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This book reveals how all kinds of visual artists (contemporary artists, street artists, photographers and even product designers) are using miniatures and miniaturized worlds in order to create startling situations and memorable images. Miniatures and miniaturized settings induce a disquieting experience of distance, and artists use it to explore very contemporary feelings of alienation, displacement and estrangement. But if seeing things from a great distance can make you feel cut off from them, and make you feel lonely and insignificant, it can also encourage awe and contemplation. The miniaturized strategy plays many tricks with the viewer. It generates distance not just in terms of space, but also in terms of time. Miniatures make us relive the world (and the viewpoint, the perspective) of our childhood, a time when the world was filled with toys and figurines. 'Miniaturized'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idealized'. Shrinking a particular scene only seems to increase its pathos, introducing a haunting atmosphere of theatrical drama. Miniaturized worlds seethe with narrative potential, intricate story lines, suspense: car crashes, hunting accidents, walks in the woods, a mugging in the snow, a father and a son mowing the lawn, nativity scenes…. The small people and small worlds depicted in this book give us a new sense of perspective, transporting us to a new dimension, an enchanted new city where people can take lifts on the back of a slug at rush hour, put up wall-sized polaroid posters, or shoot down bumblebees at the weekend.
作者簡介
Marc Valli is the co-founder of retail and book-selling company Magma in the UK, and of visual art magazines Graphic and Elephant. He is the author of RGB (Reviewing Graphics in Britain) as well as a large body of unpublished fiction. Margherita Dessanay was born in Sardinia and graduated in Art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gliari, before finishing an MA in Contemporary Art Theory at Goldsmith's College. Now established in London, she is one of the editors of Elephant magazine.
內頁插圖
穿越時空的微觀景觀:從細胞到宇宙的深度探索 一、序言:無限的尺度,無盡的奧秘 人類文明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我們不斷拓展認知邊界的渴望。從浩瀚的星辰大海到構成生命最基本單元的結構,世界以其宏大與精微交織的尺度,持續激發著我們的好奇心。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學科的理論構建,而是旨在搭建一座橋梁,將看似遙不可及的微觀世界與我們日常的宏觀體驗連接起來。我們邀請讀者進行一次沉浸式的旅程,跨越生命科學、材料物理、乃至宇宙學的前沿疆域,去理解那些肉眼不可見,卻又驅動著一切存在的精妙機製。 本書的敘事核心在於“尺度”的相對性。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病毒粒子,其復雜性足以媲美一座高度精密的工廠;而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集群,其運動規律卻深刻影響著地球乃至太陽係的演變。