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任何人都能聊出真心話: 3步驟、48個技巧, A咖主播教你創造雙贏溝通

跟任何人都能聊出真心話: 3步驟、48個技巧, A咖主播教你創造雙贏溝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谷本有香 著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情商
  • 社交
  • 影响力
  • 说服力
  • 倾听
  • 表达
  • 职场沟通
  • 人际交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好優文化
ISBN:9789869361514
商品编码:16091400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6-11-04
页数:24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榮獲日本 4.5顆星

*厲害的溝通不是說不停,也不是光會聽,
而是讓對方成為主角,但發球權仍在你手上!

「積極傾聽才能真正正確回話,積極傾聽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積極傾聽是解決紛爭的唯yi良藥。」
--王介安(資深廣播人、「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

為什麼前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知名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曼、
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前星巴克董事長霍華?舒茲
等超過1000位世界知名人士,都能對她侃侃而談?

從結巴C咖華麗變身大腕級財經女主播,
谷本有香教你:別在乎「說話」這件事,要先當個「好聽眾」!
只要掌握積極傾聽3步驟,對方就能在你的引導下暢所欲言。

「愈想要發言就愈緊張。」
「大家都盯著我,萬一說錯怎麼辦?」
「要提出這種尷尬問題,他會不會翻臉就走?」
如果你有過這些經驗,唯yi處方箋就是「積極傾聽」!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谷本有香 Tanimoto Yuka
大學畢業後,進入山一證券,被拔擢為公司內部的財經主播。沒想到兩年後,公司就自動解散,而她選擇成為自由接案的播報員。只是在既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也不擅於與人交談,就連敬語也不用會,如此沒有知識也沒有教養的情況下,從自由接案的*一天起就受到嚴峻現實的洗禮。因此,她絞盡腦汁思考該怎麼在自由接案的世界裡存活下來,才發現這一切都深受溝通技巧影響。

為了從今往後都能在這個領域裡接到工作,她在嘗試錯誤中摸索,從中找出的*強技術就是這套「積極傾聽」的方法。自從遇見這套技術,讓她十幾年來都活躍於財經主播*一線,受日經CNBC拔擢為*一位女性播報員。在她擔任主持人的小組中,甚至還有被視為是經濟象徵的前日銀副總裁等人,可見她的實力並非一般。

此外,包括前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著名投資家吉姆.羅傑斯等人,都曾接受她的*家專訪,訪問過的世界級大人物超過一千人。

經歷過彭博電視、日經CNBC等工作經驗,目前以自由接案的方式採訪日本國內外的知名人士,擔任金融、經濟座談會的主持人,支援企業IR、為Huffington Post、TABI LABO撰寫專欄、報導等等。同時也以名嘴的身分不定期參與朝日電視台『Sunday! Scramble』的節目演出。自2015年4月起,更擔任日經CNBC『夜Express』的主持人。

學歷:
雷鳥全球管理學院(MBA)
北京大學外資企業(EMBA)

■譯者簡介

賴惠鈴
因為想聽懂日劇裡的對白,所以開始學日文;
因為不想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
所以開始當起只能自己跟自己對話的自由譯者。
過去生產文字,現在翻譯別人生產的文字,
希望某天能聰慧到有本事生產與翻譯並行不悖。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專欄作家/周偉航
資深廣播人、「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王介安

目录

寫在開始
● 愈害怕說話的人,愈要積極傾聽
● 擅於傾聽還不夠,能明確表達想法,才有進一步發展
● 積極傾聽三步驟,愈不擅言詞的人愈要學會

第1章 積極傾聽3步驟:準備→正式溝通→後續追蹤
● 不擅言詞,就是因為太在意「說話」
● 首先,專心「聽」對方說話
● 想展開良性溝通,先營造和對方「同一國」的氛圍
● 主動傾聽,是建立良好溝通的不二法則
● 傾聽+問答,有效達成溝通目的
● 單方面傾聽或問答都不完整,你得將兩部分相乘
● 嚴守「先傾聽,再問答」的順序
● 3步驟,成功提升溝通效率
● 積極傾聽四好處,能創造雙贏最重要

