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緻遠投資公司CEO楊天南十年力作。
?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萬通馮侖,雪球方三文、唐朝、小小辛巴等一緻推薦。
?附有2007~2017年連續十年月度投資組閤,期間數次穿越牛熊,經曆瞭市場的重大洗禮,迄今組閤創造瞭“十年半十倍”的佳績。
?第1個親赴奧馬哈與巴菲特握手的中國人、金石緻遠投資公司CEO楊天南十年力作。
?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萬通馮侖,雪球方三文、唐朝、小小辛巴等一緻推薦。
?附有2007~2017年連續十年月度投資組閤,期間數次穿越牛熊,經曆瞭市場的重大洗禮,迄今組閤創造瞭“十年半十倍”的佳績。
本書為金石緻遠投資公司CEO楊天南先生在《錢經》及《中國金融傢》雜誌發錶的專欄文章閤集,每月一篇,連載至今已逾十年。每篇文後均附有當月投資組閤,期間數次穿越牛熊,經曆瞭市場的重大洗禮,迄今組閤創造瞭“十年半十倍”的佳績。
楊天南,北京金石緻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金融投資傢、財經專欄作傢。美國聖地亞哥大學金融MBA。
第一個親赴奧馬哈與巴菲特握手的中國人。齣身於金融世傢,具有25年金融市場投資經驗,長於資産規劃、投資管理,涉及A股、港股、美股等資本市場。其管理的金石旗下基金,迄今為止,所有基金的所有投資人全部盈利。
多年從事財務健康投資理念的研究、實踐與傳播。曾作為中央電視颱財經頻道(CCTV2)訪談嘉賓,並在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MBA投資學課程。
著有《規劃財富人生》《一個投資傢的20年》(榮獲亞洲財經Z具影響力財經書刊評選第一名)。譯作包括《巴菲特之道》《巴菲特緻股東的信》《戴維斯王朝》。其中《巴菲特之道》榮獲“華文財經圖書大奬”,並因此榮獲“優秀譯者”榮譽。
楊先生於多傢媒體發錶財經文章數百篇。其中自2007年4月起,連續在“中國投資理財第一刊”《錢經》、央行旗下《中國金融傢》雜誌撰寫投資專欄,成為國內曆時Z久的財經投資專欄。至2017年10月的126個月(十年半),其專欄記錄的投資組閤從100萬元增長到1022萬元,取得瞭“十年半十倍”的迴報,同期上證綜閤指數下跌3.91%。
推薦序 金融有道,一二之外
前言 一個投資傢的20年
Z好的時候是現在 / 1
勇於不敢 / 4
股市漲瞭,你傢的問題解決瞭嗎 / 7
股市中若乾問題及其解答(一) / 10
一分錢股票的故事 / 14
是否買房的標準答案 / 17
在奔嚮財務健康的大道上 / 20
股市中若乾問題及其解答(二) / 23
沒有客戶的巴菲特 / 28
阿拉伯王子成名的機會或重現 / 32
黃金海岸 / 35
江南書院慢生活 / 38
要找就找天南這樣的人 / 41
財商少年班 / 45
穿越眾人的驚恐 / 48
巴菲特的天價午餐 / 51
相信 / 54
請投“股堅強”一票 / 58
誰還關心價值 / 61
穿越周期的四種力量 / 64
彆瞭,2008 / 67
為瞭祖國和我們自己 / 71
一場戰鬥和戰爭的區彆 / 75
巴菲特的錯 / 78
有人誇我文章好 / 82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 85
投資決勝的四個方麵 / 88
為何人人愛當公務員 / 91
天南一片妙高雲 / 94
彩色的經濟學傢 / 98
盛時播下不衰的種子 / 102
周迅的錯失 / 106
投資管理成功的三三三一 / 110
投資之前的話語 / 114
寫給潘石屹的信 / 118
勝齣5000萬人的投資法 / 122
專業的和世俗的雙重勝利 / 126
財商少年班的新同學 / 132
尋找40年前的巴菲特 / 137
15年1000萬 / 141
投資的目標 / 144
後退原來是嚮前 / 147
與資産管理相關的若乾問題(上) / 150
與資産管理相關的若乾問題(下) / 153
敢於勝利 / 156
第一Z好不炒股 / 159
花開時節君猶在 / 163
規劃齣來的百萬財富 / 166
理念重於個股 / 169
楓葉國教育基金小記 / 173
2.5倍市盈率是否值得投資 / 176
衡量投資成功的三個標準 / 179
巴菲特,生日快樂! / 182
鞦涼中尋桂花香 / 185
譚木匠,中國的禧詩糖果? / 189
玩者史玉柱 / 192
我們今天為何還要投資 / 196
負債投資——高手的非常遊戲 / 199
鐐銬之外 / 202
私有化慷慨的另麵事實 / 206
愛彆離 / 211
《錢經》專欄的副作用 / 215
股票投資到底如何賺錢 / 224
一個不預測股市者的2012 / 228
在各自的投資道路上輝映 / 231
我傢小苗初長成 / 234
春分 / 237
投資不識 / 240
一項經常“失敗”的成功投資 / 244
忍耐和等待 / 248
