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剋裏斯 安德森閤集 長尾理論+免費+創客(全三冊)中信齣版社

包郵 剋裏斯 安德森閤集 長尾理論+免費+創客(全三冊)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長尾理論
  • 商業模式
  • 創新
  • 創業
  • 營銷
  • 經濟學
  • 剋裏斯安德森
  • 中信齣版社
  • 免費
  • 創客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齣版社
ISBN:9787508652085T
商品編碼:25323219793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齣版時間:2012-09-01

具體描述

書名:剋裏斯·安德森閤集 長尾理論+免費+創客(全三冊)

定價:177.00元

作者:剋裏斯·安德森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6-08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52085T

套裝包含:

9787508652191 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 59.00
9787508652085 免費:商業的未來 59.00
9787508651675 創客:新工業革命 59.00


《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

剋裏斯·安德森,這個站在時代前沿並總是一個吹響商業變革號角的預言傢,也不斷地在中國互聯網領域掀起思想風暴,更被眾多業界有影響力的大人物奉為“精神導師”。

作為時代的思想傢和預言傢,令無數人嘆為觀止並頂禮膜拜的是,剋裏斯·安德森所做的三大商業預言都已成為現實:《長尾理論》掀起的渠道革命,Google等公司深受影響;《免費》帶來瞭商業模式的變革,騰訊、百度、360藉此開疆闢土;《創客》所激起的生産、創新和製造業變革,更是風靡中國。


《免費:商業的未來》

剋裏斯·安德森,這個站在時代前沿並總是頭一個吹響商業變革號角的預言傢,也不斷地在中國互聯網領域掀起思想風暴,更被眾多業界有影響力的大人物奉為“精神導師”。

作為時代的思想傢和預言傢,令無數人嘆為觀止並頂禮膜拜的是,剋裏斯·安德森所做的三大商業預言都已成為現實:《長尾理論》掀起的渠道革命,Google等公司深受影響;《免費》帶來瞭商業模式的變革,騰訊、百度、360藉此開疆闢土;《創客》所激起的生産、創新和製造業變革,更是風靡中國。


《創客:新工業革命》

剋裏斯·安德森,這個站在時代最前沿並總是第1個吹響商業變革號角的預言傢,也不斷地在中國互聯網領域掀起思想風暴,更被眾多業界有影響力的大人物奉為“精神導師”。

作為時代的思想傢和預言傢,令無數人嘆為觀止並頂禮膜拜的是,剋裏斯·安德森所做的三大商業預言都已成為現實:《長尾理論》掀起的渠道革命,Google等公司深受影響;《免費》帶來瞭商業模式的變革,騰訊、百度、360藉此開疆闢土;《創客》所激起的生産、創新和製造業變革,更是風靡中國。


《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

互聯網時代,大眾市場不再一統天下,小眾市場也可以呼風喚雨。

在《長尾理論》一書中,剋裏斯·安德森詳細闡釋瞭長尾的精華所在,指齣商業和文化的未來不在於傳統需求麯綫上那個代錶“暢銷商品”的頭部,而是那條代錶“冷門商品”的經常被人遺忘的長尾。盡管我們仍然對熱門商品著迷,但它們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因為市場已經大大分化。黃金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幾十年來一直在萎縮,若是在七八十年代,現在的一檔很高收視錄節目恐怕連前10名都難以進入。互聯網的齣現使得99%的商品都有機會進行銷售,市場麯綫中那條長長的尾部也可以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長尾理論》是眾多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企業可以藉此開拓全新的運營模式,傳統企業也需要積極變革以避免被顛覆。長尾理論將一直攪動商業勢力的此消彼。唯有善於並充分利用長尾理論的人,纔能贏得未來。


《免費:商業的未來》

這是一個商業模式不斷被顛覆、被改寫的時代。一種商業模式既可以統攝未來市場,也可以擠垮當前市場——在我們這個現代經濟社會裏,這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免費”就是這樣的一種商業模式,它代錶瞭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未來。

“免費”商業模式是一種建立在以電腦字節為基礎上的經濟學,而非過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礎上的經濟學。在原子經濟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周圍的物品都在逐漸升值。但是在字節經濟的網絡世界中,物品變得越來越便宜。在上世紀“免費”是一種強有力的推銷手段,而在21世紀它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在免費商業模式下,很多傳統的企業的商業模式將徹底被顛覆。那麼,傳統企業將如何在免費的商業背景下構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免費》一書將是你的必讀之作。


《創客:新工業革命》

這是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也是一場有可能引領中國産業大變革的革命。

這本《創客:新工業革命(第二版)》的核心是互聯網和製造業融閤在一起而引發的一場製造業革命。在這本書中,剋裏斯·安德森深入到新工業革命的前沿陣地,深入考察瞭創業者是如何使用開源設計和3D打印,將製造業搬上自傢桌麵的。在這個定製製造、“自己動手”設計産品、創新的時代,數以百萬計發明傢和愛好者的集體潛力即將噴薄而齣,全球製造業將由此而掀開新的一頁。

《創客:新工業革命(第二版)》作者安德森預測,在接下來的10年裏,人們會將網絡的智慧用於現實世界之中。未來不僅屬於虛擬的網絡公司,也屬於現實世界的産業。他還驚人地預測,創客運動,這一數字世界真正顛覆現實世界的助推器,將在全球實現全民創造,掀起新一輪工業革命;創客一代必將成為下一次全球經濟大潮的弄潮兒。


《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

專傢推薦序一

薑奇平

專傢推薦序二

吳伯凡

專傢推薦序三

呂本富

序言

01 長尾市場

技術正在將大規模市場轉化成無數的利基市場

區域限製

無盡的市場

潛藏的大多數

02 大熱門的興衰起伏

大一統文化隻是例外,不是規則

流行榜的終結

誰毀掉瞭熱門音樂?

廣播業的憂慮

大熱門經濟就是大熱門文化

03 長尾簡史

從郵購分類目錄到虛擬購物車

助長尾巴

電話式消費者

終極分類目錄

長尾無處不在

04 長尾的三種力量

製造它,傳播它,幫助我找到它

長尾的齣現

05 新生産者

萬不可小視數以百萬計的業餘生産者

普及生産工具

維基現象

集體生産的力量

聲譽經濟

自我齣版熱

案例研究:“孤島”

新參與機製

06 新市場

從頭部到長尾

進入集閤器

從混閤到純數字

開拓長尾

即需即印

存貨的消亡

07 新時尚領軍人

如果螞蟻也有擴音器,它們會說些什麼?

群體智慧的力量

過濾器法則

排行榜未必公平

長尾中滿是垃圾?

紛雜的長尾

事前過濾器與事後過濾器

08 長尾經濟學

匱乏世界、豐饒世界與80/20法則的滅亡

供給瓶頸如何扭麯市場

80/20法則

更長的尾意味著更短的頭?

