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 著
图书标签:
  • 农产品价格
  • 价格调查
  • 农业经济
  • 市场分析
  • 统计年鉴
  • 中国农业
  • 2017年
  • 物价
  • 农产品市场
  • 经济数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统计出版社
ISBN:9787503783937
商品编码:26147551533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作  者: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编 定  价:148 出 版 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页  数:169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3783937 前言
部分统计图
1-1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走势图
1-2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走势图
第二部分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上年为100)
2-2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以1978年为100)
2-3主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4主要农产品分季度生产者价格指数
2-5分品种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7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第二季度)
2-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第三季度)
2-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第四季度)
2-10各地区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
2-11各地区种植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2各地区林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3各地区饲养动物及其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4各地区渔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2-15各地区种植业产品生产者价格分类指数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不断完善,农村经济运行市场化步伐持续加快,市场机制在农产品流通与贸易中的基础作用日益显现,宏观决策和社会公众对农产品价格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为适应新形势,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发挥自身优势,对农产品价格进行汇编以发挥其在市场竞争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统计图、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三部分,除此以外,还收录了农产品价格调查方案等内容作为附录。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内容综述与行业透视 引言:洞悉中国农业的“晴雨表”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是一部系统、权威、翔实的国家级统计资料汇编,它全面记录和反映了2016年度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动态、供求关系、区域差异以及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该年鉴不仅是农业经济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市场分析师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更是理解当年中国农业经济运行轨迹、把握宏观调控效果、预测未来市场走向的“指南针”。 第一部分:宏观概览与年度价格走势分析 年鉴的开篇部分通常会提供一份详尽的年度价格走势综述报告。2017年的报告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价格总指数变动: 详细列出2016年全年及各季度的农产品购进价格指数、农产品销售价格指数,并与前几年数据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重点解读价格指数的波动是否预示着农业通胀压力或通缩风险,以及这与国民经济整体物价水平的关联性。 2. 政策影响评估: 深入分析国家在2016年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收储政策(如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的调整)对市场价格产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例如,玉米价格在政策转向过程中的剧烈调整及其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3. 区域价格分化: 报告指出,受气候条件、种植结构调整、物流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同省份、不同区域间的农产品价格差异显著拉大。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在生鲜农产品价格上的差距,以及这种差异对城乡居民生活成本的贡献率分析。 第二部分:分门别类的价格数据深度剖析 年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海量、精细化的分门别类数据。2017年的数据覆盖了粮食、油料、薯类、棉花、活畜产品、园艺产品等主要类别。 1. 粮食与油料作物: 水稻与小麦: 提供了早籼稻、中晚稻、普通小麦、强筋小麦等不同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市场平均收购价、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年度均价和月度变化图表。分析了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如何与市场实际交易价格形成“剪刀差”现象。 玉米与大豆: 这是2016年市场波动最大的两个品种。年鉴详细记录了临储政策退出后,玉米市场价格探底回升的复杂过程,以及大豆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背景下,国产大豆价格的区域性抗跌性分析。数据精确到不同等级(如一级、二级)的成交价格区间。 2. 畜牧水产养殖产品: 生猪与猪肉: 提供了生猪(不同出栏体重)、猪肉(不同部位,如后腿肉、五花肉)的出场价和批发价。着重分析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周期性变化如何传导至终端肉价,并对比了北方和南方“猪周期”的步调差异。 牛羊肉与禽蛋: 记录了活牛、活羊、基础蛋(如鲜鸡蛋)的收购价格。特别关注了反季节生产对禽蛋价格的扰动效应,以及牛羊肉价格长期稳定在高位的结构性原因。 水产品: 涵盖了常见的淡水鱼类(如草鱼、鲤鱼)和海水养殖产品。反映了2016年水产养殖业在环保压力和饲料成本上升背景下的价格承压情况。 3. 园艺产品与经济作物: 蔬菜: 采用“大宗蔬菜”和“应季蔬菜”分类统计。重点收录了“菜篮子”重点品种(如大白菜、土豆、番茄)的批发市场月均价。报告深入探讨了“倒春寒”、“台风”等极端天气对蔬菜短期价格的冲击(“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矛盾焦点)。 水果: 记录了主要大宗水果(如苹果、柑橘、香蕉)的产地收购价和集散地批发价,并分析了冷链物流成本在水果季节性调峰中的作用。 棉花与糖料: 提供了皮棉、糖料蔗等大宗经济作物的国家标准价格和实际成交价,反映了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的传导路径。 第三部分:价格形成机制与流通环节分析 年鉴不仅提供价格数据,更着力于解析价格形成的内在逻辑和外部环境。 1. 价格监测点位与方法论: 详细介绍了2016年价格采集的网络布局,包括全国31个省(区、市)的定点采集样本数量、选择标准(如规模、区位),以及价格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流程,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2. 成本收益测算: 提供了主要农产品在主要产区(如东北水稻、华北小麦、内蒙古玉米)的单位生产成本核算数据,包括种子、化肥、农药、人工、土地成本的构成。通过将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对比,计算出农民的平均边际收益率,为政策制定提供“保本线”参考。 3. 价格变异系数与风险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了不同农产品价格的时序变异系数,量化了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高波动率的产品(如叶菜类、部分生猪产品)被识别为高风险投资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价格风险管理建议。 结论:2017年价格形势的定性判断 总体而言,2017年的中国农产品价格走势呈现出“结构性分化,总体趋于稳定”的特征。粮食价格在政策托底和库存高企的影响下保持平稳,为居民消费提供了稳定基础;而部分畜牧产品和高价值园艺产品则受供需错配和成本推动,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该年鉴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这一复杂经济现象的坚实数据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拿到《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我怀着一种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翻开了它。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市场动态的普通读者,我深知准确、详实的数据是理解行业趋势、分析市场规律的基石。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素而大气,传递出一种专业、可靠的信息。翻开目录,各章节的标题清晰地划分了不同的农产品类别,从粮食、蔬菜、水果到畜禽产品、水产品等等,覆盖面之广令人赞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列出了价格数据,还包含了一些价格指数、价格变动趋势分析以及可能影响价格的宏观因素等内容。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季节性价格波动和地区性价格差异的分析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堆砌,更像是为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中国农产品市场图景,让我能够窥探到不同时节、不同地域下,农产品价格是如何随着供需关系、政策导向、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而起伏的。我设想,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研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预测未来市场可能的发展方向,甚至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市场的重要窗口。

