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人民文库丛书 |
| 作者 | 侯外庐 |
| 定价 | 67.00元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010089560 |
| 出版日期 | 2011-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740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主要叙述从南宋朱熹到明末的思想发展,五十余万字。作者通过充分掌握手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试图将中国古代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研究熔为一体,对南宋朱熹至明末这一时期的思想历程展开系统梳理和考察,比较全面而深入地阐释了这一时期所有重要的思潮和理学家的思想,如朱熹、陆象山、陈亮、叶适、黄震、邓牧、王阳明、王廷相、黄绾、吕坤、王艮、何心隐、李贽、方以智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第十三章 朱熹的思辨哲学及其的正宗性质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从书名中“人民文库丛书”的定位来看,这套书在学术界应该享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对既有思想流派的简单罗列,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作者独特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我非常好奇,在处理中国思想史上那些充满争议的关键节点时,侯先生是如何平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与传统史学研究的精细考据的。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之间的张力,往往是判断一部思想史著作成败的关键。如果能够成功地将历史的“必然性”与思想家个人的“能动性”完美结合起来,那么这部作品的价值就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在于解释历史的底层动力。我准备好了,迎接一场结构严谨、论据充分的智力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十分考究,体现了人民出版社一贯的严谨态度。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即便是密集的引文和注释,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对于一部涉及大量古代文献和复杂理论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认为,学术著作的价值,除了内容本身的深度之外,其呈现方式也直接影响了读者的接受度。侯外庐先生的行文风格,我从其他研究中略有耳闻,想必是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我希望这套书的翻译(如果涉及外文引文)或者文本的梳理,能保持其学术的纯粹性,不因迁就口语化而削弱其思想的锋芒。好的思想需要好的载体来承载,这套书的实体感本身就在无声地向读者宣告:“这是一份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重要文本。”
评分拿到这套《中国思想史》时,我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扎实的学术气息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完这第四卷,但光是翻阅前几卷的目录和序言,就能感受到作者侯外庐先生深厚的学养和宏大的历史视野。这套书显然不是那种浅尝辄止、旨在取悦大众的普及读物,而是面向严肃学者的研究力作。它试图构建一个清晰、连贯的中国思想发展脉络,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后世的理学、心学,每一步的转折、每一次的交锋,都经过了精心的梳理和独到的阐释。我尤其期待在后续的阅读中,能看到作者如何处理那些思想史上的“隐秘知识”——那些在主流叙事中常常被忽略,但对理解时代精神至关重要的细微差别和底层逻辑。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坚实的理论框架。它就像一张精密绘制的地图,指引我们穿越思想迷雾,直达历史深处。
评分购买这套书,其实也是对我自身学术追求的一种肯定和鞭策。它代表着中国现代史学研究的一个高峰,是几代学者心血的结晶。相较于那些侧重于介绍某个学派的专著,通史的撰写难度更大,因为它要求作者具备驾驭全局的通透能力,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尤其是这卷涉及到近代以来的思想变革,那个时期思潮的碰撞之剧烈,观点转圜之迅速,对作者的整合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这种复杂性被梳理得井井有条,使我能够清晰地把握住近现代中国思想在吸收外来影响、寻求自我救赎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痛苦而关键的抉择。这不仅仅是历史学习,更像是一次对民族精神韧性的深刻体悟。
评分我常常觉得,阅读中国思想史,就像是潜入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河流。不同的时代激起了不同的浪花,塑造了不同的水流形态。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激活”那些沉睡在故纸堆里的概念。比如,当谈到宋明理学中“天理”与“人欲”的辩证关系时,我们如何能感受到它与我们今天讨论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我期待这套书能够在保持学术高度的同时,也能提供一些切入点,帮助现代读者跨越时空鸿沟,真正理解这些思想遗产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这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复述,而应是一场与古代先哲的对话,侯外庐先生的贡献,我想就在于搭建了这座有效的沟通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