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美丽国学-黄帝内经 破解生死迷雾 把握健康之本 中国人的一本养生宝典 百科全书

正版 美丽国学-黄帝内经 破解生死迷雾 把握健康之本 中国人的一本养生宝典 百科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黄帝内经
  • 中医养生
  • 国学经典
  • 养生保健
  • 健康
  • 传统文化
  • 生命科学
  • 百科全书
  • 中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福州金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6148L
商品编码:18450467808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黄帝内经

定价:29.90元

作者:赵建新、田元祥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50266148

字数:1800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1.《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

2.本书将《黄帝内经》的深奥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捷的图表进行阐释,通过生动的手绘插图精彩解读了藏象、经络运行、气血津液等知识,并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六淫、七情、五志、四时气候等各个方面,阐释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确立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和日常的养生之道。

3.本套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力求以的内容、新颖的装帧、超高的,为读者带去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目录

**章

探索生命

人体的生命周期 8

《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起源 10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3

生命进程的基本规律――生长壮老已 14

人生命的根本:维持和死亡 15

生命的动力 18

人体衰老的过程 20

人类合理的寿限 22

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24

解密《黄帝内经》中四种长寿之人 26

长寿的秘诀 27

第二章 

人体的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系统总览 28

心,气血运行的发动机 32

肺,体内气体交换的门户 34

肝,贮藏和调节血液的仓库 36

肾,藏精、主水和纳气的宝库 38

脾,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器官 42

胃,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 46

大肠,传导和排泄糟粕的通道 48

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49

胆,贮藏胆汁的器官 50

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 51

三焦,负责水道循环的器官 52

第三章

人体的奇经八脉

经络系统总览 54

奇经八脉 60

手太阴肺经 65

手阳明大肠经 66

足阳明胃经 67

足太阴脾经 69

手少阴心经 70

手太阳小肠经 71

足太阳膀胱经 72

足少阴肾经 73

手厥阴心包经 74

手少阳三焦经 75

足少阳胆经 76

足厥阴肝经 77

十二经脉的运行 78

第四章

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

人为什么会得病 80

六气之说 82

六气的异常:六淫 84

风邪,百病之长 86

寒邪,易伤阳气 88

暑邪,盛热阳邪 90

湿邪,秽浊阴邪 92

燥邪,干涩之病 94

热邪,火热阳邪 96

七情致病的原因 98

邪正盛衰对病症的影响 100

阴阳失调对病症的影响 102

气血失常致病 106

第五章

养生的原则

外避邪气,内守精神 108

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 110

补精、养气、守神 112

补气、养血、辅阴 114

第六章

四季的养生

四季养生的原则 116

春季怎么养生 120

夏季怎么养生 122

秋季怎么养生 124

冬季怎么养生 126

自然环境对四季养生的影响 128

第七章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人体五志──喜、怒、悲、忧、恐 132

统摄五志的神 134

五志太过对人的影响 136

怡情养性,远离抑郁 140

培养安和的性情 141

平稳度过更年期 142

避免“离退休综合征” 143

第八章 

饮食养生

食物和药物的关系 144

饮食养生的根本 145

饮食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146

饮食养生的禁忌 148

酸、苦、甘、辛、咸――中医对五味的认识 150

五味均衡,百病不生 152

五味偏嗜,疾病将至 154

大病初愈的饮食调养 156

中年人的饮食调养 160

老年人的饮食调养 164

注重饮食卫生 168

学生考试期间的饮食调养 170

巧食一日三餐 171

第九章

房事养生

惜精养肾──房事养生的根本 172

适龄结婚,遵守天道 174

房事不过,有所节制 175

注重房事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176

房事有法──颐养天年 177

择时授孕 178

第十章

阴阳虚实和睡觉、做梦 

适当睡眠好处多 182

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184

阴阳与梦 188

认识失眠,远离失眠 190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本书,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该书条目清楚,解读通俗易懂,图片精美,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读物。

作者介绍

赵建新,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及科研16年,在《中国针灸》、《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44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其中主编14部,负责及主研科研课题13项,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学术会议交流20余次。

田元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届老年医学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美国评估协会(AEA)会员。


