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定价:35.00元
作者:毛姆 著;刘勇军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44282086
字数:
页码:3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普通读者
★ 20世纪会讲故事的“天才小说家”毛姆代表作,一字未删的“足本”!
★ 一部写给千万文艺青年的梦想之书!豆瓣9.2分好评!
★ 62种文字风靡全球110个国家,两度改编成电影,累计畅销6000万册。
★ 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 《岛》作者大加赞赏的青年翻译家刘勇军倾情翻译,完整还原毛姆风格的译本,文学性、准确性、哲理性在翻译圈深受好评!
★ 《月亮与六便士》探讨了人生很核心的一个命题,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你怎么和你的自我发现、自我期许、自我愿望等相处。
★ 村上春树、余华、白岩松、董桥、王安忆、张爱玲、毛尖、刘瑜、范冰冰、杨澜、俞敏洪、咪蒙、张悦然一致推崇的作家。
★ 我胆敢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只为不负内心的热情与理想!他们说我是痴人说梦、浪费生命,甚至不负责任。我是为了不愧自己而不顾一切,就让那热情与梦想的熊熊烈火,烧掉所有道德与社会的原则羁绊,烧亮我穷尽一生的追寻!
内容提要
你我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平凡上班族,人届中年,已婚,育有一子,脚踏实地赚钱糊口。说不定,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生活中不知不觉迈入中年。
《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如此,只不过,有一天他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留下一张字条,说:晚餐准备好了。就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离家出走,一意追寻他对画画的热爱,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贫病交迫也不再回头。
妻子说:梦想?他这种年纪不会持久的,毕竟他都四十岁了,很快他就会回到我身边。
朋友问他:你不认为自己有任何责任义务吗?你到底要什么?
查尔斯胆敢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很多人说他是痴人说梦、浪费生命,甚至不负责任,而只有他知道内心的热情和追求的理想,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目录
作者介绍
毛姆W·SomersetMaugham(1874—1965)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曾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的国王学校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后到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
1897年开始创作,1915年《人性的枷锁》问世,1919年《月亮与六便士》出版,引起巨大反响,奠定了了他作为世界一流小说家的地位。
毛姆被公认为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被誉为“会讲故事的天才作家”。他的小说机智、幽默,常在讥讽中潜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荣誉侍从”的称号。
译者介绍
刘勇军
《岛》作者大加赞赏的青年翻译家。收藏过许多流离失所的文字。专长是成为你身边的文字守护者。
译有《不安之书》《生命不息·归来》《日出酒店》《遗失的时光》等经典作品。
WeChat:blackjackyliu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精妙,叙事视角在不同人物和时间线上流畅切换,却始终围绕着那个核心的“不妥协”精神旋转。它像一个精密运转的钟表,每一个齿轮,无论是主角的激进,还是周围人物的保守与世故,都不可或缺地推动着故事的走向。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处理时间流逝感上的技巧,那种跨越数年、近乎跳跃式的叙述,反而加强了主角生命轨迹的不可逆性。它让你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以及某些关键的决定一旦做出,便再无回头路的残酷现实。这种宏大的时间观,使得那些日常的琐碎和纷争都显得微不足道,只剩下了个体生命意志与命运的对抗。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去清理我生活中的“杂音”,去辨别哪些是真正能支撑我走下去的东西,哪些只是噪音。它不是在教你如何生活,而是在帮你重新定义“活着”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场心灵的暴风雨,读完后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漫长的漂流,终于靠岸,但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那些在社会规范下小心翼翼生活的人,和那个特立独行、近乎疯狂的主角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张力。我尤其欣赏他对“理想”这个词语的解构,它不再是挂在嘴边的空泛口号,而是渗透在每一个抉择、每一次痛苦挣扎中的具体重量。那种为了追求内心至高无上的声音,不惜放弃一切世俗安稳的勇气,令人既敬畏又心寒。它迫使你审视自己,那些被你安放在“必要”位置上的东西,究竟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枷锁?文字的笔触时而细腻得如同描绘一幅印象派的画作,描摹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波动;时而又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而冷酷,剖开那些华丽外表下的真实动机。阅读过程就像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每翻过一页,视野就开阔一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身局限性的深刻认识。这是一本需要反复咀嚼,并且在不同人生阶段重读才能体会出其深意的作品,它不提供答案,只留下无尽的回响。
评分这部作品带给我的震撼,更多地来自于其对“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处理。它探讨的不是如何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而是创作的冲动本身如何吞噬掉一个人。我常常在想,如果拥有那种纯粹到近乎残忍的创造天赋,代价是否必须是人性的碎片?书中那种对艺术纯粹性的近乎宗教般的狂热追求,与世俗生活中的温情脉脉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它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伟大”的渴望以及对“平庸”的恐惧。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精确捕捉到了一个艺术家在灵感迸发时的亢奋和在被世人误解时的痛苦,那种孤独感不是缺乏陪伴,而是灵魂层面的隔绝。我欣赏作者没有落入俗套地去歌颂这种反叛,反而冷静地展示了这种选择带来的必然的、沉重的代价。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面对生活抉择时,需要保持清醒和勇气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本书时,我差点被那种近乎蛮横的叙事节奏给劝退了。它不像那些温文尔雅的小说,会铺陈得很细致,而是像一记记重锤,直接砸向核心。但一旦适应了这种独特的韵律,你就会发现,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直白,才构筑了作品磅礴的力量感。我被带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观,那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遵循本能的驱动力与外部世界的摩擦碰撞。书中对于环境的渲染,尤其是那种充满异域风情和原始生命力的场景描绘,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让你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干燥的尘土味,感受到热带阳光的灼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极其罕见的。而且,作者处理人物命运的手法非常高明,没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任何一方,那些配角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他们是这个宏大叙事背景下,对“选择”的另一种注解。整本书读下来,像是在参与一场盛大的哲学辩论,只是辩论的载体不是语言,而是生命本身的选择和后果。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某些段落是令人感到不适的,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社会关系中最脆弱的那层皮。那种对人情世故的冷漠处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颠覆性冲击,让人在阅读时感到一阵阵的寒意。然而,正是这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使得整部作品超越了一般的文学作品的范畴,具备了一种社会学观察的深度。作者并未简单地批判主角的自私,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人性背景下去审视:在文明与原始的边缘,人究竟应该向哪一方倾斜?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契约,迫使我们思考,那些构建起稳定社会的准则,是否也是扼杀真正生命力的隐形牢笼。通篇读下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场景和对白,它们相互碰撞、交织,久久不散。这是一部需要用尽全力去阅读的作品,而最终的回报,是思想的极大拓展与对自我认知的彻底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