戰勝彆人還是做好自己 / 251
烏龜還是兔子 / 254
昂貴的免費 / 257
長久的存在 / 260
解決 / 263
世上再無巴菲特 / 266
異國他鄉講述中國的銀行故事 / 269
過去20年Z大收購案的結局 / 273
股市上談理想的三種人 / 276
一筆失聯26年的投資 / 279
已經到來的未來 / 282
宏願 / 285
將巴菲特思想引進中國的第一本書 / 289
巴菲特會買百度嗎 / 292
是什麼阻礙瞭我們的堅持 / 295
牛市永不來又如何 / 298
夜訪尤金話有效 / 302
關鍵的三五天 / 305
學習可以學習的 / 308
投資的道 / 311
相信美好的事情終將發生 / 314
耐心的報償 / 317
越親近未必越賺錢 / 321
16年10倍的紀念 / 324
奮鬥8年卻或許少瞭300億的
企業傢 / 328
全世界都在下跌時的勇敢 / 331
活到春暖花開 / 334
股市光明派 / 337
我的投資教育理想 / 340
我們投資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 343
在聰明人的世界裏笨笨地
做好自己 / 346
李牧之戰 / 349
嘉樹下成蹊 / 352
和而不同的投資之道 / 355
事事關心vs.靜水流深 / 358
目前唯一的好消息 / 361
看似關愛的傷害
——兼談美國老虎基金的清盤 / 364
我們對於世界的四種態度 / 368
一個企業傢的移民投資錄 / 372
知行閤一拜陽明 / 376
以企業傢視角看投資 / 379
從巴布森突變看預測 / 382
工匠精神話唐朝 / 386
諾亞財富會是十倍股嗎 / 389
巴菲特隻做沒說的事 / 392
我們為什麼一直要努力 / 395
投資中Z難的事 / 399
屢屢犯錯卻能Z終勝齣的
投資奧秘 / 402
現實很現實 / 405
德纔兼備的人也是稀缺資源 / 409
如何在一隻不盈利的基金中賺錢 / 412
艱苦卓絕 & 碩果纍纍 / 415
天南緻投資夥伴書——100條 / 419
我在這個行業乾瞭20年,現在還在。
辨材須待七年期
--一個投資傢的20年(一)
2012年6月20日
2012年夏初的5月是我給《錢經》雜誌撰寫專欄5周年的時節,有心將過去的文章集閤成冊,以便於翻閱,順便將過去20年的投資經曆做個迴顧,權且當作自序吧。
對於寫這樣一個題目,我一直是斟酌躊躇、心存顧慮的,因為英文中"investor"這個詞可以翻譯為投資人、投資者,也可以譯為投資傢,但在中文的語境裏,投資人和投資傢卻存在著巨大差彆。反復考量之後,我認為如果一個人以投資為主業,在經曆瞭市場周期性考驗之後,依然能戰勝大盤,並且以此解決瞭生活中的財務問題;同時將投資的知識傳播於大眾,使之造福社會,且幫助一眾社會傢庭通過投資達至財務自由的境界,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做齣瞭一份貢獻,這樣的人被稱為投資傢應是無可厚非瞭。
自1993年算起,我入投資這行已是第20個年頭瞭。一直以來,多會遇見關心"今年(或去年)迴報多少"之類的問題,在迴答瞭很多次之後,標準答案是:"我在這行業乾瞭20年,現在還在。"
明白的人在見瞭上述答案後自然就會明白,無須再多問,因為凡是經曆瞭過去20年的資本市場的人都知道其間的風風雨雨,這裏雖然沒有伏屍韆裏、流血漂櫓的觸目畫麵,卻不亞於取人性命於韆裏之外、消敵於無形之中的驚心江湖,其間的慘烈Z終多錶現為青春過後,反而與財務健康的目標背道而馳,更不用提那些失去自由乃至生命的曾經的"牛人"們。可惜的是,往往隻有曆史過後,答案纔能揭曉,這便是常言道的"不確定性"。
由於早期沒有刻意做投資記錄,這20年來,我約略估計自己的纍計投資迴報為200倍左右,即 20000%。而1993年春到2012年春,上證指數從1550點到2300點,纍計升幅為52%( 52%),上漲僅僅800點,摺閤年復利2%( 2%),遠遠跑輸同期的通貨膨脹率,也低於同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可見過去20年選擇投資作為職業並不是一個好的抉擇。
截至5月刊《錢經》雜誌的實盤模擬組閤部分顯示,過去5年(2007年4月~2012年4月)專欄纍計收益率為112.92%( 112.92%),而同期上證指數則下跌32.20%(-32.20%)。由於雜誌齣版的固定性,這個"戴著鐐銬的舞蹈"較實際的運作為差,例如我們披露的兒童財商教育賬戶,在過去兩年(2010年4月~2012年4月)中纍計迴報率63.2%( 63.2%),而同期雜誌專欄的迴報率為19.8%( 19.8%)。
白居易有詩雲:"試玉需燒三月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通常考察投資水平有經曆完整周期的記錄為佳,恰好5月整理瞭一個投資個案,自2005年5月至2012年4月底整整7年,期間5年熊市、2年牛市,經曆瞭"熊-牛-熊"的市場循環,錶現如下:
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迴報率為 21.88%;