第2章 14個準備技巧,讓正式溝通更完美
● 準備作業三階段:確認目標、蒐集資訊、設計問題
【準備技巧1】首先,搞清楚自己的目標
【準備技巧2】設定達成目標前的中間點
【準備技巧3】思考可以提供給對方哪些利益
【準備技巧4】蒐集資訊前,擬訂時程表安排優先順序
【準備技巧5】利用共同朋友的網絡,建立彼此新關係
【準備技巧6】向對方身邊的人打探消息,有助縮短彼此距離
【準備技巧7】排出優先順序、鎖定焦點,蒐集資訊才更有效率
【準備技巧8】調查目標對象的背景,並隨時更新
【準備技巧9】從與對方的差異和共通點中,意識到自己的優勢
【準備技巧10】掌握三條件,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
【準備技巧11】想像對方的思考邏輯,再設計問題
【準備技巧12】設計出的問題,要和自己的人格特質產生連結
【準備技巧13】思考問題的前後順序,並設計成一套劇本
【準備技巧14】設計問題,要選在思路清晰的時候

第3章 15個傾聽技巧+15個問答技巧,讓正式溝通發揮120%的成效
● 傾聽時姿態最重要,決定能否更進一步交流
【傾聽技巧1】讓對方在最愉悅的心情下發言
【傾聽技巧2】拜訪對方時,要不吝嗇表示心意
【傾聽技巧3】正式溝通前,先想像與對方談笑風生的畫面
【傾聽技巧4】一開始的問候方式,誇張一點也無妨
【傾聽技巧5】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要牽引對方情緒
【傾聽技巧6】初次見面的對象,十秒內就要記住他的名字
【傾聽技巧7】找出彼此的共通點,增加互動親切感
【傾聽技巧8】就算面對討厭鬼,也要努力找出他的優點
【傾聽技巧9】抱持熱情、展現自信,對方會更願意信賴你
【傾聽技巧10】保持敬意,但要不卑不亢
【傾聽技巧11】適時做出反應,讓對方感受你的誠懇
【傾聽技巧12】避免過多的眼神交流,談話才會自然
【傾聽技巧13】該笑就笑,確實給反應會讓溝通更順暢
【傾聽技巧14】善用肢體動作來引起共鳴
【傾聽技巧15】炒熱氣氛到最後一刻,連收尾也不能馬虎

● 利用空檔適時問答,默默主宰對話方向
【問答技巧1】問問題時不要太像質詢
【問答技巧2】一時想不到該如何接話,就反問:「然後呢?」
【問答技巧3】利用「回球式詢問法」,掌控談話節奏
【問答技巧4】偏離主題時,就利用「場面轉換法」拉回來
【問答技巧5】就連發問,也別忽略對方的細微變化
【問答技巧6】提出困難問題時,採用「換句話說」或「二選一」的方式
【問答技巧7】如果對方不便回答,就換個角度問
【問答技巧8】聊不下去時,就談談小時候的事
【問答技巧9】善用疑問句,讓對方感覺握有主導權
【問答技巧10】不著痕跡地自我宣傳,讓對方覺得「真有你的!」
【問答技巧11】提問時要視情況扮演白臉和黑臉
【問答技巧12】以自己最擅長扮演的角色提出問題
【問答技巧13】除了正經提問,也要閒話家常,加深彼此信賴關係
【問答技巧14】適度穿插疑問和否定句,反而引導對方打開心門
【問答技巧15】記錄超好用詞彙,作為你的必勝問答祕笈

第4章 4個後續追蹤技巧,讓溝通進入良性循環
● 正式溝通後得馬上追蹤後續發展
【追蹤技巧1】道別時多加一句話,為後續發展留下伏筆
【追蹤技巧2】出作業給自己,製造與對方聯絡的機會
【追蹤技巧3】用自己的話語言寫下感謝卡
【追蹤技巧4】持續做有益於對方的小事,讓他足感心
● 鋪設距離恰到好處的人際網絡
● 怎樣知道對方是否信賴你?常找你商量事情就是了
● 積極傾聽,會將你的人生導入正向循環

第5章 9種練習+4種應用範例,多練習就能讓溝通更得心應手
● 落實完美溝通的關鍵在於……
【練習1】靜靜聽對方把話說完
【練習2】找出對方的五個長處
【練習3】想出五個可以提供給對方的利益
【練習4】與對方見面前,先寫下具體目標
【練習5】反覆練習四階段,設計能加深彼此關係的問題
【練習6】舉出三個理由,訓練自己站在不同立場看事情
【練習7】細心琢磨自己的話,並蒐集彙整成應對寶典
【練習8】設計問題時,明確呈現主詞和受詞
【練習9】找個熟悉的人,練習積極傾聽三步驟

