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點女王的告白: 從拼字、標點符號、文法到髒話……英文, 原來這麼有意思!

逗點女王的告白: 從拼字、標點符號、文法到髒話……英文, 原來這麼有意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瑪莉.諾里斯 Mary Norris 著
图书标签:
  • 语言学习
  • 英语语法
  • 英语写作
  • 标点符号
  • 拼写
  • 词汇
  • 趣味英语
  • 实用英语
  • 语言技巧
  • 文化差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經濟新潮社
ISBN:9789866031946
商品编码:16090549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6-10-20
页数:3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紐約客》30年老編輯傾囊相授、*受歡迎的英文文法書

◎美國亞馬*書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語言類*一名!
◎美國亞馬*2015年四月*佳選書
◎繼《紐約時報》暢銷書《教唆熊貓開槍的「,」》(Eats, Shoots & Leaves)問世以來,
*不甩權wei又實用的語言書籍。

作者瑪莉?諾里斯在《紐約客》擔任文字編輯超過三十年,傳承了該雜誌遠近馳名的高水準英語修辭功力。如今,她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樂天的性格,以及一支健筆,不藏私傳授給讀者*常見、*讓人困惑的文法問題,包括拼字、標點符號、各類詞性用法(例如who和whom、that和which的區別)、物件的性別等等。作者並將自己與大牌作家們(寶琳?凱爾〔Pauline Kael〕、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等人)「溝通」、「高手過招」的過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說故事之餘也傳達何謂合宜的英文,以及英文寫作之道。

書中還援引了許多名家的著作與生活實例,包括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狄金生(Emily Dickinson)、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聖經主禱文、影集《辛普森家庭》、暢銷小說《控制》等例子,來解釋各類文法的使用時機。還有作者在學習英文時遇到或曾探究的有趣問題,例如:

●名震天下的《韋氏詞典》的來龍去脈
●《白鯨記》原文書名Moby-Dick中間的連字號到底是誰加上去的?
●爵士名曲〈伊帕內瑪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歌詞中的文法錯誤
●為什麼船跟國家的主詞,是陰性而不是陽性?
還有在許多場合禁止、但能淋漓盡致表達情緒的F字二三事……

本書絕非一般的語言學習書,而是讓你重新發現英文美好的有趣書籍。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瑪莉?諾里斯
姓名:瑪莉?諾里斯Mary Norris
她於1978年進入《紐約客》雜誌編輯部,擔任文字編輯(copy editor)與校對逾三十年之久。曾為《紐約客》雜誌「街談巷議」專欄(The Talk of the Town)及NewYorker.com寫稿,主題包羅萬象;她*有名的文章,都與「鉛筆」及「標點符號」有關。
諾里斯來自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現居紐約。本書是她的*一本著作,一出版即登上暢銷書排行榜。「Comma Queen」是她在New Yorker.com上的專欄,網址是:
http://www.newyorker.com/contributors/mary-norris
裡面有她所錄製的許多影片,以幽默的口吻解說文法疑難、標點符號問題,非常精采。

(Copy editor主要是指由期刊出版社所聘用的文字編輯,他們的任務是要讓即將發表的稿件符合期刊的風格,並修正文法與拼字的錯誤。)

林步昇
姓名:林步昇
喜歡文字、綠豆湯和傑尼龜。白天誤人子弟,晚上琢磨文字。近期譯作包括《好老師的課堂上會發生什麼事?》與《世界上*古老的生物》。本書絕不是坊間沉悶的文法書,而是資深編輯的精采回憶錄,除了大量實例清楚點出文法要點,更從她與名作家「交手」的經驗,一路談到對鉛筆的迷戀,知性與感性兼具。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高中英文補教名師/李 奇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黃玟君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書林出版公司董事長、師大翻譯研究所教師/蘇正隆

作者把她擔任編輯的一些趣聞軼事,處理標點、拼字、性別、複合詞、who和whom的用法,that和which之區別的經驗和理由,勾串成這本回憶錄。筆觸風趣,時見珠璣。讀者聽她娓娓道來,可以了解一家出版社裡的編輯會為了一個逗點,一個連字號,一個用字,開會辯論的敬業精神。
一般讀者可從趣味橫生的小故事中吸取一些英文知識,專家學者則可從作者旁徵博引的材料中得到不少啟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坊間許多翻譯本讀起來常卡卡的,讓人難以卒睹。本書譯筆和原著一樣風趣、流暢,還時有神來之筆,讓人讀來輕鬆無礙。
--蘇正隆,書林出版公司董事長、師大翻譯研究所教師

