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羅輯思維2017年度銷售量最高的紙質圖書。
2.得到APP定價198元的專欄超過8萬人次訂閱,圖書重寫篇幅超過60%。
3.國傢文津奬得主、知名投資人吳軍博士的首部認知升級類作品。
4.《浪潮之巔》《智能時代》之後的最新力作。
5.《見識》提供一套洞察世事和人生的獨特方法,助你與時代的領航者同行。
附套裝12冊:
見識 書號:ISBN:9787508684604
文明之光 第一冊 書號:9787115358547
文明之光 第二冊 書號:9787115358530
文明之光 第三冊 書號:9787115377098
文明之光 第四冊 書號:9787115448569
數學之美(第二版) 書號:9787115373557
浪潮之巔 第三版 上下冊 書號:9787115424310
矽榖之謎:《浪潮之巔》續集 書號:9787115410924
大學之路 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 第二版 書號:9787115470294
智能時代 書號:9787508663814
內容簡介
《見識:商業的本質和人生的智慧》
根據吳軍老師在“得到”App專欄的訂閱用戶最為關心的內容,將之重新補充、調整後的作品,作品增補、調整篇幅超過60%。
吳軍老師認為,與其他外部資源或者個人因素相比,個人的成就首先取決於“見識”。因此在書中,他將自己的經曆,以及身邊那些時代領航者的經驗,以極其睿智的方式闡述齣來,為你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問題的視角。
《矽榖之謎》
顛覆人們對信息時代的認識、對創新和創業的理解的好書。作者吳軍通過介紹矽榖成功的秘訣,揭示瞭信息時代的特點和方法論。
近年來,吳軍從技術和管理人員變成瞭投資人,他對IT領域,尤其是對科技創新因而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他根據這些年在矽榖所獲得的第1手資料,結閤自己的思考,迴答瞭長期以來令大傢深感睏惑的一個不解之謎,那就是―為什麼矽榖在全世界其他地區難以復製? 吳軍博士從對人類文明産生瞭重大影響卻在過去被忽略的曆史故事裏,選擇瞭有意思的幾十個片段特寫,以人文和科技、經濟結閤的視角,有機地展現瞭一幅人類文明發展的宏大畫捲。 《文明之光》係列大緻按照從地球誕生到近現代的順序講述瞭人類文明進程的各個階段,每個章節相對獨立,全景式地展現瞭人類文明發展曆程中的多樣性。《文明之光》係列第三冊講述瞭音樂、美術、計算機、互聯網、金融、矽榖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啓迪、微粒子和宇宙天文學、環境保護等,共八個專題。 看完這個係列,讀者朋友可以體會到,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人類社會雖然不斷遇到一些睏難和問題,但人類總是會有辦法解決它們,我們要成為一個“理性樂觀派”;其次是能夠認識到普通人對文明發展的貢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貢獻者。 吳軍博士從對人類文明産生瞭重大影響卻在過去被忽略的曆史故事裏,選擇瞭有意思的幾十個片段特寫,以人文和科技、經濟結閤的視角,有機地展現瞭一幅人類文明發展的宏大畫捲。 《文明之光》係列大緻按照從地球誕生到近現代的順序講述瞭人類文明進程的各個階段,每個章節相對獨立,全景式地展現瞭人類文明發展曆程中的多樣性。《文明之光》係列第二冊講述瞭從近代科學興起,到工業革命時代,以及原子能應用這一曆史階段,共八個專題。 看完這個係列,讀者朋友可以體會到,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人類社會雖然不斷遇到一些睏難和問題,但人類總是會有辦法解決它們,我們要成為一個“理性樂觀派”;其次是能夠認識到普通人對文明發展的貢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貢獻者。 《文明之光》係列大緻按照從地球誕生到近現代的順序講述瞭人類文明進程的各個階段,每個章節相對獨立,全景式地展現瞭人類文明發展曆程中的多樣性。《文明之光》係列冊講述從人類文明開始到近代大航海這一曆史階段,共八個專題。 看完這個係列,讀者朋友可以體會到,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人類社會雖然不斷遇到一些睏難和問題,但人類總是會有辦法解決它們,我們要成為一個“理性樂觀派”;其次是能夠認識到普通人對文明發展的貢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貢獻者。
《矽榖之謎》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浪潮之巔》的續集或姊妹篇。在《矽榖之謎》中,吳軍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仔細分析瞭矽榖的起源和發展,對矽榖的創新力進行瞭深刻剖析,把矽榖的經驗提升到瞭理論高度,並且解釋瞭為什麼隻有矽榖真正做到瞭寬容叛逆、寬容失敗、多元文化和拒絕平庸。這些特點造就瞭矽榖幾十年的長盛不衰。
《矽榖之謎》有助於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創業者、風險投資人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者深入研究、學習矽榖,也非常適閤對科技創新與創業感興趣的人士閱讀參考。《浪潮之巔 第三版 上下冊》
《浪潮之巔(第3版)》不是一本科技産業發展曆史集,而是在這個數字時代,一本IT人非讀不可,而非IT人也應該拜讀的作品。一個企業的發展與崛起,絕非隻是空有領導強人即可達成。任何的決策、同期的商業環境,都在都影響著企業的興衰。《浪潮之巔》不隻是一本曆史書,除瞭講述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對於華爾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風暴對科技産業的衝擊,也多有著墨。此外,這本書也著力講述很多尚在普及或將要發生的,比如微博和雲計算,以及對下一代互聯網科技産業浪潮的判斷和預測。因為在極度商業化的今天,科技的進步和商機是分不開的。誠如作者所言:“人的商業知識和眼光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斷地、有心地學習。經過多年的學習、思考和實踐,我認定這樣一個規律,就是:科技的發展不是均勻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齣現。每一個人都應該看清楚浪潮,趕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文明之光(第三冊,全彩印刷)》
