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将多年发表的有关论文集文成册,提出自己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的现代转译。以结构模式、空间模式、界面模式、入画模式等各类模式图以及作品分析为主要内容,便于本科生、研究生和设计单位学习、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内在价值。 田朝阳 等 著 著作 田朝阳,生于1963年,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城乡规划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论及现代转译。198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1987年获植物学硕士(生态方向),之后留校任教;1989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说实话,这本书的标题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中国古典园林”,但读进去之后,我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更吸引我的是“现代转译”的部分。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历史的考据,而是着眼于如何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在当下焕发生机。他举了许多例子,比如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如何运用“漏景”的手法,或者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如何借鉴“框景”的概念,来提升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这让我觉得,原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能够解决现代城市景观问题的“东方智慧”。书中对于“时间”在园林中的作用的探讨,也让我很受启发。古典园林的美,是随着时间流转而变化的, primavera 的嫩绿,夏天 的浓荫,秋天 的层林尽染,冬天 的萧索,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作者通过现代的视角,探讨如何在新设计的空间中,也能融入这种时间的维度,让人们感受到四季的变迁和生命的律动。这是一种更加深刻和动态的美学追求,让我对“永恒”有了新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我确实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但初步翻阅下来,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组织材料上的用心。它给我一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感觉,仿佛在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一个深邃的世界。作者似乎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又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态度,而是积极地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意境”的解读感兴趣,它不像一些西方美学概念那样直观,而是更加注重留白、暗示和联想。作者尝试用现代的语言去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通过一些现代建筑或艺术作品的对比,来阐释“静中有动”、“藏露结合”等园林美学原则。这种跨界解读的方式,让我觉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思想指南”,它不仅教你如何看待园林,更教你如何思考空间、如何感知美。我打算再细读几遍,特别是那些关于“意境”和“精神性”的章节,感觉那里才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也是我最想学习和吸收的部分。
评分初步浏览了《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转译十五讲》,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似乎很有条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章节的标题来看,作者的思路很清晰。他似乎在尝试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老的东方园林艺术和当代的建筑与设计实践。我个人对“转译”这个词比较好奇,这意味着它不只是介绍古典园林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中的精髓提取出来,并且转化为现代可以应用的设计元素。我想,这对于我们这些在现代设计领域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比如,如何从古典园林的“移步换景”中提取出空间叙事的逻辑,或者从“虚实相生”中理解现代空间的尺度和比例。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创造出更具文化底蕴和现代美感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上的一个空白,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以前对园林只是觉得“好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设计智慧。作者在“转译”这个概念上做得非常出色,不像是那种枯燥的理论书,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如何将古典园林的精髓,比如“虚实相生”、“意境营造”等,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留白”的处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不做什么”的智慧,反而能带来一种宁静和 contemplative 的体验,这是我以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书中提到的“借景”手法,更是让我惊叹古人的巧思,他们如何将自然的山水、远处的风景,巧妙地引入园林之中,让有限的空间拥有无限的延伸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这些手法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留意那些隐藏在现代建筑中的古典园林元素,发现它们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存在着,给钢筋水泥的丛林带来了一丝诗意和韵味。这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境界,才真正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评分读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转译十五讲》这本书,我真的被书中描绘的意境和哲思深深吸引了。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园林空间,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我常常会想象自己身处其中,在曲径通幽处遇见亭台楼阁,在假山流水旁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书中对于“移步换景”的阐释,不仅仅是空间的转换,更是一种心境的流转,每一次转角,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让我明白,中国古典园林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方式的体现。作者对材质、色彩、光影的独到见解,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比如,对于一棵松树的描绘,不仅仅是它的形态,更是它所承载的四季轮回,岁月的沉淀。而当作者将这些古典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时,那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古典精神的理解与创新,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我感觉自己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他们的审美情趣,他们的生活哲学,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美”的定义,不再局限于物质的华丽,而是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情感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