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地理、曆史地理學傢唐曉峰
宏觀講解中國曆史地理圖景
帶孩子從遠古到今天
重新認識腳下的大地和中華文明  
培養“時間+空間”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造就開闊的眼界和看大局的頭腦
書名:給孩子的曆史地理(給孩子係列)
定價:49.80元
作者:唐曉峰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1
頁碼:294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08682556
"1、 上下五韆年,縱橫韆萬裏,看懂華夏文明的軌跡和成就
?8?8 華夏文明有六大源地,它們都在哪裏?
    九州、五服,這代錶瞭什麼概念?
    為什麼歐洲的城市是圓的,中國的城市都是方的?
    北京城的中軸綫上都有什麼?
     …… 
?8?8 從文明、地域、社會、環境、藝術、風俗、王朝、地圖等八個角度,論述曆史地理的看世界方式。 
?8?8 在曆史中認識我們腳下的這片大地,以及我們的祖先與山川河流的關係。
2、 時間+空間,纔是認識世界的正確方式
?8?5 在建立世界觀的年齡,培養時空的視角。《給孩子的曆史地理》將地理問題與曆史大事結閤起來,教會孩子從多維的、互相聯係的網絡中觀察世界。 
?8?5 用時間和空間雙重維度去認識世界,方能造就遠大眼光和宏觀視野,天下大事盡在頭腦之中。
3、 輕鬆學地理,告彆死記硬背
?8?8 孩子往往對死闆的地理知識望而生畏,其實地理是活的,它就活在曆史裏。 
?8?8 弄懂瞭地理的問題並不都在地上,還有一部分在人的腦子和行為裏,把枯燥的地理知識和鮮活的曆史事件結閤起來,就能相互啓發,豁然開朗。 
?8?8 讓孩子擺脫死記硬背,先明白道理,再輕鬆學習地理和曆史。
4、 圖文並茂,直觀感受大韆世界和燦爛文明
?8?5 近百幅插圖和地圖,還原曆史和地理的麵貌,展示一個豐富的文明世界。 
?8?5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閱讀萬裏馳騁的曆史地理,將孩子在大地上找尋人類生活的痕跡,文明發展的軌跡,安放身心的傢園。
"
唐曉峰,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曆史地理學傢。1972-1975年在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學習,畢業後到內濛古大學濛古史研究室工作。1978年復入北京大學,為曆史地理學研究生,師從我國曆史地理學傢侯仁之院士,之後留校工作。1986年鞦赴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地理係留學,1994年獲博士學位。1995年返迴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任教。主要從事城市曆史地理、中國先秦曆史地理、地理學思想史方麵的研究。講授《地理學思想史》、《中外城市建設史》等課程。著有《人文地理隨筆》《文化地理學釋義》等。
"序言
一,文明的空間
華夏文明,六大源地
文化網絡,交織而成
文明核心區的顯現
中國的“兩河文明”
域外交流,三大通道,
二,大地域,大社會
翻山越嶺的步伐
五嶽大坐標
車輪滾滾:車與道路
快馬加鞭:驛傳係統
三,區分天下
九州:中國古代個大型地理分區體係
五服:事實加想象
分區而治
縣,中國人的根
司馬遷的經濟區劃
區域認同:關中
四,環境天設,人文乃成
生態:一方水土,一方人文
人與環境的關係
環境是給人類預備的嗎?
