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300221199
条码:9787300221199
图书名称:刑事疑案适用法律方法研究
定价:38
作者:任彦君
版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推荐
本书在强调社会和司法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对热点案件的观点争议分析以及对一些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来找出刑事案件裁判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事实认定、规范寻找、判决书论证等存在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提出刑法适用的一些理念。
作者简介
任彦君,女, 1968年生,河南舞钢市人,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刑法学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南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刑法学教学和研究。曾在《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数罪并罚论》等专著两部,参编《公司、企业犯罪案例解析》等著作3部;论文曾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会犯罪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二等奖等奖项。
目 录
引 言 1
章 绪论 4
节 刑法适用与法律思维方法 4
一、法律思维方法概述 4
二、刑法适用与法律思维方法 5
第二节 法律形式主义 6
一、法律形式主义及其局限性 6
二、实质主义——形式主义的 8
三、我国刑法适用的形式主义倾向 10
四、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在刑事审判中的统一 15
五、结语 19
第二章 刑事疑难案件的特点与缘由 20
一、何为疑难案件 20
二、刑事疑难案件产生的原因 22
三、“疑难案件”是否有正解 23
第三章 疑难案件的刑法解释方法 25
节 刑法解释的立场 25
一、刑法解释立场的理清 25
二、刑法合理性解释的制度性制约 31
三、刑法解释的边界 33
第二节 疑难案件的刑法解释方法 36
一、法律解释方法的种类 37
二、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 38
三、疑难案件的刑法解释方法 41
第四章 刑事疑难案件裁判思维模式解读及其应用 46
节 刑事疑难案件裁判思维模式解读 46
一、概述 46
二、刑事疑难案件裁判思维过程分析 46
第二节 刑事疑难案件中结果导向思维运用的实然与应然 49
一、刑事裁判中结果导向思维运用的必要性 50
二、刑事疑难案件中裁判思维的实然与应然 52
第五章 类型思维在刑事疑难案件中的运用 57
节 类型思维概述 57
一、类型化思维的肇始——刑法类型化的发展过程 57
二、类型化思维的体现——刑法体系的建构 58
第二节 类型思维在刑事疑难案件裁判中的运用 59
一、一则案例引发的问题 60
二、类型思维与概念思维在刑法适用中的互补 61
三、类型思维方法的适用标准 65
四、类型思维在刑事疑难案件裁判中的运用 69
第六章 利益衡量方法在刑事疑难案件中的运用 72
节 利益衡量论概述 73
一、利益衡量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73
二、利益衡量方法的运用场域 74
三、利益衡量是否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方法 76
第二节 刑事疑难案件中利益衡量方法的运用 76
一、刑事疑难案件中利益衡量的必要性与存在基础 76
二、利益衡量的前提与基本原则 79
三、利益衡量方法在刑事疑难案件审判中的运用 83
第七章 对话思维在刑事“公案”中的运用 89
节 对话协商理论及其价值 89
一、一则刑事“公案”引发的问题 90
二、对话思维及其司法价值 91
三、对话思维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 96
第二节 对话思维在刑事“公案”中的运用 98
一、刑事“公案”的法律适用中对话思维的运用 98
二、对话思维在刑事判决书论证中的运用 102
三、结语 104
第八章 逆向定罪思维在刑事疑难案件审判中的运用 106
节 定罪思维模式概述 106
一、定罪过程的诠释学循环 106
二、定罪判断的思维模式 108
第二节 逆向定罪思维在刑事疑难案件中的适用 110
一、问题的提出 110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刑事疑案适用法律方法研究",这立刻勾起了我对复杂案件和法律条文之间博弈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条文,而是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演化、解释和适用的艺术。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证据模糊、线索纠缠不清的“疑案”时,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在疑难案件中,法律条文是如何被解读、如何被运用,甚至是如何被“创造”以求公正的。它或许会探讨不同证据规则在疑案中的适用,比如排除合理怀疑原则在面对间接证据或孤证时的挑战,以及如何平衡侦查权、公诉权和辩护权在疑案中的动态关系。我期待书中能有真实的案例分析,那些曾让无数人费解的刑事案件,如何在法律方法的研究下,最终走向判决。这种研究不仅是对法律理论的探讨,更是对司法智慧的凝练,是对正义不懈追求的体现。它应该会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理解法律在现实世界中的强大力量和精妙之处。
