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建筑大师回忆录:故乡 | 作者 | 胡绍学 |
| 定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07904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建筑师胡绍学回忆战乱中的童年,回忆旧杭州的风韵,回忆故居中的花鸟鱼虫,回忆放学路上光顾的年糕店…… 人活到老,乡情渐浓,作者用文字和绘画记录旧时光里的点滴,用朴素、温润的语言将江南水乡的韵味娓娓道来,用一种寻常而又浪漫的方式怀念故土、怀念旧事、怀念年少时的欢欣与艰辛。 |
| 作者简介 | |
| 胡绍学 1936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14岁就读于杭州高级中学,17岁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建筑教学及建筑设计工作至今。1989年于英国牛津理工大学进修,1993年于美国哈佛大学进修。2000年获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
| 目录 | |
| 自 序 战乱中的童年 胜利返乡 动荡依旧 上学路上 故居杂忆 西湖情 |
| 编辑推荐 | |
| 1.文笔优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亲笔撰写回忆录,有童趣,有古韵,有情义;2.整体装帧蕴含古典气质。32K圆脊精装,精致小巧。纱舞缡纸细腻蕴藉,宽腰封上印作者亲笔速写,展开即为一幅画;3.具有收藏意义。书中建筑速写、平面图、水墨画均为作者亲笔手绘,体现了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老一辈建筑人的绝妙手艺。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初捧此书,内心涌动万千,仿佛置身于一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湖北,这个承载我童年记忆的故乡,书中流淌的每一滴文字,都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轻柔地叩击着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虽然我并非书中所描绘的那些伟大的建筑师,但那份对故土的深情,那份在时代浪潮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的痕迹,却让我感同身受。书中的篇章,不仅仅是关于钢筋水泥的砌筑,更是关于人与土地的情感羁绊,关于文化在空间中的沉淀与流转。我仿佛能闻到家乡特有的泥土芬芳,听到集市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看到老街巷里斑驳的阳光洒落在青石板路上。书的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故乡的肌理,那些曾经年少轻狂时忽略的细节,如今在文字中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个熟悉又逐渐模糊的故乡重新连接。那些关于时代变迁的印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悄然改变的面貌,都被作者一一捕捉,并以一种充满敬意的方式呈现。即使我对建筑专业术语并不十分了解,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深沉的爱意,却足以让我沉醉其中,仿佛与作者一同经历着那段充满挑战与辉煌的岁月。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时空画卷之中。作者以其卓越的视角,将个人的成长轨迹与时代的变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既有宏观视野又不失微观洞察的叙事框架。他笔下的故乡,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生动载体。我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那些曾经被淹没在时间洪流中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重新焕发出生机。他对于故乡建筑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深入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地域特色。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每个人与故乡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故乡的变迁,是否也象征着我们自身的成长与蜕变?这本书所引发的思考,远不止于建筑本身,它触及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身份构建以及历史的传承。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闪光,每一段文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我被引导着去审视自己与过往,去理解那些塑造我们精神世界的隐形力量。
评分对于这本书,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作者以其非凡的才华,将故乡的变迁,时代的脉搏,以及个人成长的轨迹,编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建筑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一个地方的灵魂,一个时代的精神。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无尽的思考。我惊叹于他对于细节的把握,对于情感的描绘,对于历史的解读。那些曾经在故乡留下的印记,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人物,都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故乡的过去,也让我看到了故乡的未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图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根的追寻,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作者的叙事方式,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让我不禁一次次地陷入沉思,去思考自己与故乡的关系,去理解那些塑造我们精神世界的无形力量。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力量和启迪的书籍,它以一种别样的视角,展现了故乡在时代变迁中的印记。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故乡的变迁,而是将个人的经历与故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容颜。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解读,他将冰冷的建筑材料,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情感。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故乡在我生命中的位置,也让我对“根”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字,时而激昂,时而沉静,时而充满力量,时而又细腻如丝,这种多变的风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他对于故乡历史的回溯,对于文化传统的梳理,都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更是关于一个地方的灵魂,关于一代人的记忆,关于一种精神的传承。
评分翻开这本书,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瞬间沉浸在一种温暖而怀旧的氛围中。作者用他那独到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在他成长过程中,那个既熟悉又充满变化的故乡。我尤其被那些关于故乡老建筑的描述所吸引,仿佛能亲眼看到它们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坚守着曾经的模样,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种对故土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作者并非仅仅是一名建筑的记录者,他更像是一位历史的挖掘者,一位文化的守护者。他用文字,为那些可能被遗忘的角落、被忽视的细节,赋予了新的生命。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故乡的山川河流,听到了故乡的乡音乡语,感受到了故乡的人情世故。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数度红了眼眶。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故乡的关系,也让我们更加珍视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土地和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