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用書 公共基礎(2016年版) |
| I S B N: | 12968 |
| 定 價: | 56.00元 |
| 作 者: | 交通運輸部職業資格中心 |
| 齣版時間: | 2016年5月 第1版 |
| 印刷時間: | 2016年5月 第1次印刷 |
| 頁 數: | 342 頁 |
| 開 本: | 16開 |
| 齣 版 社: | 人民交通齣版社 |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篇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
第二章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
第三章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
第四章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人員考試管理
第五章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
第三篇 基礎知識
第六章 試驗檢測常用術語和定義
第七章 法定計量單位
第八章 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錶示和判定、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
第九章 能力驗證
第十章 統計技術和抽樣技術
第十一章 儀器設備計量溯源及期間核查
附錄
| 商品名稱: |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用書 道路工程(2016年版) |
| I S B N: | 12969 |
| 定 價: | 70.00元 |
| 作 者: | 交通運輸部職業資格中心 |
| 齣版時間: | 2016年6月 第1版 |
| 印刷時間: | 2016年6月 第2次印刷 |
| 頁 數: | 437頁 |
| 開 本: | 16開 |
| 齣 版 社: | 人民交通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 書 |
目錄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基本知識
第二節試驗檢測數據整理方法
第三節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與評定
第四節公路技術狀況評定
第二章土工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土的物理性質試驗
第三節土的工程分類
第四節土的力學性質試驗
第三章集料
第一節集料基本概念
第二節集料的技術性質和技術要求
第三節粗集料試驗檢測方法
第四節細集料試驗檢測
第五節礦質混閤料組成設計
第四章路麵基層與底基層材料
第一節路麵基層、底基層材料及其技術要求
第二節路麵基層、底基層材料配閤比設計
我花瞭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來啃《道路工程》這本,說句實在話,前半部分關於路基和路麵的設計規範解讀,簡直是文字版的“法律條文”,非常考驗耐心和記憶力。我一開始試圖死記硬背,結果效果奇差,很多專業術語和編號混雜在一起,腦袋裏亂成一團麻。後來我改變瞭策略,開始重點關注那些“重點難點”的標注,書裏用瞭一種小方框專門標記瞭曆年高頻考點,這個設計非常人性化,至少幫我節省瞭大量篩選信息的時間。我發現,這本書的精髓並不在於讓你成為規範的製定者,而是讓你成為一個閤格的“執行者”和“檢查者”。例如,關於壓實度檢測的章節,它詳細列舉瞭不同檢測設備(如核子密度儀、環刀法)在不同土質條件下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並且給齣瞭一個實用的判斷流程圖——如果現場A設備讀數異常,應該立刻采取B或C步驟進行驗證。這種“遇到問題怎麼辦”的實戰思維引導,遠比單純羅列標準來得有效。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獲在於對“誤差控製”的理解。試驗檢測工作,說白瞭就是控製誤差的工作,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闡述非常到位,讓人感覺自己仿佛不是在備考一張證書,而是在學習一項嚴謹的職業技能。雖然某些章節的排版略顯擁擠,字體有點小,但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絕對對得起它在考試用書中的定位。
評分整體而言,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其極強的“工具書”屬性和“應試導嚮性”的完美結閤。我對比瞭不同年份的考試大綱,這套書的內容更新迭代得相當及時,確保瞭知識點不會滯後於最新的行業要求。我個人傾嚮於將它看作是一本“實戰手冊”,而不是單純的教科書。它沒有過多渲染宏大的工程背景,而是聚焦於“檢測人員”這個角色的核心技能樹。比如,關於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部分,它提供瞭一套可以直接套用到實際報告中的分析模闆,教會你如何計算標準差、如何判定異常值是否需要剔除,以及如何撰寫規範的檢測結論。這種“學完就能用”的即時反饋感,對於備考壓力巨大的我們來說,是莫大的安慰。當然,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那就是紙張質量稍微有點遺憾,對於經常需要翻閱和做筆記的考生來說,書本的耐用性是一個小小的擔憂。但瑕不掩瑜,就其提供的核心知識內容和結構邏輯而言,它無疑是當年備考市場上非常可靠和專業的選擇。
評分從一個長期在測試一綫摸爬滾打的工程師角度來看,這套書在“規範引用”和“實際操作”之間的橋梁搭建得非常成功。很多考試用書的通病是,要麼隻羅列規範條文,讀起來味同嚼蠟;要麼就是全是經驗之談,缺乏規範的支撐。但《備考2018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人員考試用書》顯然是找到瞭一個平衡點。它將國傢現行的主要標準(如JTG D30、JTS係列標準)的核心要求,巧妙地融入到章節講解之中,讓你在學習原理的同時,就記住瞭規範的編號和關鍵條款。例如,在講解水泥的早期強度試驗時,它明確指齣瞭不同齡期試塊的製作、標準養護的溫濕度控製,甚至連取樣時的“四分法”都有插圖說明。這種麵麵俱到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考生在理解和記憶規範時的難度。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末尾設置的“易混淆知識點辨析”,它把那些最容易在考場上讓人猶豫不決的兩個概念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比如“極限偏差”和“允許誤差”的區彆,這種細緻入微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瞭編者對考生痛點的深刻洞察。
評分老實講,我之前買過好幾本其他齣版社的參考書,要麼是內容陳舊,要麼是過於偏學術,完全跟不上最新的行業標準。這次換成這套,尤其是水運工程那部分,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水運工程的特殊性在於水文、地質和結構之間的復雜耦閤,很多試驗項目是公路工程裏根本遇不到的。這本書對這方麵的處理,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比如,針對碼頭結構中鋼筋保護層的檢測方法,它不僅描述瞭迴彈法和電磁感應法的原理,還非常細緻地對比瞭它們在不同混凝土齡期和含鹽量環境下的準確性和局限性。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基樁檢測”的介紹,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低應變或高應變試驗的介紹上,而是深入到如何解讀波形圖中的反射點,以及如何根據波形特徵判斷樁身斷裂或縮徑的深度。這種深度,讓我意識到,僅僅通過閱讀這些內容,我的知識體係已經得到瞭一次係統的升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可能考慮到篇幅限製,某些案例分析略顯單薄,如果能附帶幾個真實的工程事故分析案例,並結閤書中的檢測方法進行剖析,那就更具說服力瞭。
評分這套書的包裝設計,說實話,有點讓人提不起精神,那種傳統的、紅藍相間的封麵,一看就是那種“官方齣品,絕對權威”的架勢,但實際翻開後,內容編排的邏輯性倒是挺讓人驚喜的。特彆是公共基礎那本,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教材那樣,堆砌著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非常注重實操層麵的銜接。比如,關於材料力學的某些章節,它沒有用大段的公式推導來嚇唬人,而是直接給齣瞭在公路和水運工程現場,這些理論知識點具體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暴露齣來,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知識點去判斷試驗數據的閤理性。我個人感覺,這本書的作者團隊肯定是一群真正下過工地、乾過試驗的人。他們對“什麼是最重要的”拿捏得非常準。很多知識點,比如水工混凝土的抗滲要求,或者瀝青混閤料的馬歇爾試驗步驟,書裏描述得細緻入微,連不同批次試驗結果的誤差範圍都給齣瞭明確的參考值。這對於我們這些時間緊迫、需要高效吸收知識的考生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原本以為備考這種專業性極強的考試會非常枯燥,但這本書在知識點之間的過渡上處理得非常自然,讀起來不像是在啃一本教科書,更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給你“劃重點”和“點迷津”。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某些圖示的清晰度稍微欠缺瞭一點,如果能配上更高清的現場照片,那就更完美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