评分“刑事疑案适用法律方法研究”这个书名,立刻抓住了我对法律研究中那些最棘手、最引人入胜的部分的兴趣。疑案之所以成为疑案,往往在于其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在这些充满挑战的情况下,法律的适用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否会探讨,在证据不足以形成完整闭环的案件中,法律如何界定“合理怀疑”的边界?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自由心证”原则的讨论,以及法官在行使自由心证时,应遵循的哪些法律规范和伦理要求?我非常好奇,在一些涉及伦理道德困境或社会敏感问题的疑案中,法律是如何进行权衡和裁决的。例如,当法律条文与社会普遍认同的公平正义观念发生冲突时,法律方法会如何指引法官作出选择?这本书应该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门,让我看到法律条文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智慧,以及法律人如何在追求真相和维护正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评分当我看到“刑事疑案适用法律方法研究”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影视剧或新闻报道中,悬而未决的复杂案件。那些案件往往牵扯着多方利益,证据链条脆弱,甚至充满误导性的信息。我好奇这本书将如何深入探讨这些“疑难杂症”背后的法律逻辑。它或许会分析,在这些案件中,法律适用的“尺度”是如何把握的。是严格遵循字面意思,还是在原则框架下进行创造性解释?书中是否会涉及对不同法学流派在疑案处理上的观点差异,例如实证主义、自然法学等,它们会对法律方法的选择产生何种影响?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原则,如罪刑法定、无罪推定、非法证据排除等,在疑案中的特殊应用和变通。例如,在证据不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况下,是否仍然可以进行判决?法律如何平衡“宁可错放,不可错杀”的原则与司法效率之间的关系?这本书应该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思考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运行机制,以及它在追求公平正义过程中的挑战和应对。
评分"任彦君"这位作者的名字,我并不熟悉,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此书的期待。在我看来,一本关于“刑事疑案适用法律方法研究”的书,其价值在于能否提供切实可行的分析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引领我穿越案件迷雾,一步步揭示真相。它或许会从证据收集、审查、固定等基础环节入手,分析在疑案中这些环节存在的特殊难点,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方法来克服。例如,对于一些因时间久远、物证灭失而难以查实的案件,法律是否允许更多地依赖证人证言,以及如何审查证人证言的可靠性?又或者,在一些涉及高科技证据的案件中,如何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我更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法律适用问题,比如对于“疑罪从无”原则在不同情形下的具体界定,以及如何在保障被告人权益的同时,有效打击犯罪。这本书应该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践智慧的结晶,能够帮助我提升对刑事案件复杂性的认识,并从中学习到处理疑难案件的法律方法。
评分“刑事疑案适用法律方法研究”这个题目,让我联想到法律的“艺术”层面。因为在处理疑案时,往往需要超越简单的机械适用,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在面对缺乏直接证据、事实不清的情况时,法律人是如何运用逻辑推理、经验法则以及类比等方法来构建证据链,从而得出结论的。它也许会分析,在疑案中,如何进行科学的案情分析,如何识别和排除虚假信息,以及如何评估不同证据的证明力。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分析疑案的“秘籍”,比如如何通过对当事人行为模式的分析来推断其动机,如何利用痕迹证据和生物证据来还原案件事实,又或者如何在多重犯罪嫌疑人之间进行甄别。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而是要展现法律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智慧和技巧,为读者提供一个观察和理解刑事司法过程的独特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和韧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