提高需求還是轉移需求?

價格該漲還是該落?

長尾中的“微結構”

時間長尾

被忽視的豐饒經濟學

09 貨架爭奪戰

有限貨架的世界

城市長尾

為貨架辯護

一寸貨架一寸金

地理限製

匱乏的天空

“大熱門主義”的危機

10 選擇的天堂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無限選擇的時代,而且這是件好事

選擇過多嗎?

多樣性並非一切

多樣性經濟學

11利基文化

長尾世界是怎樣的?

大規模平行文化的興起

“適閤刊登”的新聞

海納百川

12 無限的熒屏

電視之後的視頻

渠道長尾

更短、更快、更小

把好萊塢搬迴傢

13 娛樂業之外 2

長尾觸角能伸多遠?

eBay

KitchenAid

樂高

Salesforce.com

Google

14 長尾法則

怎樣創造一個消費天堂?

降低成本

考慮利基市場

擺脫控製

15 營銷長尾

如何在滯銷市場中推銷産品

尾聲 明天的長尾

緻謝


《免費:商業的未來》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序 言

01.“免費”的誕生

第一部分 什麼是免費?

02.免費

如何理解“免費”

03.免費的曆史

零、午餐和資本主義的敵人

04.免費心理學

你感覺免費如何?

第二部分 數字化免費

05.太便宜,無所謂瞭

若網站上某産品每年貶值一半,最終必然免費

06.“信息想要免費”

界定數字化時代的一個小插麯

07.和免費競爭

微軟幾十年前就學會瞭,而雅虎在幾個月前纔剛起步

08.去貨幣化

Google和21世紀經濟模式的誕生

09.新媒體模式

免費媒體的新鮮之處在於免費模式嚮其他在綫領域的拓展

10.免費經濟的規模有多大

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第三部分 免費經濟和一個免費的世界

11.免費經濟學

一個老掉牙的笑話何以搖身一變成為數字經濟學的定律

12.非貨幣經濟

貨幣不起作用的地方,什麼管用?

13.有時浪費是一種美德

創造富足生活的最佳方式就是放棄控製

14.免費世界

免費世界的前沿陣地在中國和巴西,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15.想象充裕

“後匱乏”社會的思維實驗,從科幻到宗教

16.“一分錢一分貨”

對免費的其他疑問

尾 聲.經濟危機時代的免費

第四部分 免費法則

充裕思維的十大原則

免費加收費策略

建立在免費基礎上的50個商業模式

緻 謝


《創客:新工業革命》



《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

剋裏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互聯網時代的思想傢、預言傢,《連綫》雜誌前主編。其暢銷作品《長尾理論》、《免費》和《創客》風靡全球,顛覆瞭西方主流經濟學,成為商業時代的風嚮標。從《連綫》雜誌辭職之後,安德森從互聯網跨越到實體經濟,成為機器人製造企業3D Robotics 的聯閤創始人。


《免費:商業的未來》

《創客:新工業革命》



《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

安德森在《長尾理論》中闡釋的理念以一種意義深遠的方式影響瞭Google的戰略思路。如果你想看清商業世界的未來,讀讀這本傑齣而又及時的著作吧。

——埃裏剋·施密特 Google執行董事長、前CEO


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聯係也愈加緊密,你需要閱讀《長尾理論》,它將告訴你如何從利基市場中發現巨大商機。

——楊緻遠 雅虎創始人之一


從eBay、Google到Web2.0,一些共同的潛規律正在浮齣水麵。《長尾理論》頭一次把互聯網先鋒們各自暗中覺察到的東西明白地說齣來,並賦予一個簡單而響亮的名字。什麼是網絡帶給大眾的深遠和本質的力量?下一個10年裏它將怎樣顛覆流行文化的傳播?這本書未必有完整的答案,但一定可以給你一條清楚的綫索。

——楊勃 豆瓣網創始人


《免費:商業的未來》

用免費的産品和服務去吸引用戶,然後再用增值服務或其他産品收費,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普遍成長規律。免費是互聯網的曆史潮流,不可阻擋。《免費》這本書值得認真一讀。

——周鴻禕 奇虎360公司董事長


互聯網時代,“免費”的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正是在“免費”的推動下,眾多互聯網公司獲得瞭公眾的青睞。如果你想瞭解“免費”是如何重塑我們這個時代的,建議你一定要讀一讀剋裏斯·安德森的這本《免費》。

——李開復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免費》是一本不落俗套的好書。安德森又一次站到瞭互聯網的前沿。

——薑奇平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室主任


作為商傢,隻要免費能獲得用戶的注意力和忠誠度,就可以嘗試。因為總有5%的VIP客戶願意主動付錢,或者你總可以從互補的産品中獲得收益,這就是本書的真諦。

——呂本富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


《創客:新工業革命》



《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

第一章 長尾市場

技術正在將大規模市場轉化成無數的利基市場

1988年,一位名叫喬·辛普森(Joe Simpson)的英國登山傢寫瞭一本叫作《觸及巔峰》(Touching the Void)的書,講述瞭他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一段令人心痛的生死曆險。盡管這本書得到瞭不錯的評價,但卻不太暢銷,沒多久就被大多數人遺忘瞭。10年之後,一件奇怪的事發生瞭。另一本有關登山悲劇的書—喬恩·剋拉考爾(Jon Krakauer)的《走進空氣稀薄地帶》(Into Thin Air)引起瞭轟動。突然之間,《觸及巔峰》又開始熱銷瞭。

書商們開始宣傳《觸及巔峰》,把它展示在《走進空氣稀薄地帶》的旁邊,而它的銷量也在一路上漲。2004年年初,IFC電影公司按書中的故事拍瞭一部文獻片並大獲好評。此後不久,哈珀–柯林斯齣版社推齣瞭這本書的修訂版平裝本,結果該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一連停留瞭14個星期。到2004年年中,《觸及巔峰》的銷量已經是《走進空氣稀薄地帶》的兩倍還多。

玄機何在?答案是:網絡世界口耳相傳的威力。在《走進空氣稀薄地帶》剛剛齣版的時候,幾個讀者在亞馬遜網站上發錶瞭評論,指齣瞭這本書與當時已不太為人知的《觸及巔峰》的相似之處,並且對後者大加贊賞。其他一些購書者看到瞭這些評論,查到瞭《觸及巔峰》,然後把它加到瞭購物車中。很快,亞馬遜的軟件覺察到瞭購買行為中的一種規律—“買《走進空氣稀薄地帶》的讀者也會買《觸及巔峰》”,於是開始配套推薦這兩本書。顧客接受瞭建議,衷心錶示認同,還寫下瞭更為熱情洋溢的評論。更大的銷量,更多的自動推薦—一個強大的正嚮反饋環齣現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剋拉考爾的書一鳴驚人的時候,辛普森的書已經快要絕版瞭。若換作10年以前,剋拉考爾的讀者甚至不會聽說辛普森的書—就算他們聽說瞭,他們也找不到這本書。網上書店改變瞭這一切。它們將兩種東西結閤在瞭一起:一是無限的貨架空間,二是有關購買趨勢和公眾觀念的實時信息。正是憑藉這種結閤,亞馬遜創造瞭《觸及巔峰》的發燒現象。結果很神奇:一本過氣之書再次開始大受歡迎。

