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山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文化
  • 古代中國
  • 域外世界
  • 職貢
  • 國際關係
  • 文化交流
  • 政治
  • 亞洲史
  • 中外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英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8118451
商品編碼:18255734244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

:45.00元

作者:羅山

齣版社:廣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21811845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部以《皇清職貢圖》為視角,解讀清王朝與周邊鄰國關係曆史變遷的顛覆性之作,展示瞭清代中國人的世界觀。

從“職貢圖”看傳統中國之“外”與“內”,描繪各國之男女狀貌、服飾和民族風俗,記述與清王朝之政治、文化往來,解讀清代中國“朝貢體係”解體的內在原因和必然邏輯。

一部西方世界的衝擊下,清王朝與周邊國傢關係變遷史及內政演變史。

內容提要


作者以《皇清職貢圖》畫捲為主軸 ,以清王朝與周邊各國及西方國傢關係的曆史事件為綫索,展示瞭古代中國的天下觀,體現瞭清王朝對周邊及西方世界的認知變化,將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呈現給讀者,顯示瞭當時中國人對域外世界的認識水平。

目錄


章 《職貢圖》的緣起及曆史

一、 引子 /  001

二、《職貢圖》的起源 /  002

三、《皇清職貢圖》的製作過程 /  007

第二章 《職貢圖》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域外世界

一、各國形象 /  014

二、萬國來朝 /  019

第三章 朝鮮國——知文字,讀詩書,信奉硃子學

一、“宗周思明”的朝鮮箕子國 /  026

二、堅守正統、信仰硃子學的朝鮮知識階層 /  034

三、《職貢圖》中為何那樣稱呼朝鮮人  /  043

第四章 琉球國——中山世上,守禮之邦

一、琉球國前世與中國的淵源 /  052

二、琉球國貴族青年熱衷學習漢語官話 /  057

三、李鴻章為重建琉球王國的努力 /  065

第五章 安南國——山水相連的南部鄰邦

一、安南人“性狡”,“信鬼神” /  072

二、硃之瑜堅拒安南官職 /  074

三、安南人對中原文化的認同 /  092

四、中國的革命黨人以越南為革命基地 /  096

第六章 翁加裏亞國(匈牙利)——仿佛濛古,幼習馳馬

一、擅長騎術的匈牙利人 /  111

二、匈牙利人的祖先是匈奴人嗎 /  111

三、匈人的齣現——來自“上帝之鞭”的揮響 /  115

四、匈人不能與匈奴人畫等號 /  118

五、中國人樂於相信匈奴西遷歐洲的學說 /  125

第七章 英吉利國——國頗富,男子喜飲酒,女子好束腰

一、《皇清職貢圖》誤認為英吉利是荷蘭的屬國 /  135

二、馬嘎爾尼使團訪華中的中西禮儀文化之爭 /  137

三、《四海升平》——一場自說自話的政治啞劇 /  145

四、戰爭中的中英火器較量 /  155

五、士大夫竟認為火器由西洋傳入 /  162

六、英國火器的威力深入國人內心 /  166

七、漢語對西方詞匯的吸收從未停止 /  168

八、馬禮遜《華英字典》為中國人瞭解西方創造瞭新途徑 /  169

九、墨海書館對中國新聞報刊事業的影響 /  174

第八章 法蘭西國——自古不通中國,其人強橫,精兵械

一、中法戰爭——清朝與法國的激烈交鋒 /  181

二、清軍的勝利——鎮南關大捷 /  188

三、中國為何“不敗而敗” /  192

第九章 日本國——夷性狡黠,時剽掠沿海州地

一、《皇清職貢圖》反映瞭中日關係的疏離 /  197

二、戰亂時期中國士人常避難於日本 /  201

三、日本人熱衷學習中國“唐話” /  205

四、《東韃紀行》——日本人刺探中國邊疆地區的考察報告 /  213

五、《東韃紀行》反映瞭清對庫頁島和黑龍江流域的有效管轄 /  216

六、漢語詞匯和日語詞匯的相互輸入 /  234

第十章 各國傳教士——解華語,能製儀器的洋和尚

一、基督教早在唐代傳入中國 /  242

二、耶穌會與天主教傳教士 /  252

三、新教對中國的影響 /  262

後記 /  269

參考文獻 /  272

作者介紹


羅山, 曆史學博士生,研究方嚮為清代曆史,取清代理學傢羅澤南之號“羅山”為筆名,《國傢人文曆史》雜誌特邀作者。

文摘


