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財政學-(第十版) |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5-09-01 |
| 作者:羅森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68.00 | 頁數:481 | 印次: 1 |
| ISBN號:9787300217543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本書自1985年第一版麵世以來,一直是美國一流大學的首選教材。本書吸收瞭西方財政學理論的最新進展,目標是將製度、理論和經濟計量等方麵的內容交織在一起,讓學生對於政府的開支和徵稅活動有一個清晰而連貫的認識。
隨著財政學領域不斷推陳齣新,實驗和準實驗技術在度量公共政策的影響上,經濟理論的新見解在解釋政府支齣和稅收的作用上,都取得瞭新進展。本書第十版在秉承前幾版所具有的優秀特點的基礎上,融閤瞭這些最新的發展變化,進行瞭大幅修改,以引領讀者站在當前研究與政策的前沿。本書雖然所用材料都是最新的,且反映瞭目前活躍在該領域經濟學傢的成果,但書中所使用的方法卻能使剛接觸經濟學的大學本科生所理解和接受。
哈維S羅森,普林斯頓大學約翰L溫伯格(John L. Weinberg)經濟學和商業政策教授,計量經濟學會會員,美國國傢經濟研究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財政學、勞動經濟學、應用微觀經濟學。1989—1991年,他曾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稅收分析)。2003—2005年,先是擔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委員,後擔任委員會主席。2007年,榮獲美國國傢稅務學會最負盛名的奬項——丹尼爾M霍蘭德(Daniel M. Holland)奬章,以錶彰他在財政研究和實踐上所作齣的傑齣貢獻。
第1篇 引論
第1章 導言
財政學中的意識形態
政府一覽
小結
討論題
附錄:有關財政問題的研究
第2章 實證分析工具
理論的作用
因果性與相關性
實驗研究
觀察研究
準實驗研究
結論
小結
討論題
第3章 規範分析工具
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第一基本定理
公平與福利經濟學第二基本定理
市場失靈
藉鑒福利經濟學
小結
討論題
第2篇 公共支齣:公共物品與外部性
第4章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定義
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私有化
公共物品與公共選擇
小結
討論題
附錄:偏好錶露機製
第5章 外部性
外部性的性質
圖解
私人對策
外部性的公共對策:稅收與補貼
這本書在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廣度上,確實做得相當紮實。我注意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經濟現象,而是深入地剖析瞭背後的財政邏輯和政策動因。比如說,在討論公共物品的供給和融資問題時,書中引用瞭不同國傢在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實踐經驗,對比瞭直接稅、間接稅、專項稅等多種融資方式的優劣,並詳細分析瞭不同方式對社會公平和效率的影響。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外部性”的章節,作者通過對環境汙染治理的多個典型案例進行梳理,清晰地展示瞭政府如何運用稅收、補貼、規製等財政工具來糾正市場失靈,並對這些政策的實際效果進行瞭量化評估,非常具有說服力。這種“理論+實踐+評估”的模式,讓原本抽象的財政學原理變得觸手可及。讓我這個初學者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政府會在某些領域介入,以及這些介入背後有著怎樣的經濟考量。而且,案例的選擇也相當多元化,既有發達國傢的經驗,也有發展中國傢的探索,這使得讀者能夠更全麵地認識到財政學在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社會製度下的應用差異。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邏輯編排給予高度評價。它擺脫瞭傳統經濟學教科書那種冗長、晦澀的句式,轉而采用瞭一種更為精煉、現代的錶達方式,讀起來非常流暢。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的財政概念時,總是能夠找到最貼切的比喻和最形象的描述,讓那些原本聽起來像“天書”的理論,一下子變得生動易懂。比如,在講解稅收的纍進性和纍退性時,作者沒有直接拋齣公式,而是用“收入高的人多交錢,收入低的人少交錢”這樣的通俗語言,再結閤一些生活化的例子,瞬間就讓人明白瞭其中的道理。而且,全書的章節安排也十分閤理,從最基礎的財政職能講起,逐步深入到稅收、公共支齣、財政赤字、地方財政等各個方麵,邏輯綫索清晰,層層遞進。每一個章節的引入都恰到好處,既能承接上一章的內容,又能為下一章做鋪墊,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精心的編排,讓我這個從零開始學習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不會感到迷茫或不知所措。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學術嚴謹性,絕對是值得稱贊的。盡管語言風格比較現代化,但它在核心的財政學理論闡述上,卻一點也沒有含糊。作者在每一個關鍵概念的定義和推導上,都遵循瞭嚴謹的學術規範,引用瞭大量的經典文獻和前沿研究成果,確保瞭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我尤其注意到,書中對於不同財政理論學派的觀點,都進行瞭客觀的介紹和深入的比較,比如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在財政政策上的分歧,理性預期學派對政府乾預的質疑等等,都梳理得非常清晰。作者並沒有偏袒某一種理論,而是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此外,書中對於一些重要的經濟模型,比如IS-LM模型在財政政策分析中的應用,以及拉弗麯綫的經濟含義等等,都進行瞭詳盡的講解和推演,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數學的嚴謹。這種對學術本質的堅持,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入門讀物,更是一本可以反復研讀、從中汲取深刻見解的學術參考。
評分這本《財政學》(第十版)的排版真是太讓人驚喜瞭!我一直以為教科書都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白紙黑字,但這次真的顛覆瞭我的認知。封麵設計就相當有格調,不是那種流於俗套的學術風,而是帶點現代感的撞色搭配,讓人一眼就覺得“嗯,這書有點意思”。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厚實但不沉重,翻閱起來一點都不會有廉價感。更彆提裏麵的圖錶和案例瞭,簡直是教科書界的一股清流!色彩運用得非常大膽和巧妙,那些復雜的經濟模型被拆解成易於理解的彩色圖示,像我這種非專業的讀者,之前看到那些數學公式就頭大,現在看著這些圖,感覺大腦的運轉速度都快瞭不止一倍。而且,每個章節後麵精選的案例都特彆貼閤時事,比如講到稅收政策的時候,就引用瞭近期某個國傢的減稅措施,分析得頭頭是道,非常有現實意義。我之前對財政學一直停留在“花錢、收錢”的模糊概念,現在通過這些生動的案例,纔真正體會到財政政策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的,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公共服務,再到我們錢包裏的錢,一切都變得有跡可循瞭。這種對視覺體驗的重視,真的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樂趣和效率,讓我這個本來有點抵觸的讀者,現在每天都期待著打開它。
評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中體現齣的批判性思維導嚮。它沒有將財政學的各種理論和政策奉為圭臬,而是鼓勵讀者去審視、去質疑。比如,在討論政府的財政乾預時,作者不僅僅列舉瞭乾預的必要性和效果,還詳細闡述瞭乾預可能帶來的負麵效應,例如“尋租”現象、信息不對稱導緻的效率低下,以及長期赤字可能引發的宏觀經濟風險。書中對不同政策的評估,也並非一邊倒的贊美,而是會呈現其潛在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這讓我意識到,財政學並非一門簡單的“工具箱”,而是一個充滿爭議和權衡的復雜領域。作者在引導我們理解財政原理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我們獨立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比如,在關於公共部門效率的討論中,書中對比瞭市場機製和政府供給在效率上的不同錶現,並分析瞭導緻公共部門效率低下的深層原因,這讓我對政府在經濟中的角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種鼓勵批判性思考的方式,遠比單純地灌輸知識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