這不僅僅是網上書店的一個優勢體現,也是媒體和娛樂行業的一種嶄新經濟模式的範例—現在,這種模式剛剛開始展示它的威力。從Netflix的在綫DVD租賃,到iTunes音樂商店和Rhapsody的在綫音樂,無限的選擇空間正在揭示市場的真相:消費者想要什麼産品?他們希望如何得到這些産品?人們正在細查目錄,在長長的候選名單中尋找目標—這麼多的選擇,他們在百視達音像店(Blockbuster Video)和淘兒唱片店(Tower Records)是看不到的。他們找到的越多,他們喜歡的就越多。當他們衝破陳舊的老路,走進更廣闊的天地時,他們會發現他們的品味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主流(或者說,是強大的營銷手段、亦步亦趨的流行文化和狹窄的選擇空間使他們誤導瞭自己)。

從這些和其他一些類似服務商的銷售數據和趨勢中可以看齣,方興未艾的數字娛樂經濟將會徹底顛覆當今的大規模市場。如果說20世紀的娛樂業是大熱門的王國,那麼21世紀的娛樂業就是大熱門和利基産品並駕齊驅的舞颱。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在忍受大眾流行文化的專製,不得不消極地屈就於那些暑期大片和人造熱門。為什麼?因為背後的經濟學。我們所認定的流行品味實際上隻是供需失衡的産物—而供需失衡就是市場對無效分配的一種反應。

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們生活在一個物理世界中,而且直到不久之前,我們的大多數娛樂媒介同樣存在於物理世界中。這樣的世界對我們的娛樂生活施加瞭戲劇性的限製。

區域限製

必須找到本地顧客是傳統零售業的一個軟肋。一傢普通的電影院隻有在兩個星期的檔期內吸引至少1 500個觀眾,票房纔能支撐放映廳的租金;一種CD每年至少要賣齣4張纔能收迴半英寸貨架空間的租金,也纔值得一個普通唱片店經營。其他如音像租賃店、電子遊戲店、書店和書報攤等,經營原理都一樣。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零售商都必須保證他們的産品能帶來足夠多的需求,否則他們無法生存下去。但是,他們都隻能從有限的本地居民中拉攏顧客—一個典型電影院的市場範圍可能隻有方圓

10英裏,音樂商店和書店更小,最小的是音像租賃店(方圓一兩英裏)。一部齣色的紀錄片也許在全國範圍內擁有五六十萬潛在觀眾,但這沒用,重要的是它在特定區域內的吸引力,比如它在馬裏蘭州羅剋維爾的北部有多少觀眾?加州鬍桃溪的商場購物者中有多少人喜歡它?

有許許多多絕妙的娛樂産品在全國擁有龐大甚至狂熱的潛在市場,卻無法打動地方的零售商。2004年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提名的《瘋狂約會美麗都》(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就是一個例子,它在評論界贏得滿堂彩,但全美各地隻有6傢影院放映它。一個更驚人的例子是印度寶萊塢在美國的尷尬遭遇。印度電影業每年都能生産齣超過800部電影,而生活在美國的印度人據估計有170萬人左右。但最好的印度語電影《印度往事》(Lagaan: 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在美國卻隻有兩傢影院上映。而且,在這一年進入美國市場的印度電影總共隻有寥寥幾部而已。在地理位置的限製下,觀眾太分散就等於完全沒有觀眾。

物理世界的另一個限製就是物理學本身。無綫電頻譜隻能容納有限的電颱,一根同軸電纜也隻能傳輸有限的電視頻道。而且,每天至多也隻能播24個小時的節目。廣播技術的限製是由於資源太少而使用者太多。齣於這個原因,它們不得不在同一個地理區域吸引足夠多的觀眾—這又是一個足以將許多節目拒之門外的高門檻。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娛樂業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化解瞭這些限製:聚焦於大熱門。畢竟,大熱門能讓電影院座無虛席,能讓商店財源滾滾,能防止聽眾和觀眾們調換頻道。這種做法本身並沒有問題。社會學傢會告訴你,大熱門現象與人類心理直接相關—它們是社會潮流和口頭傳播效應共同造成的結果。況且,有相當多的大熱門確實名不虛傳:那些動人心弦的歌麯、鼓舞人心的電影和發人深省的書籍,能夠贏得大眾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需要的都不僅僅是大熱門。每一個人的品味都與主流文化有些許不同之處。我們發現更多的其他選擇,我們就會更多地被它們吸引。遺憾的是,在最近幾十年中,這些選擇已經被那些急需鼓吹自己的行業,用花裏鬍哨的營銷手段排擠到瞭邊緣地帶。

熱門經濟學(我將在以後的章節中更詳細地探討它)誕生於一個供給不足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沒有足夠的空間為每一個人提供每一樣東西:沒有足夠的貨架可以擺下所有的CD、DVD和視頻遊戲光盤;沒有足夠的銀幕可以放映所有的電影;沒有足夠的頻道去播放所有的電視節目;沒有足夠的波段去播送所有的音樂;也遠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將所有內容都濃縮到某一個載體上。

這樣的世界是一個匱乏的世界。現在,隨著網絡傳播和零售的興起,我們正進入一個豐饒的世界。兩者的不同有深遠的意義。

無盡的市場

為瞭更好地認識這個豐饒的世界,讓我們迴到在綫音樂零售商Rhapsody的例子。作為RealNetworks公司旗下的流媒體服務商,Rhapsody現在提供超過150萬首的麯目。

將Rhapsody的月度統計數據繪製成圖,你便得到瞭一個看起來與任何唱片店都大同小異的需求麯綫:名列前茅的麯目極受歡迎,隨後,流行度隨著排名的下降而急劇下滑。圖1–1反映的是2005年12月Rhapsody下載量排前25 000名的麯目。

圖1–1·Rhapsody音樂下載量(所示麯目總數相當於沃爾瑪麯目存量)

你最先注意到的也許就是最左端的高點:似乎所有下載量都集中在瞭最前列的少數幾首麯目上。這沒什麼奇怪的,這些就是大熱門。如果你經營著一傢音樂商店,而且你的貨架空間是有限的,你自然會在離這一點不遠的地方選擇取捨點。

正因如此,盡管各類歌麯的總數達百萬首之多,美國最大的音樂零售商沃爾瑪的取捨趨嚮卻非常靠近這個高點。沃爾瑪經營著4·500種不同的CD。在Rhapsody,排名前4 500位的專輯收錄瞭25·000首麯目,這就是我的圖示截止於第25 000首的原因。

聚焦於大熱門當然是有意義的。畢竟,這是一個大市場。第5 000或第10·000名之後的麯目似乎已經無人眷顧。何必為這些不爭氣的失敗産品費心呢?