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迴報率為 208%;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迴報率為 22.69%;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迴報率為 -31.73%;
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迴報率為 58.52%。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迴報率為 23.87%;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迴報率為 -5.6%;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迴報率為 20.77%。
在遭受火山爆發、海嘯、地震、暴風雪、核泄漏、乾旱、洪水、金融危機種種打擊以及絕望、瘋狂、恐懼、驚慌等非人境遇之後,每一個當初的100萬元Z終成長為703萬元,摺閤年復利迴報率 32%,纍計迴報率 603%,同期上證指數纍計 112%,香港恒生指數纍計 51.82%,美國道瓊斯指數纍
計 28.89%。這僅僅是個大緻的反映,因每個投資案在起止的時段、市場配置的不同,以及對於投資理念認知度、配閤默契度的不一,導緻的結果並不完全一緻,這已經構成瞭我們日常資産管理的重大挑戰。
Z早讀到關於投資的書,是我父親買的《在華爾街的崛起》(One Up on Wall Street),作者是美國傳奇的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奇,1990年經濟日報齣版社齣版,標價4.90元,這本粉紅色封皮的書曆經20餘年的時空變遷,如今仍奇跡般立在我的書架上。當時我看不太懂裏麵說的東西,印象Z深的是,林奇買的第一隻股票叫飛虎航空,兩年時間從7美元漲到32美元解決瞭學費問題,林奇自豪地寫道:"可以說,我是靠飛虎公司的'奬學金'讀完瞭沃頓大學的研究生課程。"沒想到在相隔僅僅8年之後,我有瞭幾乎與林奇近乎相同的
經曆。
本期沒有交易。收到分紅:片仔癀0.70元/ 股,鄂資B 0.015 877美元/股,惠理0.058港元/股,譚木匠0.2297港元/股,閤計收取股息13 139.66元人民幣。支付財務費用5000元。為便於計算,財務費用由按季支付變為按月支付。期末資産總值1 826 872.00元人民幣。
年輕人僅僅是暫時的"貧",卻不"窮"。
股市發放的留美奬學金
--一個投資傢的20年(二)
2012年7月20日
與今日爭相報考公務員的風氣截然相反,20年前社會流行的是"下海",很多熱血青年辭去公職追尋理想,1991年我也加入瞭"十萬人纔下海南"的大軍。
在椰風海韻的海口,頭天晚上遇到的人是潘石屹,後來SOHO中國董事長。老潘精於數字與市場,口纔絕佳。老潘後來推薦瞭戴眼鏡瘦瘦的人大研究生,在簡陋的環境裏與我談中國未來的前途,他叫易小迪,現在陽光100的董事長。再後來,見到理想豐滿的馮侖(萬通董事局主席)、目光深邃的王功權(後來著名的風投大佬兼2011年更為著名的"私奔帝")。總之,當時他們沒房也沒有什麼錢,不知道未來在哪裏,有的隻是青春、熱情、乾勁與理想,但是年輕的人們僅僅是暫時的"貧",卻不"窮"。雖然沒有錢財,卻胸懷大誌,之後的20年他們將理想演繹成現實。
第一次啓濛應該是聽海南證券董事長張誌平講股票。當時印象深刻關於股票的書是水運憲寫的《股票,叩擊中國大門:深圳股市大震蕩》,很久以後纔知道《烏龍山剿匪記》是他的代錶作。
實際進入股票市場應該始於1993年,那年北京天龍、天橋上市。股票投資的"低門檻"讓包括我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能沒有阻礙地進入股市,能投資賺錢,還不需要特權,不需要關係,不需要行賄,實在是太好瞭。很多年以後,我纔逐漸明白,正是股市的"看似低門檻"其實害瞭很多人,並令許多人前赴後繼、執迷不悟,在這方麵股市確有與賭場相似之處。視股市如賭場卻還在裏麵摻和的人本身就是賭徒,小賭怡情倒也罷瞭,想通過賭博取得財務成功無異於緣木求魚。
Z初開戶是在華夏證券東四十條營業部,當時常見負責人之一是範勇宏(後來華夏基金的老總),以及忙碌的股評傢趙笑雲,那裏還有當時籍籍無名後來卻名滿江湖的人--姓王名亞偉。
1993年入市並不是個好時機,那年春天上證指數達到1500點,次年跌至悲慘的300點,相隔12年之後的2005年上證指數纔998點,相隔19年之後的2012年春天也不過2200點。當時大傢實際上都不明白股票到底為何漲跌,於是各種今天看來莫名其妙的理論活躍於媒體及市井,當年的振振有詞今日看來多是妄言與臆斷。
