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
作者:符仲华 著
ISBN:978711714113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1
定价:80.00元
字数:304000页码:240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W
目录
第1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1节 浮针疗法的概念和命名
一、浮针疗法的概念
二、浮针疗法的命名
第2节 浮针疗法的历程
一、浮针疗法的形成
二、浮针疗法的发展
第3节 浮针疗法的特点
一、操作特点
二、疗效特点
三、诊断特点
第2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第1节 明确诊断
第2节 浮针针具的结构和规格
一、浮针的结构
二、浮针规格、外观及保存
第3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选择体位
二、解释说明
三、明确病痛点
四、确定进针点
五、消毒
第4节 针刺方法
一、针刺的方向
二、进针、退针、运针和扫散
三、留管和出针
四、针刺间隔时?、次数和疗程
第5节 浮针疗法的辅助动作
第6节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一、皮下瘀血
二、晕针
三、动脉出血
第7节 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第3章 MTrP
第1节 概念和历史
第2节 MTrP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一、MTrP的主要特点
二、临床表现
三、体征
四、检测
第3节 MTTP的分类
第4节 检查MTrP的意义和方法
第5节 针灸与MTrP
第6节 形成机理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三、骨骼肌的收缩
四、能量危机学说
第7节 以往的治疗方法
一、局部喷洒与牵拉
二、物理治疗
三、药物治疗
四、注射治疗
五、干针治疗
第8节 复发因素
一、机械性因素
二、系统性因素
第4章 浮针疗法临床的一般规律
第1节 治疗前的疗效预测
一、不同的病痛感觉效果不同
二、不同的组织损伤效果不同
三、病变范围不同效果不同
四、不同病程效果也不同
五、不同的疼痛情状效果不同
六、不同身体状态效果不同
第2节 即时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诊断不对
二、体位选择不适
三、进针点选择不佳
四、扫散动作不娴熟
五、左手配合不够
六、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
七、病人没有很好配合
第3节 针刺次数和疗效的关系
第4节 远期效果的影响因素
第5章 浮针疗法的机理
第1节 皮下层
第2节 结缔组织组成和结构
一、疏松结缔?织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第3节 结缔组织与针刺机械力的关系
一、针刺手法影响最大的组织是皮下组织
二、机械力可导致成纤维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
三、机械力对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
四、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在机械力作用下的生化改变
五、疏松结缔组织与针灸、浮针的关系
第4节 浮针疗法与液晶态理论
第5节 浮针疗法与引徕效应
一、循经感传和引徕效应
二、引徕效应与趋病性循行
三、顺力循行
四、回避效应
五、阻拦效应
第6节 浮针疗法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一、关于针刺镇痛的研究
二、关于闸门学说
第7节 浮针疗法的中医传统阐释
一、皮肤的中医学说
二、皮部理论
三、近治原理
四、“以痛为输”理论
五、《黄帝内经》刺法
第8节 观点
一、关于机械力偶联和液晶态理论
二、关于神经的作用
三、关于引徕效应的作用
四、关于浮针治疗后其他症状也改变的道理
第9节 辅助动作的理由
第6章 浮针疗法治疗头面部病痛
第1节 紧张性头痛
第2节 颞颌关节痛
第3节 三又神经痛
第4节 牙痛
第5节 面神经炎
第7章 浮针疗法治疗颈项部病痛
第1节 落枕
第2节 挥鞭伤
第3节 颈椎病
第4节 高位颈椎病
第8章 浮针疗法治疗胸背部病痛
第1节 胸壁扭挫伤
第2节 肋问神经痛
第3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第9章 浮针疗法治疗腰骶部病痛
第1节 急性腰扭伤
第2节 腰肌劳损
第3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4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5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6节 骶髂关节炎
第7节 尾痛症
第10章 浮针疗法治疗上肢部病痛
第1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2节 偏瘫后肩痛
第3节 网球肘
第4节 腕管综合征
第5节 类风湿关节炎
?6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第7节 扳机指
第11章 浮针疗法治疗常见下肢部软组织伤痛
第1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2节 膝内软组织伤痛
第3节 慢性膝侧软组织伤痛
第4节 急性踝关节扭伤
第5节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
第6节 跟痛症
第7节 痛风性关节炎
第12章 浮针疗法治疗内科病痛
第1节 慢性胃炎
第2节 胆石症
第3节 输尿管结石
第4节 痛经
第5节 慢性盆腔痛
第6节 癌痛
附 常用名词解释
目录
第1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1节 浮针疗法的概念和命名
一、浮针疗法的概念
二、浮针疗法的命名
第2节 浮针疗法的历程
一、浮针疗法的形成
二、浮针疗法的发展
第3节 浮针疗法的特点
一、操作特点
二、疗效特点
三、诊断特点
第2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第1节 明确诊断
第2节 浮针针具的结构和规格
一、浮针的结构
二、浮针规格、外观及保存
第3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选择体位
