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建築曆史圖說 9787112102044

外國建築曆史圖說 978711210204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鬆茯 著
圖書標籤:
  • 建築史
  • 外國建築
  • 建築設計
  • 西方建築
  • 建築文化
  • 藝術史
  • 圖解
  • 曆史
  • 建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頤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2102044
商品編碼:2610725060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8-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外國建築曆史圖說

定價:138.00元

作者:劉鬆茯

齣版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1121020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按照社會經濟形態的不同,將外國建築曆史劃分為三階段——即:上篇農業社會建築,中篇工業社會建築和下篇信息社會建築。在每一篇裏又按照建築曆史的發展階段劃分章節。上篇詳細闡述瞭包括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以及歐美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的建築及其思潮;中篇著重介紹瞭現代主義建築的産生、發展、充實與提高;下篇則主要記述瞭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傢進入後工業社會——即信息社會對建築思潮、建築形態以及建築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
作者在書中采取瞭列詞條的寫作體例,分項逐條展開深入細緻的闡述。全書精選墨綫圖及照片近800幅,並參考瞭外的*研究成果,史料翔實、圖文並茂。
本書可以作為廣大建築院校師生教授和學習外建史課程的參考用書,也是建築學專業與城市規劃、環境藝術等相關專業研究生應試和注冊建築師資格考試的重要參考書。此外,本書也可以作為文化、藝術、旅遊等部門的廣大讀者瞭解西方建築遺産的知識讀物。

目錄


前言
上篇 農業社會建築——作為手工藝産品的建築
 1 奴隸製社會建築——的古代文化
  1.1 古埃及建築——批巨大的紀念性建築
  1.2 古代西亞建築——塔廟與宮殿的興起
  1.3 古希臘建築——永恒的魅力
  1.4 古羅馬建築——帝國風貌的展示
 2 中世紀建築——基督教文化
  2.2 拜占庭建築(Byzantine Architecture)
  2.3 羅曼式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
  2.4 哥特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
  2.5 中古伊斯蘭建築(Islamic Architecture)
 3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君權時期的建築
  3.1 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of Italy)
  3.2 意大利巴洛剋建築(Baroque Architecture of Italy)
  3.3 法國古典主義建築(Classicism Architecture of France)
  3.4 歐洲其他國傢文藝復興建築
 4 歐美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的復古思潮建築
  4.1 古典復興建築(Classical Revival Architecture)
  4.2 浪漫主義建築(Romanticism Architecture)
  4.3 摺中主義建築(EdectidSm Architecture3
中篇 工業社會建築——作為機械化産品的建築
 5 現代主義建築之根
  5.1 工程師的探索
  5.2 新建築運動
  5.3 一戰後的三股建築思潮
 6 現代主義建築之乾
  6.1 魏森霍夫住宅展覽會(The Weissenhofsiedlung,Stuttgart,1927年)
  6.2 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年)
  6.3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年)
  6.4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年)
  6.5 弗蘭剋·勞埃德·賴特(Frank Lioyd Ngright,1867—1959年)
  6.6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1898—1976年)
 7 現代主義建築之果
  7.1 超高層與大跨度建築
  7.2 二戰後多元化的建築思潮
   ……
下篇 信息社會建築——作為高科技産品的建築
 8 後現代主義建築——輿論的寵兒
 9 解構主義建築——從文獻中誕生齣來 
 10 個性化的建築走嚮——“主義”的衰落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劉鬆茯,1954年10月19日生,黑龍江省呼蘭縣人。1983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係。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外國建築史、當代西方建築思潮和當代西方建築美學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普利茨剋建築奬獲奬建築師係列之《倫佐·皮亞諾》、《弗蘭剋·蓋裏》、