1993~1995年,我也像現在很多人一樣處於"玩一玩"的階段,沒有多少錢投資,跌瞭固然不高興,卻不至於跳樓;漲瞭高興一下,也解決不瞭什麼問題。如飢似渴於各種可能得到的投資書籍,並通過認真工作積纍本金。在互聯網尚未齣現的日子中,文字信息的獲取成本比今天高很多,去新華書店看書,為瞭省下存自行車的2分錢存車費,需要將車停在遠遠不要錢的地方,再走迴到書店。即便去圖書館,基本上也是站著看書,捨不得從書架走迴座位的時間,漸漸養成瞭飛速閱讀的習慣。
這種黑暗中的摸索直到1995年有關巴菲特的書齣現在我生命裏,如同黑屋中忽然射進一道燦爛的日光,又如同茫茫暗夜中的航船發現瞭指路的明燈。這本書就是後來的《巴菲特之道》,他的投資理念諸如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好企業好價格等現在聽來盡人皆知,但當時簡直是天外來音,聞所未聞。時至今日,關於巴菲特的書籍是我書架上的Z大部分,中英文皆有,達百本之多。對於他的景仰之情在多年之後融入我寫的《巴菲特,生日快樂!》一文中。
乘著來自巴菲特的靈光,1996年年初我傾盡所有播種於股市,在給友人的信件中我寫道:"在春節休市前幾乎將所有的資金都投入瞭,看來目前隻需要耐心等待即可。"其後的兩年采取"買入並持有"的方式,僅僅持有兩隻股票--長虹和興化,取得約10倍的迴報(同期指數大約上升瞭2倍),奠定瞭後來的財務基礎。這段經曆當年以《關於股票投資的通信》係列分期發錶於《金融時報》,以至於時隔10餘年後,還有人因此尋找到我。再之後我決定去美國讀書,可以說我是用長虹的"奬學金"讀完瞭美國MBA課程。
如何在遠隔重洋,沒有互聯網信息、沒有網上交易的年代,決勝萬裏之外,這是個從未有過的挑戰。
本期收到民生銀行分紅0.30元/股,閤計收取股息94 500.00元人民幣。賣齣片仔癀(000423)200股,104.75元/股。買入東阿阿膠(00423)500股,39.04元/股;中信(600030)4000股,12.87元/股;美股EDU 600股,12.75美元/股。支付財務費用5000元。期末資産總值1 708 054.15元人民幣。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這本書,我當初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覺得應該會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門讀物。結果發現,簡單並不意味著淺顯,而是將復雜的概念用最直白、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邱國鷺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對投資的理解也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將“簡單”拆解為幾個核心要素:理解企業、理解估值、理解人性,並圍繞這些要素展開闡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價值投資者”的定義,不是僅僅找到便宜的股票,而是找到那些“質地優良、價格閤理”的公司,並且強調瞭“安全邊際”的重要性。書中的例子非常貼近實際,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理論如何在實踐中落地。我曾經在閱讀過程中反復琢磨書中的那些關於“買什麼”、“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的思考路徑,這些思考雖然簡單,但卻能直擊投資的核心痛點。這本書讓我明白,投資不是高深的數學遊戲,也不是充滿玄機的算命,而是一種基於常識和邏輯的商業判斷。它讓我擺脫瞭對技術指標的過度依賴,開始迴歸到對企業基本麵的深入研究,也讓我更加明白,成功的投資,往往源於對最基本規律的深刻理解。
評分總而言之,這幾本書對我來說,絕對是“讀一遍,受益一生”的經典之作。它們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雞湯,也不是賣弄玄虛的理論堆砌,而是真正經過時間檢驗的智慧結晶。從楊天南先生《一個投資傢的20年》中,我看到瞭一個投資人如何修煉內功,如何在波詭雲譎的市場中保持初心,那份對價值的執著和對風險的敬畏,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而邱國鷺先生的《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和《投資中不簡單的事》,則將投資的“道”和“術”梳理得井井有條。《最簡單的事》如同撥開迷霧的燈塔,讓我看到瞭投資的核心邏輯,而《不簡單的事》則像一麵鏡子,讓我認識到市場的復雜性和自身的局限性。這兩本書的互補性極強,閤在一起,構成瞭一個非常完整的投資認知框架。我尤其欣賞作者們在書中所展現齣的那種獨立思考的精神,他們不盲從市場,不迎閤潮流,而是堅持自己的判斷,並用長期的實踐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這種精神,對於當下充斥著各種噪音和誘惑的投資環境來說,顯得尤為可貴。我敢說,無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資深人士,都能從這套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啓迪,它會讓你在投資路上,走得更踏實,看得更長遠。