评分

翻阅《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数据库之中,它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姿态,记录了2017年中国农产品市场波澜壮阔的“价格史”。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令人惊叹的详实程度。不仅仅是全国平均价格,更是细致到省份、甚至具体到主要城市的同比、环比数据,让我能清晰地看到价格在空间维度上的差异。我特别关注了部分大宗农产品的价格走势,比如玉米、大豆以及猪肉。年鉴中不仅提供了年度价格走势图,还对导致价格变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如粮食库存、进口政策、饲料成本、疫病影响等等。这些分析虽然简洁,但却直指核心,帮助我快速把握住影响价格的关键节点。对于我这样希望从宏观层面把握农业经济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复杂的农产品市场数据之中,让我能够拨开迷雾,看到背后真实的经济逻辑。我期待通过对其中数据的反复推敲,能够提炼出更有价值的洞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

评分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为我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视角,去审视中国农产品市场这个庞大而动态的生态系统。我深知,要理解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从最基础的价格数据入手,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数据的集合,更像是对2017年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一次全面“体检报告”。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一些重要农产品,比如稻谷、小麦、棉花等政策性价指导性信息。年鉴中对这些农产品年度价格的详尽披露,以及与往年数据的对比,为我理解国家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此外,书中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畜牧业周期性特征的体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和机遇。我尤其欣赏的是,年鉴中对一些可能影响价格变动因素的分析,例如天气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国际市场价格联动等,这些信息的整合,使得数据本身不再孤立,而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价格变动背后的原因。

评分

说实话,在拿到《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之前,我对“年鉴”类图书的印象大多是枯燥、晦涩的。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更加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了大量数据,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读出不少门道。我比较关注的是一些特色农产品和时令水果的价格变化。例如,书中对某些地区特产的分析,让我了解到这些小众但重要的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价逻辑。此外,对于一些季节性非常强的产品,比如草莓、西瓜,年鉴中对不同月份价格变化的梳理,非常直观地展现了供求关系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一些图表的设计,它们将复杂的数据可视化,让我一眼就能看出价格的波动趋势和规律,例如,通过柱状图或折线图,我能够轻松地比较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价格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经济驱动力。这本书就像一本活的百科全书,不仅告诉我“是什么”,还尝试解释“为什么”,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当我翻开《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17》,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它如同一个“农产品价格晴雨表”,精确地记录了2017年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价格波动。我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爱好者,因此,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特别对书中关于蔬菜和水果价格的细致梳理感到惊喜。年鉴不仅提供了全国性的平均价格,还细分到了各个省份和主要城市,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和差异。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一些重要蔬菜和水果的月度价格走势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这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农产品的季节性特点、市场供需变化以及区域间的流通情况。我设想,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研究,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的市场状况,还能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市场预测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清晰可见的图景,帮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复杂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