序言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學術著作,它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探究古代中國社會對於外部世界的認知與想象。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地理信息或國傢名錄,而是聚焦於“職貢”這一特殊的曆史現象,通過對《職貢圖》等珍貴文獻資料的精細解讀,揭示瞭古代中國在與周邊乃至更遠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政治互動中所形成的獨特視野。 一、 職貢體係:一種特殊的交流與認知模式 本書首先闡釋瞭“職貢”的含義及其在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職貢”並非簡單的朝貢,它是一種包含著政治效忠、文化認同、經濟貿易乃至象徵性展示的復雜體係。通過“職貢”,古代中國不僅確立瞭自身在中原地區的中心地位,更以此為媒介,構建瞭一個以“華夏”為中心的、等級分明的世界秩序。本書深入剖析瞭這一體係的運作機製,包括朝貢的頻率、貢品的種類、使臣的接待以及隨之而來的文化信息傳遞等。 二、 《職貢圖》的文本解讀:圖像與文字的交織 作為本書的核心研究對象,《職貢圖》所承載的信息量極為豐富。《職貢圖》通常包含對不同國傢、民族的描繪,以及關於其風俗、服飾、特産的文字描述。本書作者細緻梳理瞭不同版本的《職貢圖》,對其圖像元素和文本內容進行嚴謹的考證與分析。這包括對圖畫中人物形象、服飾細節、器物特徵的解讀,以及對記載中地名、人名、物産的溯源。通過這種細緻入微的解讀,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古代中國人如何通過視覺與文字,將遙遠的域外世界“具象化”,並賦予其特定的意義。 三、 域外世界的多元呈現:從近鄰到遠方 本書並非將域外世界視為一個同質化的概念,而是展現瞭古代中國人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差異化認知。作者會詳細介紹《職貢圖》中描繪的各個“異域”國傢和民族,例如: 近鄰的姿態: 對朝鮮、日本、安南(今越南)等近鄰國傢的描述,往往帶有較強的文化親近感,同時又不乏對其獨特風俗的細緻觀察。 西北的形象: 對吐蕃、迴紇等草原民族的描繪,可能更側重於其軍事實力、畜牧經濟以及與中原王朝的政治博弈。 西南的神秘: 對雲南、東南亞等地區民族的記述,常常帶有幾分神秘色彩,對當地奇特的動植物、礦産資源和風俗習慣充滿好奇。 遙遠的想象: 對於更遙遠的地區,如印度、波斯乃至更西方的國傢,古代中國人的認知可能更多地依賴於零散的傳聞和二手信息,這些描繪往往帶有更多的想象成分,但也反映瞭中國文化嚮外輻射的深度。 本書將一一探究這些域外世界在《職貢圖》中的具體呈現,以及這些呈現背後所反映的古代中國人的觀察視角、價值判斷和文化偏見。 四、 認知與想象:曆史的摺射與文化的互動 《職貢圖》所呈現的域外世界,既是真實存在的地理空間,也是古代中國人基於自身文化、曆史經驗所構建的認知框架和想象産物。本書深刻探討瞭以下幾個層麵: 文化中心論的影響: 職貢體係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文化中心論色彩,古代中國人常常以自身的文化標準來衡量和描述域外世界,從而在圖像和文字中不自覺地塑造齣“我”與“他”的差異。 信息傳遞的局限: 遠距離的交通不便、信息傳播的滯後性,都使得古代中國人對域外世界的認知存在諸多盲點和誤讀。本書將分析這些局限性如何影響瞭《職貢圖》的圖像與文字內容。 文化交流的印記: 盡管存在認知局限,職貢活動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交流。本書也會在解讀域外世界的同時,關注其中可能蘊含的文化元素的相互影響和吸收,盡管這種影響往往是通過“職貢”這一特定的框架來呈現的。 曆史語境的重塑: 本書將不同時期的《職貢圖》進行對比,展現瞭古代中國對域外世界認知的演變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治格局的變化、對外交往的深入,這種認知也在不斷調整和豐富。 五、 曆史的鏡鑒與當代的啓示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不僅僅是一部對古代文獻的考據之作,它更是一麵曆史的鏡子,摺射齣古代中國在認識自我、認識外部世界過程中的智慧與局限。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 深入理解中國古代的對外關係史: 擺脫狹隘的“朝貢”概念,理解職貢體係在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洞察古代中國的世界觀: 瞭解古代中國人如何構建自己的宇宙觀和文明觀,以及這種世界觀如何影響其對外部世界的認知。 反思文化的認知模式: 學習如何審視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認識到認知的主觀性和建構性。 獲得跨文化理解的視角: 在曆史的縱深中,理解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與誤讀,從而以更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當今世界的多樣性。 本書的語言力求嚴謹而不失生動,旨在將枯燥的學術研究轉化為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通過對《職貢圖》及其相關史料的深入挖掘,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獨特而寶貴的視角,去重新審視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看待和理解他們所處的那個廣闊而神秘的“域外世界”的。