如果你本身對英語這個語言著迷,或者出身於英語相關科系,或者本身即從事文稿編輯相關工作,甚或正在學習英文文法、但厭倦硬梆梆的文法書,則這本書除了會讓你對英文文法有更深的了解,也會打破你對英文文法的既定看法!
--黃玟君,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

從這本書裡可以充分感受到一個「文字職人」對自己工作的執著認真,以及不斷探索文字奧義的內斂自省。
--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諾里斯女士這本大作,讓讀者不知不覺發現,原來學習英文可以不要那麼「正襟危坐」!
她豐富的編輯文稿經驗,急智、樂觀、犀利卻寬厚的絕jia文學品味,她的寬容、樂天與熱忱,讓人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一股暖流。
--李奇,高中英文補教名師

這本書簡直是字痴的A片天菜啊。
--艾倫.法洛(Allan Fallow),《華盛頓郵報》

諾里斯的性感笑聲,勾起人們憶起那些年玩到很晚、瘋狂飲酒的記憶……她就像天底下的阿姨一樣,會把你拉到一邊、偷偷在你耳邊說:「有時候不守規矩也無妨。」
--莎拉.萊爾(Sarah Lyall),《紐約時報》記者

這本書太爆笑……讓我深深為之傾倒。
--派翠西亞.歐康諾(Patricia O’Conner),《I Me傻傻分不清》作者、《紐約時報》書評版編輯

本書充滿機鋒與幽默,透露作者真性情,並以輕鬆口吻闡述文法要點。
--作家/伊恩.費雷澤(Ian Frazier)

瑪莉?諾里斯是十足淘氣的文法怪咖,這本書實在好笑得令人咋舌。
--作家/瑪麗蓮?強生(Marilyn Johnson)

講文法的書讀起來竟然這麼有趣,現在就翻開好好品味吧。
--作家/蓋瑞森?凱勒(Garrison Keillor)

諾里斯不是老古板的文法大師,也不是自以為是的標點達人,而是娓娓道來一段溫暖、動人又有趣的成長故事。
--作家/蘿貝卡?米德(Rebecca Mead)

瑪莉?諾里斯是文字診斷師,任何問題我都得再三向她請教。
--作家/約翰?麥克菲(John McPhee)

目录

推薦序
關於英文、語言、編輯的二三事/蘇正隆
英文文法原來這麼有趣!/黃玟君
紐約客,句讀行——來自逗點女王的真心告白/李奇
「對字不對人」的挑剔鬼/齊立文

前言 逗點女王的告白
Introduction: Confession of a Comma Queen

第一章 拼字是怪咖才會做的事
Chapter 1. Spelling Is for Weirdos

第二章 那個老巫婆!
Chapter 2. That Witch!

第三章 語言的性別問題
Chapter 3. The Problem of Heesh

第四章 主詞還是受詞?傻傻分不清楚!
Chapter 4. Between You and Me

第五章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逗號的奧妙
Chapter 5. Comma Comma Comma Comma, Chameleon

第六章 Moby-Dick(白鯨記)中間「那一槓」是誰幹的好事?
Chapter 6. Who Put the Hyphen in Moby-Dick?

第七章 當破折號、分號、冒號走進了酒吧
Chapter 7. A Dash, a Semicolon, and a Colon Walk In to a Bar

第八章 撇號到底在撇什麼?
Chapter 8. What’s Up with the Apostrophe?

