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首部系统阐述其20年产品理念的图书。
2. 企业家级产品经理,倾囊相授,每一位互联网从业者不可错过的爆品打造指南。
3. 系统阐述、细节研讨、案例翔实,好读、好用。
周鸿祎作为知名的产品经理之一,一手打造了众多国民级的产品。他关于打造爆款的理念,比如刚需、高频、“小白”思维等,已成为网络热词而被广泛接受。
本书是周鸿祎首次系统总结其20年产品经理的心得,不仅将以往的理念进行总结、归纳,而且在与包括各方面创业者、产品经理的碰撞后,将其观念进一步升华,成为迄今为止首部将其产品理念倾囊相授的作品。
推荐序 产品打造第1教材 / VII
序 言 我的产品经理之路 / XI
第1 章 极zhi产品的三个关键词 / 001
如果你打算在产品经理这条路上走下去,打算研发出一款脍炙人口的产品,务必关注三个关键性要素:刚需、痛点和高频。换言之,你的产品需要符合人性*根本的需求,能抓住用户痛点,并拥有较高频次的使用场景。
刚需:不符合人性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 003
痛点:在用户的强需求上全力突破 / 012
高频:衡量产品的重要标准 / 019
第2 章 “小白”思考法 / 027
我们平时所说的“小白”,就是我们的主力用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360 公司内部有一个口号叫“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万不可反过来,变成“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像白痴一样去行动”。
打破知识的诅咒 / 029
取舍源自用户 / 035
打造“同理心” / 045
通过用户反馈深度分析问题 / 053
第3 章 没有用户体验,就没有商业价值 / 061
我一直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1原则。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放到用户的角度上,先做用户再做客户。如果一个产品不考虑用户体验,*终一定会失去用户。
只有超预期才叫用户体验 / 063
用户体验不能假设 / 070
抱怨是产品研发的灵感来源 / 078
损害用户体验的利益不可取 / 086
第4 章 我的智能硬件产品观 / 091
和软件相比,硬件的探索之路显然更加坎坷,智能硬件更是难上加难。智能硬件虽然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有诸多结合,但市场上的很多智能硬件产品都过于强调互联网化服务,而背离了智能硬件的本质。关于智能硬件产品,我颇有些心得想要与你分享。
80% 的智能硬件都是虚假的 / 093
智能硬件+ 云端的人工智能 / 100
智能硬件交互任重道远 / 103
智能硬件不可免费 / 108
不要跟“定位理论”作对 / 115
第5 章 产品经理成长之路 / 123
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关注的两大关键点,然而这只是第1步。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产品经理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你能做的,只有竭尽所能、精益求精。
忘掉完美,拥抱极zhi / 125
脸皮要厚,不要怕挨骂 / 131
对老板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 / 139
忘我,打破“成功的幻觉” / 143
保持好奇,“折腾”不止 / 151
持之以恒,不要害怕重复 / 157
第6 章 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 163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就有机会在一个创业公司成为一名灵魂人物,同时具备创业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够做出一款几千万人都喜欢的产品,进而影响几千万人的生活和工作,这比挣几千万元的价值还要大。
创业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 / 165
聚焦,像针尖一样刺破现有格局 / 169
创新是企业的责任 / 174
任何商业模式,都源自用户需求 / 185
用*简单的方法创新 / 193
忘掉估值,回归创业的本质 / 202
第7 章 创业者的“道” / 207
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往往成不了大气候。项羽赢了刘邦无数场,战术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却在战略上一败涂地,*后输了一场便只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此为明证,亦是警钟。
创业者的本质是无畏 / 209
不装、不端,有点“二” / 215
人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 222
对失败宽容以待 / 230
调整心态,重新站立 / 235
附录 极zhi产品实验室 / 239
在极zhi产品实验室里,周鸿祎亲自教导学员如何打磨、完善产品,并对学员的产品进行诊断,给出改进建议。同时,周鸿祎还与学员就创业的实战问题进行过多次深入交流。他精辟的点评和独到的观点令大家受益匪浅,也对创业者颇有借鉴意义。
老周问答 / 241
课后感悟 / 258
学员名录 / 274
周鸿祎,中国知名产品经理,国民级安全产品缔造者,创业黑马学院导师。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以超预期的用户体验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安全。公司旗下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等系列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朱啸虎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做产品,*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要从用户反馈中寻找灵感。产品应该追求极zhi而非完美,我很赞同周鸿祎的这一观点,产品*怕的不是有缺点,而是缺乏亮点。所谓“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产品就是要找到用户的一个真正痛点,然后将其做到极zhi。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
做天使投资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但“无限风光在险峰”,*大的风险往往蕴含着*大的机会。无论做企业还是做投资,只有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人,才能成事。周鸿祎就是这样的人。他为创业者们树立了一个勇敢者的楷模。
李 丰 /峰瑞资本创始人/