《千年养生智慧:探索生命奥秘与健康之道》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养生文化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以及对健康长寿的执着追求。本书《千年养生智慧:探索生命奥秘与健康之道》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读者揭示中华养生文化的精髓,引领大家穿越历史的迷雾,探寻生命的真谛,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本书并非简单的罗列养生食谱或运动方法,而是力求从更宏观、更深刻的层面,解读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于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知与实践。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读者在理解“为什么”的同时,也能掌握“如何做”。 第一部分:生命之道的哲学根基——古人的生命观与宇宙观 中华养生文化植根于古人独特的生命观和宇宙观。在古代,人们将人视为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他们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情感变化,乃至疾病的发生,都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四时更替息息相关。 阴阳五行:生命的运行法则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剖析阴阳五行学说在养生中的应用。阴阳,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属性,阳代表光明、运动、生发,阴代表黑暗、静止、收藏。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属性及其相互联系和转化。古人认为,人体的脏腑、气血、津液,以及情绪,都可用阴阳五行来归类和阐释。例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的疏泄功能不足,表现为“木不达”;心的火热亢盛,则为“火毒”。理解了阴阳五行,就如同掌握了生命运行的密码,能够洞察身体内部的平衡与失衡。 精气神:生命的三宝 精、气、神,被古人誉为生命的“三宝”,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能量。 精:包括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和后天之精(通过饮食水谷化生)。精充盈则体质强健,生殖能力旺盛;精亏损则发育迟缓,易早衰,甚至影响生殖。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饮食、睡眠、房事节制等方式来固精养精。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和能量。气有多种,如宗气、营气、卫气等,分别司职呼吸、营养、防御等功能。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活力和免疫力。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呼吸吐纳、适度运动、调理饮食来培补元气。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体现,是精神、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统称。神由心所主,与脏腑经络紧密相连。神清气爽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神疲乏则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静心养神、调节情志,以及运用中医的“五志”理论来养护心神。 顺应自然:长寿的秘诀 “道法自然”是中华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古人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这包括: 四时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是阳气升发、万物生长的季节,适合多活动,以助阳气;秋冬是阴气潜藏、万物凋零的季节,应减少活动,早睡晚起,以养阴精。书中将提供详细的四季养生方案。 昼夜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自然的昼夜节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和能量补充的关键。 饮食调养:根据季节、地域、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食物,做到“食饮有节”,避免暴饮暴食或偏食。 第二部分:身体的智慧——中医的脏腑、经络与体质学说 中华养生文化的核心工具——中医,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调理身体的独特视角。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及体质学说,帮助读者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并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 五脏六腑的秘密 中医理论将人体的内脏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心:主血脉,藏神。心主喜,思虑过度伤心。 肝:主疏泄,藏血。肝主怒,情志不畅伤肝。 脾:主运化,统血。脾主思,思虑伤脾。 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肺主悲,忧愁伤肺。 肾: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主耳。肾主恐,恐惧伤肾。 本书将详细介绍各个脏腑的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情志、运动等方式来调养它们。 经络:人体运行的生命线 经络是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脏腑与肢节的通道。经络畅通,气血运行正常,则身体健康;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则会引发疾病。本书将介绍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主要走向和功能,以及常见的经络穴位及其按摩、艾灸方法,帮助读者学会自我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调理身体。 气血津液:健康的基石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不仅是呼吸之气,更是推动和温煦身体的动力。 血:濡养全身,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包括唾液、胃液、汗液、尿液等,滋润和濡养全身,调节体温。 本书将讲解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功能,以及它们失衡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调理建议。 体质辨识与养生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九种基本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各有其特点和易患疾病。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养生方案。本书将提供体质自测方法,并为不同体质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调养建议。 第三部分:实践的力量——中华养生法宝的现代应用 在深刻理解了中华养生文化的哲学根基和中医的理论体系后,本书将着重于将这些智慧转化为可操作的养生实践。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提供实用、易行的养生方法。 食养——“药食同源”的智慧 中国素有“药食同源”的传统,认为食物不仅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更能防治疾病。本书将深入讲解食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介绍不同季节、不同病症的食疗方,以及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禁忌。 谷物、蔬菜、水果:它们是日常饮食的主体,如何选择、搭配,才能发挥最大的养生功效。 肉类、鱼虾、蛋奶:如何合理摄取,避免过量,以滋养身体。 药食同源的食材:如枸杞、红枣、生姜、大蒜等,它们在日常烹饪和药膳中的应用。 饮食禁忌与平衡:例如,寒性体质不宜多食寒凉,热性体质不宜多食辛辣。 动养——“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适度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本书将介绍多种中华传统养生运动,并结合现代运动科学,为读者提供科学的运动建议。 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这些传统养生功法,集内外兼修,有助于舒展筋骨,调和气血,宁心安神。 行走、慢跑、瑜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的时间、强度、频率: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运动损伤,做到劳逸结合。 静养——“静则神藏”的养心之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尤为重要。本书将介绍多种静养的方法,帮助读者缓解压力,调节情志,提升心理健康。 冥想、静坐:通过专注和放松,让心灵得到休息。 听音乐、品茶:用温和的方式,舒缓身心。 书法、绘画、园艺:参与能带来愉悦感和专注度的活动。 情志调节:学习如何管理和疏导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起居——顺应自然的作息规律 良好的起居习惯是养生的基础。本书将强调睡眠的重要性,介绍科学的睡眠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作息。 规律的睡眠时间: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安静、黑暗、舒适的卧室。 睡前放松技巧:避免睡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脑。 四季作息的调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自然规律。 其他养生智慧 除了以上主要方面,本书还将涵盖其他重要的养生智慧,例如: 节制房事:精是生命的根本,节制房事有助于固精养生。 环境养生:选择适宜居住的环境,避免不良环境因素的侵害。 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这些中医外治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专业手法来辅助养生。 艾灸养生:艾灸作为一种温热疗法,在调理身体、驱寒除湿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 结语 《千年养生智慧:探索生命奥秘与健康之道》不希望成为一本“速成”的养生指南,而是希望成为读者踏上健康之路的引路人。我们相信,通过对中华养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实践,每个人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健康密码,活出生命的精彩与活力。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福祉,更是对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提升,是对千年智慧的传承与发扬。愿本书能帮助您拨开层层迷雾,真正把握健康之本,体验生命之美,开启属于您的长寿与安康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传统文化的东西,总觉得有些高深莫测,不太敢轻易涉猎,生怕看不懂,或者觉得过于陈旧。但是,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智慧展现在我面前。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样的“小白”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食疗”的论述,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常见的食材,如大枣、枸杞、生姜等,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发挥其特殊的养生功效。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食谱,而是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吃有好处,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对每天的饮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随心所欲地吃,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选择,去搭配,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滋养身体的能量。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体会到了古人对生命的那份敬畏与智慧。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受失眠困扰的读者,试过各种方法,效果都甚微。偶然间翻到这本书,被它的标题吸引。“破解生死迷雾,把握健康之本”,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读进去才发现,它并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健康指南,而是深入剖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书中关于“睡眠的奥秘”那部分,让我茅塞顿开。它从“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角度解释了失眠的根本原因,而且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调理方法。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一些安神助眠的食疗方和简单的运动,效果比我之前用过的任何药物都好。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它让我明白,很多身体的困扰,其实都是身体在发出信号,只要我们学会倾听,并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逐步化解。

