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造型學 技術篇123(製作+大衣西服+禮服篇)+特殊材質篇+理論篇全套5本
定價 207.00
齣版社 紡織工業齣版社
版次
齣版時間 2006年09月
開本 16
作者 李迎軍
服裝造型學:技術篇I
圖書定價:45.00元 ISBN:9787506430647
服裝造型學:技術篇II
圖書定價:48.00元ISBN:9787506430449
服裝造型學:技術篇III(禮服篇)
圖書定價:36.00元ISBN:9787506436755
服裝造型學:技術篇III(特殊材質篇)
圖書定價:30.00元ISBN:9787506433617
服裝造型學:理論篇
圖書定價:48.00元ISBN:9787506437066
服裝造型學·技術篇1
上衣、裙子
連衣裙
上衣、褲子
花紋的名稱
材料的名稱
錶麵加工與特殊織物的名稱
裏料與襯布的名稱
襯布的名稱
牽條、襯墊、拉鏈、裙腰襯帶的名稱
固定件、裝飾帶的名稱
序言
製圖說明
文化式女裝原型
原型各部位尺寸一鑒錶
內衣的知識
內衣的JIS尺寸錶
女子用服裝尺寸——A體型及參考人體尺寸
章 服裝製作的常用工具
測量和作圖工具
裁剪工具
縫製和整理工具
第二章 縫製基礎
第三章 上衣(襯衫)
第四章 裙子
第五章 褲子
第六章 連衣裙
第七章 零部件縫製
第八章 部分作圖
後記
服裝造型學·理論篇
插圖
不同服裝構成形態的設計舉例 人體三維測量
序言
製圖說明
緒論 服裝學與服裝造型學
章 服裝的功能與分類
一、服裝的功能
二、服裝的名稱與分類
參考資料
第二章 服裝的製作過程
一、單件製作
二、批量生産
參考資料
第三章 紙樣設計的方法與構成要素
一、紙樣設計的方法
二、紙樣設計的要素
參考資料
第四章 以服裝造型為目的的人體測量
一、以服裝造型為目的的人體測量
二、人體的結構
三、以服裝造型為目的的人體測量方法
參考資料
第五章 原型論Ⅰ
一、原型的定義
二、原型的種類
三、女子上半身原型與JIS號型規格
四、童裝原型與JIS號型規格
五、男子原型與JIS號型規格
參考資料
第六章 原型論Ⅱ
一、適閤人體的上半身原型的構成條件
二、原型的構成要素
三、原型衣造型成原型紙樣的關係
四、腰省的分配及腰部閤身的原型
第七章 體型分類與原型修正
第八章 上半身原型的紙樣設計與應用
第九章 袖子紙樣構成因素與紙樣設計原理的關係
第十章 裙子製圖的基本原理
第十一章 領子紙樣的製圖原理
參考文獻
譯者的話
書名:服裝造型學·技術篇2
插圖
套裝(應用)
套裝(基本)
大衣
材料的名稱
序言
製圖說明
女子用服裝尺寸——A體型及參考人體尺寸
文化式女裝原型
原型各部位尺寸一覽錶
上身原型腰省量分配錶
根據JIS規則洗滌、處理縴維製品的錶示方法
章 套裝
關於套裝
1.全襯裏男裝式女西服
2.單層男裝式女西服
3.後背半襯裏男裝式女西服
4.四開身無領女西服
5.兩片構成的無領女西服
6.背心
第二章 大衣
關於大衣
1.三開身大衣
2.兩片構成的插肩袖大衣
3.粗呢大衣
4.窄腰長大衣
5.披肩
6.腰帶式大衣
第三章 立體裁剪
1.立體裁剪前的準備
2.原型裁剪
3.襯衫領
4.水手領
5.袖(半袖)
6.半緊身裙
7.裙子(喇叭裙)
8.男式女襯衫
9.男裝式女西服
10.工業用紙樣
後記
本書是日本服裝領域著名學者及教育傢三吉滿智子及其領導的被服學研究室數十年研究工作的結晶。該書從人體結構及人體測量入手,詳細地分析瞭人體各個部位與服裝之間的空間關係與構成原理,並在此基礎上分析瞭利用新文化式原型的相關紙樣操作技巧。本書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的內容:服裝的機能與分類、服裝的製作過程、紙樣的操作手法與構成要素、針對服裝造型的人體測量、原型理論、體型分類與原型修正、上半身原型基礎上的款式設計與紙樣製作、袖子紙樣的構成因素及設計理論、裙子紙樣的基本製圖、領子紙樣的製圖原理。該書是到目前為止服裝結構研究領域中深入的專著之一。
本書適閤服裝設計、製作人員閱讀,也可供服裝專業院校師生參閱。
我對書中的立體裁剪部分尤為著迷。這項技術,在我看來,簡直是將二維的平麵圖紙轉化為三維立體形態的魔法。書中通過詳細的圖示和步驟,展示瞭如何在人颱上直接進行麵料的塑形,從而獲得更加貼閤人體麯綫、更具雕塑感的服裝廓形。這與傳統的平麵裁剪有著本質的區彆,它更注重服裝與人體之間的空間關係,以及麵料在人體上的自然流動。 我曾嘗試過書中的一些簡單的立體裁剪練習,雖然成果並不完美,但那種直接用麵料“捏”齣形狀的感覺,卻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它讓我體會到瞭服裝設計不僅僅是“畫圖”和“縫製”,更是一種“雕塑”和“錶達”。這種直接與麵料對話,賦予其生命和形態的過程,讓我對服裝創作充滿瞭敬畏和熱愛。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服裝造型,是能夠超越平麵,觸及人體真實形態的。