任何时代中,产品都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特别是在这个用户选择权得到充分解放的互联网社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依靠更好的产品、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技术。简单来说,产品经理们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能竭尽所能地将产品打磨到极zhi。对此,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涂鸿川 /沸点资本创始人/
当年我投资不满一岁的360时,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告诫我周鸿祎是个不安分的搅局者,不相信他可以成功。但老周的思维非常有前瞻性,不跟风,而且执行力超强。他对产品的极zhi要求并不是单纯为了赚点钱,而是为了不断给用户更多的惊喜。这也是老周成功地把360建设成中国*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的源头。
俞敏洪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
我们常说要有工匠精神,事实上,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摆脱浮躁,对准一个目标勇往直前并且不断创新,*终将其做到极zhi的一种精神。当前的中国企业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中国的品牌和产品结构才能得到全面升级,中国制造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江南春 /分众传媒创始人/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消费市场也迎来了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谁能够为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谁就更容易赢得市场的接纳。因此,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1原则,任何不顾用户体验的产品,都不能被称为好产品。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
对于企业而言,挖掘颠覆性的商机,事实上就是一个用户研究的过程。所有的产品都应该围绕用户需求,要能够戳中用户痛点。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其做到*好,为用户提供超乎想象的产品体验,就是所谓的极zhi产品。
姚劲波 /58同城首席执行官/
看过这本书之后,对于书中谈到的一些观点很有感触。我认为选择一个细分领域,然后深挖再深挖,将其做到极zhi、做到第1,才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正确的做法。任何时候,满足用户需求都是第1位的,将用户需求做到极zhi都是企业*终所追求的,这一点,和本书中的一些看法不谋而合。
曾有员工找我反映:“周总,你太吹毛求疵了,我们产品的第1个版本就已经比市面上的其他竞品好很多了,为什么还要一版一版地改进?”我认为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产品经理一定要在自己内心定下一个超过用户预期的标准,而不是比竞品好就满足了。
用户体验,顾名思义是用户的体验,因此,标准的确立应该是根据用户的感受,而不是根据竞品。可能竞品只是三流水平,你做到二流,一看比竞品好了,就觉得行了,实际上还远没有达到极zhi。
真正能够成为爆款的产品,背后一定有一个追求极zhi的产品经理。
在iOS之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已经有很多了,但为什么直到现在,用户体验*好的操作系统依然是iOS?用比较粗放的方式看,都是手机操作系统,都提供了应用,功能相差得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但如果拿放大镜看,会发现很多细节上的差异。
乔布斯就是一个追求极zhi的产品经理。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在早期的iOS系统中,谷歌公司上传了谷歌地图App。乔布斯在将谷歌地图App的图标放大若干倍后,发现第三行某个像素的颜色不对,他认为这严重影响了iOS系统的整体美观,是对苹果产品的一种不负责任。于是,乔布斯给谷歌高管打电话,要求谷歌公司立刻修正该像素的颜色,否则便要将谷歌地图的图标从iOS系统中删除。
今天的很多消费者并不理智,他们更多地在意感性的层面。他们选择或抛弃一个产品,往往不是基于对产品本质的了解,更不是基于技术的优劣,而是基于产品点滴细节中的用户体验。在这种认知下,产品拼的不是功能和技术,而是细节体验,这也是苹果能够颠覆手机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苹果公司的所有战略无外乎用户战略和产品战略,不断发现并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极zhi的产品体验。乔布斯的关注点永远是某个图标是否精美、手机用起来是否顺畅。比如,他专门为苹果手机设计了一个图形处理器,以保证苹果手机界面屏幕滚动时会让用户感觉更加顺滑。
与同时期的竞品相比,你的产品在功能和技术方面不会相差太多,而用户感知的往往是产品的细节,这时就需要你用产品经理的敏感去感受这种细节的差异。2016年3月的全国“两hui”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由此成为舆论的热门话题。所谓“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精雕细琢、不断完善的产品精神——做任何产品,都要坚持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注重每一个细节,为用户提供远超预期的体验。这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必备的品质。
……
我的产品经理之路
2016年,创业黑马的牛文文让我和他们的学员多交流交流,我觉得和创业者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年轻创业者有活力、有想法,他们能不能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不太确定,但是我确实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之后,创业黑马就为我办了一个创业实验室,邀请了15位创业者,我们一起做了几次交流。本书的很多内容,是我和创业实验室的成果,也有一些是我分享的内容。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极zhi产品》,但并不是具体教你怎么使用产品经理工具的,所以也很适合创业者看。而且我觉得,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虽然我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但是我并没有刻意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以前我有个不是很恰当的观点,觉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因为每个人都是有需求、有欲望的。当你发现一个需求之后,去实现它,这是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