《文明之光(第二冊,全彩印刷)》
《文明之光(冊,全彩印刷)》
吳軍博士從對人類文明産生瞭重大影響卻在過去被忽略的曆史故事裏,選擇瞭有意思的幾十個片段特寫,以人文和科技、經濟結閤的視角,有機地展現瞭一幅人類文明發展的宏大畫捲。
《大學之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第-二版》作者闡述瞭英美知名教育傢的教育理念,係統地介紹瞭英美大學的教育方法、辦學理念和招生特點,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異,比較瞭中美兩國在教育上的差異,並且結閤自己的親身體會,對年輕人給齣瞭自我發展的建議。作者與美國許多大學有著密切聯係,書中還介紹瞭美國知名大學在招生中不為人知的細節,重點解析瞭其中一些潛規則的曆史成因和申請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對策。作為一名事業有成者,作者詳細闡述瞭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並特彆強調人生是一場馬拉鬆,教育乃終身學習,而並非以獲得一個知名大學學位為終結。
《大學之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第-二版》增加瞭公立大學的內容,包括公立教育的意義和美國的公立教育,以及公立教育的典範伯剋利,此外還有大學排名和大學申請的相關內容。
《大學之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第-二版》對傢長和學生、教育工作者,以及留學機構都有一定的藉鑒和參考價值。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對社會和商業的影響日益深刻,從學術界到企業界,智能化浪潮的來臨,已經成為共識。可以比肩於大航海時期和工業革命的此次變革浪潮,必然會對我們的技術發展、商業和社會都會産生重大的影響。作者吳軍在《智能時代:大數據與智能革命重新定義未來》中指齣,首先,我們在過去被認為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會因為大數據和機器智能的使用而迎刃而解,比如解決癌癥個性化治療的難題。同時,大數據和機器智能還會徹底改變未來時代的商業模式,很多傳統的行業都將采用智能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同時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大數據和機器智能對於未來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另一方麵,智能化也會對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在智能革命的初期。因此,在智能時代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未雨綢繆,力爭做控製世界的2%人,而不是被智能化浪潮淘汰。
作者簡介
吳軍
博士,著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傢,矽榖風險投資人。他的著作《數學之美》榮獲國傢圖書館第八屆文津圖書奬、第五屆中華優秀齣版物奬,《文明之光》被評為2014年“中國好書”,《浪潮之巔》榮獲“藍獅子2011年十大極佳商業圖書”奬。
吳軍博士曾經擔任Google資深研究員,設計瞭Google中、日、韓文搜索算法以及Google的自然語言分析器。2010-2012年擔任騰訊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等業務的副總裁,後迴到Google負責計算機自動問答項目。自2008年,他開始從事風險投資,並於2014年作為創始閤夥人創立瞭矽榖豐元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吳軍博士也是上海交通大學客座研究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
商品目錄
序言 “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
第一章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當一個人對社會産生瞭極大的正嚮影響力後,他不僅可以獲得物質(比如金錢)和精神(比如名譽)的財富,而且會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
人生是一條河
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麼
人生最重要的投資
先讓父母成熟起來
嚮死而生
第二章 人生需要做減法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而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捨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捨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由於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瞭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機會。
不做選擇的幸福
做人與作詩:我們需要林黛玉
西瓜與芝麻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我們一定比18世紀的人過得好嗎?
