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分子生物学
:118.00元
作者:杨荣武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30518469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926年摩尔根“基因论”的发表,确立了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决定着生物体的性状。但关于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仍然不清楚。揭示基因的本质及其作用方式就成了当时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开创了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是生物学中信息学派、结构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研究成果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史上一次成功的由学科交叉融合而引起的科学革命。发现DNA双螺旋的故事已为人们广为传颂,并作为生物学*具传奇色彩的发现而载入生命科学史册。同样,与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发展相比,就急需一本既与时俱进又通俗易懂的新教材。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系统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术,并反映了这一领域的*进展。内容包括遗传物质的分子本质;基因、基因组和基因组学;DNA的生物合成、损伤、修复和突变;DNA重组;RNA的生物合成;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后加工、分拣、定向和水解;原核、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1. 杨荣武教授十年心血之作,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习宝典。
2. 本书荣获“华东六省一市大学出版社教材一等奖”。
3.本书作者 2016年,先后荣获亚洲及大洋州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FAOBMB Education Award 2016)和宝钢教育基金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南京大学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我*喜爱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4.杨荣武教授主讲的“生物化学”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生物化学”不仅为江苏省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在爱课程网上深受全国修课者的喜爱,讲授的“结构生物化学”MOOC已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网上上线,受到全球修读者的欢迎。
新版特色
1.本书再版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包括每一章后面提供的文献和推荐网址。例如,增加了CRISPR系统、基因组编辑、表观遗传、lnRNA和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等内容,引用文献截止到2017年8月。
2.可读性、易读性进一步提高。全书的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3.全书结构体系作了一些调整,特别是考虑到古菌与真核生物在分子生物学的各种机制上更加相似,因此不再简单地按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来组织各章内容,而是按照细菌、真核生物和古菌三个域来组织。
4.教材中引入了新的元素,就是文中穿插了许多小框和随文小测验(quiz),小框中有分子生物学的*动态、趣事、应用和科学小故事等。小框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可进一步激发读者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而小测验可以让读者带着问题去学习。另外,每一章的小结仍然设计成填充的形式,这样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总结。
5.特配数字课程,内有杨荣武教授讲授的本课程的全程录像,读者可以利用书中的二维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随时观看录像视频,此外,还有许多辅助教学和学习的资料可供下载。这不仅有助于读者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还在读者和编者之间提供了一种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6.提供了四套PPT课件,中、英文简版和全版各一套,相信这对于许多学校正在推行的双语教学应该很有帮助。
7.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本版改为了双色版,从而使反应主线特别是图表显示的部分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鲜活生动。
8.配套的《分子生物学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将很快更新。
目录
作者介绍
杨荣武 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先后作为访问学者赴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杨荣武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直以“启发诱导式的双语教学、善于将复杂深奥的内容简单化和形象化以及与多媒体的紧密结合”为自己的教学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国生化教学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2016年,先后荣获亚洲及大洋州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FAOBMB Education Award 2016)和宝钢教育基金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南京大学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我喜爱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主讲的“生物化学”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生物化学”不仅为江苏省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在爱课程网上深受全国修课者的喜爱,讲授的“结构生物化学”MOOC已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网上上线,受到全球修读者的欢迎。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为国家“十二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精品教材,主编的《分子生物学》版获得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教材评比一等奖。此外,还主编过其他教材和辅助教材10多部。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一直以来,分子生物学都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峰。终于,我找到了这本《分子生物学》。读它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密集,更是一种来自学者的智慧和热情。书中对每一个分子事件的描述都力求精准,从酶的催化机制到信号转导通路,每一处都经过深思熟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章节,它们将我们从单一基因的视角,拓展到整个基因家族和蛋白质网络的宏观理解,让我看到了生命体是一个高度互联的复杂系统。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通过解析一些经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还原了科学探索的过程,让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甚至觉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科研训练。它教会我如何审视证据,如何构建模型,如何在纷繁的现象中找到关键的分子线索。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分子生物学》,就被其严谨的逻辑和宏大的叙事所吸引。它并非仅仅罗列知识点,而是将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等核心过程,巧妙地编织成一个生动的故事。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细胞世界,亲眼见证DNA双螺旋的解旋与复制,感受mRNA如何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生命的语言,又惊叹于蛋白质如何精确地折叠,执行着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作者对复杂概念的解释,总是循序渐进,辅以精细的插图,将抽象的原理可视化,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尤其是关于基因调控的部分,让我对生命体内部的精巧调控机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效应,实在令人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鼓励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去探究生命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分子机制,这种探索精神的启迪,远比记住几个实验名词更为宝贵。
评分作为一名在科研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研究者,我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解早已超越了教科书的范畴。然而,当我拿起这本《分子生物学》时,依然被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所折服。作者并非仅仅重复着已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而是深入剖析了许多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这让我感到惊喜。书中的一些观点,尤其是关于表观遗传学和非编码RNA作用机制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我甚至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深刻预判。它是一本既能满足初学者入门需求,又能为资深研究者提供新启发和思考的宝藏。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是一场与分子生物学领域顶尖智慧的对话。它鼓励我去挑战传统观念,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为我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评分对于一个对生命奥秘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找到一本既易懂又深入的分子生物学书籍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幸运的是,《分子生物学》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穿越了分子世界。书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我仿佛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娓娓道来,而不是枯燥地背诵公式。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分子生物学是如何改变我们生活,比如在农业、工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这些都让我对科学的未来充满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生命科学的热情,让我愿意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
评分我一直对疾病的发生机制非常感兴趣,而分子生物学无疑是理解这一切的钥匙。这本《分子生物学》以其清晰的脉络和详实的论证,让我对许多常见的疾病,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通过分子层面的解读,揭示了这些疾病是如何在基因、蛋白质、细胞等不同层级上发生错误的,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分子诊断和分子治疗的章节,它展示了分子生物学如何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这种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我从中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更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以及它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