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BOSCH车辆稳定系统和驾驶员辅助系统
:62.00元
作者:(德)莱夫,迟云雁,周梦媛,张建强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40949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康拉德·莱夫主编的《BOSCH车辆稳定系统和驾 驶员辅助系统》论述了机动车驾驶安全、ABS防抱死 制动系统、ASR牵引力控制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 自动刹车功能、传感器、液压装置、驾驶辅助系统、 驾驶辅助系统的人机交互、车辆能见度传感器、停车 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载导航、视频系统的基本 原理、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本书是BOSCH公司出版 的汽车工程系列中的一本,译自德文版。图书内容广 博而又简明扼要、切合实际,反映国外汽车工程的先 进技术,有极高的阅读和使用价值。本书对我国汽车 工程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适用 于汽车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阅读和使用 。
目录
1 车辆行驶安全
1.1 安全系统
1.2 行驶的基本原理
2 行驶动力学基本原理
2.1 轮胎
2.2 汽车上的力和力矩
2.3 汽车纵向动力学
2.4 汽车横向动力学
3 防抱死系统(ABS)
3.1 系统概况
3.2 对ABS的要求
3.3 制动车轮的动力学
3.4 ABS调节回路
3.5 典型的调节循环
4 驱动防滑系统(ASR)
4.1 任务
4.2 功能描述
4.3 ASR结构
4.4 典型的调节状态
4.5 用于全轮驱动汽车的ASR
5 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程序(ESP)
5.1 要求
5.2 任务和工作方式
5.3 行驶行为
5.4 总的调节循环和调节参数
6 自动制动功能
6.1 概述
6.2 标准功能
6.3 附加功能
7 传感器
7.1 在汽车上的应用
7.2 车轮转速传感器
7.3 霍尔(Hall)加速度传感器
7.4 微机械偏转率传感器
7.5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8 液压总成
8.1 发展历史
8.2 构造
8.3 压力调节
9 驾驶员辅助系统
9.1 应用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动机
9.2 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分类
9.3 灵敏的汽车
9.4 展望
9.5 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开发
10 驾驶员辅助系统的人一机对话
10.1 人一机对话通道
10.2 人一机界面
10.3 报警信号方案
10.4 未来DAS/DIS的HMI的开发
11 汽车周边环视系统
11.1 概述
11.2 超声波技术
11.3 雷达技术
11.4 激光雷达
11.5 摄像技术
11.6 全距成像技术
12 车辆稳定系统
12.1 车辆稳定系统
12.2 自动制动功能
13 停车系统
13.1 停车助手
14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14.1 系统概览
14.2 系统联合
14.3 ACC的传感系统
14.4 探测和物体选择
14.5 ACC功能
14.6 操作和显示系统
14.7 功能边界
14.8 安全性方案
14.9 继续开发
15 安全性系统
15.1 乘员保护系统
15.2 安全预警系统(PSS)
15.3 行人保护
16 导航系统
16.1 导航器
16.2 定位
16.3 目标选择
16.4 路线计算
16.5 路线指引
16.6 电子地图
16.7 交通通信
17 以摄像机为基础的系统
17.1 图像处理系统
17.2 偏离车道警报器和保持车道助手
17.3 交通标志识别
17.4 以摄像机为基础的系统——前景
18 夜视系统
18.1 远红外系统(FIR)
18.2 近红外系统(NIR)
18.3 夜视系统的HMI方案
附录
缩写
术语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专业,尤其是“BOSCH”这个名字,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可是响当当的。作为一个对汽车工业发展史略感兴趣的人,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是抱着一种想要了解“技术巨头”如何一步步引领汽车安全和智能化潮流的心态。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描绘出 BOSCH 在 ESP 和 ADAS 领域的发展轨迹,比如他们的初代产品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关键的突破,以及在不同年代是如何引领行业标准的。我不会去深究具体的工程细节,而是更偏向于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理解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影响。例如,ESP 是如何从一个高端配置逐渐普及,成为现代汽车标配的?ADAS 技术又是在怎样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驱动下,从最初的辅助功能演变为如今的半自动驾驶雏形?我期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 BOSCH 的历史故事,或者采访一些在这个领域做出过贡献的工程师,这样能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虽然我不是技术专家,但我对汽车的未来充满憧憬,而 BOSCH 绝对是塑造这个未来的关键力量之一。