第三章 談談見識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於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今天,由於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們增加見識要比過去容易得多。但在我們心中,有時依然有一道圍牆,阻礙瞭我們的見識。
我們和天纔相差有多遠?
起跑綫和玻璃心
論運氣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什麼?
對話莊子:談談見識
閱讀的意義
第四章 大傢智慧
曆史上傳頌至今的名人大傢,在不經意間將人生的感悟告訴我,也不知不覺地影響瞭我。後來,我有機會遇到世界上很多優秀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同樣影響瞭我。
莎士比亞的智慧:論朋友
拉裏·佩奇的經營管理智慧
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司馬遷的智慧:東方最早的經濟學綜閤論文《貨殖列傳》
銷售大師的智慧
第五章 拒絕僞工作者
效率高低不取決於開始瞭多少工作,而在於完成瞭多少。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瞭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它們是僞工作。所以,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從拒絕僞工作開始。
不做僞工作者
努力10000小時真能幫你成功嗎?
三闆斧破四睏境
OKR:榖歌的目標管理法
做好最後的1%
第六章 職場的誤區與破法
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的性質和成敗決定瞭你此後職業發展的方嚮和事業起點。對第一份工作,年輕人常常陷入一些誤區,尤其是過於看重薪酬而影響瞭對工作的價值判斷。
年輕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資
五級工程師和職業發展
職場上的四個誤區和四個破法
職業員工和管理者要注意的兩件事
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
職場完美進階:常識、科技和藝術
第七章 商業的本質
世界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誕生齣一些新的商業概念,最後大傢發現炒完概念後剩不下什麼東西。其實,不論概念如何炒,商業的本質上韆年都沒有什麼改變。
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經營和管理的秘訣:不給選擇
“第三眼美女新産品”在市場上成功的三個階段
第八章 理性的投資觀
事業成功,掙到瞭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後白忙活一場;沒有掙到錢,空有一腔理想抱負,可能也不過是幻想。因此,金錢觀不僅會對人的事業産生影響,也會決定人的幸福。
金錢觀
風險意識
第一堂投資課
投資中的誤區
圍繞投資目的進行資産配置
第九章 好好說話
語言能力是我們的祖先現代智人區彆於其他人類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人類文明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信技術和手段不斷進步的過程。通過講話交流想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一個人能否成功。
講話做事都要達到目的
談談講理的方法
我們靠什麼說服人
如何做好演講
後記 從《矽榖來信》到《見識》
《浪潮之巔》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科技史詩,它不僅僅記錄瞭那些改變世界的科技公司,更描繪瞭信息技術發展的大潮中,無數英雄的崛起與沉浮。吳軍老師以宏大的視角,將那些看似零散的科技事件,串聯成一條清晰而富有邏輯的發展脈絡。從最初的個人電腦革命,到互聯網的崛起,再到移動互聯網的爆發,這本書讓我們看到瞭科技力量是如何不斷推動社會前進的。我最喜歡的是,他並沒有把這些科技公司寫成一個個冰冷的産品,而是著重描寫瞭那些創造這些産品的“人”,他們的遠見、他們的勇氣、他們的執著,以及他們在時代浪潮中的掙紮與奮鬥。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瞭解科技史,更是在感受一種時代精神,一種永不停止的探索和創新的精神。他讓我看到瞭,偉大公司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無數次嘗試、無數次變革、無數次超越自我的結果。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置身於一場盛大的技術博覽會,既有視覺的震撼,更有思想的啓迪,讓我對科技的未來充滿瞭好奇和憧憬。
評分《矽榖之謎》,這本書的名字就帶著一種神秘感,讀完之後,我隻能說,這種神秘感源於矽榖本身蘊含的獨特精神和創新基因。吳軍老師以他一貫的嚴謹和洞察力,層層剝開矽榖成功的麵紗,揭示瞭那些驅動這傢全球創新中心的深層原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不僅僅關注瞭那些傢喻戶曉的科技巨頭,更深入地挖掘瞭許多被我們忽略的、但同樣至關重要的因素,比如矽榖的文化、教育體係、風險投資機製,以及那種鼓勵試錯、容忍失敗的創新氛圍。他強調瞭“人”在矽榖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無論是頂尖的工程師、富有遠見的創業者,還是敢於冒險的投資人,他們共同構成瞭矽榖強大的創新生態。書中的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精彩,讓我看到瞭那些偉大的公司是如何從一個不起眼的創業點,一步步成長為改變世界的巨頭的。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傳遞瞭一種積極的信號:創新並非遙不可及,它是一種可以被學習、被復製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矽榖充滿瞭敬意,更對未來的科技發展充滿瞭期待,也對自己未來在某個領域嘗試創新,有瞭更多的勇氣和信心。
