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BOSCH車輛穩定係統和駕駛員輔助係統
:62.00元
作者:(德)萊夫,遲雲雁,周夢媛,張建強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40949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康拉德·萊夫主編的《BOSCH車輛穩定係統和駕 駛員輔助係統》論述瞭機動車駕駛安全、ABS防抱死 製動係統、ASR牽引力控製係統、ESP電子穩定程序、 自動刹車功能、傳感器、液壓裝置、駕駛輔助係統、 駕駛輔助係統的人機交互、車輛能見度傳感器、停車 係統、自適應巡航控製、車載導航、視頻係統的基本 原理、理論基礎及設計方法。本書是BOSCH公司齣版 的汽車工程係列中的一本,譯自德文版。圖書內容廣 博而又簡明扼要、切閤實際,反映國外汽車工程的先 進技術,有極高的閱讀和使用價值。本書對我國汽車 工程技術現代化的發展將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適用 於汽車界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閱讀和使用 。
目錄
1 車輛行駛安全
1.1 安全係統
1.2 行駛的基本原理
2 行駛動力學基本原理
2.1 輪胎
2.2 汽車上的力和力矩
2.3 汽車縱嚮動力學
2.4 汽車橫嚮動力學
3 防抱死係統(ABS)
3.1 係統概況
3.2 對ABS的要求
3.3 製動車輪的動力學
3.4 ABS調節迴路
3.5 典型的調節循環
4 驅動防滑係統(ASR)
4.1 任務
4.2 功能描述
4.3 ASR結構
4.4 典型的調節狀態
4.5 用於全輪驅動汽車的ASR
5 汽車電子穩定性控製程序(ESP)
5.1 要求
5.2 任務和工作方式
5.3 行駛行為
5.4 總的調節循環和調節參數
6 自動製動功能
6.1 概述
6.2 標準功能
6.3 附加功能
7 傳感器
7.1 在汽車上的應用
7.2 車輪轉速傳感器
7.3 霍爾(Hall)加速度傳感器
7.4 微機械偏轉率傳感器
7.5 方嚮盤轉角傳感器-
8 液壓總成
8.1 發展曆史
8.2 構造
8.3 壓力調節
9 駕駛員輔助係統
9.1 應用駕駛員輔助係統的動機
9.2 駕駛員輔助係統的分類
9.3 靈敏的汽車
9.4 展望
9.5 駕駛員輔助係統的開發
10 駕駛員輔助係統的人一機對話
10.1 人一機對話通道
10.2 人一機界麵
10.3 報警信號方案
10.4 未來DAS/DIS的HMI的開發
11 汽車周邊環視係統
11.1 概述
11.2 超聲波技術
11.3 雷達技術
11.4 激光雷達
11.5 攝像技術
11.6 全距成像技術
12 車輛穩定係統
12.1 車輛穩定係統
12.2 自動製動功能
13 停車係統
13.1 停車助手
14 自適應巡航控製係統(ACC)
14.1 係統概覽
14.2 係統聯閤
14.3 ACC的傳感係統
14.4 探測和物體選擇
14.5 ACC功能
14.6 操作和顯示係統
14.7 功能邊界
14.8 安全性方案
14.9 繼續開發
15 安全性係統
15.1 乘員保護係統
15.2 安全預警係統(PSS)
15.3 行人保護
16 導航係統
16.1 導航器
16.2 定位
16.3 目標選擇
16.4 路綫計算
16.5 路綫指引
16.6 電子地圖
16.7 交通通信
17 以攝像機為基礎的係統
17.1 圖像處理係統
17.2 偏離車道警報器和保持車道助手
17.3 交通標誌識彆
17.4 以攝像機為基礎的係統——前景
18 夜視係統
18.1 遠紅外係統(FIR)
18.2 近紅外係統(NIR)
18.3 夜視係統的HMI方案
附錄
縮寫
術語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專業,尤其是“BOSCH”這個名字,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可是響當當的。作為一個對汽車工業發展史略感興趣的人,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確實是抱著一種想要瞭解“技術巨頭”如何一步步引領汽車安全和智能化潮流的心態。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是否能描繪齣 BOSCH 在 ESP 和 ADAS 領域的發展軌跡,比如他們的初代産品是怎樣的,經曆瞭哪些關鍵的突破,以及在不同年代是如何引領行業標準的。我不會去深究具體的工程細節,而是更偏嚮於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影響。例如,ESP 是如何從一個高端配置逐漸普及,成為現代汽車標配的?ADAS 技術又是在怎樣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驅動下,從最初的輔助功能演變為如今的半自動駕駛雛形?我期望書中能夠穿插一些 BOSCH 的曆史故事,或者采訪一些在這個領域做齣過貢獻的工程師,這樣能讓內容更加生動有趣,也更能體現齣企業文化和創新精神。雖然我不是技術專傢,但我對汽車的未來充滿憧憬,而 BOSCH 絕對是塑造這個未來的關鍵力量之一。這本書的標題正是我想要瞭解的那個核心領域,所以我相信它一定能給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立刻對它産生濃厚的興趣,因為我本身並不是一個汽車工程師,對於“BOSCH車輛穩定係統和駕駛員輔助係統”這樣的專業術語,我並不熟悉,甚至覺得有點枯燥。我更喜歡閱讀一些關於汽車文化、經典車型故事,或者是一些汽車設計理念的書籍。例如,我可能會更感興趣於那些講述某款經典跑車誕生記的書,或者分析不同時代汽車設計風格演變的著作。我還會對那些探討汽車如何體現社會變遷、文化潮流的書籍情有獨鍾。甚至,我可能會更傾嚮於閱讀一些關於汽車拉力賽、F1比賽的傳記,瞭解那些傳奇車手和他們的賽車故事。因此,當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第一反應是它可能過於技術化,與我的閱讀偏好相去甚遠。我擔心書中充斥著大量的技術圖錶、參數公式,而缺乏引人入勝的敘事和人文關懷。我更希望從書中讀到一些能夠觸動我情感共鳴的內容,而不是一堆冰冷的專業知識。所以,對於這樣一本技術導嚮的書籍,我內心是帶著一絲保留和猶豫的。
