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少民主编的《中国器物简史(上下)》是艺术品鉴定入门的第一课。本册依朝代先后顺序划分为十二章,每章三节。每个朝代均先白玉器、金属器、陶瓷器、绘画、杂项等方面展开介绍,后再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学音乐和科学技术等角度,侧面解析器物变化的内在原因,以帮助艺术品收藏者较为快速地了解整个中国器物文化。 器物是历史的载体,也是社会变迁、文化艺术、人物事迹的诉说者。《中国器物简史(上下)》从实物出发,展现古人奇思睿智、精工巧艺,其问世似乎是填补了艺术品欣赏、鉴定教习中的空白,对于丰富中国文化史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
。。。
序言
主编的话
第一章 夏商器物文化
第一节 夏商器物—狞厉威严
第二节 夏商概况—神授王权
第三节 夏商器物总说—生机盎然
第二章 西周器物文化
第一节 西周器物—理性程式
第二节 西周概况—礼乐秩序
第三节 西周器物总说—宗法森严
第三章 春秋器物文化
第一节 春秋器物—神秘抽象
第二节 春秋概况—礼崩乐坏
第三节 春秋器物总说—标新立异
第四章 战国与秦朝器物文化
第一节 战国与秦朝器物—平衡律动
第二节 战国与秦朝概况—诸侯争霸
第三节 战国与秦朝器物总说—兼收并蓄
第五章 汉朝器物文化
第一节 汉朝器物—夸张奔放
第二节 汉朝概况—一统盛世
第三节 汉朝器物总说—灵动博大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器物文化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器物—清秀舒雅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概况—变革转折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器物总说—自觉白醒
第七章 隋朝器物文化
第一节 隋朝器物—饱满贵气
第二节 隋朝概况—繁盛一时
第三节 隋朝器物总说—盛世前奏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参考书目
翻开《中国器物简史》,仿佛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史书,但又充满了生动的故事。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器物名称和年代,而是将每件器物都融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大背景中去讲述。我非常喜欢关于铜镜的部分。在古代,铜镜不仅仅是用来梳妆打扮的工具,更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物品,被认为可以辟邪、照妖。书中对不同时期铜镜的造型、纹饰、以及制造工艺的介绍,都极其细致。例如,汉代的规矩纹铜镜,唐代的瑞兽纹铜镜,宋代的花鸟纹铜镜,每一款都像是一幅微型的艺术品,承载着当时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作者还探讨了铜镜的社会功能,从王室贵族的陪葬品,到寻常百姓的梳妆必备,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物质生活的变迁。书中关于铁器应用的论述也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更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器物,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中国古代的器物世界。我特别喜欢关于车马器具的部分。虽然在现代社会,马车已经很少见,但在古代,它却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军事装备,甚至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书中对不同时期马车结构、车轮、车轭的演变,以及马具的精美程度的描述,都让我对古代的工程技术和审美有了新的认识。作者还探讨了车马在军事、外交、礼仪中的作用,让我看到,这些看似简单的器具,却承载着如此重要的历史使命。这本书让我对“车马喧嚣”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评分这部《中国器物简史》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它不像一些教科书那样死板,而是用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将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家具的章节。从先秦的几案、屏风,到汉魏的榻、床,再到唐宋的椅、凳,最后到明清的各种精美的椅子、桌子、柜子,让我看到了中国家具从简朴到繁复,从实用到艺术化的漫长演变过程。作者对明式家具的描述尤其精彩,那些简洁的线条、精巧的榫卯结构,以及对天然木材纹理的极致运用,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一位文人雅士,坐在圈椅上,手捧一本古籍,那是何等的意境。这本书让我明白,家具不仅仅是摆设,更是生活态度的体现。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物品,思考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格局之大,内容之丰富,让我感到震撼。它不是零散地介绍一些器物,而是将它们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从史前时期的石斧、骨针,到历代王朝的玉器、漆器、金银器,再到明清时期的家具、文房用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方方面面。作者在梳理这些器物时,没有拘泥于表面的形制,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我特别佩服作者在处理玉器部分时,那种对玉文化深厚理解的展现。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它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道德、品格的体现。书中对不同时期玉器的雕刻技法、纹饰寓意、以及在丧葬、祭祀、佩饰等方面的用途的详细阐述,让我对“君子比德于玉”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器物图录,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哲学思想的百科全书。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许多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的器物中。
评分《中国器物简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古代器物的发展脉络,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关于服饰和纺织品的章节。从史前时期的兽皮、麻布,到历代的丝绸、锦缎,再到各种精美的刺绣工艺,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在纺织技术上的高度发达。书中对不同朝代服饰风格的介绍,以及不同纹饰的寓意,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古代的衣裳,不仅仅是蔽体保暖,更是身份、地位、礼仪的象征。书中对丝绸之路的提及,更是让我明白了中国丝绸是如何征服世界的。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衣冠王国”这个词的含义。
