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黄帝内经
定价:29.90元
作者:赵建新、田元祥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50266148
字数:1800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1.《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
2.本书将《黄帝内经》的深奥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捷的图表进行阐释,通过生动的手绘插图精彩解读了藏象、经络运行、气血津液等知识,并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六淫、七情、五志、四时气候等各个方面,阐释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确立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和日常的养生之道。
3.本套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力求以的内容、新颖的装帧、超高的,为读者带去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目录
**章
探索生命
人体的生命周期 8
《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起源 10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3
生命进程的基本规律――生长壮老已 14
人生命的根本:维持和死亡 15
生命的动力 18
人体衰老的过程 20
人类合理的寿限 22
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24
解密《黄帝内经》中四种长寿之人 26
长寿的秘诀 27
第二章
人体的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系统总览 28
心,气血运行的发动机 32
肺,体内气体交换的门户 34
肝,贮藏和调节血液的仓库 36
肾,藏精、主水和纳气的宝库 38
脾,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器官 42
胃,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 46
大肠,传导和排泄糟粕的通道 48
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49
胆,贮藏胆汁的器官 50
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 51
三焦,负责水道循环的器官 52
第三章
人体的奇经八脉
经络系统总览 54
奇经八脉 60
手太阴肺经 65
手阳明大肠经 66
足阳明胃经 67
足太阴脾经 69
手少阴心经 70
手太阳小肠经 71
足太阳膀胱经 72
足少阴肾经 73
手厥阴心包经 74
手少阳三焦经 75
足少阳胆经 76
足厥阴肝经 77
十二经脉的运行 78
第四章
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
人为什么会得病 80
六气之说 82
六气的异常:六淫 84
风邪,百病之长 86
寒邪,易伤阳气 88
暑邪,盛热阳邪 90
湿邪,秽浊阴邪 92
燥邪,干涩之病 94
热邪,火热阳邪 96
七情致病的原因 98
邪正盛衰对病症的影响 100
阴阳失调对病症的影响 102
气血失常致病 106
第五章
养生的原则
外避邪气,内守精神 108
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 110
补精、养气、守神 112
补气、养血、辅阴 114
第六章
四季的养生
四季养生的原则 116
春季怎么养生 120
夏季怎么养生 122
秋季怎么养生 124
冬季怎么养生 126
自然环境对四季养生的影响 128
第七章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人体五志──喜、怒、悲、忧、恐 132
统摄五志的神 134
五志太过对人的影响 136
怡情养性,远离抑郁 140
培养安和的性情 141
平稳度过更年期 142
避免“离退休综合征” 143
第八章
饮食养生
食物和药物的关系 144
饮食养生的根本 145
饮食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146
饮食养生的禁忌 148
酸、苦、甘、辛、咸――中医对五味的认识 150
五味均衡,百病不生 152
五味偏嗜,疾病将至 154
大病初愈的饮食调养 156
中年人的饮食调养 160
老年人的饮食调养 164
注重饮食卫生 168
学生考试期间的饮食调养 170
巧食一日三餐 171
第九章
房事养生
惜精养肾──房事养生的根本 172
适龄结婚,遵守天道 174
房事不过,有所节制 175
注重房事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176
房事有法──颐养天年 177
择时授孕 178
第十章
阴阳虚实和睡觉、做梦
适当睡眠好处多 182
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184
阴阳与梦 188
认识失眠,远离失眠 190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本书,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该书条目清楚,解读通俗易懂,图片精美,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读物。
作者介绍
赵建新,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及科研16年,在《中国针灸》、《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44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其中主编14部,负责及主研科研课题13项,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学术会议交流20余次。
田元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届老年医学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美国评估协会(AEA)会员。
坦白说,我之前对传统文化的东西,总觉得有些高深莫测,不太敢轻易涉猎,生怕看不懂,或者觉得过于陈旧。但是,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智慧展现在我面前。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样的“小白”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食疗”的论述,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常见的食材,如大枣、枸杞、生姜等,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发挥其特殊的养生功效。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食谱,而是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吃有好处,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对每天的饮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随心所欲地吃,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选择,去搭配,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滋养身体的能量。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体会到了古人对生命的那份敬畏与智慧。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受失眠困扰的读者,试过各种方法,效果都甚微。偶然间翻到这本书,被它的标题吸引。“破解生死迷雾,把握健康之本”,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读进去才发现,它并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健康指南,而是深入剖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书中关于“睡眠的奥秘”那部分,让我茅塞顿开。它从“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角度解释了失眠的根本原因,而且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调理方法。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一些安神助眠的食疗方和简单的运动,效果比我之前用过的任何药物都好。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它让我明白,很多身体的困扰,其实都是身体在发出信号,只要我们学会倾听,并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逐步化解。
评分读完这本《中医养生智慧》,我感觉就像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里面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与沉淀。书中的文字,没有时下许多养生读物那种浮夸的宣传,而是用一种沉静而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顺时养生”的部分,书中将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情绪波动一一对应,讲解得既科学又形象。比如,春季肝气升发,讲到如何通过饮食和起居来疏肝理气,避免“春火”;夏季心火亢盛,则强调养心安神,清热解暑。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的生活习惯,竟然与自然界的规律息息相关。书里还穿插了不少生动的故事和古人的养生轶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增添了许多趣味性。我曾经一直对中医养生概念模糊,总觉得那些理论离我们现代生活太遥远,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养生并非是追求奇特的方法,而是回归自然,顺应天道,在日常点滴中实现身心的和谐。
评分这本书的观点真是让我醍醐灌顶,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治病”和“养生”的理解。过去我总觉得,身体不适了就去看医生,吃药打针, That's it。但这本书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并且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它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用大量详实的案例和科学的解释,说明了为何“上医治未病”。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志致病”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对身体的直接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预防疾病。我一直以为情绪只是心理问题,没想到它竟然能直接“伤”到我们的五脏六腑。书中还提供了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通过特定的穴位按摩、呼吸吐纳来调节情绪。这些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药物或复杂的手术,完全可以在家自己操作。这让我觉得,掌握这些知识,就好像拥有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万能钥匙,而且这把钥匙就握在自己手中。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呈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用心。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将理论、实践、案例融为一体。我个人比较注重身体的日常护理,这本书里关于“经络穴位”的讲解,对我帮助很大。它不是简单地列出穴位图,而是会详细介绍每个穴位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我根据书中的指导,坚持每天按摩几个重要的穴位,感觉身体的疲劳感明显减轻,精神也好了很多。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非常精美,清晰易懂,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非常赞赏作者的严谨态度,每一个观点都力有据,引用的典故也都有出处。这本书让我对“养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某种时髦的追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我生命负责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