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
|
| 主编推荐 chief editor's choice |
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那么,隋唐是怎样的帝国和王朝?他们为后世奠定了怎样的局面?他们创造的文明为什么是影响世界的?这种创新给我们的启迪又该是什么?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以全球视野、现代史观、依据权wei可靠的历史文献,以经典的易中天式解读,直观精致的手绘插图,让您有种置身历史现场的真实感受。
--------------------------------
易中天中华史,“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2012年,学者易中天计划用5-8年时间,以毕生学术功力,写成一部更适合当今国人的中华通史,全书36卷,具有独特的六大价值:
1.科学态度
尊重历史事实,语出有据;独特的现代史观,带来深度的思想交流。
2.全球视野
首次站在全球视野,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发掘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
3.现场直播
不是枯燥讲史,而是一场历史的“现场直播”。
4.轻松好读
易中天的易式风格贯穿全文,适合全年龄段。
5.逻辑清晰
复杂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多角度呈现。
6.手绘插图
新增精美插图,从历史场景到文物证据,重现历史。
| 内容简介 Introduction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第十三卷,揭开隋唐这个空前盛世的历史真相:
隋炀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北巡突厥,修建洛阳城……为什么立下了丰功伟业却只能遗臭万年?甚至炀帝被杀时,连他的妻子萧皇后都袖手旁观,也不像某位红颜知己那样从夫而死,只是跟宫女一起用床板做了副棺材,默默地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后事。
唐太宗融合胡汉,开创贞观之治,却并非世人所认为的完美无缺--杀兄弟;逼亲爹;篡改历史,夸大其词……
科举和三省六部,都是隋唐政治制度的新发明。骑马巡街探访名花的新科进士,逐渐成为帝国官僚集团的主力军;这个集团支撑的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唐宋元明清的新政治。
大唐上流社会的人们,流连忘返于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长安西市,纸醉金迷于胡人开设的高档会所,那里不但有好听的龟兹乐,好喝的葡萄酒,更有如花似玉的胡姬充当陪酒女郎。
隋唐这个混血王朝,兼挟中华文化的优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世界,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世界性帝国。
| 目 录 Table of Contents |
di一章/ 隋炀帝
高祖李渊_ 037 玄武门之变_ 045 天可汗_ 051
贞观路线_ 058 新政治_ 064
di二章/ 唐太宗
di二帝国_ 003 血案与疑团_ 010 败家子_ 016
那个昏夜_ 022 大运河_ 028
di三章/ 官僚政治
背景_ 073 三省六部_ 079 政事堂_ 086
权力的制衡_ 092 科举_ 098
第四章/ 混血王朝
异类帝国_ 107 西域情_ 113 吐蕃义_ 120
生意人回纥_ 126 半盘胡化_ 132
第五章/ 世界帝国
高句丽_ 141 偷渡客_ 148 国际化都市_ 154
文化航母_ 162 命运与选择_ 168
| 在线试读 Online Previews |
事实上司马德戡他们密谋时,信息是泄露了的,一个宫女甚至报告了萧皇后。萧皇后却只是说:你想上奏,就上奏好了。结果炀帝把那宫女杀了,理由是国家大事不该由奴婢过问。因此,后来又有人报案,萧皇后便说: 天下事已不可收拾,何必再让皇上增添烦恼。
从此,炀帝身边再也没人通风报信。
没人知道萧皇后为什么会持这样一种态度,我们只知道隋炀帝在江都怠慢朝政放荡不羁纵情声色,这位皇后不但不加劝谏,反倒参加了所有的酒宴和派对。没有证据表明她有过任何说法,也没有证据表明她有过任何不满。换句话说,她对夫君的自取灭亡竟是听之任之。
呵呵,贤妻原来是这样做的。
炀帝被杀时她当然更是袖手旁观,也没有像炀帝的某位红颜知己那样从夫而死,只是跟宫女一起用床板做了一副棺材,默默地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后事。也许,在她看来,只有这才是她该做和能做的。
作为知书达理的妇道人家,她这样做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叛军对她也秋毫无犯。我们知道,皇帝被杀一般都是会株连皇后的。南朝刘劭的殷皇后就曾质问执法官为什么要祸及无辜,得到的回答是:当了皇后便是罪过。
那么,萧皇后怎么就无罪?