二、解释说明
三、明确病痛点
四、确定进针点
五、消毒
第4节 针刺方法
一、针刺的方向
二、进针、退针、运针和扫散
三、留管和出针
四、针刺间隔时?、次数和疗程
第5节 浮针疗法的辅助动作
第6节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一、皮下瘀血
二、晕针
三、动脉出血
第7节 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第3章 MTrP
第1节 概念和历史
第2节 MTrP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一、MTrP的主要特点
二、临床表现
三、体征
四、检测
第3节 MTTP的分类
第4节 检查MTrP的意义和方法
第5节 针灸与MTrP
第6节 形成机理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三、骨骼肌的收缩
四、能量危机学说
第7节 以往的治疗方法
一、局部喷洒与牵拉
二、物理治疗
三、药物治疗
四、注射治疗
五、干针治疗
第8节 复发因素
一、机械性因素
二、系统性因素
第4章 浮针疗法临床的一般规律
第1节 治疗前的疗效预测
一、不同的病痛感觉效果不同
二、不同的组织损伤效果不同
三、病变范围不同效果不同
四、不同病程效果也不同
五、不同的疼痛情状效果不同
六、不同身体状态效果不同
第2节 即时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诊断不对
二、体位选择不适
三、进针点选择不佳
四、扫散动作不娴熟
五、左手配合不够
六、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
七、病人没有很好配合
第3节 针刺次数和疗效的关系
第4节 远期效果的影响因素
第5章 浮针疗法的机理
第1节 皮下层
第2节 结缔组织组成和结构
一、疏松结缔?织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第3节 结缔组织与针刺机械力的关系
一、针刺手法影响最大的组织是皮下组织
二、机械力可导致成纤维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
三、机械力对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
四、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在机械力作用下的生化改变
五、疏松结缔组织与针灸、浮针的关系
第4节 浮针疗法与液晶态理论
第5节 浮针疗法与引徕效应
一、循经感传和引徕效应
二、引徕效应与趋病性循行
三、顺力循行
四、回避效应
五、阻拦效应
第6节 浮针疗法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一、关于针刺镇痛的研究
二、关于闸门学说
第7节 浮针疗法的中医传统阐释
一、皮肤的中医学说
二、皮部理论
三、近治原理
四、“以痛为输”理论
五、《黄帝内经》刺法
第8节 观点
一、关于机械力偶联和液晶态理论
二、关于神经的作用
三、关于引徕效应的作用
四、关于浮针治疗后其他症状也改变的道理
第9节 辅助动作的理由
第6章 浮针疗法治疗头面部病痛
第1节 紧张性头痛
第2节 颞颌关节痛
第3节 三又神经痛
第4节 牙痛
第5节 面神经炎
第7章 浮针疗法治疗颈项部病痛
第1节 落枕
第2节 挥鞭伤
第3节 颈椎病
第4节 高位颈椎病
第8章 浮针疗法治疗胸背部病痛
第1节 胸壁扭挫伤
第2节 肋问神经痛
第3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第9章 浮针疗法治疗腰骶部病痛
第1节 急性腰扭伤
第2节 腰肌劳损
第3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4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5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6节 骶髂关节炎
第7节 尾痛症
第10章 浮针疗法治疗上肢部病痛
第1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2节 偏瘫后肩痛
第3节 网球肘
第4节 腕管综合征
第5节 类风湿关节炎
?6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第7节 扳机指
第11章 浮针疗法治疗常见下肢部软组织伤痛
第1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2节 膝内软组织伤痛
第3节 慢性膝侧软组织伤痛
第4节 急性踝关节扭伤
第5节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
第6节 跟痛症
第7节 痛风性关节炎
第12章 浮针疗法治疗内科病痛
第1节 慢性胃炎
第2节 胆石症
第3节 输尿管结石
第4节 痛经
第5节 慢性盆腔痛
第6节 癌痛
附 常用名词解释
阅读《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度学习之旅。我一直对传统医学的瑰宝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书则以一种现代化的视角,将浮针疗法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疗法呈现给了我们。作者在书中对浮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特别是在讲解其与筋膜、经络、气血运行等中医经典理论的结合时,让我对疼痛的产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理论的严谨性,更在于其极高的临床实用性。书中对各种常见疼痛病症的浮针治疗方案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指导,都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细节的把控,例如在介绍具体操作时,对于不同部位、不同体质患者的注意事项都有详尽的说明,这对于希望学习和实践浮针疗法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宝贵的指导。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创新发展有了更深的信心,也为我打开了探索疼痛治疗新途径的大门。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疗法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各种非药物、低创伤的治疗技术。