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方的珍藏版画,讲述西方人孜孜不倦的东方猎奇故事,展现东方帝国和皇权的时代变迁。
书名:京华遗韵:版画中的帝都北京
定价:98.00元
作者:李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3
页码:26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82877
一二百年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探究,潜藏着什么?来自西方的珍藏版画,讲述西方人孜孜不倦的东方猎奇故事,展现东方帝国和皇权的时代变迁。
"探究一张版画的出身,会告诉今人什么故事,又为往昔佐证了什么?
它们讲了西方人孜孜不倦的东方猎奇故事。年深纸黄的版画背后,有一双蓝眼睛在滴溜溜转,流露的是强烈的猎奇情结。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制度,风土民情,舞动与凝固的艺术,都被他们的探秘之笔浓描艳绘,形象与文字一起,在几百年前被老外带出了。
它们讲了帝国和皇权的时代变迁。西洋版画跨度约300年,这正是西方从中世纪走向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是列强在全球殖民时代,也是中国从大一统皇权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明末清初至康乾盛世,西方画笔对帝京表现出敬畏之情。建筑被描绘得庄严、整齐、宏伟、辉煌的。随着历史的推进及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画家的画笔也从恭敬转向俯视、调侃 ,甚至冷漠。到了清朝末年,出现在西洋版画中的大清皇都呈现出一派衰微破坏的景象,城市满目痍,众生目光苦涩,而列强则趾高气扬。街市上华洋杂陈,紫禁城中皇颜扫地。
一页一页翻过去,你肯定忍不住,对这个形象跌落的过程发出感慨。
他们的版画,就像今天打开了一个古老的网站,让我们得以了解久已逝去的点点瞬间。或许,这就是这些版画带给读者的价值。
"
"再版小叙 收藏版画心
初版前言
章 明末清初的印象
一、想象与现实有多远?
二、“神父版画” 名噪一时
三、见到了燕山脚下的中轴线
第二章 指天画地的盛世
一、奠基江山的帝王们
二、站在角落里的英使侧影
三、四城九门建筑拾萃
四、精雕细刻的美好时光
第三章 阅兵祭天下坡路
一、江山代代不如前
二、暗夜里的同治大婚
三、八座小炉子祭先皇
第四章 刀笔刻深强权时代
一、街头竖起了公示牌
二、开放的是什么样?
三、末代皇朝落日余辉
第五章 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一、去市井老街打个招呼
二、花样繁多的自娱自乐
三、餐饮一条街上的小门脸
四、众生之相面面观
五、在家千日好出行一日难
第六章 收藏一幅永远的
一、如画的皇家宫城
二、拆不掉的城墙在哪里?
三、步步是景,回味无穷
"
"李弘,成长于京城,早年离京当过农民,后来回归做过工人,从事过工人理论宣传,还搞过研究生教育。她的职业生涯主要在金融领域,现为丰川资本董事长。她近年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学位,热衷收藏与专栏写作,古都20世纪风貌的片段,给她留下长久的怀念。
著有《图说金融史》,出版后获得第四届金融图书“金羊奖”、《陆家嘴》杂志十大金融类好书,以及五道口金融学院等的推荐和好评。
"
"纽荷夫的目光不禁投向京城雄伟的宫殿,周遭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新奇诧异。北京的春天黄沙漫天肆虐,就是通过他的描绘,为海外知晓。这里的大街,“没用砖石铺地,因此,阴雨天出外办事(好在并不经常发生),脚下总是泥泞难行。在干燥的季节,西北风猛烈刮起,夹带着微小细密的沙粒,扑面而来,路上的行人在风沙中挣扎前行,几乎无法睁开眼睛,那比脚下的拖累还要难以忍受。此地居民亦有抵御风沙的高招儿,就是用纱巾把整个头部都包起来”。三百多年后的京城,一到西风黄沙季节,仍然常常上演这样的街景。
——吴芳思
英国汉学家,大英图书馆中国部负责人
《中国的魅力召唤——从马可·波罗读到J.G.博兰德》
"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用一种极为温柔而充满敬意的方式,唤醒了我们对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集体记忆。李弘先生的版画,有着一种独特的质感和力量,仿佛能直接触及灵魂。他笔下的京华,既有皇家气派的庄严,又不失百姓生活的温情。那些描绘昔日市井百态的画面,尤其令人动容。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穿着长衫的读书人,听到街头小贩的叫卖声,感受到节日庆典的热闹氛围。书中的色彩运用恰到好处,既保留了版画的传统韵味,又注入了现代的生命力,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既古典又时尚。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由版画构成的北京梦境,在那里,历史的痕迹被艺术重新描绘,古老的建筑在色彩的晕染下焕发新生,而那些曾经鲜活的人们,也仿佛穿越时空,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北京的画册,更是一次关于历史、艺术与情感的深刻体验。
评分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湛的版画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书名“京华遗韵”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雅致,预示着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翻开书页,那一幅幅精美的版画,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像,更是凝固了的时代记忆。每一笔线条,每一块色彩,都仿佛在诉说着昔日帝都的辉煌与变迁。从紫禁城的巍峨宫殿,到胡同里的寻常巷陌,再到皇家园林的四季风光,这些熟悉的景象在版画艺术的演绎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作者李弘先生的匠心独运,不仅体现在对北京城市肌理的细腻捕捉,更在于他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挖掘和艺术化的呈现。书中那些或许已被遗忘的市井风情、生活场景,都通过版画的形式得以鲜活再现,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更加真实、立体、有温度的北京。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北京的书,更是一次关于艺术、历史与文化的深度对话,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作为一名对城市历史和版画艺术都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诸多期待。李弘先生的版画作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历史的追溯。他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富有诗意的方式,解读了北京这座城市的过往。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具有故事性的画面,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景描绘,而是承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文故事。通过这些版画,我仿佛能听到古老城墙下传来的马蹄声,闻到当年集市上飘散的食物香气。书中的色彩运用也十分巧妙,既有浓郁的历史沉淀感,又不失现代的审美情趣。那些深沉的色彩勾勒出北京的庄重与厚实,而点缀其间的亮色则为画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本书让我对北京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而是通过视觉化的艺术语言,获得了一种更为深刻的体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这座城市,发现了许多被时光掩埋的珍贵遗迹和人文情怀。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的读物。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展示,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展览,将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深藏于每一幅版画之中。作者李弘先生似乎是一位与历史对话的灵魂画师,他笔下的帝都北京,既有宏伟壮阔的皇家气派,又不失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我尤其被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的版画所打动,它们捕捉到了老北京人最真实的情感与生活状态。比如,街头卖艺的小贩、围坐闲聊的老人、在胡同里嬉戏的孩子,这些场景通过版画的独特语言,传递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时代感。同时,书中对古建筑的描绘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无论是雄伟的城墙、精美的雕梁画栋,还是静谧的庭院深处,都通过版画的细腻笔触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古都的脉搏。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每一页都散发着艺术的气息,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评分第一次接触李弘先生的版画作品,就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这本书,将帝都北京的历史风貌与版画艺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刻画,无论是一片瓦当上的纹饰,还是窗棂间漏下的斑驳光影,都处理得极为生动传神。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技艺,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古代北京。书中的内容,没有落入俗套地去描绘那些过于耳熟能详的景点,而是深入到北京的寻常巷陌,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却同样充满韵味的角落。这些版画,仿佛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将尘封的历史记忆再次唤醒,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每一幅版画都值得细细揣摩,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家独特的情感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