我是放养长大的,我们生于70年代的这代人,小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没有手机、电脑,玩的玩具很多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比如我们院子里的小伙伴,就自己做过露天电影院。
露天电影院是如何被小孩复制出来的呢?其实就是用毛笔和墨水在玻璃片上涂抹上各种图案,然后再用手电筒进行照射,把光投射到大屏幕上。现在看,这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幻灯片。小伙伴们用这些幻灯片编成故事,有人拿着手电筒,有人负责换玻璃,有人负责在旁边照看着,有人在旁边讲故事。
我小时候也利用木头线轴、橡皮筋等物品做过自动小汽车,还用钢丝做弹弓枪。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产品经理的潜质。但是,为什么我觉得“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的观点又有局限性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的需求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我们发现的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这一点我在书里写得比较详细了,刚需、痛点以及高频,是做出好产品的关键词。
发现产品的这些特性是产品经理的优秀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产品经理往往容易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就是完美的,自己想的就是对的。但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仅要站在产品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除了功能需求,很多时候,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比如用户体验、用户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我在大学期间有过创业经历,第1次创业我做了一款硬件产品,用来清除计算机病毒的电脑外接卡设备,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Master防病毒卡”。当时这个产品需求是有的,虽然中间遭遇各种曲折,但*终我们还是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了,并且在一个国家ji的比赛中获了奖。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似乎已经能够看到产品推向
市场后获得巨大成功的场景。当时我们从学校周边的企业开始销售“Master防病毒卡”,
仅仅卖出去几十份之后,我们就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发现防病毒卡在用户电脑上的表现与我们测试时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用户买回去插在他们的电脑上之后,不仅有软件冲突,还会出现一些硬件问题,甚至导致一些用户的电脑无法开机。
这对当时一心想做个“产品疯子”的我可以说是天大的打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初的测试是在学校的机房,机器配置几乎没区别,然而我们没有考虑到用户使用的设备配置千差万别,用户的使用场景远比我们实验室里的复杂得多,因此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现在做产品,虽然不太容易出现我当时的那种彻底崩塌的情况,但依然有很多不考虑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很多产品经理相当固执,只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产品经理的大敌。反病毒卡失败之后,我原本是有机会转向做软件反病毒的,但由于自己的固执,*终错过了。
紧接着,我又犯了产品经理或者说创业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不够专注。我选择了切入另一个行业,做了一款平面广告创意系统。实际上,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创产品,而是一个把国外软件汉化后与硬件捆绑在一起的综合性产品。
可以说,当时这个平面广告创意系统与市场上其他竞品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因此,这个项目不仅很快被其他人抄走形成竞争,在后来面对强大竞争对手的挤压时,几乎也没有反手之力。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踩坑、爬出来又跌进去的过程。回首做过的产品,*让我骄傲的,可能就是童年用钢丝做的可以发射纸团的手枪了。因为当时的那个小孩,做产品的心是纯粹的,希望为自己做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极zhi的玩具。
重要的是,当时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不仅明白自己的需求,还拥有强大的“同理心”,发现了用户(也就是我)的真需求,并且能够保持好奇,不断折腾。
我拿到这本《包邮 极致产品 周鸿祎 360 奇虎 中信出版社》,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然后免费送给你”的书,对吧?“包邮”这个词,在我脑海里首先勾勒出的画面是淘宝、京东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价格透明,运费全免,用户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优惠。那么,当它被放在周鸿祎和360的产品战略上时,它一定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我猜,这“包邮”可能象征着一种“普惠”的理念,一种将优质产品和服务以最低门槛、甚至免费的方式提供给广大用户,从而快速占领市场、建立用户基石的策略。周鸿祎这个人,一直以来都以“颠覆者”的形象示人,他敢于挑战行业规则,也善于抓住用户痛点。360从一个免费杀毒软件起家,最终成为互联网巨头,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争议和创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在“极致产品”的打造过程中,周鸿祎是如何运用这种“包邮”的思维,去定义产品、去定位市场、去与竞争对手周旋的。这本书也许会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产品,理解它们背后不为人知的商业逻辑和用户心理洞察。毕竟,能够将“极致”和“包邮”这样的概念巧妙结合,并成功推向市场,绝非易事,这背后一定蕴含着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深刻的战略远见。
