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白話:中國當代詩歌訪談 楊黎 李九如 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百年白話:中國當代詩歌訪談 楊黎 李九如 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黎 李九如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當代詩歌
  • 訪談錄
  • 文學
  • 中國文學
  • 楊黎
  • 李九如
  • 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 文化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吉林省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59403889
商品編碼:20047338579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百年白話:中國當代詩歌訪談

定價:40.00元

作者:楊黎 李九如

齣版社: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94038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綫詩人關於當代詩歌的思考:本書所采訪的78位詩人,均為當下活躍在詩歌創作和詩歌推廣一下的詩人,其中春樹、朵漁、韓東、何小竹、老巢、李亞偉、劉立杆、馬策、魔頭貝貝、潘洗塵、祁國、秦風、尚仲敏、邵風華、瀋浩波、孫文波、譚剋修、文康、烏青、小安、小引、軒轅軾軻、徐敬亞、於堅、宇嚮、餘怒、葉匡政、袁瑋、臧棣、張執浩、周亞平等均為成名已久的詩人,可以看齣他們對百年白話的深入思考。

★新詩百年之際的觀點碰撞:本書采訪對象的觀點彼此並不一緻,甚至很多非常針鋒相對,正是這種各不相同但彼此啓發的言論,讓我們看到瞭關於詩歌的思考力和多樣性。正是這種多樣性的存在,纔導緻瞭一百年尤其是近三十年來詩歌的蓬勃發展,其中的得失也正是發展帶來的一種客觀事實。

★一本關於當代詩歌的入門讀物:相當於詩選,本書稿所呈現齣來的文本更多在“詩歌是什麼”“詩歌不是什麼”之類的思辨上,並且由*為知名的詩人作答,因此本書可以作為一部關於詩歌的入門教材,通過這本教程,幫組讀者、作者梳理符閤自己更符閤詩歌、語言發展規律吧的諸多標杆,快速站在一個相對較高的高度上切入當下的詩歌創作。

內容提要


2017年是新詩誕生100周年紀念,詩人楊黎主持采訪瞭78位當下的一綫詩人,包括春樹、朵漁、韓東、何小竹、老巢、李亞偉、劉立杆、馬策、魔頭貝貝、潘洗塵、祁國、秦風、尚仲敏、邵風華、瀋浩波、孫文波、譚剋修、文康、烏青、小安、小引、軒轅軾軻、徐敬亞、於堅、宇嚮、餘怒、葉匡政、袁瑋、臧棣、張執浩、周亞平等風雲人物和中堅力量。書稿以問答的形式和自由的篇幅,主要圍繞六個方麵談論100年來新詩的方方麵麵。

目錄


001寫在前麵的幾句話

004我跟楊黎一起做瞭這個訪談

007百年白話:中國當代詩歌微訪談

009艾先訪談

011不識北訪談

014陳亞平訪談

017春樹訪談

019大齊訪談

021大頭鴨鴨訪談

024道輝訪談

028朵漁訪談

033而戈訪談

037法清訪談

042凡斯訪談

046方閑海訪談

048高星訪談

050管黨生訪談

052賈鼕陽訪談

056韓東訪談

059何小竹訪談

061金汝平訪談

069郎啓波訪談

074老巢訪談

077李強訪談

081李霞訪談

083李昕訪談

085李亞偉訪談

089劉波訪談

094劉不偉訪談

097劉潔岷訪談

105劉立杆訪談

111陸漁訪談

……

作者介紹


楊黎,男,1962年8月3日生於成都。上世紀八十年始寫作,曾與萬夏、於堅、李亞偉、韓東等開創第三代詩歌運動,是第三代詩歌運動發起人之一、發言人之一、代錶詩人之一。後與周倫佑、藍馬、吉木狼格、何小竹、劉濤、小安等創辦《非非》,是非非代錶詩人之一;本世紀開始,與韓東、何小竹、烏青、王敏、吉木狼格等創辦橡皮先鋒文學網,是廢話寫作的理論闡述者和寫作實驗者。齣版有《小楊與馬麗》《燦爛》《一起吃飯的人》《我寫,故我不在》《找王菊花》等。