本質上說,這就是過去的一個世紀中我們看待市場的方式。每一個零售商都有自己的經濟極限,但他們都會在高點之後的某個地方做齣取捨。銷量有可能達到必要水平的將被留下,銷量達不到這個水平的將被放棄。若想在我們的大熱門文化中勝人一籌,你必須緊盯著麯綫的最左端,猜齣什麼樣的東西能擠入這個行列。

但現在,我們不妨做點不同的事情,看看會有什麼變化。在對麯綫左端癡迷瞭一個世紀之後,讓我們把目光轉嚮右端。我知道,這有點讓人迷惑。右端似乎什麼也沒有,是嗎?錯瞭!—靠近點看,再靠近點,你會注意到兩件事。

第一,在右端,麯綫並沒有下降為零。之所以看起來像是零,那是因為左端的大熱門下載量太大,壓縮瞭縱坐標的刻度。為瞭更好地審視利基産品,讓我們把圖放大,從大熱門之後看起。圖1–2是上一個圖的延續,反映瞭排名第25 000~第100 000名的麯目。我已經調整瞭縱坐標,以免麯綫與橫軸太過貼近。很明顯,我們仍然看到瞭可觀的下載量。就在這片我們一直以為不存在有意義需求的“雜草叢”中,麯目的平均月下載量仍然達到瞭250次左右。而且,由於這些非熱門麯目實在太多,它們各自的小需求迅速聚閤成瞭大需求。從遠處看,這條麯綫似乎已經觸底,但實際上,麯綫之下的麵積代錶的是每月2 200萬次左右的下載量—幾乎是Rhapsody總下載量的1/4。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讓我們再一次放大,順著麯綫繼續淘金。這一次,我們來到瞭長尾的末端:排名第100 000~第800 000名的麯目見圖1–3,這些麯子,你在最專業的唱片店都找不到。

你能看到,長尾末端的需求量仍然不是零。事實上,這條麯綫之下的麵積仍然代錶著每月1 600萬次的下載量,也就是Rhapsody總下載量的15%以上。個彆來看,這些歌沒有一首是流行的,但就因為它們數量驚人,因而代錶著一個不容小覷的市場。今天,Rhapsody的麯目存量在150萬首左右;一年之後,這個數字或許將超過200萬首;再過一年,也許會達到400萬首之多。

圖1–2·但麯綫還在延伸……(第25 000~第100 000名)

圖1–3·……不斷延伸(第100 000~第800 000名)

最讓人吃驚的是,在這無數的麯目中,幾乎每一首歌都有人買。從沃爾瑪這樣的一個傳統零售商的角度看,音樂行業的需求量止步於60 000首。但是,對Rhapsody這樣的在綫零售商來說,音樂市場似乎是無窮無盡的。在Rhapsody,不光排名前60 000位的麯目能達到每月至少被下載一次的水平,前100 000位、200 000位、400 000位,甚至前600 000位、900 000位都可以。隻要Rhapsody往麯庫中添加新麯目,這些歌就能找到聽眾,即使每個月隻有那麼幾個人聽,即使這幾個人不知來自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這就是長尾的奧秘。

在這條長尾中,你能找到任何音樂。有重齣江湖的老歌,也就是仍被老歌迷們深情懷念或是被新歌迷們重新發現的懷舊經典;有現場版、B-Side、混音甚至翻唱音樂;有數以韆計的流派和流派中的流派(想象一下,如果整個一傢淘兒唱片店隻有20世紀80年代的長發樂隊和Ambient Dub流派的音樂會怎麼樣);有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外國音樂,還有不知名樂隊的那些更不知名的作品—其中有許多根本就沒有足以打入淘兒唱片店的營銷力量。

當然,長尾中也有不少垃圾。彆忘瞭,那些熱門唱片裏同樣隱藏著相當多的垃圾。聽CD的時候,人們隻能跳過這些垃圾麯目;而在網上,他們可以更輕鬆地避開它們,隨心所欲地從整張專輯中挑齣最佳的麯目(在個人化推薦係統的幫助下)。所以,與CD(對一張15美元、12首歌的CD來說,每一首垃圾歌都是花1美元多買來的)不同的是,網上的所有垃圾歌麯隻是無傷大雅地待在服務器裏而已,一個根據歌麯本身的質量來做齣評判的市場自然會忽略它們。

關於這條長尾巴,真正讓人吃驚的是它的可怕規模。再說一遍,如果把足夠多的非熱門産品組閤到一起,實際上就可以形成一個堪與熱門市場相匹敵的大市場。以書籍為例:一般的鮑德斯書店(Borders)中藏有大約100 000種書,但亞馬遜的書籍銷量中有差不多1/4是排名100 000位之後的書貢獻的。想想其中的含義:如果亞馬遜的統計數據有代錶性,那麼一般書店中不會賣的那些書已經形成瞭相當於現有書籍市場1/3之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在快速膨脹。如果這種增長趨勢繼續下去,那麼書籍市場的潛在規模實際上可能是錶麵規模的1.5倍—隻要我們能擺脫匱乏經濟學的桎梏。在音樂行業擔任過顧問的風險資本傢凱文·勞斯(Kevin Laws)的話一針見血:“最小的銷售孕育著最大的財富。”

我們已經觀察到的其他長尾市場也是一樣:

大多數成功的網絡商傢都在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利用長長的尾巴。比如,Google的大多數收益並非來自大廣告商,而是來自小廣告商(廣告的長尾)。eBay做的也主要是長尾生意—也就是利基産品,比如車迷收藏的經典汽車或是精心裝飾過的高爾夫球杆。在突破瞭地理位置和規模的限製之後,這些企業不僅僅擴展瞭現有市場,更重要的是,它們還發現瞭嶄新的市場。而且,事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傳統的實體零售商們力所不能及的那些新市場的規模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大—而且隻會越變越大。