評分我個人非常喜歡閱讀那些能夠啓發思考、開拓視野的書籍,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科技領域。這本書的書名“BOSCH車輛穩定係統和駕駛員輔助係統”,讓我聯想到的是汽車安全技術的未來,以及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齣行方式。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 BOSCH 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升車輛的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我也會關注這本書是否能探討這些技術對駕駛員行為的影響,以及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前景。我還會對書中關於傳感器技術、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以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議題感興趣。畢竟,隨著車輛越來越智能化,這些方麵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觀點,幫助我們理解科技進步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或許,書中還會涉及到一些關於人機交互的設計理念,如何讓這些復雜的係統變得更加易於理解和操作,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總之,我從這本書的書名中感受到瞭科技的力量和未來的方嚮,這讓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獲得更深入的洞察。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肯定是一本非常硬核的技術手冊!” 我平時對汽車的瞭解,更多停留在外觀、性能參數以及一些品牌故事層麵,對於ESP、ADAS這些具體的技術名詞,我並沒有太深入的瞭解。我更喜歡閱讀的是那些講述汽車品牌發展史、經典車型背後的故事,或是汽車文化演變的著作。例如,我可能會對一本關於某個傳奇汽車品牌是如何從無到有,發展成為如今的汽車巨頭的故事更感興趣,或者一本剖析不同時代汽車設計美學的書籍。我也對汽車在電影、文學作品中的齣現及其文化象徵意義的研究頗感興趣。甚至,我對汽車賽事的曆史,那些偉大的車手和比賽中的傳奇時刻,會更加著迷。因此,這本書的書名,對我來說,似乎偏離瞭我平時喜歡的閱讀軌道。我擔心書中會充斥著大量的工程術語、技術圖解,對於我這樣非專業人士來說,可能會顯得過於晦澀難懂,難以消化。我更期待的是能夠從書中讀到一些通俗易懂、富有故事性的內容,能夠引發我的情感共鳴,而不是僅僅堆砌技術數據。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是《BOSCH車輛穩定係統和駕駛員輔助係統》,我最近剛好入手瞭一本,並且花瞭些時間來細細品讀。作為一名對汽車科技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懷著學習的心情打開瞭它,期待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 BOSCH 在車輛穩定係統(ESP)以及各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係統(ADAS)方麵的深入解讀。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提升行車安全、帶來更舒適駕駛體驗的技術,比如自適應巡航控製(ACC)、自動緊急製動(AEB)、車道保持輔助(LKA)等等。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它的核心內容,這讓我覺得內容會非常聚焦,不會過於泛泛而談。我希望它能詳細解釋這些係統的工作原理,比如 ESP 是如何通過監測車輪速度、轉嚮角度等參數來判斷車輛是否失控,並如何介入製動和調整發動機輸齣以恢復穩定性的;ADAS 係統又是如何利用雷達、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等來實現其功能的。除此之外,我也很想瞭解 BOSCH 在這些領域的研發曆程、技術創新,以及這些技術在實際駕駛中的應用案例和用戶體驗。我非常期待能從書中獲得紮實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希望能通過清晰的圖示和生動的文字,將復雜的汽車電子技術變得易於理解。總之,這本書的書名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讓我對其中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夠滿足我對 BOSCH 車輛安全和駕駛輔助技術的好奇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