通過對這些微觀尺度的深入描摹,我們將重新審視我們所處世界的構成邏輯和運行法則。 二、生命的前沿:細胞的復雜交響樂 生命,是宇宙中最令人驚嘆的現象之一。它的基本單位——細胞,是這個微觀世界的核心劇場。我們將探究細胞內部發生的永不停歇的化學與物理過程。 2.1 蛋白質的摺疊與機器:生命的納米引擎 蛋白質是生命的執行者。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分子鏈,而是具有高度特異性三維結構的復雜機器。本書將詳細闡述蛋白質如何從一維氨基酸序列,通過精確的能量驅動和環境誘導,快速摺疊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結構。我們將深入探討分子馬達(如肌球蛋白、驅動蛋白)的工作原理,它們如何將化學能轉化為機械運動,驅動細胞內的物質運輸,如同在微小的城市中穿梭的物流係統。此外,對錯誤摺疊(如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澱粉樣蛋白聚集)的機製分析,將揭示生命係統在麵對分子錯誤時的脆弱性與挑戰。 2.2 基因調控的網絡:信息的精確傳遞 DNA 攜帶的信息需要被極其精確地讀取和執行。我們將剖析轉錄、翻譯等核心過程背後的分子調控網絡。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開關”機製,而是一個多層次、反饋循環的復雜控製係統。例如,染色質重塑如何影響基因的開放性,以及非編碼 RNA 如何在轉錄後對蛋白質錶達進行精細調控。理解這些機製,相當於理解瞭生命體在麵對環境壓力時,如何迅速、自適應地調整其整體功能的“中央處理器”。 2.3 細胞膜的動態邊界:信息交換的前哨 細胞膜並非一個被動的屏障,而是一個高度動態的、充滿活力的界麵。本書將描述脂質雙分子層如何維持其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以及嵌入其中的受體蛋白如何充當細胞與外界環境溝通的“天綫”。我們將探討信號轉導通路——信息從膜錶麵到細胞核的級聯放大過程,解析細胞如何感知外界的化學信號並做齣恰當的生理反應。 三、物質的基石:從晶格到量子效應 將目光從生命體轉嚮無機物質,微觀尺度決定瞭材料的宏觀屬性。本書將揭示原子和晶體結構對材料性能的根本性影響。 3.1 固體的骨架:晶體結構與缺陷工程 我們探索晶體學的基礎,理解原子如何排列成有序的晶格結構。不同的晶體結構(如麵心立方、體心立方)賦予瞭金屬、陶瓷不同的硬度、延展性和導電性。更關鍵的是,我們將關注“缺陷”——位錯、空位、間隙原子等——它們在宏觀性能中扮演的決定性角色。通過控製材料的微觀缺陷,工程師得以“定製”材料的強度(如通過位錯的釘紮)或導電性。 3.2 電子的舞颱:能帶理論與半導體 深入到原子的內部,電子的行為決定瞭物質的導電特性。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闡釋能帶理論——價帶和導帶的概念。理解瞭能隙,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某些材料是導體、絕緣體,以及為什麼矽這種半導體能夠被精確地“摻雜”以製造齣我們今天所依賴的電子設備。從晶體管到集成電路的飛躍,本質上是對電子在微觀材料中運動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工程化應用。 3.3 納米尺度的奇異性:尺寸效應的崛起 當材料的尺寸縮小到納米級彆(十億分之一米)時,其物理和化學性質會發生顯著變化。我們將討論錶麵能、量子限製效應如何使得納米顆粒展現齣與大塊材料截然不同的顔色、催化活性和磁性。例如,金納米顆粒在不同尺寸下會呈現齣紅色或藍色,這完全是由於其電子的量子尺寸效應所緻。這些效應正在引領新一代的催化劑、藥物載體和先進電子元件的開發。 四、宇宙的背景:基本粒子與時空結構 將尺度擴展到極小,我們進入瞭粒子物理學的領域,去探究構成物質和能量的最基本單元,以及它們所處的時空結構。 4.1 物質的終極構成:標準模型的迴響 本書簡要迴顧瞭構成我們已知物質的誇剋和輕子傢族。我們將探討規範玻色子(光子、膠子、W/Z 玻色子)如何傳遞基本力。雖然我們不會陷入晦澀的數學推導,但會重點闡述這些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希格斯機製如何賦予基本粒子質量。這些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被驗證的微觀規律,構成瞭我們理解宇宙物質基礎的框架。 4.2 時空彎麯的幾何:引力的微觀視角(宏觀體現) 盡管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宏觀引力場,但其根源在於時空的幾何屬性。我們將審視愛因斯坦場方程的本質——物質和能量如何告訴時空如何彎麯,而時空的彎麯又如何告訴物質如何運動。這從根本上改變瞭我們對“力”的理解:引力不再是一種作用於遠方的力,而是物體沿著彎麯時空中的“最短路徑”(測地綫)的自然運動。黑洞的事件視界、引力波的傳播,都是這種時空幾何在極端微觀(高密度、高麯率)條件下的宏觀體現。 五、結論:尺度間的和諧統一 從細胞內數百萬個酶分子的協作,到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間的精確平衡,再到行星繞恒星的軌道,微觀世界的規律無處不在,它們是宏觀世界一切現象的驅動力。本書力求展示,理解那些隱匿在現象背後的精微結構和作用機製,是解鎖自然界深層智慧的唯一途徑。每一次科學上的突破,都伴隨著我們對某一特定尺度理解的深化,而這些不同尺度上的知識,最終匯集成對這個復雜、美麗且和諧統一的宇宙的整體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