这本书的标题正是我想要了解的那个核心领域,所以我相信它一定能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我个人非常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启发思考、开拓视野的书籍,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这本书的书名“BOSCH车辆稳定系统和驾驶员辅助系统”,让我联想到的是汽车安全技术的未来,以及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 BOSCH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也会关注这本书是否能探讨这些技术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以及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我还会对书中关于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议题感兴趣。毕竟,随着车辆越来越智能化,这些方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观点,帮助我们理解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或许,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人机交互的设计理念,如何让这些复杂的系统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总之,我从这本书的书名中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未来的方向,这让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入的洞察。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我本身并不是一个汽车工程师,对于“BOSCH车辆稳定系统和驾驶员辅助系统”这样的专业术语,我并不熟悉,甚至觉得有点枯燥。我更喜欢阅读一些关于汽车文化、经典车型故事,或者是一些汽车设计理念的书籍。例如,我可能会更感兴趣于那些讲述某款经典跑车诞生记的书,或者分析不同时代汽车设计风格演变的著作。我还会对那些探讨汽车如何体现社会变迁、文化潮流的书籍情有独钟。甚至,我可能会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关于汽车拉力赛、F1比赛的传记,了解那些传奇车手和他们的赛车故事。因此,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第一反应是它可能过于技术化,与我的阅读偏好相去甚远。我担心书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图表、参数公式,而缺乏引人入胜的叙事和人文关怀。我更希望从书中读到一些能够触动我情感共鸣的内容,而不是一堆冰冷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这样一本技术导向的书籍,我内心是带着一丝保留和犹豫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一本非常硬核的技术手册!” 我平时对汽车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外观、性能参数以及一些品牌故事层面,对于ESP、ADAS这些具体的技术名词,我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我更喜欢阅读的是那些讲述汽车品牌发展史、经典车型背后的故事,或是汽车文化演变的著作。例如,我可能会对一本关于某个传奇汽车品牌是如何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如今的汽车巨头的故事更感兴趣,或者一本剖析不同时代汽车设计美学的书籍。我也对汽车在电影、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颇感兴趣。甚至,我对汽车赛事的历史,那些伟大的车手和比赛中的传奇时刻,会更加着迷。因此,这本书的书名,对我来说,似乎偏离了我平时喜欢的阅读轨道。我担心书中会充斥着大量的工程术语、技术图解,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显得过于晦涩难懂,难以消化。我更期待的是能够从书中读到一些通俗易懂、富有故事性的内容,能够引发我的情感共鸣,而不是仅仅堆砌技术数据。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BOSCH车辆稳定系统和驾驶员辅助系统》,我最近刚好入手了一本,并且花了些时间来细细品读。作为一名对汽车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怀着学习的心情打开了它,期待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 BOSCH 在车辆稳定系统(ESP)以及各种先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方面的深入解读。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提升行车安全、带来更舒适驾驶体验的技术,比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辅助(LKA)等等。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内容,这让我觉得内容会非常聚焦,不会过于泛泛而谈。我希望它能详细解释这些系统的工作原理,比如 ESP 是如何通过监测车轮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来判断车辆是否失控,并如何介入制动和调整发动机输出以恢复稳定性的;ADAS 系统又是如何利用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来实现其功能的。除此之外,我也很想了解 BOSCH 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历程、技术创新,以及这些技术在实际驾驶中的应用案例和用户体验。我非常期待能从书中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文字,将复杂的汽车电子技术变得易于理解。总之,这本书的书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其中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够满足我对 BOSCH 车辆安全和驾驶辅助技术的好奇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