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號:7300221199
條碼:9787300221199
圖書名稱:刑事疑案適用法律方法研究
定價:38
作者:任彥君
版彆: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推薦
本書在強調社會和司法背景的情況下,通過對熱點案件的觀點爭議分析以及對一些刑事判決書的實證分析來找齣刑事案件裁判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事實認定、規範尋找、判決書論證等存在的問題,從宏觀角度提齣刑法適用的一些理念。
作者簡介
任彥君,女, 1968年生,河南舞鋼市人,200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現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刑法學研究生導師,兼任河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刑法學教學和研究。曾在《法學評論》《法商研究》《中國刑事法雜誌》等刊物發錶論文三十多篇,齣版《數罪並罰論》等專著兩部,參編《公司、企業犯罪案例解析》等著作3部;論文曾獲得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奬,中國法學會犯罪學會2015年年會論文二等奬等奬項。
目 錄
引 言 1
章 緒論 4
節 刑法適用與法律思維方法 4
一、法律思維方法概述 4
二、刑法適用與法律思維方法 5
第二節 法律形式主義 6
一、法律形式主義及其局限性 6
二、實質主義——形式主義的 8
三、我國刑法適用的形式主義傾嚮 10
四、形式主義與實質主義在刑事審判中的統一 15
五、結語 19
第二章 刑事疑難案件的特點與緣由 20
一、何為疑難案件 20
二、刑事疑難案件産生的原因 22
三、“疑難案件”是否有正解 23
第三章 疑難案件的刑法解釋方法 25
節 刑法解釋的立場 25
一、刑法解釋立場的理清 25
二、刑法閤理性解釋的製度性製約 31
三、刑法解釋的邊界 33
第二節 疑難案件的刑法解釋方法 36
一、法律解釋方法的種類 37
二、法律解釋方法的選擇 38
三、疑難案件的刑法解釋方法 41
第四章 刑事疑難案件裁判思維模式解讀及其應用 46
節 刑事疑難案件裁判思維模式解讀 46
一、概述 46
二、刑事疑難案件裁判思維過程分析 46
第二節 刑事疑難案件中結果導嚮思維運用的實然與應然 49
一、刑事裁判中結果導嚮思維運用的必要性 50
二、刑事疑難案件中裁判思維的實然與應然 52
第五章 類型思維在刑事疑難案件中的運用 57
節 類型思維概述 57
一、類型化思維的肇始——刑法類型化的發展過程 57
二、類型化思維的體現——刑法體係的建構 58
第二節 類型思維在刑事疑難案件裁判中的運用 59
一、一則案例引發的問題 60
二、類型思維與概念思維在刑法適用中的互補 61
三、類型思維方法的適用標準 65
四、類型思維在刑事疑難案件裁判中的運用 69
第六章 利益衡量方法在刑事疑難案件中的運用 72
節 利益衡量論概述 73
一、利益衡量理論的緣起與發展 73
二、利益衡量方法的運用場域 74
三、利益衡量是否成為一種獨立的法律方法 76
第二節 刑事疑難案件中利益衡量方法的運用 76
一、刑事疑難案件中利益衡量的必要性與存在基礎 76
二、利益衡量的前提與基本原則 79
三、利益衡量方法在刑事疑難案件審判中的運用 83
第七章 對話思維在刑事“公案”中的運用 89
節 對話協商理論及其價值 89
一、一則刑事“公案”引發的問題 90
二、對話思維及其司法價值 91
三、對話思維在刑事司法中的體現 96
第二節 對話思維在刑事“公案”中的運用 98
一、刑事“公案”的法律適用中對話思維的運用 98
二、對話思維在刑事判決書論證中的運用 102
三、結語 104
第八章 逆嚮定罪思維在刑事疑難案件審判中的運用 106
節 定罪思維模式概述 106
一、定罪過程的詮釋學循環 106
二、定罪判斷的思維模式 108
第二節 逆嚮定罪思維在刑事疑難案件中的適用 110
一、問題的提齣 110
"任彥君"這位作者的名字,我並不熟悉,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此書的期待。在我看來,一本關於“刑事疑案適用法律方法研究”的書,其價值在於能否提供切實可行的分析框架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引領我穿越案件迷霧,一步步揭示真相。它或許會從證據收集、審查、固定等基礎環節入手,分析在疑案中這些環節存在的特殊難點,以及如何運用法律方法來剋服。例如,對於一些因時間久遠、物證滅失而難以查實的案件,法律是否允許更多地依賴證人證言,以及如何審查證人證言的可靠性?又或者,在一些涉及高科技證據的案件中,如何確保證據的閤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我更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法律適用問題,比如對於“疑罪從無”原則在不同情形下的具體界定,以及如何在保障被告人權益的同時,有效打擊犯罪。這本書應該不是簡單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實踐智慧的結晶,能夠幫助我提升對刑事案件復雜性的認識,並從中學習到處理疑難案件的法律方法。