評分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在講解過程中,非常注重細節的呈現。技術篇在介紹各種縫紉技巧時,往往會配有多角度的圖片,清晰地展示瞭針法的走嚮、綫跡的形態,甚至是機器的操作細節。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曾經嘗試過很多服裝教程,但很多都因為圖片不夠清晰,或者步驟不夠詳細而讓我望而卻步。 而這套書,卻能將復雜的工藝,分解成易於理解的步驟,並且通過精美的插圖,將這些抽象的步驟形象化。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傳授,更是一種教學的藝術。我也從這些細節中,體會到瞭編寫者對於服裝技藝的嚴謹態度和敬業精神。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也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工匠精神”的意義。
評分而《服裝造型學理論篇》則如同一座燈塔,照亮瞭我對服裝文化更深層次的探索。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對服裝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扮演角色的深刻反思。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服裝的演變,以及其背後所反映的社會結構、審美觀念、技術發展進行瞭詳盡的梳理。我瞭解到,服裝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政治、經濟、宗教、藝術等方方麵麵都息息相關。 例如,書中對中世紀歐洲服飾的分析,讓我明白瞭當時的服裝如何體現等級森嚴的社會製度,以及宗教對人們穿著的嚴格規範。再比如,文藝復興時期服裝的變革,又如何與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相呼應,展現齣對人體美的重新發現和贊頌。這些內容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對服裝的理解從“穿在身上”上升到瞭“穿在曆史和文化的長河中”。我開始意識到,每一件看似普通的服裝,都可能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評分初次翻開這套《服裝造型學》係列,我便被它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詳實的技術講解深深吸引。從第一冊技術篇的入門,到後續深入的技術進階,再到理論篇對服裝文化和日本文化女子服裝講座的細緻梳理,整個知識體係構建得如同精密的建築,嚴謹而邏輯清晰。我一直以來對服裝的理解都停留在錶層,覺得它不過是遮體禦寒的物件,或者是一些潮流的追逐。然而,這套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看到瞭服裝背後蘊含的豐富曆史、社會文化、人體工程學,甚至還有心理學。 技術篇的第一冊,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服裝結構、縫紉技巧、麵料特性入手,一步步引導讀者建立起紮實的技藝基礎。我記得書中有對不同縫閤方式的詳細圖解,比如直縫、鎖邊縫、壓縫等等,每一種的適用場景和操作要點都講解得十分到位。即使我之前隻有一些零星的縫紉經驗,也能通過這些圖文並茂的講解,很快掌握核心要領。書中還介紹瞭不同麵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服裝設計和製作中的應用,這讓我意識到,選擇閤適的麵料是決定一件服裝質感和穿著舒適度的關鍵。它不再是單純的“好看”,而是關乎“好穿”、“耐穿”,以及服裝與穿著者身體的和諧互動。
評分《服裝造型學》係列,也讓我對“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特彆是對“日本文化”。日本文化女子服裝講座部分,不僅僅是介紹和服,更深入地剖析瞭日本社會結構、審美意識、以及哲學思想是如何滲透到服裝中的。我瞭解到,日本文化中強調的“間”、“侘寂”等概念,如何在服裝的設計和穿著中得以體現。 例如,和服的層層疊疊,以及不同材質的搭配,都蘊含著對“間”的極緻追求,即留白與虛實之間的微妙平衡。而“侘寂”美學,則體現在對自然、不對稱、以及不完美的欣賞,這與西方文化中追求完美和對稱的審美有所不同。理解瞭這些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再去看日本的服裝設計,就如同撥開瞭迷霧,看到瞭其背後蘊藏的獨特精神。這種文化的解讀,讓服裝不再是簡單的服飾,而是承載著民族精神和審美哲學的載體。
評分《日本文化女子服裝講座》部分,更是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一直對日本的時尚文化充滿好奇,而這部分內容無疑是瞭解其精髓的最佳途徑。書中細緻地介紹瞭日本傳統服飾的特點,比如和服的結構、穿戴方式,以及其在不同場閤的應用。我被書中對和服紋樣、色彩的解讀深深吸引,瞭解到這些看似簡單的圖案和顔色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象徵意義和審美情趣。 更重要的是,這部分內容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傳統服飾的介紹,而是深入探討瞭日本現代服裝設計的發展脈絡,以及其在國際時尚界的影響力。書中對一些知名日本設計師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他們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融閤,創造齣獨具特色的作品。這讓我意識到,文化自信是服裝設計創新的重要源泉。我開始反思,如何纔能將我們自身的文化特色,融入到現代服裝設計之中,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風格。
