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本辅导册子的主要失望点在于其“同步”的力度不够。它声称是高中同步,意味着它应该紧密贴合当时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变化,尤其是对于选修内容,不同省份的侧重点可能会略有不同。然而,我发现书中所选的习题,虽然难度跨度尚可,但对于一些近年来新出现的、考察跨学科思维的题目类型,覆盖得非常薄弱。举个例子,在微积分和指数函数应用相结合的题目中,这本书的例题还停留在几年前的考察模式。这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他们可能在考场上遇到更新颖的题型时,因为没有见过类似的“导向性”练习而感到措手不及。另外,书中的印刷质量中规中矩,但某些公式的下标和上标在较小的字体下显得有些模糊不清,这在涉及复杂指数和对数运算时,是致命的缺陷。我不得不经常借助放大镜或者其他参考书来确认那些细微的标记,这极大地破坏了练习的流畅性。总而言之,作为一个2018年的版本,它的时效性(相对于现在来看)和对新兴考点的敏感度,都未能达到我期望中的高标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它像是一个合格的配角,而不是一个出色的主角。如果你班上的老师已经提供了非常详尽的课堂笔记和习题讲解,那么这本书或许可以作为辅助,用来巩固和查漏补缺。但如果指望它能独立承担起你学习“选修2-3”这块硬骨头的重任,那恐怕会让你失望。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于“极限”概念的引入部分,那是整个选修模块的基石之一。书中的定义和性质罗列得非常完整,但缺少了那种直观的几何或物理图像来辅助理解,导致学生很容易把极限当成一个纯粹的代数运算技巧,而不是一个深刻的数学思想。至于那个被大肆宣传的“实物赠送”,说实话,我更关心的是解答部分的质量。打开答案解析一看,很多步骤的跳跃性依然很大,特别是那些需要复杂分步推理的证明题,往往只是给出了关键性的几步,中间大量的逻辑衔接需要读者自己去脑补。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题目集合”而非“学习指南”。对于追求高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解析深度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每一步的细致“导引”,而不是“巧练”后的一个简单对勾。
评分作为一名在数学学习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学生,我对各种“导与练”系列的书籍都有一定的接触和偏好。这本2018年版本的《数学(选修2-3)》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努力追求“全面覆盖”,但最终效果却显得有些平庸。它的结构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严格划分的,这本无可厚非,便于课堂同步。但问题在于,在每个小节的知识点梳理部分,讲解得过于简略,用词也比较书面化,缺乏那种能够瞬间点亮思路的“灵光一现”的引导。我特别关注了排列组合部分,这是很多理科生容易混淆的边界问题的高发区。这本书的例题选择上规避了那些真正具有迷惑性的情景设置,大多是标准的“选排题”。这导致做完练习后,学生可能掌握了基础题型,但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的变体,就容易失手。至于那个“送五件实物”的噱头,我个人认为这占用了原本可以用来增加高质量例题或更详尽解析的空间,喧宾夺主了。如果把这些资源投入到提升内容的质量上,而不是依赖外部的物质激励,这本书的价值会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拿到这本辅导资料的时候,一股浓浓的“应试气息”扑面而来,这或许是所有高中教辅书都难以摆脱的宿命吧。我重点翻阅了关于热学和熵变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在选修2-3里往往是学生们的难点,因为它涉及到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模型结合。遗憾的是,书中的习题设置似乎更偏向于对公式的机械套用,而不是鼓励学生去理解背后的物理意义。比如,有几道计算系统内能变化的题目,给出的背景描述过于冗长,但真正的解题关键点——比如理想气体做功的符号规定——在“巧练”的环节中被一带而过,没有给出足够的辨析。我试着按照书上的“小题巧练”思路去解题,结果发现所谓的“巧”,更多的是指快速定位考点,而非真正巧妙的解题技巧。更让我感到不适的是,书中的排版,虽然字号小,试图塞进更多内容,但行距和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并不理想,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很容易疲劳。对于数学这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科目来说,视觉体验也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坦率地说,如果不是为了凑够练习量,我可能不会选择这本书来作为我主要的复习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题库,而非一个可以信赖的导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挺抓人眼球的,那种熟悉的教科书风格混合着一些现代的排版元素,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用来应试的“利器”。我本来还抱着一丝希望,期待它能在一些偏难的知识点上给出更深入的剖析,毕竟标题里提到了“导与练”,听起来像是循序渐进的意思。然而,当我翻开内页,尤其是那些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部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把我们平时用的那本厚厚的教辅书,用更小的字体、更紧凑的版面硬塞了进去,中间的例题解析部分也显得有些单薄和公式化。特别是对于“选修2-3”里那些涉及概率和统计的综合应用题,仅仅给出结论性的步骤,缺乏对思维路径的细腻勾勒。我记得有几道关于独立重复试验的题目,书上的解法直接跳过了对“伯努利概型”的条件确认,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这种“捷径”反而成了绊脚石。如果说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大概就是那五件“实物”赠品了,虽然我还没拆开看是什么,但光是那个“送五件实物”的标签就足够吸引那些追求性价比的学生了。不过,对于真正想通过练习册来提升数学逻辑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在深度上稍显不足,更像是一个题海战术的补充材料,而非精讲精练的典范。总体而言,适合那些已经掌握基础,需要大量刷题来保持手感的同学,但对寻求系统性提升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侧重思维构建的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