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990.00元
作者:李小山,鄒躍進
齣版社:湖南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3563385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上
春華鞦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版畫藝術六十年述評
新中國版畫六十年——李樹聲訪談
圖版
鞍山鋼鐵廠的修復 木版 古元
中蘇友好木版李樺
送肥料 木版 鄒雅
和平運動在街頭 木版 曾景初
翻身的苗傢 木版 潘中亮
農産品展覽會 木版 石可
浙南民兵造像 木版 夏子頤
流送 木版 寶音代來
搶修煉鐵爐 木版 汪刃鋒
查勞動 木版 陳望
當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訊傳到康藏高原的時候木版李少言、牛文
故鄉 木版 張建文
萬事起頭難 木版硃 鳴岡
剛剛摘下的蘋果 木版 彥涵
《小黑結婚》插圖之一 木版 羅工柳
為瞭祖國建設把糧食賣給國傢 木版 王琦
夜(蘭新路上) 木版 石魯
從前沒有人到過的地方 木版梁 永泰
煙颱海港一角 木版 江平
我們要和時間賽跑 木版 趙延年
建設中的佛子嶺水庫 木版 陳煙橋
爸爸在工作 木版 林仰崢
鋼都英雄孟泰 石版 路坦
巡邏 玻璃版 俞沙丁
闢雪前進 木版 關夫生
長徵 玻璃版 黃丕星
魯迅與他的戰友 木版 陳煙橋
空軍指戰員 木版 宋彥聖
漢水大橋工地風景之一 木版 荒煙
工地就是學校 木版 李少言
鬆鼠 石版 李宏仁
放木排 木版 黃肇昌
上工 木版 劉曠
甘蔗園 木版 古元
晚歸 木版 王琦
《阿詩瑪》插圖之——吹口弦 木版 黃永玉
月夜看社戲 木版 邵剋萍
1933年魯迅到德國領事館遞抗議書 木版 趙延年
方誌敏在獄中 木版 張懷江
送飯到田間 木版 張漾兮
在和平的日子裏 木版 程至的
拿魚 木版 莫測
魯迅小說《藥》插圖之二 木版 顧炳鑫
草原通訊兵 木版 劉侖
北京圖書館 木版 程默
築路 銅版 英若識
山區生産 木版 李樺
劉誌丹和赤衛軍 木版 古元
老羊倌 木版 彥涵
黎明 木版 力群
森林小學幼兒班 木版 黃永玉
上海雪夜 木版 瀋柔堅
揚青稞 木版 李煥民
方誌敏 木版 吳俊發
澆鋼錠 銅版 陳曉南
草原巡醫 木版 曉崗
延安“魯藝”舊址上的拖拉機 木版 楊先讓
孩子 木版 李平凡
後一根鋼梁 木版 武石
雪地進軍 木版 劉航
紅軍過棧道 木版 劉侖
趕船 木版 陳天然
屈原像 磚刻 馬達
北方 木版 布和朝魯
築窯 木版 白芒
下放乾部到農村 木版 沃渣
清水江上的節日 木版 濛紹華
齣鋼 木版 張樹雲
……
作者簡介
新中國版畫大事記(1949—1978)
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 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的美術發展史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後那段波瀾壯闊的時期。那個年代,社會巨變,藝術也隨之呈現齣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方嚮。偶然間翻到一本名為《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的書,瞬間就被深深吸引。雖然這本書的標題就點明瞭其內容——新中國版畫的發展曆程,但我預感它絕非僅僅是一本簡單的作品選集。從封麵上那種厚重而充滿力量的設計風格,我便能感受到它背後所承載的時代精神和藝術探索。翻開書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風格迥異、題材多樣的版畫作品,它們如同一個個曆史的切片,真實地記錄瞭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版畫藝術傢們在思想、技法、主題上的不懈追求與創新。我尤其關注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齣現的具有代錶性的作品,它們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理解那個時代社會思潮、人民生活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關於版畫藝術的理論書籍,但往往顯得枯燥乏味,而這本畫集則以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將版畫的魅力呈現在我眼前。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故事,展現著一位藝術傢對生活的熱愛、對時代的感悟,以及對藝術理想的堅守。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深入瞭解新中國版畫藝術是如何在西方版畫技法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和民族特色,最終形成獨具一格的中國版畫體係的。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和欣賞平颱,讓我能夠係統地梳理新中國版畫的發展脈絡,感受其在不同曆史階段所呈現齣的時代烙印和藝術演變。
評分當我得知有這樣一本名為《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的書籍時,我幾乎沒有猶豫地想要一探究竟。我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特彆是那些植根於中國社會土壤,又積極吸收外來藝術營養的創作實踐,一直抱有濃厚的研究興趣。版畫,作為一種曆史悠久且形式多樣的藝術媒介,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間,經曆瞭從服務於革命戰爭、社會建設到走嚮多元探索的深刻轉型。這本書的標題“春華鞦實”,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時間纍積、成果豐碩的意境,預示著它將全麵地展現新中國版畫藝術的成就。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在這長達六十年的時間裏,中國的版畫藝術傢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語境下,運用多樣的版種和技法,錶達他們的思想情感,反映時代變遷,並不斷探索藝術語言的邊界。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瞭解它們産生的時代背景、創作過程以及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同時,我也對版畫藝術的“中國化”進程非常感興趣,即中國藝術傢如何在藉鑒西方版畫技術的同時,融入民族傳統審美、民間藝術特色,形成具有鮮明中國風格的版畫藝術。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梳理新中國版畫的發展脈絡,研究其藝術特徵,以及發掘和傳承優秀的版畫作品,都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個深入瞭解新中國版畫藝術的權威視角。
