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精裝)
定價:56.00元
作者:(美) 莫提默·艾德勒, 查爾斯·範多倫著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00106184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
內容提要
每本書的封麵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齣這個骨架。一本書齣現在你的麵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盛裝而來。你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纔能得到在柔軟錶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你瞭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於1940年,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這是一本有關閱讀的褪色的經典。
目錄
序言
篇 閱讀的層次
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第三章 閱讀的個層次:基礎閱讀
第四章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第二篇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第八章 與作者找齣共通的詞義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第十五章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第十六章 如何閱讀曆史書
第十七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第十八章 如何閱讀哲學書
第十九章 綰臥畝遼緇崢蒲br / 第四篇 閱讀的終目標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附錄一 建議閱讀書目
附錄二 四種層次閱讀的練習與測驗
索引
作者介紹
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以學者、教育傢、編輯人等多重麵貌享有盛名。除瞭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爾斯範多倫(1926-)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麵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麵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因此,本書1970年新版由兩人共同署名。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大全,畢竟“如何閱讀”聽起來就有些像教科書上的章節。然而,當我深入到關於“分析閱讀”的部分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直就像是突然點亮瞭一盞燈。作者並未提供什麼速成的“閱讀秘籍”,相反,他帶領我們進行瞭一次漫長而細緻的思維探險。特彆是書中關於“四層次閱讀法”的論述,簡直是顛覆瞭我過去十幾年來的閱讀習慣。我過去讀曆史書,往往被時間綫和人名搞得暈頭轉嚮,讀哲學書則常常陷入術語的迷宮。但這本書教會我,首先要抓住“這本書是關於什麼的”(主題),然後是“作者具體說瞭些什麼”(概述),接著是“作者的論點是否成立”(批判性地評估)。這個過程強迫我必須帶著問題去閱讀,而不是像填鴨式教育那樣,把文字一股腦塞進去。這種結構化的思維訓練,不僅提升瞭我對特定書籍的理解力,更神奇的是,我發現我開始在日常的工作郵件和新聞報道中,不自覺地運用這種分析框架瞭。這已經超齣瞭“閱讀技巧”的範疇,它正在重塑我的認知方式。
評分說句實在話,這本書的份量感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識上的。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精力和心智上的努力,它不是那種可以邊刷手機邊消磨時間的讀物。對於那些追求輕鬆娛樂的讀者來說,它可能顯得有些“苛刻”。我建議,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這類理論書籍,最好能找一個相對安靜、不受打擾的環境,並且準備好一支紅筆,隨時準備做標記和提問。我個人采取的策略是“章節精讀+迴顧總結”。每讀完一個核心章節,我都會閤上書本,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作者的核心論點,並寫下兩個我不同意或感到睏惑的問題。這個過程雖然慢,但記憶深刻。它讓你真正內化瞭知識,而不是讓知識匆匆過眼。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閱讀的武功秘籍”,初學者需要紮實的馬步訓練,纔能最終練就飛簷走壁的本領。它提供的是方法論的基石,而不是裝飾性的花招,對於任何渴望提升自我認知邊界的深度學習者而言,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精裝本的體驗感是紙質書獨有的奢侈。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在裝幀上的用心程度,配得上它內容的深度。書脊的膠裝牢固得讓人放心,即便是反復翻閱查找某個關鍵概念,也不會有散頁的擔憂。更重要的是,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那種微啞光的質地,即便在強光下閱讀,眼睛也不會有明顯的疲勞感。我通常習慣在晚上閱讀,很多印刷質量差的書籍在昏黃的颱燈下會顯得字跡模糊,但這本卻能保持清晰銳利的邊緣。這一點看似細節,實則關乎閱讀的持續性。如果閱讀體驗本身是痛苦的,那麼再好的內容也難以沉浸。更值得稱贊的是,譯者的功力深厚。麵對西方學術體係中那些復雜的概念和長難句,譯者處理得既忠實於原文的嚴謹性,又兼顧瞭中文讀者的理解流暢性,很少齣現那種需要反復迴味纔能理清邏輯的生硬翻譯腔。這讓原本可能高高在上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充滿瞭人文關懷。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實用”的地方,並非它教我如何快速瀏覽,而是它教我如何與“偉大的作品”進行高層次的溝通。作者明確區分瞭不同類型的書籍,比如科學類的、哲學類的、文學類的,並為每種類型定製瞭不同的閱讀策略。這解決瞭很多人一個共同的睏惑:為什麼我讀小說和讀社科書的方法完全不同?這本書提供瞭清晰的路綫圖。我特彆喜歡它關於“閱讀是對話”的闡述。當你讀一本經典著作時,你不是在單方麵聽取一個早已逝去的人的教誨,而是在與他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辯論。你需要質問作者的假設,挑戰他的邏輯漏洞,甚至在某些觀點上提齣更優的替代方案。這種“對抗性”的閱讀態度,極大地激發瞭我的主觀能動性。它不再是將書本視為權威的聖經,而是將其視作一個可以被檢驗、被超越的智力夥伴。這種心態上的轉變,是任何速成技巧無法給予的,它真正培養的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靈魂。
評分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精裝版)的封麵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墨綠色搭配燙金的書名,散發著一種古典而又厚重的氣息,拿到手裏,那種精裝書特有的分量感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不由自主地想慢下來,仔細端詳。我是在廣州購書中心無意中發現它的,當時隻是被它書架上那低調的格調吸引,翻開目錄,纔發現這絕非一本泛泛而談的閱讀指南,它更像是一本結構嚴謹的學術著作的普及版。書中的排版清晰得令人贊嘆,無論是引言的層層遞進,還是正文部分的段落劃分,都體現瞭齣版方對“閱讀”這件事的敬畏。特彆是那些被精心設計的圖錶和示意圖,它們並非簡單的插圖,而是真正幫助理解作者復雜思想脈絡的視覺輔助工具。初讀之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似乎在用一種近乎外科手術般精確的語言,解構瞭閱讀行為本身,引導讀者從“被動接受信息”的膚淺層次,躍升到“主動參與對話”的高級境界。這對於那些總覺得書讀得多但收獲甚少的朋友來說,無疑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它讓人意識到,我們過去可能都在“看”書,而不是在“讀”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