文摘


序言



建築的演進:從古代文明到現代思潮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勾勒齣世界建築藝術波瀾壯闊的演變曆程。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建築風格和技術發展的編年史,更是一部深入探討人類文明、社會結構、宗教信仰與技術革新如何塑造我們所居住和仰望的物質環境的深刻剖析。 第一部分:文明的基石——早期建築與古代輝煌 本書開篇追溯至人類文明的搖籃,探究史前聚落嚮定居生活過渡時期齣現的原始建築形態。從蘇美爾和古埃及的泥磚神廟與金字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早期統治者對永恒與神權的追求如何轉化為不朽的石材工程。我們將詳細解析吉薩大金字塔的建造技術之謎,以及卡納剋神廟的宏偉軸綫布局,探討這些建築如何服務於宗教儀式和王權統治。 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盡管其真實性仍存爭議)與宏大的城牆展現瞭早期城市規劃的智慧與對工程技術的掌握。隨後,本書將筆觸轉嚮愛琴文明,考察米諾斯剋裏特宮殿的迷宮式結構與壁畫藝術,對比邁锡尼文明的雄渾防禦工事,理解地中海早期文明的文化特質。 第二部分:理性與秩序的典範——古典建築的精髓 本書的重點之一在於對古希臘建築的細緻解讀。雅典衛城不僅僅是一組建築群,它是民主、哲學與美學理念的物質載體。我們將深入研究多立剋、愛奧尼和科林斯三大柱式的演變及其象徵意義。帕特農神廟的“視錯覺修正”技術,揭示瞭古希臘工匠對黃金分割和數學比例的極緻追求,以及他們如何將理性主義精神融入建築實踐。 隨後,視角轉嚮古羅馬。羅馬人繼承瞭希臘的柱式美學,但憑藉其革命性的拱券、拱頂和混凝土技術,他們創造齣超越前人的工程奇跡。萬神殿的巨大無支撐穹頂至今仍是建築史上的巔峰之作。本書將分析公共浴場、巴西利卡、引水渠和鬥獸場的布局與功能,闡釋羅馬建築如何支撐起龐大的帝國管理體係和市民生活需求。這部分內容將詳細對比希臘神廟的內嚮性與羅馬公共建築的外嚮性、實用性之間的差異。 第三部分:信仰的庇護所——中世紀的信仰建築 中世紀的建築藝術,是西方世界基督教信仰的直接投射。本書首先探討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風格,重點剖析聖索菲亞大教堂如何通過復雜巧妙的半穹頂係統,將光綫和空間轉化為神聖的體驗。 隨後,我們進入羅馬式建築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厚重的牆體、樸素的裝飾和相對低矮的拱頂,反映瞭動蕩社會背景下對安全的需求。修道院和堡壘式的教堂成為權力與信仰的中心。 接著,本書詳盡論述瞭哥特式建築的“技術革命”。飛扶壁、肋拱和尖券的組閤,使得建築師能夠將牆體盡可能地“打開”,用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實體牆麵,實現瞭“嚮上生長”的極緻追求。我們將考察巴黎聖母院、沙特爾大教堂等實例,解析其中復雜精妙的結構力學與充滿敘事性的雕塑裝飾,探究其如何將信徒的目光導嚮天堂。 第四部分:人性的迴歸與宏偉的展示——文藝復興與巴洛剋的激蕩 文藝復興運動將建築的焦點重新拉迴人類自身,迴歸對古典原則的再認識與再創造。從布魯內萊斯基在佛羅倫薩大教堂穹頂上的創舉,到帕拉第奧對古羅馬神廟立麵的係統化整理,本書清晰地展示瞭如何通過幾何學的純粹性、軸綫對稱和比例和諧來錶達人文主義思想。 巴洛剋風格則以其戲劇性、強烈的動感和對光影的精妙運用,對文藝復興的靜謐與理性構成瞭挑戰。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及其周邊的城市規劃,體現瞭天主教會反宗教改革時期,試圖通過藝術的感染力來重新確立其權威的意圖。洛可可風格在後期的發展中,則進一步將這種動態和裝飾性推嚮瞭精巧與輕盈的極緻。 第五部分:工業革命的衝擊與新舊交替——18、19世紀的探索 工業革命帶來瞭鋼鐵、玻璃和標準化生産的浪潮,對傳統建築實踐構成瞭前所未有的衝擊。本部分將探討新古典主義如何通過對羅馬和希臘原型的復興,試圖在快速變革的時代中尋求穩定的文化根基。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諸如水晶宮等早期現代結構先驅的齣現,它們證明瞭新材料在建造大型、輕盈結構方麵的巨大潛力。 19世紀末的摺衷主義與學院派體係,構成瞭對既有風格的混閤與再利用。然而,真正的變革潛伏在對本土材料和工藝的重新審視中,如工藝美術運動試圖迴歸手工價值,而早期先驅如維歐萊-勒-杜剋則開始探索建築的結構邏輯本身,為20世紀的現代主義埋下瞭伏筆。 第六部分:功能至上與空間革命——20世紀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思潮 20世紀是建築史上最為劇烈變革的時期。現代主義建築,以其“少即是多”的口號,徹底摒棄瞭曆史裝飾,強調功能、結構和材料的誠實錶達。本書將詳細梳理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築五點”、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哲學以及格羅皮烏斯對包豪斯教育理念的實踐。我們將分析鋼筋混凝土和幕牆技術如何成就瞭高層建築的普及,以及這些新的建築範式對城市形態産生的深遠影響。 隨著現代主義的理性體係在特定環境下暴露齣的僵化和對地方文脈的漠視,後現代主義應運而生。本書最後探討瞭對曆史符號的挪用、對地方主義的迴歸,以及解構主義建築對傳統幾何學和穩定性的挑戰。通過對不同階段代錶性建築的深入圖解和背景分析,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理解建築如何作為人類曆史、技術與思想的綜閤載體的知識框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外國建築史圖說》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對那些宏偉的古代遺跡和風格各異的現代建築心生嚮往,但苦於缺乏係統性的知識,常常隻是走馬觀花,無法深入理解其背後蘊含的文化和技藝。《外國建築史圖說》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和遠方的窗戶。從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臘的神廟,再到羅馬的鬥獸場,那些在教科書中纔能看到的文字描述,在這本書裏都化作瞭生動形象的圖片,讓我得以近距離“審視”那些曆經滄桑的傑作。每一張圖片都配有詳實的文字解讀,不僅介紹瞭建築的年代、風格、建造材料,更深入剖析瞭其社會背景、宗教信仰、技術成就,以及對後世建築産生的深遠影響。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建築特點的細緻梳理,讓我對西方建築史的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例如,我一直對哥特式教堂的飛扶壁和彩色玻璃充滿瞭好奇,希望這本書能詳細解釋它們是如何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實現的,以及它們在結構和美學上的意義。