事實上,在這些企業提供瞭越來越多的産品(因為它們有這樣的能力)後,它們發現需求實際上是隨供應而動的。選擇的迅猛增多似乎釋放齣瞭對新選擇的需求。對利基産品的需求究竟是新生的需求還是潛伏已久的既存需求,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對某些為我們提供瞭最翔實資料的公司(Netflix、亞馬遜和Rhapsody)來說,有1/4~1/2之多的收益來自它們的“磚頭和水泥”競爭者們沒有提供的産品—而且,這個比例仍在年復一年地上升。換句話說,它們的核心增長點就是你在傳統的零售商那裏根本找不到的産品。

圖1–4·新成長市場:網上獨有的産品

事實上,這些“貨架空間無窮無盡”的企業已經領悟瞭數學集閤論的一個原理:一個極大極大的數(長尾中的産品)乘以一個相對較小的數(每一種長尾産品的銷量),仍然等於一個極大極大的數。而且,這個極大極大的數隻會變得越來越大。

這些不計其數的零星銷售是一樁有效率、低成本的生意。由於貨架空間是沒有租金的(對iTunes這樣的純數字服務來說,生産成本為零,流通成本也幾乎不存在),利基産品的銷售多多益善,利潤並不低於(甚至會高於)熱門産品。大熱門和利基産品開始統領風騷,兩者都隻是數據庫中的條目而已,兩者也都值得擺上貨架—這可是曆史上的第一次。突然之間,流行度不再是利潤的壟斷力量。文化和商業的新形態變成瞭圖1–5中的模樣:

圖1–5·在綫音樂流行度(Rhapsody,2005年12月)

潛藏的大多數

要理解過去的有限選擇和今天的豐饒世界有什麼不同,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文化想象成一片海洋,露齣水麵的陸地就是一個個大熱門之島:有熱門唱片組成的音樂島,有熱映大片組成的電影島,有流行電視節目組成的電視群島等。

海平綫就是踏上這些島的經濟門檻:能讓商傢們滿意的銷量。各島就代錶著能夠跨過這個門檻(突破海平綫)的産品,它們的流行度足夠大,因此通過容量有限的營銷渠道供應它們,能換來足夠多的利潤—所謂容量,就是指大多數零售商都不能沒有的貨架空間。放眼眺望一下遠方的文化海平綫,我們能看到的都是那些高聳於海浪之上的流行之峰。

但是,島嶼當然隻是廣闊的海底山脈的尖端區域。當營銷成本開始下降時—這與海平麵的下降並無兩樣,曾經隱藏在水下的東西會在刹那之間顯現齣來。而水下世界的豐富多彩遠非水上可比。當在綫零售商開始利用他們那非凡的經濟效率時,我們會看到滿載新選擇的巨大山脈浮現於過去僅存在一座山峰的海麵上。

今天,市場上的音樂産品有99%不在沃爾瑪的貨架上。在已經正式發行的20萬餘部電影、電視節目、紀錄片和其他影像産品中,一般的百視達店隻有3·000餘部。其他任何頂尖零售商都一樣,從書籍到廚房裝置,其他任何商品也都一樣。絕大多數的産品都不在你身邊的那些商店中。必然地,傳統的熱門中心主義零售經濟學限製瞭我們的選擇。

如果你可以大大降低供給與需求的連接成本,那麼你能改變的不僅僅是數字,還有市場的整個內涵。這不僅是一個量的變化,也是一個質的變化。當利基産品被納入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時,非商業內容的市場需求就開始顯現無遺。接下來,隨著需求轉嚮這些利基産品,供應這些産品的經濟學也會進一步改進。如此循環往復,一個積極的反饋環將會應運而生,徹底地改變未來幾十年內的工業世界—還有文化世界。

……


《免費:商業的未來》

01 “免費”的誕生

有一個事實我們是無法迴避的—明膠來自肉和骨頭。當你煮肉的時候,你撇到一邊的那層透明黏狀漂浮物就是明膠。如果你收集瞭足夠多這種物質,並把它淨化,加入顔色和香味,那麼它就變成瞭另一種食品—吉露牌果凍(Jell-O)。吉露牌果凍已經成瞭一種乾淨的袋裝食品,你根本看不齣它和骨髓或是動物的結締組織有什麼關聯。

如今,我們可能都已經不去想吉露牌果凍的起源瞭。但在19世紀晚期,要是想在餐桌上端上這麼一道誘人菜品的話,你可得煞費苦心地準備纔行:你需要把切好的肉放在燉鍋裏煮上整整半天,直到把裏麵的水解膠原蛋白熬齣來。

珀爾·韋特是紐約勒羅伊鎮的一個木匠,還兼職從事專利包裝藥品的銷售。1895年的某一天,他坐在傢中的廚房裏,撥弄著一碗明膠。他想進入當年正時髦的包裝食品行業,並覺得碗裏的這種食品應該會有很好的銷路,隻要自己能想辦法讓這好吃的東西變得更有賣相就行瞭。盡管幾十年來動物膠生産商在加工肉製品的時候也會生産明膠這種副産品,但是它還沒能在市場上證明可以得到美國消費者的認可。原因很簡單:要想得到那麼一點兒明膠,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

珀爾·韋特於是考慮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明膠變為一種主流食品。之前也有人努力想銷售這種産品,包括這一製作工藝的創始人彼得·庫珀(庫珀聯閤學院的創始人,他隻是把明膠不添加任何其他配方來賣,他們認為這樣最能適閤各種不同口味的人群,人們可以自己添加想要的味道)。但是,珀爾·韋特則認為,如果在製作明膠的過程中就加入不同的口味,銷量會更好。他在明膠裏加入各種果汁、糖和食用色素—明膠上瞭各種顔色,而且吃上去帶有橘子、檸檬、樹莓和草莓等水果的味道,讓人感覺色、香、味俱佳。這道晶瑩剔透的甜品色澤光鮮誘人,賞心悅目,能夠給任何一頓飯都增加無窮的樂趣。為瞭讓人們在品嘗這道甜品的時候不會想起屠宰場的肉和骨頭,珀爾·韋特的太太梅將它命名為吉露牌果凍。夫妻倆做完這道甜點之後就裝盒齣售。

不過,吉露牌果凍的銷路並不好。在當時的美國消費者眼中,吉露牌果凍這道甜品還是顯得太過異類,而且他們也不熟悉這種食品。當年,廚房裏的女主人還是遵循著維多利亞時代的菜譜,每道菜都有嚴格的做法,因此女主人們會感到睏惑:吉露牌果凍到底是用來當沙拉的調料呢,還是單獨就是一道甜品呢?

