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建築大師迴憶錄:故鄉 | 作者 | 鬍紹學 |
| 定價 | 42.00元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07904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建築師鬍紹學迴憶戰亂中的童年,迴憶舊杭州的風韻,迴憶故居中的花鳥魚蟲,迴憶放學路上光顧的年糕店…… 人活到老,鄉情漸濃,作者用文字和繪畫記錄舊時光裏的點滴,用樸素、溫潤的語言將江南水鄉的韻味娓娓道來,用一種尋常而又浪漫的方式懷念故土、懷念舊事、懷念年少時的歡欣與艱辛。 |
| 作者簡介 | |
| 鬍紹學 1936年齣生於浙江杭州,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總建築師。 14歲就讀於杭州高級中學,17歲考入清華大學建築係,1959年畢業後留校從事建築教學及建築設計工作至今。1989年於英國牛津理工大學進修,1993年於美國哈佛大學進修。2000年獲得“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
| 目錄 | |
| 自 序 戰亂中的童年 勝利返鄉 動蕩依舊 上學路上 故居雜憶 西湖情 |
| 編輯推薦 | |
| 1.文筆優美。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親筆撰寫迴憶錄,有童趣,有古韻,有情義;2.整體裝幀蘊含古典氣質。32K圓脊精裝,精緻小巧。紗舞縭紙細膩蘊藉,寬腰封上印作者親筆速寫,展開即為一幅畫;3.具有收藏意義。書中建築速寫、平麵圖、水墨畫均為作者親筆手繪,體現瞭沒有計算機的年代,老一輩建築人的絕妙手藝。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對於這本書,我隻能用“震撼”來形容。作者以其非凡的纔華,將故鄉的變遷,時代的脈搏,以及個人成長的軌跡,編織成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他不僅僅是在講述建築的故事,更是在講述一個地方的靈魂,一個時代的精神。書中的每一個字,都仿佛蘊含著作者對故鄉深沉的熱愛和無盡的思考。我驚嘆於他對於細節的把握,對於情感的描繪,對於曆史的解讀。那些曾經在故鄉留下的印記,那些在時代浪潮中沉浮的人物,都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故鄉的過去,也讓我看到瞭故鄉的未來。它不僅僅是一本圖書,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對根的追尋,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作者的敘事方式,充滿瞭力量和感染力,讓我不禁一次次地陷入沉思,去思考自己與故鄉的關係,去理解那些塑造我們精神世界的無形力量。
評分初捧此書,內心湧動萬韆,仿佛置身於一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湖北,這個承載我童年記憶的故鄉,書中流淌的每一滴文字,都像久彆重逢的老友,輕柔地叩擊著心靈深處最柔軟的角落。雖然我並非書中所描繪的那些偉大的建築師,但那份對故土的深情,那份在時代浪潮中汲取養分、茁壯成長的痕跡,卻讓我感同身受。書中的篇章,不僅僅是關於鋼筋水泥的砌築,更是關於人與土地的情感羈絆,關於文化在空間中的沉澱與流轉。我仿佛能聞到傢鄉特有的泥土芬芳,聽到集市上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看到老街巷裏斑駁的陽光灑落在青石闆路上。書的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故鄉的肌理,那些曾經年少輕狂時忽略的細節,如今在文字中變得鮮活而有溫度。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與那個熟悉又逐漸模糊的故鄉重新連接。那些關於時代變遷的印記,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悄然改變的麵貌,都被作者一一捕捉,並以一種充滿敬意的方式呈現。即使我對建築專業術語並不十分瞭解,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份深沉的愛意,卻足以讓我沉醉其中,仿佛與作者一同經曆著那段充滿挑戰與輝煌的歲月。
評分翻開這本書,一股濃鬱的鄉土氣息撲麵而來,讓我瞬間沉浸在一種溫暖而懷舊的氛圍中。作者用他那獨到的視角,描繪瞭一個在他成長過程中,那個既熟悉又充滿變化的故鄉。我尤其被那些關於故鄉老建築的描述所吸引,仿佛能親眼看到它們在歲月的侵蝕下,依然堅守著曾經的模樣,訴說著過去的故事。這種對故土的眷戀,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貫穿瞭整本書的始終。作者並非僅僅是一名建築的記錄者,他更像是一位曆史的挖掘者,一位文化的守護者。他用文字,為那些可能被遺忘的角落、被忽視的細節,賦予瞭新的生命。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故鄉的山川河流,聽到瞭故鄉的鄉音鄉語,感受到瞭故鄉的人情世故。這種情感的共鳴,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數度紅瞭眼眶。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觸動每一個在外漂泊的遊子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故鄉的關係,也讓我們更加珍視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土地和記憶。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時空畫捲之中。作者以其卓越的視角,將個人的成長軌跡與時代的變遷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構建瞭一個既有宏觀視野又不失微觀洞察的敘事框架。他筆下的故鄉,不再是簡單的地理概念,而是承載著無數曆史記憶和文化底蘊的生動載體。我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敏銳捕捉能力,那些曾經被淹沒在時間洪流中的事物,在他的筆下重新煥發齣生機。他對於故鄉建築的描寫,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更深入到其背後蘊含的文化精神和地域特色。這種跨越時空的敘事方式,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每個人與故鄉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故鄉的變遷,是否也象徵著我們自身的成長與蛻變?這本書所引發的思考,遠不止於建築本身,它觸及瞭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身份構建以及曆史的傳承。每一頁都充滿瞭智慧的閃光,每一段文字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智慧的長者進行一場深入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我被引導著去審視自己與過往,去理解那些塑造我們精神世界的隱形力量。
評分這是一本充滿力量和啓迪的書籍,它以一種彆樣的視角,展現瞭故鄉在時代變遷中的印記。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故鄉的變遷,而是將個人的經曆與故鄉的發展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描繪瞭故鄉的容顔。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建築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的解讀,他將冰冷的建築材料,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和情感。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精神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故鄉在我生命中的位置,也讓我對“根”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字,時而激昂,時而沉靜,時而充滿力量,時而又細膩如絲,這種多變的風格,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興趣。他對於故鄉曆史的迴溯,對於文化傳統的梳理,都充滿瞭深刻的洞察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建築,更是關於一個地方的靈魂,關於一代人的記憶,關於一種精神的傳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