評分《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關於曆史、關於藝術、關於時代的深度對話。我始終相信,藝術作品不僅僅是綫條和色彩的組閤,它們更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民族的情感以及藝術傢獨特的生命體驗。版畫,作為一種能夠實現批量復製和廣泛傳播的藝術形式,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裏,扮演瞭極其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藝術傢們錶達思想、抒發情感的平颱,也是那個時代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懷揣著對那段波瀾壯闊的藝術史的敬意,翻開瞭這本書。我期待著,在這六十年的畫捲中,能夠看到新中國版畫藝術是如何在繼承傳統、吸收外來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瞭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語言。從早期革命時期的寫實宣傳,到建設時期的積極樂觀,再到改革開放後的觀念突破,每一個時期的版畫作品,都必然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我尤為關注那些能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版畫藝術相結閤的作品,以及在技法上大膽創新、突破常規的藝術探索。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理解新中國版畫藝術的發展演變,認識那些在藝術道路上默默耕耘的藝術傢們,以及感受中國藝術的生命力,都將是極其寶貴的啓示。
評分拿到《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便是它那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名字,它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講述著一個時代的故事。我一直認為,藝術品是時代的鏡子,而版畫,尤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更是承擔瞭重要的社會功能,它以其獨特的錶現力和傳播力,記錄瞭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我一直很想瞭解,從1949年到2009年,整整六十年間,中國版畫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發展、演變,又是如何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的。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份渴望。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版畫作品,從早期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的木刻,到描繪建設成就的寫實作品,再到改革開放後更為多元、觀念性的探索。我尤其關注那些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在題材上有所創新的作品,它們代錶瞭中國版畫藝術的進步方嚮。同時,我也希望能夠通過這些作品,去瞭解一代代版畫藝術傢們是如何在各自的時代背景下,用手中的刻刀和畫筆,抒發情懷,錶達思想,以及他們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版畫技法相結閤,創造齣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的。這本書的跨度之大,內容之豐富,足以讓我沉浸其中,去感受新中國版畫藝術的蓬勃生命力,去領略它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散發齣的獨特魅力。
評分《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尤其是那些能夠反映社會變遷和人民生活畫捲的作品,抱有濃厚的興趣。版畫,作為一種兼具藝術性和傳播性的媒介,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裏,扮演瞭極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藝術傢錶達情感、追求審美的工具,更是那個時代思想宣傳、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不同曆史時期新中國版畫藝術的精彩呈現,從建國初期的熱情謳歌,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辛勤耕耘,再到改革開放後的多元探索,每一個階段都必然留下瞭獨特的藝術印記。我希望能夠通過這些作品,去感受那個時代人民的精神風貌,去理解藝術傢們是如何用他們的纔華和熱情,記錄和塑造著一個嶄新的中國。同時,我也非常關注版畫技法的革新和發展,以及藝術傢們是如何在吸取西方藝術精華的同時,融入中國傳統審美情趣,創造齣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版畫藝術。這本書的標題“春華鞦實”,寓意著六十年的辛勤耕耘所收獲的豐碩成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本書中,去領略這份藝術的“鞦實”,去感受新中國版畫藝術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和不朽的藝術價值。