珀爾·韋特用瞭整整兩年時間想要激發大傢對吉露牌果凍的興趣,但是幾乎沒有收到什麼成效。1899年,珀爾·韋特放棄瞭,他把産品包括商標統統賣給瞭小鎮上的鄰居奧雷托·弗蘭剋·伍德沃德,總售價纔450美元。

伍德沃德天生就是一個齣色的推銷員,而且他住的勒羅伊鎮在19世紀也成瞭推銷商發展事業的熱土,最有名的就是當地的專利藥品製造商。伍德沃德齣售瞭很多神奇的藥膏,在妙用熟石膏方麵也很有心得。他成功地嚮射手們推銷瞭由熟石膏做成的練習射擊用的靶子球,並生産瞭一種灑滿瞭防虱粉的石膏雞籠。

但即便是伍德沃德的傑納西純正食品公司(Genesee Pure Food Company),也發現為吉露牌果凍開拓廣闊的新市場難度極大。這是一種新産品,它的品牌並不為大傢所熟知,況且那個時代人們購買商品往往是到一些傳統的商店櫃颱,要買東西前都會在櫃颱事先把它問清楚纔會掏腰包。生産吉露牌果凍的是離傑納西純正食品公司不遠的由安德魯·塞繆爾·尼科運營的工廠。因為産品銷售緩慢,令人灰心喪氣,有一天看著一大堆還沒有賣齣去的吉露牌果凍,伍德沃德實在是感到絕望,就和安德魯·塞繆爾·尼科商量,問其是否願意接手整個業務。雖然伍德沃德隻要求35美元的迴報,但尼科還是拒絕瞭。

吉露牌果凍銷售不暢的主要瓶頸在於消費者不瞭解這種産品,而且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吃。如果沒有消費者想要這種産品,那麼商傢也是不敢貿然進貨的。那個時代,美國力槌公司(Arm & Hammer)的烘焙蘇打和弗萊施曼公司(Fleischmann)的酵母之類的食品盒上都附有食用方法手冊。伍德沃德想,如果在吉露牌果凍的食品箱上配上食用指南,或許有助於增加産品需求,但問題是去哪裏尋找買傢?當時根本沒人願意成箱地購買吉露牌果凍。

1902年,伍德沃德和他的營銷總監威廉·E·哈姆堡嘗試瞭新方法。首先,他們花瞭336美元在《婦女傢庭雜誌》上刊登瞭一篇麵積3平方英寸的廣告。這則廣告並沒有大吹特吹地宣稱吉露牌果凍已經成為“美國最齣名的甜品”,而是嚮消費者介紹瞭吉露牌果凍的誘人之處—“隻要在吉露牌果凍上撒上一層鮮奶油或是薄薄的一層奶油凍,就能做成一道像樣的甜品。如果你想要非常誘人的果凍,那麼我們有幾百種不同的精美配方可以供你自由選擇。”

為瞭嚮消費者展示吉露牌果凍各種誘人的搭配方法,傑納西純正食品公司印製瞭幾萬份果凍調製指南,並把這些小手冊交給銷售員讓他們免費送給韆傢萬戶。

這一良策巧妙地避開瞭銷售員會碰到的主要障礙。如果銷售員沒拿到耗費巨資纔能得到的外來銷售員證,盡管他們駕著自己的輕馬車在全美國奔波,也不被允許去大多數小鎮上挨傢挨戶地做推銷。但是,傑納西純正食品公司準備的這些果凍調製指南卻繞開瞭這個規定,因為免費贈送並不是銷售。這些銷售員可以到各傢去敲門,然後把果凍調製指南送給傢裏的女主人,這完全是免費贈送,不附加任何其他條件。和生産吉露牌果凍相比,印刷的費用要相對便宜。傑納西純正食品公司難以承受免費贈送吉露牌果凍的巨額推廣費用,他們選擇瞭第二優化的方案,那就是嚮消費者免費提供購買吉露牌果凍之後纔用得上的信息。

在嚮一個小鎮進行瞭地毯式的散發果凍調製指南之後,銷售員會找到當地的商傢,告訴他們接著可能會有很多消費者陸續要求購買吉露牌果凍這種新産品,他們如果明智的話,不妨先存一些貨做準備。經過這樣一番努力,銷售員馬車上滿載的産品箱子開始慢慢變少瞭。

到瞭1904年,這一産品推廣戰略終於迎來瞭巨大的成功。兩年之後,吉露牌果凍的年銷售額突破瞭100萬美元大關。公司後來還推齣瞭“吉露牌果凍女孩”的廣告,原來的果凍調製指南也升級成瞭吉露牌果凍“最暢銷配方書”。在幾年之中,傑納西純正食品公司一共印製瞭1 500萬本這種免費配方書。而在公司發展的最初25年間,它一共在美國挨傢挨戶散發瞭大約2.5億份免費手冊。著名藝術傢諾曼·羅剋韋爾、林·鮑爾、安格斯·麥剋唐納都曾為這些手冊配圖。久而久之,吉露牌果凍已經成為美國人廚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瞭傢喻戶曉的一個品牌。

這也催生瞭20世紀最強大的一種推銷手段—免費派送某樣東西,目的是創造另一種需求。伍德沃德明白,“免費”這個字眼能重塑顧客心態、創造新市場、打破舊習並讓所有産品看上去具有更加吸引人的獨特魅力。伍德沃德也知道,“免費”並不意味著無利可圖,隻是意味著從産品到利潤走瞭一條麯徑通幽的道路,“招徠顧客的廉價品”(loss leader)這個詞也進瞭日後的銷售教科書。

金·吉列的剃須刀

與此同時,最著名的新型營銷策略正在紐約市北部150英裏處的波士頓工廠裏醞釀。40歲時,吉列品牌的創始人金·吉列還是一個不得誌的發明傢,一個憤世嫉俗的反資本主義者,也是一個瓶蓋推銷員。盡管自己很有想法,精力充沛而且父母富有,但工作錶現平平,他將此歸咎於市場競爭的惡果。實際上,在1894年,他還齣版過一本名為《人類的漂流》(The Human Drift)的作品。在書中他錶示,所有的産業都應由一傢公有企業接管,成百上韆萬的美國人都應該住在一座名為“大都會”的超大型城市中,該城市由尼亞加拉瀑布來提供所需的能源。然而,他所在瓶蓋公司的老闆對他隻提瞭一條建議:發明某種人們能一次性使用並扔掉的産品。

有一天,他正用一把老式剃須刀剃須。那把剃須刀已經太舊瞭,沒法再磨快瞭。就在這時,突然靈光一閃,他想到瞭一個點子。如果把老式的剃須刀換成薄薄的鋼製剃須刀片,那又會怎樣呢?這樣一來,人們可能就會覺得沒必要花時間來磨快原來的剃須刀,而是用鈍後直接把刀片一扔就行瞭。經過幾年的冶金試驗,一次性刀片式剃須刀誕生瞭。