評分在閱讀這套書的過程中,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服裝的“感知能力”。以前,我可能隻能看到一件衣服的錶麵設計,比如顔色、款式,但現在,我能夠更深入地去理解它的構成、它的工藝、以及它所要傳達的信息。技術篇中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綫跡的疏密,還是剪裁的精度,都變得尤為重要。我開始注意到,一件高品質的服裝,往往體現在這些不易察覺的細節之中。 書中對不同麵料的處理方法,讓我學會瞭如何根據麵料的特性來選擇閤適的縫製技巧,以及如何讓麵料在服裝上呈現齣最佳的懸垂性和光澤感。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提升,更是一種對材料美學的認知。我開始嘗試著去觸摸不同的麵料,去感受它們的質感,去想象它們在服裝上的可能性。這種“手感”的提升,也讓我對服裝的評價標準發生瞭根本性的改變。
評分這套書,也極大地激發瞭我進行服裝“實踐”的欲望。在學習瞭理論和技術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所學應用到實際操作中。我開始嘗試著去模仿書中的一些設計,或者根據書中的方法,為自己設計一些簡單的服裝。即使是簡單的 T 恤,我也開始注重領口的形狀、袖子的落肩度、下擺的長度,這些細微之處的變化,都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穿著感受。 書中對不同服裝風格的分析,也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塑造自己的個人風格。我不再盲目地追逐潮流,而是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服裝更能體現我的個性和品味。通過實踐,我發現,服裝造型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做”,更是關於“為何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每一次的縫製,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讓我對服裝的熱愛,也因此更加深厚。
評分總而言之,《服裝造型學》全套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它不僅僅是一套關於服裝製作的書籍,更是一套關於美學、文化、曆史和個人品味的百科全書。從技術篇的紮實基礎,到理論篇的深刻洞察,再到日本文化女子服裝講座的獨特視角,每一個部分都相互補充,構成瞭一個完整而係統的知識體係。 我從書中獲得的不僅僅是服裝製作的技能,更是一種對服裝的全新認知和欣賞方式。它讓我明白,服裝可以承載如此豐富的情感和信息,它可以是藝術的錶達,文化的傳承,更是個人風格的彰顯。這套書,已經成為瞭我服裝學習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我也會不斷地從中汲取養分,繼續探索服裝的無限魅力。
評分隨著閱讀的深入,技術篇的後續幾冊更是將我帶入瞭更精妙的服裝造型世界。從基礎的裁剪、縫製,到更復雜的立體裁剪、褶皺設計、廓形塑造,這些內容不僅是理論的闡述,更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服裝創作無限可能的大門。我曾嘗試過書中的一些廓形設計技巧,比如如何通過分割綫和省道來塑造齣蓬鬆、收緊、或者飄逸的服裝輪廓。這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對人體三維空間的理解和對視覺效果的把控。書中的示例圖也十分直觀,讓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剪裁方法對最終服裝形態的影響。 尤其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不同服裝風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通過細節來體現設計者的理念。比如,一件看似簡單的連衣裙,可以通過領型、袖型、裙擺的處理,甚至是口袋的設計,來傳達齣優雅、休閑、或者復古的氣息。這讓我意識到,服裝造型學並不僅僅是關於“製作”,更是關於“錶達”。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通過服裝來訴說穿著者的個性和情感。我開始重新審視衣櫥裏的每一件衣服,嘗試去理解它們的設計語言,並且嘗試運用書中學到的技巧,為自己設計和製作更符閤心意的服裝。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評分剛拿迴來!還行看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