第九章 去你×的×××(消音)
Chapter 9. F*ck This Sh*t

第十章 鉛筆控之歌
Chapter 10. Ballad of a Pencil Junkie

結語 身價百萬的編輯
Epilogue: The Million-Dollar Copy Editor

注釋
附錄:參考書推薦
書籍簡介:跨越語言的界限——探索溝通的深度與廣度 這是一本旨在拓寬讀者對語言理解的書籍,它深入剖析了語言作為人類溝通核心的各個面向,從其結構的嚴謹性到其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的無限可能性。我們將一同踏上一場思維的旅程,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詞彙與表達方式,並學習如何更精準、更有效、也更有趣地運用語言來連結彼此。 本書的核心目標,是引導讀者超越死記硬背的語言學習模式,進入一個對語言本質產生深刻洞察的領域。我們不會糾結於某一種特定語言的語法規則或詞彙表,而是著眼於語言學的基本原理、修辭學的精妙之處,以及語用學中人際互動的微妙張力。 第一部:語言的骨架——結構與邏輯的藝術 語言的有效性,首先建立在其內在的結構邏輯之上。本部分將探討語言的基礎建構塊,但視角將是宏觀且跨文化的。 詞彙的生成與演變: 我們將考察詞語的生命週期,從詞源學的角度追溯它們如何誕生、吸收外來影響,並隨著社會變遷而獲得新的涵義。這不僅是詞彙的歷史課,更是理解「意義」如何流動的哲學探討。例如,某些看似穩定的詞彙,在不同的語境下如何經歷「意義漂移」(Semantic Shift),以及這種漂移如何揭示了時代精神的轉變。我們將分析不同語系中,詞彙的組合規則如何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這涉及到薩丕爾-沃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的現代詮釋,探討語言結構是否真的限制或塑造了我們的認知。 句法的力量: 句子結構不僅是語法的要求,更是信息組織的藝術。本章會詳細解構不同類型句子的構成要素,強調語序對信息傳遞的決定性影響。我們將比較分析那些看似結構相似,但在實際應用中產生截然不同效果的句式,例如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選擇,如何微妙地轉移責任或焦點。讀者將學會如何像建築師一樣,精心佈局句子,確保讀者或聽者能夠順暢地接收到最核心的訊息。 音韻學的潛流: 聲音是語言的第一載體。儘管本書的重點可能偏向書面語,但我們不會忽略聲音的魔力。本節將探討發音系統如何影響詞彙的辨識度,以及語調(Intonation)和重音(Stress)在非書面溝通過程中扮演的「隱形標點」角色。理解音韻規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掌握詩歌的韻律美學,以及在口語表達中營造的氛圍。 第二部:意義的層次——修辭與語用學的深度解讀 語言的高級運用,在於如何超越字面的意思,傳達更豐富、更複雜的情感和意圖。 修辭的魔法: 本部將聚焦於如何運用比喻、轉喻、誇飾、反諷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充滿張力和感染力。我們將分析歷史上經典的演講和文學作品,拆解它們的修辭結構,理解為何某些表達能穿越時空,持續產生影響力。這部分強調的不是「如何使用」這些技巧,而是「為何它們有效」,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某些修辭手法可能帶來的文化誤解與共鳴。我們將探討「隱喻」如何成為人類理解抽象概念(如時間、愛、知識)的基本認知工具。 語境的決定性: 語用學揭示了「說了什麼」並不總是等於「表達了什麼」。本章將深入探討「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的運作機制,探究聽者如何根據上下文、社會角色和共同知識來「推斷」說話者的真實意圖。我們將分析禮貌原則(Politeness Theory)在不同社交場域中的靈活運用,以及在何種情境下打破常規的溝通規範(如故意含糊不清或過度直接)能夠達成特定的溝通目的。 非標準語言的價值: 語言並非一成不變的標準件。本部分將為非標準形式的語言(如俚語、行話、地域性變體)賦予應有的尊重和分析視角。我們將探討這些「邊緣」語言如何承載著特定的社群身份、抵抗主流文化的張力,以及它們在藝術創作中展現的爆發力。這不是要鼓勵使用者混亂地使用語言,而是要理解語言的活力正來源於其不斷的自我創新與地方化適應。 第三部:語言與權力、情感的交織 語言從來不是真空存在的,它深深嵌入於社會結構和人類的情感經驗之中。 語言的意識形態色彩: 我們將審視語言如何被用作建構和維護權力關係的工具。從政治話語的精確措辭,到媒體報導中的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語言如何引導公眾輿論、定義「正常」與「異常」。這部分將涉及中性語言(Euphemism)的運用,分析其背後是為了緩和衝突,還是為了掩蓋真相。理解語言的意識形態屬性,是培養批判性讀者的第一步。 情感的編碼與解碼: 情感的表達是語言最動人也最難掌握的部分。本章將探討人類如何用有限的詞彙來捕捉無限細微的情感狀態。我們將分析情感詞彙(Affective Lexicon)的豐富性,以及在跨語言比較中,某些深刻的情感概念(如德語的 Weltschmerz 或葡萄牙語的 Saudade)為何難以被精確翻譯。這引導讀者思考,語言的限制,是否也同時定義了人類情感的經驗邊界。 創造性與語言的未來: 最後,我們展望語言的無限創造性。這包括對新興表達方式的觀察,例如社交媒體上產生的縮寫、符號和混合語言現象。我們將討論這些快速變化的現象對傳統語言規範的衝擊與意義,並鼓勵讀者將語言視為一個不斷演化的有機體,而非一套僵化的規則集。透過對語言深度與廣度的全面探索,讀者將能夠更自信地面對任何溝通挑戰,並發現語言本身就是一個無窮無盡的迷人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反差美学:严肃的语法规则与“脏话”的并置,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文本景观。我个人对于学习如何让我的英文表达更具“人味儿”和“真实感”有着强烈的渴望。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英文是过于“干净”和“教科书式”的,以至于在与母语者交流时,总感觉隔了一层透明的塑料膜。这本书似乎承诺要撕掉这层膜,让我们直面语言的活力和野性。我猜测,作者一定在讲解标点符号时,会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甚至带有戏剧冲突的例子来演示逗号、句号、问号在实际对话中的情感暗示作用。比如,一个省略号可以代表多少未尽之言?一个感叹号背后藏着怎样的情绪爆发点?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掌握这些“情绪代码”,让我能像一个真正的语言玩家一样去操控英文的每一个细节,那么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教会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为什么这么做”,并最终培养出我对英语语言的“直觉”。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的英文语法书通常都有一股“陈旧感”,仿佛是从上世纪的某个大学讲堂搬过来的。但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告白”和“原来这么有意思”的组合,立刻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传递出一种强烈的互动性和个人色彩,好像作者是在跟你私下分享一个巨大的秘密。我更倾向于接受这种“教学相长”的模式,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规则灌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脏话”这种极具情感冲击力的词汇,融入到严肃的语言分析中去的。这不仅仅是关于“禁用词”,更是关于语言的“能量”和“功能性”。在某些场合,一个恰到好处的“粗俗”表达可能比十个华丽的形容词更有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语言的“可接受度”是如何波动的,以及如何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波动来达到沟通的目的。这是一种关于语言社会学的有趣探索,远超出了传统语法书的范畴。