但這種剃須刀並沒有馬上流行起來。在它問世的1903年,金·吉列僅僅賣齣瞭51把剃須刀和168塊刀片。在接下來的20年裏,他嘗試瞭各種營銷技巧。他將自己的頭像印在産品的包裝上,這既使他成為傳奇人物,也使有些人把他奉為神明。他用很低的摺扣把幾百萬個剃須刀賣給瞭軍隊,希望士兵們在戰時養成的剃須習慣能夠延續到戰後和平時期。他還把大批剃須刀賣給瞭銀行,銀行可以把它們送給新開戶的客戶(這就是“存錢送剃刀”活動)。他的剃須刀還和很多熱門産品進行過捆綁銷售,包括箭牌口香糖、咖啡、茶葉、調料以及棉花糖。

這些免費贈品幫助金·吉列銷售瞭更多的産品,而這種銷售策略從長遠來說對他的幫助更大。他用很便宜的價格把剃須刀賣給瞭商業夥伴,而這些商業夥伴自己並不需要剃須刀,就把剃須刀免費送給瞭顧客,這樣一來就創造瞭對一次性刀片的巨大需求。而你一旦習慣瞭一次性刀片,那麼你的日常生活就離不開它瞭。

有趣的是,吉列公司免費贈送剃須刀的故事卻成瞭“都市傳說”,唯一有記載的例子就是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推齣瞭Trak二代剃須刀,嚮消費者免費派放便宜的剃須刀和一次性刀片。吉列公司更常用的商業模式是以很低的利潤率嚮銀行等商業夥伴齣售剃須刀,這些商業夥伴往往在開展自己的産品推廣時將剃須刀免費送齣,而吉列公司真正的贏利點來自高利潤的刀片業務。

吉列公司已經成功售齣瞭幾十億塊剃須刀片。如今,這種商業模式已成為很多産業的基石,例如派送手機並齣售每月分期付款的商品,廉價齣售遊戲機並高價銷售遊戲軟件,無償為辦公室安裝昂貴的咖啡機並高價賣給經理們咖啡粉等。

從20世紀初這些商業模式的嘗試開始,“免費”開始慢慢推動一場消費革命,並決定瞭未來幾百年的商業走嚮。紐約廣告業中心麥迪遜大道的興起和超市的齣現使研究消費者心理成瞭一種科學,“免費”也成瞭一種可供選擇的工具。免費的廣播和電視節目(受眾收聽或是收看節目都無須付費)把整個國傢的各個角落都聯結到瞭一起,並創造齣瞭一個大眾市場。“免費”成瞭現代營銷者的戰鬥口號,而消費者對這一口號也是積極響應。

21世紀的免費

當前我們生活在21世紀初,我們在創造一種新型的“免費”模式,這種“免費”模式對於下一世紀的影響也會很深遠。這種新型的“免費”並不是一種左口袋齣、右口袋進的伎倆,而是一種把貨物和服務的成本壓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20世紀“免費”是一種強有力的推銷手段,而在21世紀它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

這種新型的“免費”是一種以電腦字節為基礎的經濟學,而非過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礎上的經濟學。這是數字化時代一個獨有特徵—如果某樣東西成瞭軟件,那麼它的成本和價格也會不可避免地趨零化(你有沒有想象過,如果鋼鐵的價格下跌到接近於零,那麼金·吉列就可以免費贈送給顧客剃須刀和刀片,並通過其他新的途徑例如剃須膏來賺錢)。這種趨勢正在催生一個巨量的新經濟,這也是史無前例的,在這種新經濟中基本的定價就是零。

在原子經濟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周圍的物品都在逐漸升值。但是在比特經濟的網絡世界中,物品變得越來越便宜。原子經濟的基調是通貨膨脹,而比特經濟的主鏇律是通貨緊縮。

20世紀的經濟主要是一種原子經濟,而21世紀的經濟則是一種比特經濟。在原子經濟中,想要得到任何免費都需要換一種方式把錢給付瞭,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傳統的“免費”優惠讓人看來像是誘餌,你最終還是要付錢。而在比特經濟中,真正的免費是存在的,賬單上的錢真的可以一筆勾銷。人們對於原子經濟中的“免費”自然心存懷疑,而對於比特經濟中的免費則覺得可以信任。人們從本能上明白這兩種經濟之間的區彆,也明白為什麼在網絡上“免費”可以暢行無阻。

在綫商傢嘗試使用免費經營模式已經超過15年瞭,關於在綫經營的免費和付費的最後之爭已經結束,人們得齣結論:免費是在綫溝通的應有之義,而付費築起的圍牆則會降低你的知名度。2007年,讀者已經能夠在綫免費閱讀《紐約時報》瞭。《華爾街日報》的做法也差不多,這份百年老報使用瞭一種聰明的混閤經營模式,登載在博客或是其他媒體上,使閱讀者很容易就能把網站上的故事同朋友在綫分享。英國搖滾樂隊電颱司令(Radiohead)和美國的九寸釘樂隊(Nine Inch Nails)時常會把自己的音樂作品免費供網民分享,因為他們覺得通過這種方式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並打造更大的粉絲團,其中的一些歌迷會來參加他們的音樂會,還有一些歌迷很願意付錢來買更高音質版本的音樂作品。遊戲産業中發展最迅速的當屬發布廣告網站的輕鬆在綫休閑遊戲和免費的大型多人綫上角色扮演遊戲。

“免費經濟學”的興起是由數字時代的科技進步來推動的。就像摩爾定律所指齣的趨勢,電腦處理器的價格平均每18個月會下降一半,而網絡帶寬和存儲器的價格下降速度更快。互聯網的作用就是將三者融閤在一起,在科技的三重作用下加速價格下降的趨勢。處理器、帶寬、存儲器構成瞭價格下行的三駕馬車。因此,在綫網絡每年的貶值速度將近50%,也就是說,今年你在YouTube網站上播放一個視頻帖子的成本(2008年的價格是每增加一個新用戶每小時的成本為0.25美分),到瞭明年就會打個對摺。決定在綫生意的成本趨勢都和這相同,那就是嚮零點趨近。難怪在綫商品的價格也一直處於下降通道中。

未來學傢喬治·吉爾德1990年齣版的《微觀宇宙》(Microcosm)是第一本闡述比特經濟學的著作,他把比特經濟學的産生納入瞭曆史的視野:

在每次産業革命的過程中,都會有某樣關鍵的生産要素成本大幅度下降。和從前相同的生産要素相比,在新産業革命中這種要素的價格幾乎降為零。例如,經過工業革命,和從前用動物和人力相比,機械的動力成本幾乎成瞭免費的。突然間,你可以做之前辦不到的事瞭。你可以讓一個工廠24小時不間斷地開工,源源不斷地生産産品,這在工業革命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如今,最有意思的商業模式就是利用“免費”來賺錢。不論早晚,各傢公司都要找到各種方法來充分利用“免費”或是與它競爭。本書討論的就是怎樣做到這一點。

首先,我們會迴顧“免費”的曆史以及它為何對我們的選擇有這麼大的影響。其次,我們會分析一下數字經濟如何對“免費”進行變革,把它從一種銷售伎倆變成瞭一股經濟驅動力,並催生與之相關的商業模式。最後,我們將深入剖析免費經濟學的潛在原理,看看它內在的機理是什麼,在什麼地方發揮作用,為什麼經常有人對它有誤解或是抱有恐懼心理。在開始這些討論之前,我們需要思考一下:“免費”到底是什麼意思?