評分“刑事疑案適用法律方法研究”這個書名,立刻抓住瞭我對法律研究中那些最棘手、最引人入勝的部分的興趣。疑案之所以成為疑案,往往在於其復雜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在這些充滿挑戰的情況下,法律的適用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否會探討,在證據不足以形成完整閉環的案件中,法律如何界定“閤理懷疑”的邊界?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自由心證”原則的討論,以及法官在行使自由心證時,應遵循的哪些法律規範和倫理要求?我非常好奇,在一些涉及倫理道德睏境或社會敏感問題的疑案中,法律是如何進行權衡和裁決的。例如,當法律條文與社會普遍認同的公平正義觀念發生衝突時,法律方法會如何指引法官作齣選擇?這本書應該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門,讓我看到法律條文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智慧,以及法律人如何在追求真相和維護正義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評分當我看到“刑事疑案適用法律方法研究”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在影視劇或新聞報道中,懸而未決的復雜案件。那些案件往往牽扯著多方利益,證據鏈條脆弱,甚至充滿誤導性的信息。我好奇這本書將如何深入探討這些“疑難雜癥”背後的法律邏輯。它或許會分析,在這些案件中,法律適用的“尺度”是如何把握的。是嚴格遵循字麵意思,還是在原則框架下進行創造性解釋?書中是否會涉及對不同法學流派在疑案處理上的觀點差異,例如實證主義、自然法學等,它們會對法律方法的選擇産生何種影響?我特彆希望能看到書中對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法律原則,如罪刑法定、無罪推定、非法證據排除等,在疑案中的特殊應用和變通。例如,在證據不足以排除閤理懷疑的情況下,是否仍然可以進行判決?法律如何平衡“寜可錯放,不可錯殺”的原則與司法效率之間的關係?這本書應該能夠提供一套係統的思考方式,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運行機製,以及它在追求公平正義過程中的挑戰和應對。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吸引力,"刑事疑案適用法律方法研究",這立刻勾起瞭我對復雜案件和法律條文之間博弈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法律並非一成不變的僵化條文,而是在司法實踐中不斷演化、解釋和適用的藝術。尤其是在麵對那些證據模糊、綫索糾纏不清的“疑案”時,法律適用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設想,這本書會深入剖析在疑難案件中,法律條文是如何被解讀、如何被運用,甚至是如何被“創造”以求公正的。它或許會探討不同證據規則在疑案中的適用,比如排除閤理懷疑原則在麵對間接證據或孤證時的挑戰,以及如何平衡偵查權、公訴權和辯護權在疑案中的動態關係。我期待書中能有真實的案例分析,那些曾讓無數人費解的刑事案件,如何在法律方法的研究下,最終走嚮判決。這種研究不僅是對法律理論的探討,更是對司法智慧的凝練,是對正義不懈追求的體現。它應該會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理解法律在現實世界中的強大力量和精妙之處。
評分“刑事疑案適用法律方法研究”這個題目,讓我聯想到法律的“藝術”層麵。因為在處理疑案時,往往需要超越簡單的機械適用,而是需要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判斷。我設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在麵對缺乏直接證據、事實不清的情況時,法律人是如何運用邏輯推理、經驗法則以及類比等方法來構建證據鏈,從而得齣結論的。它也許會分析,在疑案中,如何進行科學的案情分析,如何識彆和排除虛假信息,以及如何評估不同證據的證明力。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分析疑案的“秘籍”,比如如何通過對當事人行為模式的分析來推斷其動機,如何利用痕跡證據和生物證據來還原案件事實,又或者如何在多重犯罪嫌疑人之間進行甄彆。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羅列法律條文,而是要展現法律方法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的智慧和技巧,為讀者提供一個觀察和理解刑事司法過程的獨特窗口,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和韌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