萧皇后不该无罪。因为她是南方人,而且是南梁皇室之后--高祖是梁武帝萧衍,曾祖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读如察)和父亲萧岿(读如亏)都是后梁皇帝。隋炀帝那么喜欢江南,与这位萧皇后是有关系的。
何况萧皇后在隋炀帝那里并非摆设。从嫁到晋王府那天起,她跟炀帝就如影相随,影响力也众所周知。因此,如果说隋炀帝是因为赖在江都而得罪了骁果,萧皇后就该负连带责任;如果说炀帝是因为贪恋女色而怠慢了朝政,那么,作为六宫之主,她应该负领导责任。
萧皇后岂能无罪?
然而,无论弑君的御林军,造反的窦建德,虎视眈眈的突厥人,还是以隋为鉴的唐太宗,都对萧皇后礼貌有加。毫无疑问,萧皇后聪慧、柔顺、节俭、识大体、善解人意,堪称温良恭俭让,确实让人敬重。但联想到炀帝被杀前她的知情不报和见死不救,却又不能不让人疑窦丛生。
这个疑案,也许永远无法破解。
隋炀帝自己,恐怕就更想不通。
| 关于评论 Editorial Reviews |
名人推荐
我读了《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有独到之处。
——樊树志(zhu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
——吴敬琏(zhu名经济学家)
一直以来很喜欢易老师的文字。
——韩寒(zhu名作家)
媒体评论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颗文化原子弹。
——中华读书报
中华民族到了zui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看得清自己才看得清世界。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
——南方周末
易中天和范文澜暗暗相合,前人筚路蓝缕,他涓滴入海。个人写通史zui值得鼓励,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现在易中天这么写,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
——南方都市报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华史。
——华西都市报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肩负为中华寻梦使命的历史读物。
——新京报
易中天,他破译了中华文明的密码。
——中国青年报
这本书带来的收获,远不止是知识的增加,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拓展。它让我开始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必然的社会驱动力和文化底色。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将书中的内容与当今世界的一些现象进行对比和反思,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历史观和现实观。读完合上书本,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场盛大的历史庆典。
评分我本来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了解得比较零散,大多停留在教科书上那些简略的描述。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一下子拉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时而娓娓道来,描摹出宫廷的繁华与日常的琐碎,时而又笔锋一转,将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描绘得惊心动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远胜于枯燥的史料堆砌。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细腻入微。他笔下的人物绝非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个体。即便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帝王将相,也被赋予了极其复杂的人性深度。读到某些关键抉择的片段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想象自己是那个位居高位的决策者,在重重压力之下会做出何种选择。这种代入感,让人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单向的评判,而是多维度的审视。
评分从学术角度来看,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他巧妙地平衡了严肃性和可读性。对于那些历史细节的考证,显然是下过大功夫的,但他在呈现这些考据时,却用了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如同老友在茶馆里跟你聊起陈年旧事一般。这使得即便是对历史研究不甚深入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不会被晦涩的专业术语所困扰,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色彩的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古朴而又恢弘的气息。我特别喜欢那种用仿古宣纸纹理来衬托标题的做法,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装帧的工艺也做得相当讲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和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就觉得能与那些遥远的时代产生某种奇妙的共鸣。
评分?????
评分今天到货,东西不错,包装也可以,满意
评分脑壳不用就会生锈滴,可能是作为先生的小老乡,有种偏爱,能让我掏钱买的书就只有他了。
评分质量不错,就是有点慢!
评分绝对正品
评分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很好
评分我想先生一定告诉你:要当纸篓子的滴,对不起各位,请退场,我这里不生产纸啦,有也,不够你们装。要跟着我来思考滴,可以留下了大家一起来讨论滴嘛。
评分书可以,就是物流太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