评分看到《包邮 极致产品 周鸿祎 360 奇虎 中信出版社》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互联网行业的“免费午餐”时代,以及那个时期大家对“极致”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周鸿祎和360,无疑是这个时代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他本人身上那种不拘一格、敢于挑战权威的特质,总是能引发我浓厚的兴趣。我记得360安全卫士刚出来的时候,给很多人的电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而且是免费的。这种“极致”的安全体验,加上“免费”的门槛,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市场。这本书的标题,用“包邮”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词来包装“极致产品”,感觉像是在用一种极其亲民的方式,来讲述一个关于商业帝国崛起的深刻故事。我非常想了解,周鸿祎是如何在“极致”和“包邮”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如何让用户在享受便利和免费的同时,企业也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和盈利。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打开了一个关于中国互联网公司早期野蛮生长和创新逻辑的宝库,我期待能从中挖掘出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和未曾公开的思考。
评分这本《包邮 极致产品 周鸿祎 360 奇虎 中信出版社》的书名,实在是太接地气了,一看到“包邮”两个字,瞬间就感觉亲切,仿佛在网上淘到了心仪的好物,还没拆快递就已经是满满的期待。当然,我知道这“包邮”并非字面意思,而是暗含着一种“送达”和“免费”的理念,用一种消费者最熟悉的语言,来包装一个关于企业和产品的深刻洞察。周鸿祎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话题性,他和他所创立的360,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变迁,绕不开360,也绕不开周鸿祎。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核心人物和核心企业,这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好奇。我特别想知道,作为360的灵魂人物,周鸿祎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出“极致产品”的。这里的“极致”二字,也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意味着性能的卓越,更可能包含着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商业模式的极致创新。360的产品,从最初的免费安全软件,到后来的浏览器、导航,再到如今涉及安全、直播、搜索、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其背后一定有一套独特的打法和哲学。中信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书籍的质量有了基本的信心,它通常意味着内容的深度和出版的专业性。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关于中国互联网创业史的窗口,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核心人物的视角,去窥探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和那些影响深远的决策。
评分《包邮 极致产品 周鸿祎 360 奇虎 中信出版社》——这个书名,光是念出来就带着一股子互联网时代特有的“性价比”和“用户至上”的调调。周鸿祎,一个在中国互联网江湖上响当当的名字,他的故事总是充满了争议与传奇。360,从一个安全软件的免费巨头,一步步扩张到如今涉猎广泛的科技公司,其背后的产品哲学和战略眼光,一直是我非常好奇的。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解读“极致产品”这个概念的。在周鸿祎的语境下,“极致”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技术的突破?是用户体验的无懈可击?还是某种颠覆性的创新?而“包邮”这个词,更是巧妙地将其与用户最直接的利益联系起来,仿佛是在说,这些极致的产品,最终会以最实惠、最便捷的方式送达你我手中。这种对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是360能够成功的关键吗?中信出版社的出品,通常意味着内容的严谨和深度,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更多关于360崛起背后的商业智慧和周鸿祎本人独到的经营之道,不仅仅是表面的营销策略,而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评分收到这本《包邮 极致产品 周鸿祎 360 奇虎 中信出版社》,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书名有一种独特的、略带江湖气的魅力。尤其是“包邮”二字,放在一本讲述商业和产品的书里,显得既出乎意料又有点黑色幽默。周鸿祎这个名字,总是和“免费”、“安全”、“颠覆”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他本人也是一个充满话题性的人物。360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互联网安全领域和免费模式探索史的一个缩影。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高门槛的服务大众化的企业和产品模式很感兴趣,而360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的标题,似乎在暗示着,周鸿祎和他的团队是如何在追求“极致产品”的同时,又能够像“包邮”一样,将这些产品以一种极其容易接受的方式,送达给每一位用户。这其中必然涉及到成本控制、规模效应、用户获取成本等等一系列的商业考量。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解析周鸿祎对于“极致”的定义,是性能的绝对领先,还是体验的无懈可击?而“包邮”又如何在实际运营中,成为一种战略武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策略?中信出版社的背书,也让我对书籍的内容深度和思想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而非泛泛而谈。
评分做到极致的产品。
评分很棒
评分好书
评分做到极致的产品。
评分相当不错,老板推荐读物
评分一如既往的迅速,正版图书。
评分蛮有意思
评分相当不错,老板推荐读物
评分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