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地面平面控制测量;4.地面高程控制测量;5.线路带状地形图与中线测量;6.专项调查与测绘;7.地面线路施工测量;8.地下隧道和车站施工测量;9.高架结构施工测量;10.轨道施工测量;11.车辆基地施工测量;12.磁浮和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施工测量;13.设备安装测量;14.竣工测量;15.变形监测;16.第三方测量和第三方监测;17.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537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同时废止。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建设的普通市民,我对我们城市日新月异的轨道交通发展感到自豪。这次偶然看到这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从其书名和篇幅也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我理解,一项项庞大而复杂的轨道交通工程,从地下到地上,从规划到建成,背后都有无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默默付出,而“测量”正是这一切的基础。这本规范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些辛勤工作的工程师们的一份专业支持,也意味着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精细化的方向迈进。我期待着它能指导建造出更多安全、可靠、高效的轨道交通线路,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也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
评分这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真是太及时了!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测量工程师,我一直觉得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测量领域,虽然重要,但却缺乏一本系统、权威的指导性文件。过去的经验大多是依靠师傅的传授,或者是零散地从各种设计图纸、施工方案中摸索。现在有了这本规范,感觉就像抓住了主心骨。从它的内容上看,它非常详尽地涵盖了轨道交通工程从前期勘察、设计联络,到施工放样、变形监测,再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我尤其关注它在精度要求、控制网布设、高程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这些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规范中提到的各种测量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数据处理方法,也显得非常专业和实用,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相信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管理者,我深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统一、权威的技术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程测量质量管理体系。从勘察阶段的地形测量、控制网布设,到施工阶段的放样、高程控制,再到运营阶段的沉降监测、变形监测,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这本规范的系统性,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确保测量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从而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我尤其看重它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方面的规定,这对于提升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刚翻开这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就被其严谨的结构和详实的内容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部体系化的知识宝典。对于我这个有十几年经验的老测量师来说,它弥补了许多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统一、科学的测量流程和方法。特别是关于地下工程的沉降监测和控制,以及盾构法施工的导向和纠偏测量,这些都是技术难度极高、风险点极多的环节,规范中详细阐述的测量控制要点、精度等级划分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预案,都显得非常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在复杂工况下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测量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章节印象深刻,它强调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后续的运维管理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内容,简直就是一份“定海神针”般的宝藏!我一直觉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测量,是一个系统性极强、对精度要求极为苛刻的领域。尤其是在复杂的地下管线密集区、高层建筑群旁边进行施工,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规范中详细列出的各项测量技术规程,比如关于沉降监测的频率、点位布设、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关于轨道线路高精度定位和动态监测的详细要求,都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考虑到了常规的测量工作,还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对于提高测量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和争议,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