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经典:理想国、道德情操论、人性论等精装版(套装共5册)
作 者:〔英〕亚当·斯密,〔古希腊〕柏拉图,[英] 大卫·休谟,[德] 阿图尔·叔本华 著;李嘉俊;刘丽;贺江;张红玉 ;卢凯 译
I S B N :12056016
出 版 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印刷时间:2016-11-01
字 数:字
页 数:1784页
开 本:32开
包 装:精装
重 量:g
定价:166元
目录
《道德情操论》
《理想国》
《人性论(上下册)》
《人生的智慧》
内容简介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在书中,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并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堪称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 《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为《国家篇》或《共和国》,是古希腊著名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具代表性的作品。全书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展现了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式的世界。这本书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还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论述,书中广泛探讨了哲学、政治、宗教、伦理道德、教育、文艺、婚姻等各方面的问题,描绘出一个柏拉图认为的理想的国家。 《人性论(上下册)》 《人性论》是休谟一生中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全书分三卷,分别为“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在本书中,休谟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作者认为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取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它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作者介绍
《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出生于苏格兰伐夫郡的柯科迪,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进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使他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理想国》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出生于苏格兰伐夫郡的柯科迪,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进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使他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人性论(上下册)》
大卫·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被视为英国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与约翰·洛克及乔治·贝克莱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他把哲学设想为一门归纳的和实验的人性科学,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他的思想对卢梭、康德等后世哲学家影响深远。著有《人性论》《大不列颠史》《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宗教的自然史》等。
《人生的智慧》
大卫·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被视为英国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与约翰·洛克及乔治·贝克莱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他把哲学设想为一门归纳的和实验的人性科学,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他的思想对卢梭、康德等后世哲学家影响深远。著有《人性论》《大不列颠史》《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宗教的自然史》等。
从装帧的细节来看,出版社对这套书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纸张的白度适中,排版也十分考究,没有那种廉价书籍常见的字体拥挤或者印刷模糊的问题。这一点对于阅读哲学经典来说太重要了,毕竟每一个标点、每一个措辞都可能蕴含着作者的深意,清晰的呈现是对思想的尊重。我尤其看重它所包含的文本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希望这是一套经过严谨校对和翻译的版本,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原著的风貌。我一直认为,接触一个思想的源头,比阅读无数的二手解读来得更为直接和纯粹。这种实体书的沉浸感,能让人完全沉浸在作者构建的思想世界里,不受外界电子信息的干扰,这对于理解像《理想国》中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尤其关键。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真是没得说,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挺有格调的,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我一直想系统地读一些西方政治哲学的源头活水,这五册的组合看起来非常给力,涵盖了从古希腊到近代的关键文本,一下子就能把脉络梳理清楚。我特别期待能深入理解柏拉图那种对“正义城邦”的宏大构想,以及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本质的探讨。要知道,很多现代的政治困境,追根溯源都能在这些古老的文本中找到影子,读起来不光是知识的积累,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智者的对话。光是看着这套书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气质”都提升了,偶尔翻开一页,那种油墨的香气和纸张的触感,比电子阅读带来的感受要深刻得多,让人更有静下心来啃硬骨头的决心。对于任何想要对西方思想史有一个扎实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实体书版本绝对是值得收藏的珍品。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人类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总觉得光看新闻热点是治标不治本,必须得回到那些奠基性的思想上去寻找答案。这套书单看书名就让人心潮澎湃,《道德情操论》这本,我早有耳闻,据说它解释了市场经济背后的道德基础,对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困境至关重要。我有个朋友是研究经济学的,他强烈推荐我关注亚当·斯密的这方面思考,认为它比《国富论》更能揭示人性的复杂性。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清晰地辨析“自利”与“同情”在社会结构中的辩证关系。当然,还有像洛克、卢梭这些构建了现代国家理论的巨人,他们的文本无疑是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政治现实的钥匙。每次读到那些经典论述,都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拨开了历史的迷雾,看到了最初的逻辑起点。这套书的全面性,让我可以一次性完成对几位核心思想家的深度拜读,效率极高。
评分说实话,我对哲学原著一直有点望而生畏,总觉得晦涩难懂,生怕自己领会不到位。但这次下决心买下这套精装合集,就是想给自己一个“硬碰硬”的机会。这五本书分量十足,光是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和锻炼。我打算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比如每周攻克一本书的不同章节,并且每读完一个部分就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核心观点,以确保吸收进去的不是碎片化的信息,而是完整的思想体系。我特别好奇那些关于“人性”的论述,到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家们是如何定义人的本质的,以及这种定义如何反过来塑造了他们所主张的政治制度。阅读这些经典,就像是接受了一次智力上的“高强度训练”,虽然过程可能有些艰苦,但带来的思维深度的拓展,是任何流行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对政治学和历史的交叉领域非常感兴趣,总想弄明白,那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和权利分配,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被构建起来的。这套书中涵盖的思想家,恰好是构建了西方现代政治思想框架的基石人物。我希望能通过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家们对于“美德”、“权力”和“自由”的定义,来反思我们当下社会面临的价值冲突。例如,不同时期对“人性论”的侧重不同,直接导致了对治理方式的不同选择——有的强调人性本恶需要强力约束,有的则寄希望于人性的光辉。这套书就像一把多功能的钥匙,能够开启通往理解过去、审视现在、乃至思考未来的多扇大门。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而在于教会读者提出更深刻、更根本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