评分《中国器物简史》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沉寂的器物,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它们在字里行间重新闪耀。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钱币的部分所吸引。钱币不仅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从刀币、布币,到圆钱,再到纸币,每一个时期的钱币,都刻画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书中对不同钱币的材质、重量、铭文、以及铸造工艺的介绍,都极其详尽。我甚至可以感受到,每一次钱币的变迁,都伴随着一段历史的变革。书中关于纸币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在金融史上的创新与发展。这本书让我明白,一枚小小的钱币,也可以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从宏观的事件出发,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器物,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历史解读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日用杂项”的描写,这部分内容非常贴近生活,也最能体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巧思。比如,各种香炉、笔墨纸砚、灯具、甚至是饮食器具,作者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对于笔墨纸砚的描写,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古人是如何用这些精美的文房用品,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篇和画作。书中对灯具的演变也很有意思,从原始的油灯,到蜡烛,再到各种造型精美的金属灯具,反映了照明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国古代的生活,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粗糙,而是充满了精致与考究。
评分读完《中国器物简史》,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古代的匠人,才是真正的大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艺和智慧。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兵器的部分所打动。从史前的石斧、石矛,到青铜时代的剑、戈,再到铁器时代的刀、枪,以及后来的火器,每一件兵器都凝聚着古代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作者对不同时期兵器材质、造型、以及制造工艺的介绍,都极其专业和细致。我甚至可以想象出,那些身披铠甲的战士,手持利刃,在战场上英勇搏杀的场景。书中对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的探讨,也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军事科技的辉煌。
评分读完《中国器物简史(上下)》,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原来可以如此鲜活有趣!我原本以为器物史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年代考证,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将那些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器物,一个个地唤醒,讲述它们的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陶瓷的部分印象深刻。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汉唐的唐三彩,再到宋代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每一段历史的变迁,似乎都凝聚在这些温润的釉色和精巧的造型之中。书中对不同时期陶瓷的烧制工艺、胎质、釉料的分析,都做得非常细致,让我了解到古人为了追求极致的美感和实用性,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智慧。我尤其喜欢对宋代瓷器的描述,那种含蓄内敛、追求意境的美,简直让人心醉。书中没有一味地去赞美,而是客观地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演变,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更加信服。此外,书中对不同器物在社会阶层、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的探讨,也极具启发性。例如,丝绸之路上的瓷器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流通,更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伟大,他们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艺术的创造者。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得以近距离审视中华文明的脉络。从史前时代的陶器,到金石之器,再到日用杂项,作者以一种抽丝剥茧的耐心,将那些曾经沉默的器物赋予了生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青铜器部分的处理,不再是枯燥的器型罗列和年代考证,而是深入挖掘它们在礼仪、战争、日常生活中的角色,甚至是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想象一下,那些庄重肃穆的鼎,不仅仅是盛放食物的容器,更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是沟通天地、祭祀祖先的媒介。书中对于纹饰的解读也别有深意,那些饕餮纹、龙纹、凤纹,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古人精神世界、宗教信仰的投射。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殷商的祭坛,听到了鼓乐齐鸣,看到了祭司的身影。作者的叙述流畅自然,即使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穿插的精美插图更是点睛之笔,让文字的描绘更加生动形象,仿佛触手可及。每翻一页,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窥探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匠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器物史,更是一部生活史、一部思想史。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件小小的器物,也可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段文明的缩影。我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它绝对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