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0—2015年电子文件管理发展与前沿报告
定价:58.00元
作者:刘越男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21299889
字数:408000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电子文件管理发展与前沿年度报告”(项目批准号:10XNI019)的成果。 本书由来自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机构、主管部门和实际单位的十多位学者、专家共同撰写,汇聚了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成果。全书分为理论篇、制度篇和实践篇三大部分,内容涵盖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理论的脉络梳理和趋势分析,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体制、制度、标准的比较及评析,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整体部署与进展,以及杭州市电子文件中心、江西省数字档案馆、中国核电集团级企业内容管理系统、美国ERA、英国PRONOM等国内外典型电子文件管理项目的跟踪调研。 本书主要面向广大形成、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的工作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亦可为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理 论 篇
2000—2014年我国电子文件研究发展分析/张宁
Gov 2.0和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文件管理:国外研究及启示/赵志闯,安小米
制 度 篇
(一)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制度比较及国际经验借鉴
数字环境下中外文件(档案)管理体制及其发展/刘越男
国外文件管理数字转型分析及经验借鉴——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为例/马林青
数字环境下中外文件(档案)分类、鉴定与处置制度比较研究/马林青
云中的机遇与风险:云计算环境下国外文件(档案)管理指南研究/刘越男
(二)电子文件管理国际与国内标准评析
国外电子文件管理标准建设的经验及借鉴研究/朱莉,安小米
国内电子文件管理标准进度报告(2010—2015)/钱毅
实 践 篇
(一)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实践整体进展
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十二五”工作回顾/张静
国家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作概述/张静
(二)国内电子文件管理典型项目跟踪
杭州市电子文件中心的设计与技术实现/梁凯
江西省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发展报告/毛海帆
中国核电电子文件管理进程及措施/李南生
(三)国外电子文件管理典型项目跟踪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电子文件档案馆(ERA)项目研究/祁天娇
英国电子文件格式管理项目PRONOM研究/韩若画
作者介绍
刘越男,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项,其他奖项5项。如《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获国家档案局2013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电子文件风险管理》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建立新秩序——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博士论文获2006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出版多部著作。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在信息管理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和技术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有幸拜读了《2010—2015年电子文件管理发展与前沿报告》,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填补了当时关于这一时期电子文件管理领域系统性梳理和前瞻性研究的空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报告在梳理2010年至2015年这五年间电子文件管理的发展脉络时,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这些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涌现及其对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书中对技术融合的解读尤其精彩,它不仅仅是将新技术视为孤立的工具,而是阐述了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更高效、更智能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例如,云计算的普及如何为海量电子文件的存储和访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大数据分析则为电子文件的深度挖掘和价值体现打开了新的空间。同时,报告也清晰地指出了这一时期电子文件管理面临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合规性要求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这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让我对如何应对未来的电子文件管理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这个在信息安全领域摸索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好奇,在2010年至2015年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电子文件管理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又有哪些潜在的风险被我们所忽视。《2010—2015年电子文件管理发展与前沿报告》这本书,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为我揭示了这一时期电子文件管理的“前后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风险管理”部分的分析,它详细列举了在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漏洞和潜在威胁,比如恶意软件攻击、数据泄露、内部人员滥用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书中对“信任”的探讨也让我深思,如何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是技术本身之外,更深层次的挑战。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有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认知。
评分作为一名高校的档案管理研究者,我对能够系统性回顾和总结特定时期档案管理发展的文献有着极大的需求。《2010—2015年电子文件管理发展与前沿报告》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我特别关注的是,报告中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的推动作用的论述。在2010-2015年间,各国对于电子文件的合规性要求日益提高,报告对此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例如关于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电子记录的保存期限、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框架等。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理解电子文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长期保存”这一核心议题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面对数字化文件数量的剧增,如何保证其在未来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一直是档案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报告中对不同长期保存策略的比较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阅读《2010—2015年电子文件管理发展与前沿报告》的过程,宛如一次穿越时空的科技探索之旅。我被书中对这一时期电子文件管理从初步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的生动描绘所吸引。报告中对“移动化”趋势的洞察尤为精准,它深刻揭示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如何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电子文件的创建、编辑、审批和共享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挑战。我记得书中对于“数据治理”的强调,让我意识到,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和保护这些数据,已经成为组织能否有效运作的关键。报告中对不同行业在电子文件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也让我获益匪浅,它展示了理论如何在实际业务场景中落地,并产生了怎样的实际效果。这本书不仅让我回顾了过去,更启发了我思考未来电子文件管理的无限可能。
评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科技的迭代和应用。《2010—2015年电子文件管理发展与前沿报告》这本书,恰好捕捉到了电子文件管理领域在那个关键时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我特别欣赏的是,报告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技术点,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审视了整个电子文件管理生态系统的演变。书中对“云”的解读,让我对其在文件存储、共享以及协同工作方面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理解了它如何从一个技术概念逐渐渗透到企业和组织的文件管理流程中。同时,报告还详细阐述了大数据分析如何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发挥作用,例如通过对海量文件的分类、检索、甚至预测性分析,来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和决策能力。这种将新兴技术与传统管理理念相结合的论述方式,使得报告内容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备可操作性。我尤其赞同书中对于“智能”的探讨,它预示着电子文件管理将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存储和检索,而是朝着更具主动性和适应性的方向发展。这本书为我理解过去五年的技术浪潮如何重塑文件管理提供了绝佳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