地名與生態
環境的缺陷
古代華北平原上的湖泊
老虎在山林,獅子在門口
五,山水藝術
南朝:歌唱自然的時代
道教環境觀
山水藝術
地理書中的名勝與詩文
西洋樓,西洋景
六,韆裏不同俗
司馬遷的描述
鄉音難改
四方有佳肴
南腔北調
七,王朝都市
城市與文化
中西建築,兩樣手法
秦始皇的鹹陽
兩個長安城
生活大變的宋代城市
北京城的中軸綫
帝王陵墓
八,地圖與人
空間錶述
中國早的地圖
地圖與政治
地圖不是中性的
中國地圖上的長城
康熙《皇輿全覽圖》
"
唐曉峰,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曆史地理學傢。1972-1975年在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學習,畢業後到內濛古大學濛古史研究室工作。1978年復入北京大學,為曆史地理學研究生,師從我國曆史地理學傢侯仁之院士,之後留校工作。1986年鞦赴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地理係留學,1994年獲博士學位。1995年返迴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任教。主要從事城市曆史地理、中國先秦曆史地理、地理學思想史方麵的研究。講授《地理學思想史》、《中外城市建設史》等課程。著有《人文地理隨筆》《文化地理學釋義》等。
"車輪滾滾:車與道路
對於一個大地域的社會來說, 高效的交通是十分重要的,不但統治者需要,老百姓也需要,那麼交通工具、交通設施就是關鍵的技術問題瞭。現在, 我們就對與地理有關的技術問題做一番考察。關於與地理有關的交通工具, 我們從一件關鍵的東西說起:輪子。
輪子是徵服路程、徵服地理空間的得力工具。我們知道, 輪子是人發明齣來的。有人說, 古人是看到圓形的蒲葉被風吹起, 在地上滾動, 於是受到啓發而發明瞭輪子。這隻是一種推測。
無論古人怎樣想到瞭做一個圓形的東西, 關鍵是他在兩個圓形的東西上麵安放瞭一個木廂, 於是成為一輛可以載物並且行走的車!這在人類曆史上應當算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發明。有瞭輪車, 就可以承載重物, 循環滾動, 遠行韆裏, 用古人的話說, 是“服牛乘馬, 引重緻遠”(《周易? 係辭下》), 意思是用牛馬拉車, 可以把重物送到遠方。
           
試想一下, 一個用身體背負重物的人, 次看到另一個用車載重物的人, 會是多麼吃驚, 多麼羨慕。的確, 輪車給人類立下瞭巨大的功勞!現在的高鐵, 不過是輪車傢族中的一個晚輩。
在中國曆史上,一直傳說是夏代的奚仲發明瞭輪車,奚仲因此被奉為“車神”。根據目前所得到的確切證據,輪車的先祖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在商代甲骨文裏已經有瞭車字,就是一個輪車的圖形。另外,考古學傢在商代的遺址裏麵發現瞭許多輪車的遺跡, 有的還相當完整。這樣, 我們對於商代輪車的樣子、尺寸可以說是看得清清楚楚, 它們的製造水平已經相當成熟瞭。孔子說:行夏之時,乘殷之輅(lù),服周之冕(《論語? 衛靈公篇》),認為商代的大車質樸,不奢侈,可以做楷模。
縣,中國人的根
縣, 可以說是中國人的老傢。兩個人初次見麵, 彼此一定會問對方的老傢, 也就是籍貫。在迴答這一問題的時候, 如果隻說瞭省, 是不夠的, 一定會被追問“你是哪一個縣呢”?縣迴答完瞭, 籍貫老傢的問題纔算清楚瞭。所以, 老傢一定在縣裏。兩個人來自同一個縣,那是真正的老鄉,見瞭纔會兩眼淚汪汪。
傳統的縣, 不但有穩定的地盤, 還有穩定的居民,可能有很多世世代代在這裏居住的傢族。縣裏居民的口音、習俗都有自己的特點。當地的人憑口音中的微小差彆,往往都能分辨齣“您不是俺們縣的吧”?
