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律行为论
定价:90.00元
作者:(德)维尔纳·弗卢梅 ,迟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11837158
字数:907000
页码:11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1.022kg
编辑推荐
在法律行为制度的研究中,《法律行为论》一书无疑是为经典,为重要的著作。它不但系统介绍了法律行为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与其相关的具体制度设置,而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弗卢梅出版《法律行为论》之前,德国学者将法律行为作为法律事实的一种列入法律事实理论中予以研究。法律行为因此被理解为行为(Handlung)的一种,并被与其他行为一并置于权利的视角下予以探讨。弗卢梅认为这一体系安排没有能够体现法律行为所特有的基于意思自治创设性地形成法律关系的本质。有鉴于此,在《法律行为论》一书中,他将法律行为作为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予以研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澄清私法自治理论的特性和独立价值。在许多学者认为私法自治和契约自由面临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弗卢梅在《法律行为论》中义无反顾地捍卫了私法自治在私法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正如他在该书序言中所道:“本书所有专题论述都围绕私法自治这一主题展开,以期澄清私法自治的独值。”
《法律行为论》的中译本不仅将会推动我国民法学界对法律行为制度的研究,而且将会对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尤其在促使私法自治的理念更为深入地根植于我国民法体系,同时确保法律行为制度能够真正实现私法自治的制度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提要
弗卢梅的《法律行为论》是二十世纪德国法学经典名著。在该著作中,弗卢梅为了系统阐述私法自治的基本思想而将法律行为这一法律制度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历史发展的延续予以详细论述,他没有局限于制定法的明文规定,而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制度的价值,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和评价现行法的规定,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法律行为论》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法学科研弥足珍贵的思维宝藏。
目录
作者介绍
维尔纳弗卢梅(WernerFlume)生于1908年9月12日,卒于2009年1月28日。1946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被哥廷根大学聘为罗马法和民法教席教授;1953年-1976年担任波恩大学罗马法与税法研究所所长,并获得“哥廷根科学院院士”、“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以及“英国科学院院士”等荣誉。1982年,雷根斯堡大学法律系授予弗卢梅名誉博士学位。弗卢梅的著述不仅对法学学术研究,而且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他的经典之作《民法总论》第二卷《法律行为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学术成就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被视为20世纪德国重要的法学家。迟颖,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0年12月出生于甘肃省金昌市。1993年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同年10月赴德留学。2002获德国帕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8-10月、2003年8-10月,两次担任德国帕骚大学法律系罗马法及民法教席研究助理。2008年5-7月,受DAAD资助在德国波恩大学法律系访问学习。德文专著:《中国法上的缔约过失责任》(Verschuldenbei Vertragsverhandlungen im chinesischenRecht)于2005年初在德国出版;论文:《德国消费信贷法中的关联合同制度》、《关联合同中产生于买卖合同的抗辩权对贷款合同的适用性问题》、《论德国法上以保护消费者为目的之撤回权》;德文论文:Einordnungder c.i.c. in das chinesische Zivilhaftungssystem,载于Zeitschrift fürChinesisches Recht (ZChinR)2008年第4期。
文摘
序言
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吸引了。翻开目录,那一串串精炼的标题,诸如“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与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区分”等等,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知识体系之中。我一直对法律理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感到好奇,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似乎就预示着一场严丝合缝的逻辑推理盛宴。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复杂而又微妙的法律概念之间的联系的,比如,一个看似简单的合同,背后隐藏着多少层意义和考量?作者会不会对一些经典的法律判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法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法律行为背后的运作机制,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我希望作者的论证过程能够步步为营,引人入胜,让我能够跟随他的思路,一起探索法律行为的深邃世界。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理解法律本质的大门。
评分当这本书摆在我面前时,我第一感觉就是它一定分量十足,绝非泛泛之作。我向来对那些能够深入剖析事物本质的书籍情有独钟,而“法律行为论”这个主题,恰恰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我特别好奇,在法律的世界里,一个人的“行为”是如何被界定为“法律行为”的?这个界定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作者是否会从历史的维度,追溯法律行为概念的演变过程?或者,是否会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不同国家对法律行为的理解和规定有何异同?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视角,打破我对这个概念原有的浅层认知,让我能够从更宏观、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法律行为的精髓。我希望这本书的论述能够严谨而又不失趣味,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法律理论,也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畅快淋漓,而不是枯燥乏味。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渴望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评分初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一股庄重而又充满智慧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对法律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构成法律体系基石的理论性概念。“法律行为”这个词,在我看来,就像是连接个人意愿与法律后果的桥梁,其间的逻辑关系和构成要件,一直是我非常想要深入理解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法律行为的内在逻辑,详细阐述其形成、效力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够对一些核心的法律概念,如“意思表示”的实质与形式、“承诺”的构成条件、以及“欺诈”、“胁迫”等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因素,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解读。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完整的法律行为理论框架,并且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期待它能带给我深刻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别致的,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之前对“法律行为”这个概念一直有些模糊,觉得它像是法律条文里一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幽灵,总是在各种晦涩的解释中打转。拿到这本书,我满心期待着能有一位博学的向导,带我拨开迷雾,看清它的真容。封面上那个深邃的眼神,仿佛预示着作者已经对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骨髓的钻研,准备将自己的洞见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我尤其关注的是,作者是否能够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等等,这些词汇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性,普通人接触起来难免有些畏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座桥梁,连接起晦涩的法律术语和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法律行为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应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设想,书中或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案例,通过生动的故事来讲解枯燥的法条,这样我的阅读体验一定会大大提升。毕竟,法律不应该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应该能够服务于每一个普通人,而理解法律行为,无疑是迈向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给我带来全新的认识和启发。
评分坦白说,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标题的磅礴气势所吸引。 “法律行为论”——光听名字就觉得内容非同小可,仿佛蕴含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一直对法律背后的逻辑和原则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概念,比如“意思表示”到底是什么?它如何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又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看似有效的行为会变得无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为我解答这些疑问,用详实的内容和严谨的论证,构建起我对法律行为的全面认知。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评析,展现出作者的独立思考和学术深度。同时,我也希望书中不会过于偏重理论,而能适当结合一些现实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并感受到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本书,是我对法律世界一次深入探索的起点,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