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散步+朱光潜谈美 套装2本 | ||
| 定价 | 52.00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宗白华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208025738,9787561797990 | |
| 重量 | ||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本书从净化人心、美化生活出发,
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情趣化的生活。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收拾人心、拯救社会问题的
根本良方。本书一经出版,很受读者欢迎,值得认真阅读与领会。
序(朱自清)
开场话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
序(朱自清)
开场话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十、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象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后记
这套书的价值,绝非仅限于提升审美鉴赏力,它更像是一剂精神上的“清泉”。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人们很容易陷入追求效率和功利性的泥潭,从而忽略了生命中那些非物质、非功利层面的丰富性。阅读时,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回到了一个更慢、更注重内在沉淀的时空。每读完一章,都会有一种洗涤心灵的舒畅感,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它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瞬间,去体会那些微妙的情感波动,去理解人类情感与自然规律之间和谐统一的内在逻辑。这对于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努力保持内心平衡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精神滋养。
评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套书带给我的最深感受,那一定是“通透”。它不单单是关于艺术和哲学的理论探讨,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理解人性和世界本源的另一扇门。书中对‘境’与‘物’的辩证分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前看一件艺术品,可能只停留在“好看”或“不好看”的表层判断,但现在,我能更深层次地去探究它之所以能打动人心的结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投射。这种理解层次的跃升,是任何速食文化产品都无法给予的。它给予读者的,是一种长久的回味和持续的思考能力,是那种能够伴随你一生,在你每一次面对生活抉择时都能提供智慧参照的宝藏。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这套书之前,我对“美学”这个词的概念有些模糊,总觉得它高高在上,充满了晦涩的术语。然而,这套书的叙事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它没有采用那种令人望而却步的哲学腔调,而是大量引入了生活中的实例和艺术史的典故,将深奥的美学原理融入到我们熟悉的语境之中。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读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思想。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意境”的阐述,它不是空泛的描述,而是结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留白哲学,让人立刻明白了“少即是多”在审美上的深刻含义。这种清晰度和可操作性,让理论不再是悬在空中的楼阁,而是可以指导我们日常审美实践的实用指南。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得相当雅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气息。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摸起来光滑细腻,印刷的字体清晰有力,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书脊的设计也很有心思,淡雅的配色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整套书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摩挲。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已经体现了出版方对“美”本身的尊重和理解,也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奠定了一个非常高雅的基调。我尤其喜欢这种内敛又不失格调的风格,它没有采用浮夸的色彩或设计,而是用最朴素的材料,营造出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韵味。
评分阅读这套书的过程,简直就像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们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剖析了那些平日里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思过的美学命题。他们并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读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去重新审视艺术、自然乃至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精妙结构。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合上书本,走到窗边,试图在眼前的光影变幻中,捕捉到书中提及的某种“韵致”或“境界”。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私密且具有启发性的,它打破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可感、可触,甚至可以被‘品尝’出来。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仿佛一位温和而睿智的导师,循循善诱,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世界的感知维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