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 作 者: | 南怀瑾 著 |
| 定价: | 28.00 |
| ISBN号: | 9787309115994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3-3 |
| 印刷日期: | 2016-3-3 |
| 编辑推荐 |
| 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五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 内容介绍 |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内容提要: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
| 作者介绍 |
| 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
| 目录 |
| 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静坐的方法 静坐的心身状况 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书 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静坐与气脉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七支坐法的形式 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盘足曲膝与健康 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存想与精思 安心守窍的方法 当心守窍的后果 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守窍与炼气 什么是气 静坐与气的存想 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静坐的休息与气机 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 背部的反应 静坐与后脑的反应 前脑的反应 间脑的反应 如何打通任脉 不食人间烟火与中气的作用 大腹便便不足道 人身和人参的两足之重要 气脉的异同之争 道家与密宗有关气脉的不同图案 中脉的重要争论 为什么气脉会震动 打通气脉为什么 静坐与锻炼精神 三炼精气神之说 修炼的时间和程度之说 新旧医学养“精”观念的异同 认识真精 静坐与“炼精化气”的剖析 炼气和止息 气息的神奇和奥秘 变化气质和气的周期 炼气不如平心 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 炼气与化神 神是什么东西 气化神的境界 炼气化神三问 附:修定与参禅法要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掸指门 |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真正触及生命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层知识的国学经典,而这本南怀瑾先生的集子(虽然我具体翻阅的是关于“静坐修道”的部分)恰好满足了我的渴求。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与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不设防的促膝长谈。他对于“长生不老”的解读,更是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他并非指肉体永恒不朽,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常青”状态,是生命能量的优化和智慧的永续传承。书中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会贯通,使得论述体系异常稳固。比如,他引用《楞严经》中的“见闻觉知”来解释静坐中如何分辨真妄心念,又转而用《道德经》中的“虚静”来描摹修行的境界。这种跨越门派的整合能力,展现了南师深厚的学养和开阔的胸襟。对于长期被现代社会信息洪流裹挟,心神俱疲的都市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锚点,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平静与秩序的重建,而非外物的堆砌与追逐。
评分这本《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初读时,我本以为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古代道家理论汇编,没想到南怀瑾先生的文字功力实在了得,即便是涉及到“内丹”、“筑基”这类深奥的概念,也能用极其贴近生活,甚至带着几分禅意的比喻来阐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心息相依”的论述,他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详细描绘了初学者在静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生理反应和心理障碍,以及如何通过调息来化解这些“魔障”。比如书中对于“气机发动”时那种如临大敌的描述,让我瞬间明白了许多我在早期练习中感到困惑的地方——那些身体无故发热、杂念纷飞的现象,原来都是修行的正常阶段,而非走火入魔的征兆。他强调的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而是脚踏实地地把现代人的散乱心神收摄回来,回归到当下每一个呼吸之中。这种由内而外的扎根哲学,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养生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管理和提升生命质量的实用手册。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默默尝试书中指导的呼吸方法,体会那种身心俱寂的微妙变化,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与自己内在世界对话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选集性质,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虽然内容深邃,但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版本在注释和校对上做得非常到位,使得在遇到一些古籍引用时,能够迅速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别喜欢南师在讲解静坐法门时所展现的那种不厌其烦的耐心,特别是针对初学者的常见误区所设置的“问答”环节。他仿佛洞悉了每一个求道者的心病,提前给出了解药。例如,他详细区分了“昏沉”与“入定”的细微差别,这一点对许多在初期阶段徘徊不前的练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指引。如果没有这种细致的区分,很容易因为沉迷于片刻的“松弛感”而误以为自己已经有所成就,从而停滞不前。这种对修行路径的精确导航,体现了作者非凡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智慧。这本书与其说是让你学“静坐”,不如说是让你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自己最本源的“道”相处,那种由内而外的和解,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来得珍贵和持久。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长生不老”的字眼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带有几分迷信色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南怀瑾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一个听起来很玄乎的命题,用极其严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逻辑进行了包装和阐释。比如书中对“精气神”三者的关系进行剖析,他没有停留在古代的术语层面,而是结合人体的荷尔蒙分泌、神经系统的调节等现代概念进行类比。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定力”的论述,他指出静坐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积蓄足够的内在能量,以便更清醒、更有力地去面对现实中的一切挑战。这种务实精神贯穿全篇,使得这本书即便在今天这个科学至上的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它不是让你去相信什么奇迹,而是教你如何通过科学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挖掘出自身蕴藏的巨大潜能。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健康”的定义都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仅仅是体检报告上的各项指标正常,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充盈和对时间流逝的从容掌控。
评分在我阅读的众多国学读物中,这本关于“静坐修道”的论述,以其独特的“实用主义”风格脱颖而出。它没有空泛地谈论“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景,而是将这个宏大的目标,分解成了每日可执行的、可感知的步骤。南怀瑾先生在论述中常常使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比如他形容妄念如“墙上的苍蝇”,你越是去打它,它越是烦你,最终的解决之道是“不理睬”,将注意力聚焦于呼吸这个实在的锚点。这种将高深哲理转化为日常操作指南的能力,是极为难得的。它让我理解到,修道并非是遁入深山老林,而是如何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为自己的心智开辟出一块宁静的“自留地”。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相信“长生不老”的字面意义,而在于通过科学的、古老的自我修炼体系,让你能够活出一种更高质量的、更具生命力的状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长存”。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像是拨开了层层迷雾,看到了更清晰的自我轮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