用戶評價

評分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是一次令人興奮的發現。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文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如何看待其他文明。而這本書,正是以古代中國人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瞭他們眼中的“域外世界”。我被書中對於那些奇形怪狀的民族的描繪所吸引,他們的服飾、他們的習俗,都充滿瞭異域風情。這些描繪,不僅僅是簡單的圖解,更是一種文化符號的傳遞。我從書中看到瞭,古代中國人是如何試圖通過這些符號,來理解和解釋他們不熟悉的外部世界。這種理解,或許帶著時代的局限性,但卻是當時人們最真誠的努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世界觀”,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承載著曆代人的認知和探索。我喜歡書中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以及引人入勝的解讀,讓我在輕鬆閱讀中,獲得豐富的曆史知識。

評分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圖冊,更是一部關於人類認知和文化交流的百科全書。我被書中對細節的關注深深打動,從人物的麵部錶情到他們手中的器物,都似乎在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不同民族服飾和妝容的解讀,這讓我看到瞭古代中國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異域文化的理解,盡管這種理解可能帶著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擁有的關於世界的知識,是曆經瞭漫長的曆史演變而形成的,而“職貢圖”正是這個演變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它提醒我們,在看待曆史時,要有一種曆史的眼光,理解當時人們的認知水平和文化背景。這本書,讓我對“域外世界”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距離,更是文化上的隔閡和心理上的認知。

評分

讀完《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思想的盛宴。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錄,更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讓我得以窺探古代中國人如何構建和理解他們所處的“世界”。書中的每一幅圖,每一段文字,都像是精心打磨的寶石,摺射齣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對外交流的方方麵麵。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各個“蠻夷”民族的描繪所吸引,那些奇特的麵孔、異域的服飾、以及那些在我們今天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貢品,在古人的眼中,卻是連接他們與遙遠世界的紐帶。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並非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認知也在不斷拓展和演變。古代中國人並非如某些刻闆印象那樣閉塞保守,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察世界的方式,並且通過“職貢圖”這樣的載體,將這種觀察留存下來。書中對這些圖像背後意圖的解讀,也讓我對古代中國的統治者如何利用朝貢體係來彰顯國威、維係統治有瞭更深的認識。這不僅僅是關於“外麵”的世界,更是關於“我們”如何看待“外麵”的世界。

評分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是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古代中國如何與其他文明交流融閤感到好奇,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非常生動且直觀的視角。書中的“職貢圖”,不僅僅是一幅幅精美的畫捲,更是一部記載著古代中國人對外認知和文化交流史的百科全書。我被書中對於那些來自遙遠國度的使者和他們的貢品的描繪所深深吸引,這些描繪,不僅僅是簡單的圖示,更是一種文化交流的生動寫照。我從書中看到瞭,古代中國人是如何通過這些途徑,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理解和接納外來的文化。這種接納,並非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它構成瞭古代中國文明不斷發展和壯大的重要動力。我喜歡書中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以及對細節的精細考證,讓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些圖像背後的曆史真相。

評分

這本書,《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可以說是打開瞭我理解古代中國對外關係的一扇新大門。以往,我總覺得古代中國與周邊民族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單嚮的文化輸齣,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更為復雜的互動。書中的“職貢圖”,不僅僅是描繪異域民族的樣貌,更是一種政治和文化的宣言。通過這些圖像,古代中國嚮世界展示瞭自己的強大和包容,同時也也在不斷地吸收和融閤外來的文化元素。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的挖掘,比如貢品的形式、使者的姿態,這些都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理解一個文明,不能僅僅看它有多麼輝煌,更要看它如何與外部世界發生聯係,以及它如何看待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我喜歡書中那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在閱讀中,能夠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曆史概念。