评分

最近接触的几本英语学习资料,要么是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昏昏欲睡,要么就是太侧重口语而忽略了书面表达的严谨性。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两面派”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我最看重的是它对细节的把控能力。一个精妙的句式,常常就毁在一个错误的介词或一个多余的限定词上。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编辑一样,拿着放大镜,帮我审视每一个词语的放置位置。我尤其希望它能深入探讨那些在正式写作中经常被误用的词汇搭配,比如“affect”和“effect”这种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孪生兄弟。更妙的是,它似乎还涵盖了“脏话”这个大胆的主题,这让我对作者的勇气和深度都肃然起敬。敢于触碰这个领域,说明作者对语言的掌握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够洞察到语言在极端情绪下是如何被扭曲和使用的。如果能从这个角度理解语言的力量,相信我对英语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不再是只会“Chinglish”的僵硬表达。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太吸引人了,充满了俏皮和一点点叛逆的气息,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语法书。我最近一直在寻找能让我对英语学习重拾热情的“火花”,而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趣、实用,而且绝对不无聊。我特别期待它能在那些让人头疼的语法细节上,用一种更生活化、更贴近我们日常交流的方式来讲解。特别是“脏话”这个关键词,让我对作者的讲解角度充满了好奇,这通常是教科书里避而不谈,但却是真实世界里语言运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猜想,作者一定是用一种非常幽默风趣的笔调,把那些复杂的规则,比如什么时候该用哪个时态,或者逗号的精确位置,讲成了生动的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公式。我希望能读完之后,不仅能提升写作的准确性,更能体会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和趣味性,让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如果能像书名暗示的那样,把那些细微的差别,比如一个小小标点符号带来的语意偏移,都能解释得透彻明白,那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

评分

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精准——它瞄准的不是初学者,而是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却总是在“感觉对”和“实际对”之间摇摆不定的进阶学习者。我就是那种会因为一个不确定的斜杠该不该用而反复查阅词典的人。因此,我对本书在解析不同语境下标点符号功能差异的描述抱有极高的期望。例如,破折号(Dash)在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中的使用规范,或者分号(Semicolon)在连接两个紧密关联但独立的句子时,它所带来的那种节奏感和逻辑推进,是否能在书中被清晰地剖析出来。书名中的“女王”二字,暗示了一种权威性和对规则的精通,我期待读完后,我能从一个迷茫的“学生”蜕变成一个对自己文字有绝对自信的“女王”。那种对语言精确性的掌控感,那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才是真正的高级。如果这本书能帮我建立起这种内心的语言秩序感,让我在写作时不再犹豫,那它就绝对是我的年度必备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