浮针疗法恰好符合我对这类疗法的期待,而这本书则是我深入了解浮针疗法的一扇窗。我非常赞赏作者在书中对于浮针疗法“简便、安全、高效”的理念的强调。书中对浮针疗法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以及临床应用的介绍,都非常有条理,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这一疗法的精髓。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浮针疗法在处理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浮针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惊人效果。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成功的经验分享,更是作者多年临床实践智慧的结晶。书中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的建议,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和贴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疗法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疼痛问题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疼痛治疗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温和、更加自然的解决方案。
评分我是一位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充满兴趣的读者,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临床指导意义的书籍。当我在书店看到《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希望了解和掌握浮针疗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作者符仲华先生在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浮针疗法的核心理论,例如其独特的“体表浅筋膜松解”机制,还深入剖析了疼痛产生的根源,将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与现代解剖学知识巧妙融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疼痛治疗视角。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详细的临床操作指导,包括针刺的深度、角度、进针手法、留针时间等关键细节,都做了非常清晰的讲解,配以高质量的插图,使得读者在理解和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常见疼痛性疾病的浮针治疗方案的介绍,如颈肩痛、腰腿痛、骨关节疼痛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问题,而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实用性,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给了我生活上的“救星”!长期以来,我一直被肩颈疼痛困扰,试过各种方法,按摩、理疗、贴膏药,效果都只能是暂时的,甚至有时会觉得越来越糟。直到我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它里面介绍的“浮针疗法”听起来既新颖又充满了希望。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书中对浮针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的介绍都非常详尽,而且图文并茂,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介绍了基础的浮针操作,还结合了很多临床案例,分享了在不同疼痛部位、不同病症下的治疗经验。读到这些案例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多年的痛苦找到了解决之道。书中关于疼痛的认知、康复的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不再是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身体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疼痛的治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康复充满了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书中介绍的方法,希望能彻底摆脱长久以来的疼痛折磨,重新找回健康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种“及时雨”。长期以来,我都被各种慢性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尝试过无数种方法,都收效甚微,甚至有些方法还会加重病情,让我感到非常绝望。当我偶然间看到这本书时,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书中对浮针疗法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虽然不是专业医生,但书中详尽的讲解,包括浮针疗法的原理、操作步骤、适应症以及禁忌症,都让我觉得非常清晰易懂。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浮针疗法在解决各种复杂疼痛问题上的强大能力。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成功的经验分享,更是作者多年行医智慧的结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疼痛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康复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浮针疗法,摆脱长久以来的疼痛困扰,重新找回健康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