● 學會這些技巧,生活、工作都能如魚得水
【應用範例1】和初次見面的人變成好朋友
【應用範例2】和新來的主管建立良好關係
【應用範例3】超越客戶期待,提升他對自己的信賴
【應用範例4】提高簡報時的命中率

寫在最後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不涉及《跟任何人都能聊出真心話: 3步驟、48個技巧, A咖主播教你創造雙贏溝通》的图书简介。 --- 书名: 《沉默的艺术:深度对话与人际连接的非语言密码》 作者: 艾莉森·里德(Alison Reed) 出版年份: 2024年 出版社: 远帆文化 内容简介 你是否曾在交谈中感到言不由衷?你是否渴望在人际互动中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却苦于找不到恰当的词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进行沟通,但真正有意义的连接似乎越来越稀少。我们被教导要擅长表达,要清晰论述,却往往忽略了交流中最核心、最原始的部分:倾听、观察和沉默本身蕴含的力量。 《沉默的艺术:深度对话与人际连接的非语言密码》并非一本教你如何“说话更漂亮”的指南,而是一部引领读者深入探索人类交流本质的深度文本。作者艾莉森·里德,一位在心理学和非语言行为研究领域深耕数十年的资深学者,用严谨的学术基础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交流的“阴影面”——那些我们通常刻意忽略的停顿、眼神、肢体语言,以及交流中断时所产生的无声信息。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有效的沟通并非由字数决定,而是由连接的质量和双方的心理安全感构建起来的。 真正的理解常常发生在语言抵达终点之后,在那些被精心或无意间留出的空白之中。 全书分为三大模块,层层递进,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沟通框架: 第一部:洞察之眼——解读身体的语言脚本 这一部分专注于非语言信号的解析,但不同于市面上泛泛而谈的“肢体语言速查表”,里德博士将重点放在了“背景化解读”上。她强调,单一的肢体动作(如抱臂)在不同文化和情境下可能指向截然相反的意义。本书提供了一套严密的分析模型,帮助读者识别交流环境的基调、对方情绪的细微波动,以及潜意识中流露出的防御机制或开放信号。 微表情的捕捉与回应: 区分“瞬间反应”与“真实意图”,学习如何在不打断谈话流程的前提下,确认信息接收的真实性。 空间动力学: 探讨环境布局、距离感如何影响权力和信任的构建,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物理空间来引导对话流向更开放的领域。 声音的色彩与纹理: 深入分析语速、音高、呼吸模式如何成为情绪的“稳定器”或“放大器”,并教授读者如何通过调整自身声调来同步或引导听者状态。 第二部:留白的力量——将沉默转化为沟通的桥梁 这是本书最具颠覆性的章节。里德博士挑战了“交谈必须填满时间”的传统观念,系统阐述了“策略性停顿”的技巧。她认为,沉默并非沟通的失败,而是对话的升级。 等待的艺术: 学习如何计算“三秒法则”,在对方说完一个关键点后,刻意停顿,观察其是否愿意补充更深层次的想法。这种等待本身,是对发言者观点的尊重和邀请。 化解冲突的“静默屏障”: 在高压或情绪爆发的时刻,如何利用坚定的、有支撑的沉默来吸收对方的攻击性,迫使对话回到理性轨道,而不是用言语的火力去对抗火力。 反思性空白: 介绍如何运用沉默来处理复杂的、具有伦理或情感重量的信息,给双方留出消化和重塑观点的空间,避免仓促的承诺或误判。 第三部:真诚的校准——建立信任的深度契合 在理解了非语言线索和掌握了沉默的运用后,第三部着重于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合,实现真正的“深度契合”(Deep Alignment)。这里的“深度契合”指的是双方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价值观层面达成高度共鸣的状态。 “确认性反馈”的构建: 提出一种超越简单复述(Paraphrasing)的高级倾听技巧——“确认性反馈”,即用自己的语言结构,重述对方的核心感受和观点,展示你不仅听到了“内容”,更感受到了“动机”。 脆弱性的安全阈值: 探讨如何在对话中逐步引入个人经验和情感表达,同时确保对方感到安全,从而引出对方的真诚回应。这涉及到对自身“暴露程度”的精准控制。 跨越表象的提问: 提供一系列旨在穿透表面寒暄、直达核心议题的提问模板,这些问题不强调答案的对错,而是强调探索的过程。例如,探讨“你最担心在这次决策中失去什么?”而非“你希望这次决策达成什么目标?” --- 读者受益: 通过阅读《沉默的艺术》,您将学会: 1. 阅读空气: 准确捕捉环境、肢体和声音中隐藏的真实意图。 2. 掌控节奏: 运用停顿和倾听的力量来引导对话的深度和方向。 3. 建立深度连接: 在不依赖华丽辞藻的情况下,与同事、伴侣、朋友建立起坚不可摧的信任基础。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提升人际交往质量,无论是职场高管、治疗师、教师,还是渴望更亲密家庭关系的普通读者。它揭示了一个悖论:要真正被听见,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安静地倾听世界。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多笑一笑,多点头”的鸡汤读物,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这本书的深度和洞察力,远超出了我对同类书籍的预期。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真诚”的理解。过去我总觉得真诚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显得鲁莽或过于自我。