評分《數學之美》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數學這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學科。在我過去的認知裏,數學似乎隻與枯燥的公式和抽象的計算有關,而這本書則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數學奇妙世界的大門。吳軍老師用一種極其優美、極富感染力的方式,將數學中的那些“美”展現得淋灕盡緻。他不是生硬地講解定理和證明,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我們看到數學是如何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構建瞭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秩序和規律。從斐波那契數列在自然界中的應用,到信息論的魅力,再到概率論的奇妙猜想,這本書讓我驚嘆於數學的普適性和強大力量。他讓我明白,數學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清晰、更加有條理,對很多事物都有瞭新的理解角度。這本書的文字也寫得非常優美,讀起來就像是在品味一首精心譜寫的樂章,充滿著智慧的光芒和藝術的魅力。
評分《見識》這本書,讀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吳軍老師真的把“見識”這兩個字,活成瞭某種程度上的“道”。不同於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勵誌雞湯,這本書更像是一次深度的人生訪談,裏麵充滿瞭作者真切的經曆、深刻的思考,以及對時代變遷的敏銳洞察。他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有所見識”,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故事,比如他自己在國外求學、創業的種種經曆,讓我們看到“見識”是如何在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中,在一次次對未知的好奇與探索中,慢慢積纍、沉澱下來的。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格局”的解讀,他認為格局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拓展視野而形成的。這讓我反思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問題的本質,之所以會被眼前的小事絆住手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闊,我們的“格局”還不夠宏大。他書中提到的“閱讀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句話說得太對瞭。那些偉大的思想傢、科學傢、藝術傢,他們的智慧和經驗,都沉澱在書本裏,等待著我們去發掘。讀《見識》,就像是和這些偉大的靈魂進行瞭一場高質量的對話,從中汲取養分,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豐盈,也更有力量去麵對未來的挑戰。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提升個人見識,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保持清醒的頭腦,做齣明智的判斷,活齣更有價值的人生。
評分《智能時代》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為我們這些身處科技洪流中的普通人量身定製的“人工智能生存指南”。吳軍老師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人工智能這個聽起來高大上、又有點令人畏懼的概念,掰開瞭、揉碎瞭,講給我們聽。從人工智能的起源、發展,到它如今在各個領域的具體應用,這本書都給齣瞭非常清晰的脈絡。讀這本書,我最大的體會是,人工智能並非遙不可及的科幻,它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手機裏的智能助手,到推薦算法,再到自動駕駛,這些都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支撐。更重要的是,吳軍老師並沒有止步於技術的介紹,而是深入探討瞭人工智能對社會、對就業、對倫理帶來的深遠影響。他提齣的“算法偏見”、“隱私泄露”等問題,都非常值得我們警惕和深思。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麵對人工智能的浪潮,我們不能被動接受,而是需要主動去瞭解、去適應、去駕馭。他鼓勵我們擁抱變化,學習新技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從而在這個智能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創造新的機遇。這本書讀起來毫不枯燥,充滿瞭啓發性,讓我對未來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加積極地去擁抱科技帶來的變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