李九如,男,1986年生於山東。詩人,批評傢,電影史研究專傢。北京大學電影學博士後,北京電影學院教師。

文摘


序言



百年白話:中國當代詩歌訪談 引言 詩歌,是民族精神的脈搏,是時代情感的摺射。在中國當代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中,詩歌以其獨特的姿態,記錄著個體與集體的呐喊、追問與抒懷。然而,在主流視野之外,許多深刻的詩歌實踐與思想火花,或許鮮為人知。本書,匯聚瞭詩人楊黎與李九如對中國當代詩壇重量級人物的深度訪談,試圖以一種直接而坦誠的方式,觸摸當代詩歌的肌理,洞察其內在的生命力與發展軌跡。 本書內容概述 《百年白話:中國當代詩歌訪談》並非一本孤立的評論集,而是一次深入當代詩歌現場的探險。楊黎和李九如,以他們各自在詩歌領域的豐富經驗與敏銳洞察,精心遴選瞭多位在中國當代詩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詩人。這些詩人,或以其先鋒的姿態引領潮流,或以其堅韌的筆觸書寫現實,或以其獨特的風格自成一派。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訪談的深度與廣度。訪談不僅僅是簡單的問答,更是詩人之間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靈魂的交流。楊黎與李九如並非被動地記錄,而是主動地引導,他們提齣的問題,觸及瞭詩人的創作初衷、藝術理念、生命體驗、社會關懷,乃至他們對詩歌未來的想象。通過這些問題,被訪談的詩人得以在一個更為開放和自由的空間裏,展現他們的思考,袒露他們的睏惑,分享他們的喜悅。 訪談對象與內容焦點 本書訪談的詩人,涵蓋瞭中國當代詩歌發展的不同階段與不同流派。他們中,有早期活躍於詩歌現場的標誌性人物,他們的作品曾深刻影響一代人;也有當下嶄露頭角的新生代力量,他們的創作展現齣新的活力與可能性。 訪談的內容,觸及瞭當代詩歌創作的多個核心層麵: 創作的源泉與動力: 詩人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是什麼樣的內在衝動驅使他們拿起筆?他們如何處理個人情感與社會現實的關係? 語言的探索與革新: 當代詩歌在語言上進行瞭怎樣的實驗?他們如何打破傳統的束縛,創造齣屬於自己的語言風格?“白話”在當代詩歌中的意義與演變。 詩歌的意義與價值: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詩歌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詩人如何看待詩歌的社會功能?他們對“詩與遠方”的理解。 詩歌的睏境與齣路: 當代詩歌麵臨著哪些挑戰?例如,市場化、碎片化、同質化等問題。詩人如何堅守創作的純粹性?他們對詩歌未來的發展有何期許? 詩人的個體生命史: 詩人的成長經曆、生活環境、思想轉變,都與其詩歌創作息息相關。訪談深入挖掘詩人的生命故事,展現其詩歌背後的人生況味。 訪談的獨特視角與價值 楊黎與李九如作為經驗豐富的詩人,他們的訪談具有以下獨特之處: 同行者的視角: 他們能夠以詩人的敏感度,理解另一位詩人創作中的微妙之處,並提齣直抵核心的問題。這種“同行者”的視角,使得訪談更具專業性和深度。 自由的對話空間: 訪談的氛圍是輕鬆而真誠的,被訪談者沒有負擔,能夠暢所欲言。這種開放式的對話,往往能挖掘齣隱藏在公開錶述之下的真實想法。 跨越時代的連接: 通過對不同年代、不同風格詩人的訪談,本書也試圖勾勒齣中國當代詩歌的整體圖景,展現其內在的傳承與演變,以及不同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獨特印記。 “白話”的時代迴響: “白話”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標誌,在當代詩歌中呈現齣新的樣貌。本書的訪談,正是對當代“白話”詩歌在語言、形式、內容上的深刻反思與實踐的呈現。 結語 《百年白話:中國當代詩歌訪談》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當代詩歌豐富而復雜的內在世界。它不僅僅為詩歌愛好者提供瞭寶貴的閱讀材料,更為研究者、創作者,乃至任何對人文精神抱有好奇心的人們,提供瞭一個理解時代、理解個體、理解詩歌力量的獨特視角。通過這些鮮活的對話,我們得以聆聽那些在文字世界裏默默耕耘的身影,感受他們為詩歌付齣的不懈努力,以及詩歌在中國當代文化中依然閃耀的獨特光芒。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熱愛詩歌、關注時代精神的讀者的一份真誠禮物。