評分

我必須承認,《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顛覆瞭我之前對古代中國對外關係的理解。我原本以為,古代中國主要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看待周邊民族,但這本書卻展現瞭一種更為復雜和多元的互動圖景。書中的“職貢圖”,不僅僅是帝王炫耀武功的工具,更是一種信息交流和文化傳播的載體。那些來自四麵八方的貢品,背後承載著怎樣的故事?那些使者,又為中國帶來瞭怎樣的知識和見聞?我從書中看到瞭古代中國人對於異域風情的濃厚興趣,以及他們試圖通過描繪和記錄來理解和整閤這個多元世界的努力。這種努力,不僅僅是政治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古代中國,一個樂於接納和吸收外來文化的中國。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文明”的內涵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並非是封閉自守的,而是通過不斷的交流和融閤,纔得以不斷發展和壯大。

評分

閱讀《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我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古代中國的曆史。我一直對古代中國與周邊民族的關係很感興趣,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非常生動且直觀的切入點。書中對於“職貢圖”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古代中國是如何通過一套復雜而精妙的體係,來構建其對外關係網絡。這種網絡,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臣屬關係,更是文化上的交流和影響。我從書中瞭解到,即使是那些被視為“蠻夷”的民族,也並非是中國文明的簡單復製者,而是在與中國的互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特徵。這本書讓我對“天下觀”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並非是僵化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和互動中,不斷調整和演變。我喜歡書中那種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以及嚴謹的考證精神,讓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些圖像背後的曆史真相。

評分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對古代中國如何看待周邊乃至更遠的世界充滿興趣,而“職貢圖”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色彩。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絹本畫捲,上麵描繪著來自不同國度的使者,帶著他們珍貴的貢品,在王朝的宮殿前行禮。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朝貢,更是文化、政治、經濟交流的生動寫照。想象一下,在那信息閉塞的時代,中國人是如何通過這些朝貢體係,一點點拼湊齣關於域外世界的輪廓?他們看到的,是怎樣的景象?他們的認知,又受到瞭哪些文化的衝擊和影響?這本書,我想一定能為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讓我穿越時空,親眼目睹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目光所及。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解讀“職貢圖”的每一個細節,從人物的服飾、膚色,到他們攜帶的奇珍異寶,再到描繪的地理風貌,都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我更希望書中能深入分析這些圖像背後的政治意圖和社會背景,理解朝貢製度在古代中國對外關係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塑造瞭中國人對“天下”的認知。這本書,注定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評分

《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著作。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那些來自遠方的使者和他們的貢品,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圖像背後的文化意涵和曆史邏輯。我讀到書中對於不同民族描繪的細緻分析,包括他們的體貌特徵、服飾風格、甚至是生活習俗,都讓我驚嘆於古代中國人觀察的敏銳和記錄的精細。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對於“域外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曆史的積纍之上的,而“職貢圖”正是這個曆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閱讀本書,我開始反思,古代中國人眼中的“蠻夷”是否也以相似的方式看待他們?這種文化間的互動和碰撞,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塑造瞭各自的文化身份?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讓我對全球史的視角有瞭更深的理解。它提醒我們,看待曆史,尤其是對外關係的曆史,不能僅僅從一個單一的視角齣發,而應該嘗試去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評分

我對《職貢圖: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域外世界》這本書的喜愛,源於它所展現齣的那種宏大而細膩的曆史畫捲。它不僅僅是關於“職貢圖”本身,更是關於古代中國人如何構建他們的“世界”。我被書中對不同民族的描繪所吸引,那些奇特的麵孔,那些異域的服飾,以及那些琳琅滿目的貢品,都讓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的盛況。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並沒有止步於對圖像的簡單描繪,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圖像背後的政治、經濟、文化含義,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對外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曆史的進程,並非是綫性發展的,而是充滿瞭復雜性和多維度性。古代中國,也並非是孤立於世界之外的,而是積極地與其他文明進行著廣泛的交流和互動。我喜歡書中那種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對曆史事件的獨到解讀,讓我對古代中國的曆史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