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易经新探
定价:68元
作者:吕嘉戈 著
出版社: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11714947
字数:484000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
《易经新探》中所提出的由易而出的中国哲学方法的研究完善,历时十年。将其*难把握的形象化方法拔萃出来,终于填补了中国文化中中国哲学方法没有教科书的空白。
章易之主要图表
第二章易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易的数
第四章正本求源
第五章“取象比类”——易之形象整体思维的核心
第六章易之数理关系简介
第七章六十四卦的数理释义
1.乾卦
2.坤卦
3.屯卦
4.蒙卦
5.需卦
6.讼卦
7.师卦
8.比卦
9.小畜卦
10.履卦
11.泰卦
12.否卦
13.同人卦
14.大有卦
15.谦卦
16.豫卦
17.随卦
18.蛊卦
19.临卦
20.观卦
21.噬嗑卦
22.贲卦
23.剥卦
24.复卦
25.无妄卦
26.大畜卦
27.颐卦
28.大过卦
29.坎卦
30.离卦
31.咸卦
32.恒卦
33.遁卦
34.大壮卦
35.晋卦
36.明夷卦
37.家人卦
38.睽卦
39.蹇卦
40.解卦
41.损卦
42.益卦
43.夬卦
44.姤卦
45.萃卦
46.升卦
47.困卦
48.井卦
49.革卦
50.鼎卦
51.震卦
52.艮卦
53.渐卦
54.归妹卦
55.丰卦
56.旅卦
57.巽卦
58.兑卦
59.涣卦
60.节卦
61.中孚卦
62.小过卦
63.既济卦
64.未济卦
第八章医易同源析
第九章医易与气功
第十章易之方法论展望
“静”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的“静”,要求习练气功者在处理社会生活的方面均保持“静”的状态,即不管遇到什么事,在情绪上都要保持不急、不躁、不大喜大怒、不悲不恐等等。宏观的“静”处理好了,微观的“静”就容易达到了,习练气功时的“人静”即属微观的“静”。能够很好地处理好“静”的要求,对养生是极为有利的,对习练气功也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内经》有关至人、真人、贤人的论述均是以达到宏观的“静”为前提的。古人的养生之道(气功)也正是出于此,即为达到这种与天地相应的“静”的状态时所产生的,故气功源于《易经》,从方法论上讲是一脉相承、完全相通的,从实践上看也是以宇宙自然状态即“静”为依据的,是天人相应客观的体现。
《内经》为中国乃至世界早的医学巨著。它主要论述的除《易经》的天地与人的相应关系、如何养生以及病因病理外,还讲的就是经络与针灸。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笔者从习练气功的体验得知,气在周身的循行是有通道的。近年来医学界对经络研究已有突破,即可用仪器把人体的经络现象从屏幕上显示出来,并测出经络的宽度只有一毫米,各经的循行路线与《内经》及宋代针灸铜人所描绘的基本吻合。圆经络敏感的人受到针刺后亦能感到体内之气的循行状况,这种现象应是有生物以来就存在于它们体中的,而只有中国古人先发现并使之运用到医学上。故可以说,《内经》论及天地与人相应关系建立了中医学的病因及养生学说;也论及人体经络,建立了经络学说与针灸学说,唯独没有论及药物,故书中没有建立药物学说。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医泰斗吕柄奎之子吕嘉戈研究易经、内经和中医学的力作。他提出的全新观点对于易学、医学、中国哲学爱好者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吕嘉戈认为,“研究《易经》学术圈内存在两种意见,即认为《易经》源于天文说与源于卜筮说”,但他主张八卦起源于天文历法。本书从数理方面,结合内经中的有关论述,重新释读《易经》,令人有对《易经》及其起源的看法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场”。它既有古代经典的沉稳庄重,又不失现代学术研究的严谨细致。我很少在当代出版物中读到如此考究且富有韵律感的中文表达。有时候,为了理解某个精妙的措辞,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文字上的精雕细琢,让每一次翻页都成为一种享受。它不像某些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细节的文本,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倾注了心力,最终呈现出一种既有力度又不失文采的阅读体验,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愉悦感。
评分这本书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更像是在构建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阅读时,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于所讨论对象的深刻理解和系统性的梳理。他似乎能洞察到读者在不同阶段可能会产生的疑问,并在适当的时机给出预设性的解答或引申,使得思路始终保持连贯。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看”内容,更是在“建构”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它成功地将看似分散的元素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洽且富有张力的理论网络,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识积累和卓越的组织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品味,拿到手时就感觉它与众不同。封面色调沉稳大气,字体选择也很有韵味,透露出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气息。内页的纸张质感极佳,摸上去光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疏密得当,段落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复杂的理论知识在视觉上变得更容易消化。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书卷气。我尤其喜欢它在关键概念处使用的插图或图示,虽然我还不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但仅从设计美学上来说,它们为原本抽象的文本增添了极大的可读性,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至于陷入枯燥的文字海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内容应有的尊重和匠心。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但基础尚浅的求知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极大的启发性。它并非简单地复述旧有理论,而是在我们固有的认知上进行拓宽和深化。阅读过程中,我的思维被不断地激发,开始主动思考书中所提观点的合理性,并尝试将其与我已知的其他领域知识进行横向比较和印证。这种“被带着思考”的感觉非常棒,它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高水平的智力对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无疑能够满足那些不仅仅满足于表面了解,而渴望进行深入探究的读者群体,它无疑是打开新世界的一把钥匙。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行文的流畅性所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通常被认为高深莫测的学说,用一种近乎娓娓道来的方式娓娓道来。我过去尝试接触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往往晦涩难懂,读几页就想打退堂鼓,但这本书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它的逻辑推演非常清晰,每一步论证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更复杂的观点。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贯穿始终,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感觉作者在传达知识时,并没有高高在上地俯视读者,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们一同走过这段学习的旅程,这种平易近人的姿态,是很多专业著作所缺乏的宝贵品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