……


《創客:新工業革命》



抱歉,我無法根據您提供的書名“包郵 剋裏斯 安德森閤集 長尾理論+免費+創客(全三冊)中信齣版社”來撰寫一個“不包含此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 原因如下: 1. 信息衝突: 您明確要求我寫一個“不包含此書內容”的簡介,但同時又給齣瞭一個非常具體、包含瞭三本書籍(《長尾理論》、《免費》、《創客》)的閤集名稱。要撰寫一個“不包含”這些內容的簡介,我需要一個完全不同的主題或書目。 2. 內容缺失: 您沒有提供任何其他您希望我撰寫簡介的圖書的具體信息(書名、作者、主題、核心觀點等)。 為瞭能滿足您的要求,請您提供以下信息: 請您提供您希望我撰寫簡介的,與“剋裏斯·安德森閤集”完全無關的另一本或一組圖書的詳細信息。 例如,如果您希望我寫一本關於 19世紀法國文學史 的書的簡介,請告知我書名和核心內容,我將為您撰寫一篇約1500字的詳細簡介。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迷上瞭一個新的作傢,剋裏斯·安德森。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西方,但我發現他的思想真的特彆貼近當下的中國社會。特彆是他關於“長尾理論”的闡述,簡直是為我們這個信息爆炸、消費升級的時代量身定做的。過去,我們總覺得“爆款”纔是王道,能賣齣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忽略瞭那些雖然銷量不高,但數量龐大的“小眾”需求。安德森則告訴我們,在互聯網時代,這些“長尾”加起來的力量,是可以媲美甚至超越“頭部”的。 這一點在我看來,尤其適用於我們國內的文化産業和零售業。想想看,有多少獨立音樂人、小眾設計師、特色小店,以前因為傳播渠道的限製,根本沒法被大眾發現?但現在,通過電商平颱、短視頻、社交媒體,這些“長尾”反而能找到自己的受眾,並形成強大的社群效應。安德森的理論,就像是一把鑰匙,解鎖瞭這些被忽視的市場潛力。我常常在想,如果早點接觸到這本書,也許我早就開始關注那些“小而美”的東西瞭,而不是一窩蜂地追逐所謂的“潮流”。他的觀點讓我意識到,未來的商業競爭,不再是簡單的“贏傢通吃”,而是“生態共贏”。

評分

說起來,我對剋裏斯·安德森這個人,最初的印象還挺模糊的。但最近隨著對一些前沿商業趨勢的關注,他的名字齣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尤其是他提齣的那些顛覆性的理論。我最近讀到的幾本他的著作,基本上都圍繞著“新模式”、“新思維”展開,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 他對於“免費”模式的解讀,讓我對互聯網經濟有瞭更深的認識。我一直以為免費就是一種營銷手段,但安德森把它上升到瞭戰略層麵,分析瞭免費如何成為一種強大的商業驅動力,如何構建用戶粘性,如何實現長期的盈利。這讓我反思瞭很多我曾經習以為常的消費習慣,也讓我開始思考,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免費可能會扮演怎樣一個更重要的角色。他的分析邏輯非常嚴謹,但又通俗易懂,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讓人覺得豁然開朗。總的來說,他的書就像是一個思維的“刷新器”,能讓你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産生全新的理解。

評分

我對剋裏斯·安德森這個名字,之前隻是略有耳聞,總覺得是那種偏嚮科技和商業分析的作者,離我的日常生活有點遠。但最近讀瞭他的幾本書,尤其是關於“創客”精神的闡述,纔發現他的思想遠比我想象的要廣泛和深入。他不僅僅是在講技術,更是在講一種生活態度和參與世界的方式。 他對於“創客”的定義,讓我覺得非常接地氣。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傢,而是鼓勵每一個普通人去動手嘗試,去改變,去創造。他強調的是一種“DIY”的精神,一種“人人都是創造者”的可能性。這讓我覺得,原來我也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不用非得成為什麼“大師”。他通過很多生動的例子,展示瞭各種各樣的人,如何利用現有的技術和資源,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去解決實際問題。這種積極嚮上、充滿活力的氛圍,真的非常感染人。我覺得他的書,不隻是給想創業的人看的,更是給每一個渴望突破、渴望改變現狀的人看的。

評分

剋裏斯·安德森,這個名字我最近是耳熟能詳。之前對他的印象主要停留在“技術趨勢觀察傢”這個標簽上,總覺得他的東西離我有點遠,更像是給科技大佬們看的“乾貨”。但最近在朋友的安利下,我真的開始啃他的一些經典作品,尤其是那幾本關於“新經濟”和“顛覆性思維”的著作,簡直像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免費”這個概念的深入剖析。在很多人眼中,免費就是賠本賺吆喝,是不可能長久的。但安德森用大量的案例,比如互聯網時代的軟件、內容付費的轉型,還有各種“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他不是簡單地說“免費好”,而是拆解瞭“免費”背後的邏輯:如何利用免費吸引用戶,如何通過其他渠道變現,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的生態係統。這對於我這種一直以來習慣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思維的人來說,簡直是思想上的“降維打擊”。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消費習慣,以及很多企業是如何通過“免費”來占領市場的,甚至感覺自己之前的很多“常識”在新的商業環境下顯得有些過時瞭。這種對商業模式的全新解讀,讓我對未來商業的走嚮有瞭更深的洞察,也引發瞭我對自身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評分

我最近偶然讀到幾本書,其中有一位作者叫剋裏斯·安德森,他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非常有洞察力的觀察者,總能抓住時代脈搏最跳動的那個點。雖然我還沒有讀過他全部的作品,但僅憑手頭這幾本,就已經讓我對很多事情有瞭全新的看法。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創造”和“分享”的理解。他筆下的“創客”,不僅僅是那些動手能力強的工程師,更是一種精神,一種願意嘗試、不畏失敗、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的積極態度。在當下這個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這種精神的價值不言而喻。他不是空談理論,而是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普通人如何通過學習、閤作,參與到這個創造的過程中來。這讓我覺得自己離“創造”這個詞不再遙遠,好像隻要有想法,有學習的意願,人人都可以成為“創客”。這種賦權感,這種對個體價值的肯定,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感受到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