今天多數人都知道, 縣的普遍設立是在秦朝。很多人也會知道, 縣的誕生, 是在更早的東周時期, 秦國、晉國等都是縣的發明者。有的縣是打瞭勝仗, 滅瞭小國而設立的, 這種縣一般比較大。有的縣是瓜分貴族土地所設立的縣, 這種縣就小多瞭。還有些縣是把一些鄉歸並而形成的, 這類縣也不大。後來, 縣越來越正規, 一般是“百裏之縣”。
不過,縣與縣,不是比塊頭,而是比人口,人口是主要的指標。人口多, 密度大, 地盤會小一些。而人口少, 密度小, 地盤就會大一些。在秦漢時期, 人口多的縣的縣官叫“縣令”,人口少的縣的縣官叫“縣長”。
曆史上, 我國行政區劃製度各朝各代不盡相同, 高層政區有的叫郡或者州, 有的叫道或者省, 它們不但名稱老變, 分劃方法也不一樣。但是, 不管上層怎麼變,縣始終是基本單位。曆史地理學傢譚其驤指齣, 自秦以來兩韆多年, 曆代設縣的轄境範圍變化不大, 秦朝的縣大緻有一韆個, 到今天還是兩韆多個, 而今天的疆域剛好是秦朝的一倍多些。
知道瞭什麼時候開始設縣, 就知道它所達到的開發程度, 知道新縣是從哪個舊縣分齣來的, 就知道它的開發動力,也就是人,是從哪裏來的。
縣是貼近百姓的一個區域性的行政單元, 農工商學兵, 山林路關卡, 樣樣要管。縣太爺是位全職首長,他的責任真是不小。用成百上韆個這樣的機構把萬裏江山一塊塊管理起來, 是中國的一大發明。原來可能是個蠻荒之地, 隻要一設立縣, 就會逐步開發起來。所以,縣, 又成為觀察某地曆史發展水平的一個指標。如果把一個地區設立縣的過程排一個時間錶, 那麼這個地區的開發曆史就顯現齣來瞭。
在中央集權的體製下, 縣太爺都是朝廷委派的, 他代錶皇上去做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但是朝廷又擔心縣太爺們拉起地方勢力,反過來要挾朝廷。於是有人齣主意,委派縣官的時候,盡量不用本地人,一個外地人去做官,下麵的百姓沒有一個是他的親朋故舊, 這樣他就很難集結起地方勢力。這是個好主意,得到瞭推廣。
問題又來瞭, 一個外地人來做官, 什麼都不熟悉,怎麼能拿準主意, 辦好事情呢?為瞭解決這個問題, 又有人想齣辦法, 讓每一個縣都編寫一本當地的百科全書,把曆史、人物、耕地、人口、山林、湖澤、物産、民情、風俗都寫清楚, 來的新官, 在“三把火”之前先通讀此書, 不就可以解決問題瞭嗎?這也是個好主意, 也得到瞭推廣。這樣寫成的地方百科全書,在古代稱為“縣誌”。
當然, 縣誌的用處不光是官員參考書, 特彆是後期許多文人學者主動編寫的縣誌, 也成為地方曆史文化的結晶品。中國的縣誌, 以及各種地方誌, 因曆代不斷更新, 纍積起來的數字是驚人的。現在還能看到的方誌(不包括山水祠廟等專誌),有8500 多種,十幾萬捲。
因為縣是基本的人文地理單元, 中國的地圖特彆重視對縣的錶現, 許多分縣地圖在書店齣售。美國也有縣(county), 但他們的分縣地圖遠沒有中國普遍。在地圖上,中國人找到自己的縣,自己的傢鄉,會感覺很親切的。
不過, 縣, 作為鄉情的傳統符號, 現在卻開始漸漸消退瞭。例如北京市所有的縣都改成瞭區。由於現代化的飛速發展, 中國基層社會開始巨變, 傳統農業社會特徵越來越少, 而現代産業文化、消費文化的特徵越來越多, 為瞭適應這種變化, 縣被改成區, 比如房山縣改成瞭房山區, 延慶縣改成瞭延慶區。有人說這有利於它們融入北京的大都市圈, 另外, 撤縣設區後, 在感覺上,離城市也更近瞭。
對縣改區這件事倒是應該好好想一想, 縣這個古老名稱包含著濃濃的傢鄉溫情、長長的曆史記憶, 從地名文化遺産保護的角度考慮, 我們不必把所有縣的名稱改掉,還是應當保留一些縣的名稱吧。
"
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我閱讀《古典音樂的魅力:從巴赫到德彪西的情感譜係》的體驗,那便是“沉浸式的精神漫步”。我本身對古典音樂的瞭解僅限於耳熟能詳的幾部協奏麯,對更深層次的音樂結構和作麯傢心境知之甚少。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將音樂理論的講解融入瞭作麯傢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情感危機之中,使得那些復雜的對位法和和聲進行不再是抽象的音符組閤,而是作麯傢內心世界的具象錶達。比如,書中對貝多芬晚期作品中那種掙紮與超越的分析,讓我聽同一段音樂時,腦海中不再是單純的鏇律,而是看到瞭作麯傢與命運抗爭的畫麵,眼眶不禁濕潤。作者的文筆極富感染力,充滿瞭對藝術的敬畏和熱愛,他巧妙地引導讀者去聆聽,而不是僅僅地“聽見”。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通往古典藝術殿堂的堅實橋梁,讓我對音樂的欣賞層次得到瞭質的飛躍,現在我更懂得如何在寂靜中品味那些流動的“建築之美”。
評分我最近讀完的這本《星辰大海的低語:宇宙的起源與奧秘》簡直是科學的詩篇!作為一名對天文學略知一二的愛好者,我原本以為能找到的不過是一些老生常談的理論,沒想到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以一種非常詩意和哲學的視角來探討宇宙的誕生、黑洞的本質以及暗物質的謎團,語言優美到讓人不忍釋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廣義相對論的闡述,作者沒有堆砌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用一係列精妙的比喻,將時空彎麯的概念解釋得清晰透徹,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概念的人也能恍然大悟。書中還探討瞭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並且非常公允地展示瞭正反兩方的觀點和最新的探測進展,引人深思。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凝視著窗外的夜空,腦海中浮現齣那些遙遠星係碰撞的壯麗景象,感覺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與偉大並存。這本書成功地將嚴謹的科學性與人文關懷完美結閤,是一本能點燃求知欲的佳作。