評分《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把鑰匙,它開啓瞭我對新中國六十載版畫藝術發展曆程的深度探索之旅。作為一名長久以來對中國當代藝術抱有好奇心的觀察者,我深知版畫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中的獨特地位。它不僅是藝術傢的創作載體,更是那個時代社會思潮、文化變遷的直接反映。從書名“春華鞦實”中,我感受到瞭時光的沉澱和藝術的豐碩,這預示著這本書將是一部全麵而深入地展現新中國版畫藝術發展脈絡的集大成之作。我最為期待的是,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新中國版畫藝術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承擔起不同的使命。從建國初期革命題材的宣傳畫,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生活場景描繪,再到改革開放後多元化的藝術探索,每一個階段都必然留下瞭獨特的藝術印記。我希望能夠透過這些作品,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激情與理想,去理解藝術傢們是如何將個體的情感與國傢的發展緊密相連,又是如何用手中的刻刀,雕刻齣時代的縮影。此外,對於版畫技法的演變和創新,我也充滿瞭好奇。從傳統的木刻、銅版,到後來的石版、絲網版,技法的多樣化必然帶來瞭藝術錶現力的極大拓展。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係統地梳理新中國版畫藝術的發展脈絡,去欣賞那些具有代錶性的作品,去理解藝術傢們的創作理念,去感受中國版畫藝術獨特的魅力與生命力。
評分初次接觸《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便被它所蘊含的厚重曆史感和藝術價值所吸引。我一直認為,藝術是時代最好的記錄者,而版畫,作為一種具有獨特錶現力和廣泛傳播性的藝術形式,在新中國六十年的發展曆程中,無疑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藝術傢們的創作世界。我尤其關注的是,在不同曆史時期,新中國版畫是如何在思想導嚮上、題材選擇上、藝術風格上以及創作技法上不斷演變的。從建國初期富有革命激情、鼓舞人心的木刻作品,到描繪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民群眾勞動場景的寫實畫作,再到改革開放後更加自由、多元的藝術探索,每一個階段都必然充滿瞭挑戰與創新。我非常好奇,藝術傢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用他們的畫筆和刻刀,捕捉時代脈搏,錶達時代精神,並最終將這些寶貴的藝術成果凝聚成一部“春華鞦實”的畫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們深入瞭解新中國版畫藝術的發展脈絡,研究其藝術特徵,傳承和發揚優秀的版畫傳統,都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迫切地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曾經觸動我心靈的經典作品,並進一步瞭解它們背後的故事和創作理念,去感受中國版畫藝術的獨特魅力。
評分初拿到《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這本書,我內心是帶著幾分期待和審慎的。畢竟,“新中國版畫”這個概念本身就包含瞭極其豐富的內涵,跨越瞭六十年的漫長歲月,其間的藝術風格、題材選擇、創作理念必然經曆瞭麯摺而又輝煌的演變。我一直認為,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視覺上的美感,更在於它能否承載並反映一個時代的精神氣質。而版畫,作為一種能夠批量復製、傳播廣泛的藝術形式,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更是承擔瞭重要的宣傳教育使命,同時也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這本書的厚度與分量,暗示著它所收錄的作品之豐富,時間跨度之長,以及對新中國版畫發展史梳理的係統性。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早期革命版畫的激情與號召力,看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生産勞動場景和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看到改革開放後版畫藝術的多元化探索和技法革新,乃至進入新世紀後,藝術傢們在國際視野下進行的當代性思考。對我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份珍貴的曆史文獻,它將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感受那些曾經為中國版畫藝術發展傾注心血的藝術傢們的奮鬥曆程,去理解他們的創作初衷,去體會他們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厚情感和藝術追求。我迫切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挖掘那些隱藏在畫麵背後的故事,去品味那些獨特的藝術語言,去感受新中國版畫藝術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評分這本《春華鞦實 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在我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握住瞭中國近六十年的藝術脈搏。我不是科班齣身的美術愛好者,更多的是一種基於個人成長經曆和社會認同的情感驅動,讓我對新中國成立後的藝術發展,尤其是那些能夠反映時代精神和人民生活風貌的作品,有著特彆的關注。我知道,版畫在新中國初期的地位舉足輕重,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那個年代社會信息傳播、思想動員的重要媒介。所以,我期待在這本書裏,能夠看到那些在當時的報刊、宣傳畫上頻繁齣現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木刻、石版、銅版等作品。它們或許綫條粗獷,色彩鮮明,充滿瞭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又或許細膩寫實,描繪著農村的豐收景象、工廠的生産熱潮,以及人民群眾建設祖國的熱情。隨著時代的變遷,版畫的風格和題材必然會發生變化。我很好奇,在改革開放之後,新中國版畫是如何打破原有的創作藩籬,吸收更多的國際藝術元素,並在技法上進行創新和突破的。這本書的跨度從1949年一直延伸到2009年,這六十年間,中國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版畫藝術也一定在這場變革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我希望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構建起一個相對完整的新中國版畫發展圖景,瞭解不同時期代錶性藝術傢的創作風格,以及他們是如何用手中的刻刀和畫筆,記錄和塑造那個時代的藝術麵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