評分讀完這套楊天南和邱國鷺先生的投資經典,我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財富觀念的洗禮。初讀《一個投資傢的20年》第一版,就被那種樸實而深刻的投資哲學所吸引,作者娓娓道來,將20年的投資曆程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我看到一個普通人如何在市場浪潮中穩健前行,而非追求一夜暴富的神話。他對於市場情緒的洞察,對價值的堅守,以及在關鍵時刻的理性決策,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第二版的補充,更像是對過往經驗的提煉和升華,加入瞭一些新的視角和對未來市場的思考,讓整套書的理論體係更加完整,也更具時代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的“耐心”和“常識”,這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像某些速成手冊那樣,承諾快速迴報,而是教會你如何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投資體係。這種“慢”與“穩”的投資哲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態,學會瞭用更長遠的眼光去看待資産的增值,也更理解瞭復利的真正力量。
評分這套書整體給我的感覺是,楊天南先生和邱國鷺先生在投資領域都擁有非常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戰經驗,而且他們都傾嚮於一種長期主義的投資理念。他們都強調瞭對企業內在價值的關注,以及對風險的控製。但不同的是,楊天南先生在《一個投資傢的20年》中,更側重於分享個人成長和投資感悟,語言風格更加樸實,讀起來親切,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循循善誘。而邱國鷺先生在《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和《投資中不簡單的事》中,則展現瞭更強的邏輯思辨能力和對投資理論的體係化構建。他的語言風格更為嚴謹,分析也更加深入,能夠引發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喜歡這種組閤,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共同構建瞭一個關於理性投資的完整圖景。讀他們的書,不僅僅是學習投資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對待財富、對待未來的思考方式。我感覺自己在這套書中,不僅在提升投資能力,也在塑造一種更成熟、更理性的投資心態,這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在投資道路上走得更遠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
評分與《投資中最簡單的事》的“簡單”形成鮮明對比,《投資中不簡單的事》則為我打開瞭另一扇認識投資的大門。這本書更像是對前麵“簡單”原則的一次深度探究和挑戰。楊天南先生用更復雜的案例和更深刻的邏輯,展現瞭投資世界並非總是循規蹈矩,市場上充斥著各種非理性和不確定性。他並沒有迴避這些復雜性,而是引導讀者去理解這些“不簡單”的根源,比如信息不對稱、市場噪音、以及投資者自身的心理弱點。我發現,這本書並不是要告訴我們如何去“戰勝”市場,而是如何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生存”下來,並且抓住機會。他對“黑天鵝事件”的分析,以及在極端情況下的應對策略,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個棋局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對方的意圖,也要預判各種可能的走勢。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所謂的“不簡單”,正是源於我們對市場運行規律的認識不足,以及對自身情緒的失控。這本書提醒我,在追求簡單原則的同時,也要保持警惕,並為應對各種“不簡單”做好準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