评分

读完这本《中医养生智慧》,我感觉就像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里面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与沉淀。书中的文字,没有时下许多养生读物那种浮夸的宣传,而是用一种沉静而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顺时养生”的部分,书中将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情绪波动一一对应,讲解得既科学又形象。比如,春季肝气升发,讲到如何通过饮食和起居来疏肝理气,避免“春火”;夏季心火亢盛,则强调养心安神,清热解暑。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的生活习惯,竟然与自然界的规律息息相关。书里还穿插了不少生动的故事和古人的养生轶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增添了许多趣味性。我曾经一直对中医养生概念模糊,总觉得那些理论离我们现代生活太遥远,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养生并非是追求奇特的方法,而是回归自然,顺应天道,在日常点滴中实现身心的和谐。

评分

这本书的观点真是让我醍醐灌顶,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治病”和“养生”的理解。过去我总觉得,身体不适了就去看医生,吃药打针, That's it。但这本书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并且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它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用大量详实的案例和科学的解释,说明了为何“上医治未病”。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志致病”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对身体的直接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预防疾病。我一直以为情绪只是心理问题,没想到它竟然能直接“伤”到我们的五脏六腑。书中还提供了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通过特定的穴位按摩、呼吸吐纳来调节情绪。这些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药物或复杂的手术,完全可以在家自己操作。这让我觉得,掌握这些知识,就好像拥有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万能钥匙,而且这把钥匙就握在自己手中。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呈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用心。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将理论、实践、案例融为一体。我个人比较注重身体的日常护理,这本书里关于“经络穴位”的讲解,对我帮助很大。它不是简单地列出穴位图,而是会详细介绍每个穴位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我根据书中的指导,坚持每天按摩几个重要的穴位,感觉身体的疲劳感明显减轻,精神也好了很多。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非常精美,清晰易懂,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非常赞赏作者的严谨态度,每一个观点都力有据,引用的典故也都有出处。这本书让我对“养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某种时髦的追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我生命负责的态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