用戶評價

評分

《百年白話》這套書,第一次翻開就被封麵設計吸引瞭,那種略帶復古的質感,仿佛能嗅到紙張獨有的陳年香氣。我對中國當代詩歌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難以真正觸及那些創作背後的真實心緒和時代脈絡。楊黎和李九如兩位老師的訪談,恰好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讀著讀著,我仿佛置身於那些詩人的工作室,聽他們娓娓道來創作的甘苦,感受他們如何在文字的世界裏掙紮、呐喊、又或是靜靜地盛放。那些看似平淡的對話,卻蘊含著深刻的思考,關於詩歌的意義,關於時代的變遷,關於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位置。有時候,我會一邊讀,一邊在腦海裏勾勒齣詩人的形象,想象他們當時的神情,那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閱讀體驗。而且,這本書的裝幀也很考究,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實在感,很適閤細細品讀,也很有收藏價值。

評分

《百年白話》的齣現,在我看來,是填補瞭中國當代詩歌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空白。以往我們談論詩歌,更多的是聚焦於作品本身,而這本書則將視角轉嚮瞭創作的源頭——詩人本身。楊黎和李九如以一種近乎學者的嚴謹和對詩歌的深情,與這些重要的當代詩人進行瞭深入的對話。他們所挖掘的不僅僅是詩人的創作心路,還包括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時代思潮對詩歌創作的影響。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當代詩歌發展脈絡的獨特視角,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經典之作誕生背後的復雜情感與社會語境。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文獻資料,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當代詩歌的讀者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讀物。

評分

讀完《百年白話》中的訪談,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詩歌並非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而是紮根於生活,與時代息息相關的生命體。楊黎和李九如的提問角度非常刁鑽,卻又切中瞭要害,他們沒有迴避詩歌創作中的睏境與掙紮,反而將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辛和不易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其中幾位詩人談到他們在創作初期是如何摸索、如何在不被理解的環境中堅持的。這讓我意識到,任何偉大的成就背後,都離不開日復一日的耐心打磨和對藝術的純粹熱愛。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瞭詩人的話語,更是記錄瞭一個時代的精神側影。每當我閤上書本,那些訪談中的片段便會浮現在腦海,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也更加理解詩歌的溫度和力量。

評分

這本《百年白話》的書,真的有一種“見證”曆史的感覺。翻閱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位被訪談的詩人,都像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他們談論的不僅僅是文字遊戲,更是他們在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用詩歌錶達的思考、感受和呐喊。楊黎和李九如的訪談,非常接地氣,也很有深度。他們能夠引導詩人迴憶起那些模糊的、卻又至關重要的細節,讓讀者仿佛親臨現場,與詩人一同經曆那個創作的瞬間。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詩歌與時代關係的探討,它讓我們看到,詩歌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社會、與曆史、與每一個普通人的命運緊密相連。讀完這本書,我對中國當代詩歌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

評分

《百年白話》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場精心策劃的、充滿智慧的“對話音樂會”。楊黎和李九如作為“指揮傢”,巧妙地引導著各位“演奏傢”——那些傑齣的當代詩人——奏響各自的樂章。不同於枯燥的學術論文,這本書以訪談的形式,將詩人的思想和情感以一種更為鮮活、更具溫度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娓娓道來”的語感,仿佛置身於一個溫暖的茶話會,聽著長者們講述他們與詩歌的故事。每一個問題,每一次迴答,都像是一顆顆閃爍的珍珠,串聯起中國當代詩歌發展的璀璨畫捲。這本書不僅讓我認識瞭更多的詩人,更讓我理解瞭詩歌背後的那份執著與熱愛,那份在時代浪潮中依然保持獨立思考的勇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