述来帮助我们理解蜕皮的本质。这种教学法非常高明,它既保证了科学信息的准确性,又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这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自信地去探索更多硬核的自然知识,而不用担心被术语吓退。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渴望学习却又害怕枯燥的求知者量身定做的最佳入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绝对值得称赞。现在的书籍,内容为王固然重要,但外在的触感和视觉体验也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反复翻阅。这本书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那种略带哑光的质感,使得印刷出来的色彩既饱和又不失真实感,尤其是在表现昆虫翅膀上那些虹彩光泽时,效果简直无与伦比。每次翻页,都能感受到那种高质量的油墨和纸张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它懂得留白,不会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把版面塞得满满当当,而是给每一种昆虫都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让读者的视线可以聚焦,从而更好地欣赏每一个细节。这种兼顾了学术阅读需求和艺术审美的设计理念,使得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一件家居摆设品存在,随时拿起都能带来愉悦的心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摆在书架上积灰的图鉴,毕竟市面上的“昆虫百科”多如牛毛。但翻开后,我发现我的判断完全错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没有采用传统图鉴那种刻板的“科属种”排列方式,而是更偏向于一种生活化的观察记录。读起来,你感觉不像是在背诵拉丁文名,更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博物学家身边,听他娓娓道来他与这些小生灵的相遇经历。例如,关于某种夜蛾的章节,它不仅仅展示了成虫的美态,还细致地描述了幼虫如何伪装成树皮的纹理,那种精妙的生存策略读起来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叙事上的流畅感,使得即便是对昆虫学一窍不通的朋友也能轻松进入状态,并且被深深吸引。它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包裹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外衣之下,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我甚至开始留意自家后院里的那些小生物了,这种观察习惯的改变,就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