这本书巧妙地阐述了如何在保持自我观点的同时,通过结构化的提问和恰当的共情,引导对方主动暴露真实想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绪锚点”的分析,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我突然关闭心门,原来是我没有触及到他们对话背后的情绪触发点。实践下来,我发现我与伴侣之间的争吵频率明显下降了,因为我学会了在争论升级前,先去确认和命名对方的情绪,而不是急于反驳事实。这种从“斗嘴”到“共同解决问题”的过渡,让家庭关系的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工具的精准性令人称奇。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社恐人士量身定制的秘籍!我一直以为,和陌生人开启一段有意义的对话,简直比徒手爬山还难。每次聚会,我都是那个抱着饮料假装看手机的“背景板”。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沟通不是天赋,而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它没有那些空泛的理论,而是非常实用地教你如何观察和倾听。比如,书中提到的那个“镜像回应”技巧,我试着用在咖啡店里跟咖啡师聊天时,对方的反应明显变得更开放、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这种从“无效寒暄”到“深度连接”的转变,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更棒的是,它强调的不是如何“说服”别人,而是如何“理解”别人,这让沟通的压力瞬间减小了。现在,我不再害怕加入任何讨论,因为我知道我有工具可以打开任何一扇对话之门,那种自信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这绝对是改善人际关系,告别尬聊的实战指南,对于想要提升社交质量的人来说,是必读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不像有些沟通书籍那样知识点零散,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我尤其欣赏它对“双赢”的定义,它没有将其局限于商业谈判,而是扩展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互动场景,强调的是价值的相互创造,而不是一方的损失换取另一方的收益。书中提到的那些“高情商提问模板”,真的像工具箱里的扳手和螺丝刀一样,直接就能拿出来用,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完全避开了那些矫揉造作的客套话。我发现,当我开始有意识地应用这些模板后,我与那些平时很难沟通的邻居或服务人员的关系也变得顺畅起来,这说明它提炼出的原则是普适性的。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框架,让你在任何复杂的人际情境下,都能迅速找到一个有礼貌、有效率且能导向积极结果的切入点,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高效、和谐连接。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过去是个典型的“说教者”,总想通过逻辑和论据来碾压对方,结果往往是把天聊死了。这本书像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让我意识到,沟通的最高境界不是证明自己对,而是让对方感觉到“被理解”和“被尊重”。它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非语言线索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很多速成沟通书中是被忽略的。书中对肢体语言和语气的细微差别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站姿和目光接触。更让我醍醐灌顶的是,关于“共情式好奇心”的培养,它教我如何把批判性的思维暂时搁置,转而用一种探究真相的热忱去对待对方的观点,即使那个观点在我看来是荒谬的。这种转变带来了一种奇妙的反作用力——当对方感受到你真的在好奇时,他们反而更愿意敞开心扉,从而自然而然地导向建设性的结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心法”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招式”。

评分

作为一名需要经常进行跨部门协调的项目经理,我的工作核心就是沟通,但效率一直不高,总感觉在“说”和“听”之间找不到平衡点。这本书提供的“三步流程”,像是一套高效的沟通操作系统,将原本模糊的交流过程拆解成了清晰可执行的模块。我发现很多时候,阻碍沟通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我们没有在正确的时间点使用正确的技巧。比如,书中关于“预设框架”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在对话开始时就明确双方的期望和目标,避免了后期的反复拉扯。我尝试在新项目启动会上应用了书中建议的开场白结构,效果立竿见影,会议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而且关键决策的通过率提高了,因为每个人的焦点都高度集中。这不再是简单的“说话技巧”,而是一种强大的“问题解决架构”,对于职场上需要高效率达成共识的人来说,其价值无可估量,读完后简直想立刻去复盘我过去所有的失败沟通案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