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靠前部分,介绍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励、错误目的、奖励和惩罚、和善而坚定、社会责任感、分派班级事务、积极的暂停、特别时光、班会,等等。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朴实,封面上那句“正面管教”的字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教师,我深知“管教”二字背后的复杂性。我们常常陷入一种怪圈:一方面想树立权威,让学生听话,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严厉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口吻来教导我们应该怎么做,反而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同事在分享他的“秘籍”。我特别喜欢它在开篇就强调的“尊重”和“赋权”理念,这和我们传统教育中那种“老师说了算”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对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例如学生打断、顶撞老师,都有非常细致的案例分析,绝非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比如,它提到了一种“暂停与修复”的技巧,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或惩罚,这让我茅塞顿开。我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发现效果出奇地好,学生在被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反而更愿意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以落地执行的工具箱,让我们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真正地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内心需求。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它彻底重塑了我对“纪律”这个概念的理解。过去,我总以为纪律就是外在的约束,是靠分数和惩罚来维持的。但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行为背后的动机,强调了“需求未被满足”才是引发问题的根源。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自然与逻辑后果”的章节,这部分内容详尽到让我感到震撼。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你做错了,所以要承担后果”,而是教你如何设计一个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后果。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总是不按时交作业,以往我会给他一个“零分”的惩罚,但这本书引导我去思考:他为什么交不出来?是时间管理问题,还是对任务有畏难情绪?然后,我们共同商议一个与“不交作业”这件事紧密相关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后果,比如让他花额外时间来帮助其他同学完成类似的任务,而不是单纯的扣分。这种引导式的教育,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是抱着啃书的态度,每读完一章都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调整。
评分坦白说,我刚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是有点抵触的,毕竟“正面管教”听起来有点“虚”,总怕是那种不切实际的“大爱无疆”说辞。但这本书用无数鲜活的、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年龄段的真实案例,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没有回避教育中的残酷和挑战,而是将复杂的问题拆解得非常清晰。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积极的停顿”和“有效表扬”的区分。我们常常在表扬时说“你真棒”,但这本书会教你如何具体指出他哪里做得好,比如“你刚才在小组讨论中耐心听取了不同意见,这展现了很好的合作精神”。这种具体到位的表扬,比一句空泛的“好孩子”更有力量。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整套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具体策略,从学龄前到高中,覆盖面非常广。我感觉这不是一本一劳永逸的秘籍,而是一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操作手册”,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它让我从一个“管理者”的心态,慢慢转变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关注如何让学生“听话”,更着重于培养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处理那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而不是简单地将他们贴上标签。书中提出了一种“三步走”的介入模式,强调了事先的预防、事中的干预以及事后的跟进和反思。这套方法论的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关于“惩罚的替代方案”部分,它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清单,列举了无数种比传统的罚站、抄写更有建设性的替代措施。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建立了一个“班级问题解决站”,让学生在出现冲突后,到这个区域,借助工具卡片,自己梳理情绪、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老师只在需要时提供引导。这种去中心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有效地沟通和协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那种大部头理论著作那样晦涩难懂,反而像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工具书,每一个小标题都直击痛点。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积极倾听”和“共情式沟通”的论述。在实际的师生交流中,我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忽略了倾听的艺术。这本书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眼神、肢体语言和回应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认真对待的。我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命名情绪”技巧,当一个孩子因为沮丧而大发脾气时,你不是去评判他的行为有多糟糕,而是平静地说:“我看到你现在非常生气/沮丧,因为……” 这种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件的方法,简直是化解冲突的“定海神针”。我发现,当我真正运用这些沟通技巧后,课堂上的“小摩擦”数量明显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稳定、更有人情味的教学氛围。它不仅是给老师看的指南,我觉得家长也应该读一读,因为很多管教的难题都是从家庭和学校脱节开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