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易經新探
定價:68元
作者:呂嘉戈 著
齣版社: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11714947
字數:484000
頁碼:3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
《易經新探》中所提齣的由易而齣的中國哲學方法的研究完善,曆時十年。將其*難把握的形象化方法拔萃齣來,終於填補瞭中國文化中中國哲學方法沒有教科書的空白。
章易之主要圖錶
第二章易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易的數
第四章正本求源
第五章“取象比類”——易之形象整體思維的核心
第六章易之數理關係簡介
第七章六十四卦的數理釋義
1.乾卦
2.坤卦
3.屯卦
4.濛卦
5.需卦
6.訟卦
7.師卦
8.比卦
9.小畜卦
10.履卦
11.泰卦
12.否卦
13.同人卦
14.大有卦
15.謙卦
16.豫卦
17.隨卦
18.蠱卦
19.臨卦
20.觀卦
21.噬嗑卦
22.賁卦
23.剝卦
24.復卦
25.無妄卦
26.大畜卦
27.頤卦
28.大過卦
29.坎卦
30.離卦
31.鹹卦
32.恒卦
33.遁卦
34.大壯卦
35.晉卦
36.明夷卦
37.傢人卦
38.睽卦
39.蹇卦
40.解卦
41.損卦
42.益卦
43.夬卦
44.姤卦
45.萃卦
46.升卦
47.睏卦
48.井卦
49.革卦
50.鼎卦
51.震卦
52.艮卦
53.漸卦
54.歸妹卦
55.豐卦
56.旅卦
57.巽卦
58.兌卦
59.渙卦
60.節卦
61.中孚卦
62.小過卦
63.既濟卦
64.未濟卦
第八章醫易同源析
第九章醫易與氣功
第十章易之方法論展望
“靜”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兩方麵。宏觀的“靜”,要求習練氣功者在處理社會生活的方麵均保持“靜”的狀態,即不管遇到什麼事,在情緒上都要保持不急、不躁、不大喜大怒、不悲不恐等等。宏觀的“靜”處理好瞭,微觀的“靜”就容易達到瞭,習練氣功時的“人靜”即屬微觀的“靜”。能夠很好地處理好“靜”的要求,對養生是極為有利的,對習練氣功也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內經》有關至人、真人、賢人的論述均是以達到宏觀的“靜”為前提的。古人的養生之道(氣功)也正是齣於此,即為達到這種與天地相應的“靜”的狀態時所産生的,故氣功源於《易經》,從方法論上講是一脈相承、完全相通的,從實踐上看也是以宇宙自然狀態即“靜”為依據的,是天人相應客觀的體現。
《內經》為中國乃至世界早的醫學巨著。它主要論述的除《易經》的天地與人的相應關係、如何養生以及病因病理外,還講的就是經絡與針灸。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筆者從習練氣功的體驗得知,氣在周身的循行是有通道的。近年來醫學界對經絡研究已有突破,即可用儀器把人體的經絡現象從屏幕上顯示齣來,並測齣經絡的寬度隻有一毫米,各經的循行路綫與《內經》及宋代針灸銅人所描繪的基本吻閤。圓經絡敏感的人受到針刺後亦能感到體內之氣的循行狀況,這種現象應是有生物以來就存在於它們體中的,而隻有中國古人先發現並使之運用到醫學上。故可以說,《內經》論及天地與人相應關係建立瞭中醫學的病因及養生學說;也論及人體經絡,建立瞭經絡學說與針灸學說,唯獨沒有論及藥物,故書中沒有建立藥物學說。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中醫泰鬥呂柄奎之子呂嘉戈研究易經、內經和中醫學的力作。他提齣的全新觀點對於易學、醫學、中國哲學愛好者等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
作者呂嘉戈認為,“研究《易經》學術圈內存在兩種意見,即認為《易經》源於天文說與源於蔔筮說”,但他主張八卦起源於天文曆法。本書從數理方麵,結閤內經中的有關論述,重新釋讀《易經》,令人有對《易經》及其起源的看法有耳目一新之感。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氣場”。它既有古代經典的沉穩莊重,又不失現代學術研究的嚴謹細緻。我很少在當代齣版物中讀到如此考究且富有韻律感的中文錶達。有時候,為瞭理解某個精妙的措辭,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意。這種文字上的精雕細琢,讓每一次翻頁都成為一種享受。它不像某些為瞭追求速度而犧牲細節的文本,而是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對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傾注瞭心力,最終呈現齣一種既有力度又不失文采的閱讀體驗,這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和愉悅感。
評分這本書在構建知識體係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不僅僅是知識點的堆砌,更像是在構建一座宏偉的知識殿堂。閱讀時,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對於所討論對象的深刻理解和係統性的梳理。他似乎能洞察到讀者在不同階段可能會産生的疑問,並在適當的時機給齣預設性的解答或引申,使得思路始終保持連貫。這種結構化的敘事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效率。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看”內容,更是在“建構”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它成功地將看似分散的元素組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個自洽且富有張力的理論網絡,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識積纍和卓越的組織能力。
評分初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它行文的流暢性所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通常被認為高深莫測的學說,用一種近乎娓娓道來的方式娓娓道來。我過去嘗試接觸過一些相關的書籍,往往晦澀難懂,讀幾頁就想打退堂鼓,但這本書卻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它的邏輯推演非常清晰,每一步論證都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深入,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瞭更復雜的觀點。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貫穿始終,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感覺作者在傳達知識時,並沒有高高在上地俯視讀者,而是耐心地引導我們一同走過這段學習的旅程,這種平易近人的姿態,是很多專業著作所缺乏的寶貴品質。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位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但基礎尚淺的求知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極大的啓發性。它並非簡單地復述舊有理論,而是在我們固有的認知上進行拓寬和深化。閱讀過程中,我的思維被不斷地激發,開始主動思考書中所提觀點的閤理性,並嘗試將其與我已知的其他領域知識進行橫嚮比較和印證。這種“被帶著思考”的感覺非常棒,它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與作者進行一場高水平的智力對話。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無疑能夠滿足那些不僅僅滿足於錶麵瞭解,而渴望進行深入探究的讀者群體,它無疑是打開新世界的一把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品味,拿到手時就感覺它與眾不同。封麵色調沉穩大氣,字體選擇也很有韻味,透露齣一種古典與現代交融的氣息。內頁的紙張質感極佳,摸上去光滑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排版布局,疏密得當,段落間的留白恰到好處,使得復雜的理論知識在視覺上變得更容易消化。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能為整個空間增添一份書捲氣。我尤其喜歡它在關鍵概念處使用的插圖或圖示,雖然我還不完全理解其深層含義,但僅從設計美學上來說,它們為原本抽象的文本增添瞭極大的可讀性,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至於陷入枯燥的文字海洋。這本書的製作水準,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內容應有的尊重和匠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