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套装包含以下2本图书: |
| 2017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 定价: | 56.00 |
| 2017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历年真题及模拟预测试卷(教育类) | 定价: | 36.00 |
章真题解读(2) 第二章教育与教育学(4) 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0) 实战提升训练(17)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9) 节社会对教育的制约(19) 第二节教育对社会的影响(22) 第三节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立性(26) 实战提升训练(28)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30) 节人的身心发展概述(30) 第二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32) 第三节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35) 实战提升训练(40) 第五章教育目的(42) 节教育目的概述(42)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45) 实战提升训练(51) 第六章教育制度(53) 节教育制度概述(53) 第二节我国的学制(57) 实战提升训练(62) 第七章学生与教师(64) 节学生(64) 第二节教师(66) 第三节师生关系(72) 实战提升训练(77) 第八章课程(79) 节课程概述(79) 第二节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82) 第三节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86) 第四节中小学课程设置(89) 实战提升训练(93) 第九章教学(95) 节教学概述(95) 第二节教学过程(98) 第三节教学的原则与方法(102)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评价(110) 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17) 实战提升训练(123) 第十章德育(125) 节德育概述(125) 第二节德育过程(128) 第三节德育的实施(131) 实战提升训练(136) 第十一章班主任与班级(138) 节班主任工作(138) 第二节班级管理(144) 第三节班级活动(149) 实战提升训练(151) 第十二章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153) 节教育途径概述(153) 第二节学校课外活动(154) 第三节综合实践活动(157) 实战提升训练(161) 第十三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162) 节教育研究概述(162) 第二节中小学常用教育研究的方法(164) 实战提升训练(168) 章真题解读(170) 第二章心理学概述(172) 节心理学基本知识(172) 第二节心理学的流派(173) 实战提升训练(176) 第三章认知(178) 节感觉(178) 第二节知觉(179) 第三节记忆(183) 第四节想象(191) 第五节言语(193) 第六节思维(194) 第七节注意(199) 实战提升训练(205) 第四章情绪、情感和意志(207) 节情绪与情感(207) 第二节意志(210) 实战提升训练(214) 第五章个性心理(216) 节个性(216) 第二节需要与兴趣(217) 第三节能力(220) 第四节气质与性格(225) 实战提升训练(230) 第六章社会心理与行为(231) 节社会态度与社会知觉(231) | 第二节印象形成(232) 第三节人际关系(233) 第四节群体心理(235) 实战提升训练(240) 章真题解读(242)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概述(244) 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244)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45) 实战提升训练(248) 第三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249) 节心理发展概述(249) 第二节学生的心理发展(254) 第三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58) 实战提升训练(262) 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64) 节学习概述(264)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66)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70)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74)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75) 实战提升训练(277) 第五章学习心理(279) 节学习动机(279)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286) 第三节学习迁移(293) 第四节技能的形成(297) 第五节学习策略(303)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307)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13) 实战提升训练(322)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324) 节心理健康(324)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328) 第三节心理评估(330) 第四节心理辅导(331) 实战提升训练(336) 第七章教师心理(337) 节教师的角色心理(337) 第二节教师的成长心理(340) 第三节教师的心理健康(343) 实战提升训练(344) 章真题解读(346) 第二章我国课程改革概述(348) 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基础(348)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349) 实战提升训练(351) 第三章新课改带来的变革(352) 节教育观念的变革(352)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355)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357) 实战提升训练(364) 章真题解读(366)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368) 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368)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371)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73) 实战提升训练(377)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378) 节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378)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380)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383) 实战提升训练(385) 章真题解读(388) 第二章教育法律基础(390) 节教育法律概述(390) 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391) 第三节教育法律规范(394) 第四节教育法律责任(397) 第五节教育法律救济(402) 第六节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406) 实战提升训练(408) 第三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21)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423) 《教师资格条例》(42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3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35)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38)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4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43)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444) 实战提升训练(449) 广东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45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53) |