評分

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建築史讀物,應該能夠讓非專業人士也看得懂,並且能夠引發他們的思考。《外國建築史圖說》正是這樣一本充滿魅力的書籍。書中對每一處建築的介紹,都力求通俗易懂,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領略到建築的精妙之處。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古埃及人如何建造金字塔,以及其中蘊含的數學和工程學原理?對於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書中是否會深入講解其比例、和諧以及對後世古典建築的影響?而羅馬的萬神廟,其巨大的穹頂又是如何實現的?在中世紀,哥特式教堂為何如此高聳,其飛扶壁和尖拱的設計又有什麼奧秘?我同樣好奇,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那些偉大的建築是如何體現人文主義精神的?而巴洛剋建築的動感和華麗,又反映瞭怎樣的時代特徵?這本書能否讓我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且通過精美的圖片,身臨其境地感受這些建築的魅力,這是我最為期待的部分。

評分

我一直認為,建築不僅僅是冰冷的磚石結構,更是時代精神的凝固,是人類文明的見證。《外國建築史圖說》正是以這樣一種宏大的視角,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感受不同文明的建築智慧。從拜占庭的宏偉教堂,到伊斯蘭的精美清真寺,再到中世紀的城堡和哥特式教堂,這本書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築形式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標誌性建築的深入剖析,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聖索菲亞大教堂如何巧妙地處理巨大的穹頂,以及其內部裝飾所蘊含的宗教象徵意義?我對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對稱、和諧以及對古典元素的復興也充滿興趣,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等建築的詳細解讀,瞭解它們如何在建築史上開啓新的篇章。此外,書中對巴洛剋和洛可可風格的描述,是否能夠清晰地展現齣它們華麗、動感和戲劇性的特點,以及它們與當時社會思潮的聯係,這些細節都讓我無比期待。

評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常常在欣賞宏偉建築的同時,思考其背後的建造者和他們所處的時代。《外國建築史圖說》似乎正是為瞭滿足我這樣的求知欲而生。它不僅呈現瞭建築本身的美學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挖掘瞭建築背後的故事。書中對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的介紹,是否會深入探討當時的社會結構、民主製度以及哲學思想是如何影響建築的規劃和設計的?我一直對中世紀歐洲的城堡和修道院很感興趣,希望能瞭解這些建築的軍事功能、宗教意義,以及它們是如何成為當時社會生活中心的。而對於巴洛剋和洛可可風格,書中是否會闡釋它們是如何反映當時歐洲王權的鼎盛以及社會階層的差異?書中對工業革命後齣現的鋼筋混凝土、玻璃幕牆等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是否會進行詳細的介紹,以及這些創新如何徹底改變瞭城市的麵貌和建築的功能?這些都是我想要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評分

這本《外國建築史圖說》在我眼中,不單是一本圖冊,更像是一位博學的嚮導,引領我漫步於人類建築文明的殿堂。《外國建築史圖史》的序言便充滿瞭對建築曆史的深情迴顧,似乎在為接下來的精彩旅程鋪墊。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解讀,想瞭解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大師是如何將藝術與建築完美結閤,創造齣那些永恒的傑作。而對於後來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等風格,書中又將如何區分它們的特點,並展示它們各自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我一直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齣現的裝飾藝術(Art Deco)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充滿好奇,希望書中能清晰地展現齣Art Deco的幾何圖形和華麗裝飾,以及現代主義簡潔、實用的設計理念,並且能夠介紹這些風格對當代城市建築的影響。我同樣期待書中能夠呈現更多關於不同國傢和地區獨特的建築傳統,例如,書中是否會介紹東亞、南亞或非洲等地的獨特建築風格,以及它們與西方建築的交流和融閤?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