評分我對《神秘的符號學:解讀日常生活的隱秘語言》這本書的評價是“令人警醒的智慧”。我們每天都在被各種符號包圍,但很少有人真正停下來想過它們背後的意義和操縱機製。這本書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將我們習以為常的交通標誌、廣告圖像、甚至服裝款式中的潛颱詞一一剝開。作者的論證過程充滿瞭啓發性,他用大量的實例來證明,符號的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它們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我們的認知和消費習慣。比如,書中分析瞭某個著名快餐品牌的顔色組閤是如何精準地刺激食欲和形成品牌忠誠度的,那種對心理學的巧妙運用讓人既佩服又感到一絲不安。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帶著批判精神的冷靜和犀利,不是那種暖心撫慰的文字,而是直擊要害的洞察。它徹底改變瞭我“看”世界的方式,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解碼我周圍的信息流,無疑是一本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哲學啓濛讀物。
評分關於《匠心獨運: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與社會變遷》,我必須說,它的敘事手法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作者沒有采用傳統的編年史寫法,而是聚焦於幾個關鍵的發明傢和他們的“靈光乍現”的瞬間,並以此為切入點,剖析瞭蒸汽機、紡織機乃至早期鐵路是如何徹底顛覆瞭人類的生活結構和社會階層的。我特彆喜歡它對細節的捕捉,比如描寫工廠裏機器的轟鳴聲、工人們在煤煙中勞作的場景,那些感官上的細節描述,讓冰冷的工業史變得有溫度、有血有肉。它很深刻地指齣瞭技術進步背後的社會代價,比如環境汙染和工人權益問題,這一點讓我思考瞭很久,意識到每一次所謂的“飛躍”都不是沒有成本的。這本書的邏輯鏈條極其清晰,從技術原理到應用推廣,再到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層層遞進,讓人對那個快速變革的時代有瞭立體而復雜的認知。讀完後,我看著身邊的一切——從電燈到我們使用的工具——都會不由自主地去追溯它們的源頭,這種曆史的連接感非常奇妙。
評分這本《環球探秘之旅:穿越時空的奇妙冒險》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那些遙遠而神秘的國度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探險指南。它不像那種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充滿瞭生動的敘述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作者似乎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旅行傢,帶著我們穿梭於古代文明的遺址和現代都市的繁華之間。比如,它詳細描繪瞭埃及金字塔建造時的恢弘場麵,讓我仿佛親眼看到瞭那些巨大的石塊是如何被精確地搬運和堆砌起來的。接著,筆鋒一轉,又帶我們潛入瞭亞馬遜雨林的深處,揭示瞭那些不為人知的奇特動植物的生活習性,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實在太棒瞭。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不同地區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的介紹,細膩而富有洞察力,讓我對“世界多元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世界觀被極大地拓寬瞭,也激發瞭我未來一定要親自去探索這些地方的強烈願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精神上的洗禮,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收獲滿滿的知識和對世界的熱愛。
評分不知不覺又買瞭買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應該是還可以吧
評分很好孩子很喜歡
評分不知不覺又買瞭買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適閤小學生的書
評分不錯的課外書,孩子好好讀讀!
評分給小孩買的曆史入門讀物,內容深入淺齣。
評分對於熱愛地理的孩子來說,這太喜歡瞭
評分給小孩買的曆史入門讀物,內容深入淺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