2016年5月22日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试卷(精选)(1)
2015年6月28日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试卷(精选)(10)
2014年6月22日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教育基础知识试卷(20)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一)(28)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二)(37)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三)(46)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四)(54)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五)(63)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六)(72)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七)(81)
答案部分
2016年5月22日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90)
2015年6月28日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96)
2014年6月22日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教育基础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102)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07)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12)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18)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24)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30)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37)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模拟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43)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扎实、严谨的感觉,尤其是那种带着点老派的排版风格,让人觉得里面的内容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毫不含糊的。我当初挑选的时候,就是冲着它“2017年”这个时间点去的,想着它覆盖的知识点和命题趋势应该挺贴合那个时期的考情。拿到手翻看目录,就能感受到内容量是相当可观的,从教育学基础理论到心理学核心概念,再到教学设计和教育法规,几乎是把教师招聘考试的“骨架”都给搭建起来了。特别是它对教育政策的梳理,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结合了当时的改革方向进行了解读,这一点对于需要理解政策背景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系统性上,它像一张详细的地图,让你知道考试的“疆域”在哪里,哪里是高频考点,哪些知识点是需要深入挖掘的“宝藏区”。虽然有些章节的理论阐述稍微偏向学术化,需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才能完全消化,但正是这种深度,保证了我们不会在考场上因为对基础概念理解模糊而失分。总的来说,初次接触,感觉这是一本能让人“踏实”下来的备考用书,至少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细节处理上非常人性化,虽然整体风格偏向严肃,但在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呈现上却非常巧妙。例如,在讲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时,它不仅仅列出了四个阶段的名称和年龄范围,还配上了非常直观的图示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实例来佐证。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理论的门槛。对我这种需要通过视觉辅助来记忆的考生来说,简直太友好了。而且,编者似乎对“广东地区”的教育特色也有一定的了解和侧重,在涉及教育法规和地方教育改革方向时,明显带有一定的地域针对性,这让作为广东考生的我倍感亲切和有效,不用去费力甄别哪些内容是通用知识,哪些是本地重点。它不像某些全国性教材那样“一刀切”,而是提供了一个精准对焦的复习方案。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打磨,让这本书从一堆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真正做到了“为你量身定制”的感觉。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教辅相比,这本书的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那种朴实无华的封面下,蕴藏着一种务实的工匠精神。我尤其喜欢它对“教育综合素质”这块内容的侧重。很多教材要么把这部分内容做得很浅,要么就堆砌大量时政热点,但这本书似乎更注重考察考生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它不是在问你“什么理论好”,而是在引导你思考“作为一名未来教师,面对特定情境你该如何反应”。比如,关于学生差异化教育的案例分析题,它给出的情境设计非常真实,让人身临其境。我当时反复研究了几个案例,发现它考察的不仅仅是教育学理论的应用,更深层次的是对教育公平和个体尊重的理解。这种考察方式,很考验考生的临场思维敏捷度和对教育情怀的把握。可以说,这本书在备考技术层面的辅导之外,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职业素养塑造”作用,让我对“为师者”这个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应试准备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印刷清晰度也值得一提。在长时间的翻阅和反复圈画之后,内页纸张的耐用性表现出色,油墨也没有出现大面积洇墨或模糊的情况,这对于需要高强度使用的备考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当然,评价一本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的内容价值上。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它几乎遵循了教育类考试的“出题人思维”。从宏观的教育思想史,到中观的学科教学法,再到微观的考点精讲,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曾尝试用其他资料来弥补某个章节的不足,但很快发现,其他资料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孤立的,而这本书仿佛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每一个节点都能找到与其他节点的联系。这种结构化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复习效率,让我能够以最小的精力,覆盖最广的知识面,并能更好地应对跨学科或综合性的考题。它不仅仅是一本“题海战术”的工具书,更是一本帮你建立“教育学思维体系”的入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实战演练部分,也就是模拟试卷的编排,简直是我的救星。我这个人比较擅长理论学习,但一到做题就容易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这套试卷的难度设置非常贴合我当时感觉到的考场压力,既有让你稍微放松一下的送分题,也有需要绞尽脑汁才能找到正确逻辑链条的难题。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对解析的处理方式。很多教辅材料的解析无非就是给出正确答案和一两句解释,但这本教材的解析简直就是“微型课程”。它不仅告诉你为什么选A,还深入分析了B、C、D选项的错误逻辑在哪里,甚至会引申出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我记得有几道关于《教师法》的应用题,单独看文字描述很绕口,但通过这本书的解析,我立刻明白了在特定情境下,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边界到底在哪里。这种“反向学习”——从错题中倒逼自己理解知识点——的效果,远比我枯燥地背诵法条要有效得多。如果说前面的理论部分是“蓄力”,那么这套试卷就是“发力”的关键环节,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考试的节奏和应试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